与诸子登岘山 导学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与诸子登岘山 导学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0:5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与诸子登岘山
导学案
章节与课题
与诸子登岘山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目标、任务
1、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宏的艺术境界。
2、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逋、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3、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
重点、难点、建议
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吊古伤今诗。鉴赏时应重点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导学案
学习过程
要求、指导
二次备课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诵读、知人论世、发现技巧手法特色
严格指导预习、整理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分组合作,分任务进行整理2、集中汇总知识整理
独立完成,分组时初步校对、交流
老师有针对性指导,分组要有层次性
教学过程:
一、生平简介
孟浩然(689一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著名的山水诗人,世称孟襄阳。其诗与王维齐名,时称“王孟”。浩然一生有壮志,然终不被用,虽名重当时,却以隐居终老。在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孟浩然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在他的一些诗歌中,我们或多或少地能在怡人的田园风光里感受到他内心的不堪。开元二十八年(七四零)病故,年五十二岁。
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抱负,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现有《孟浩然集》。
二、自由朗读、背诵
三、诗句解释: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描摹)
1.
2.
3.
4.
四、问题探讨:
1.首联看似闲笔,但到了颔联我们就明白它不是闲笔了,你能说说在尾联中这闲笔更大的妙处吗?
2.这首诗的结尾似乎与我们常见的诗歌结尾不同,最后诗人似乎仍在叙事,诗人仅仅在叙事吗?
3.这首诗如果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的内容,会是哪四个字?
4.今读其诗,你会有何感想?(提示:感想应从诗人的感想中来。)
五、古人评价:
六、欣赏《唐之韵》第六集《山水诗人》(19分钟)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题。
2、完成《新学案》上的习题。
3、背诵本首诗,试着默写。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引导学生由旧知往新知的延伸。
2、抓住关键词,转换成画面,赏析诗的情感。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