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子登岘山》
学习目标: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重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学习重点:
1、初步熟悉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
2、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学习难点:理解诗人是如何表达怀古伤今之情的。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注音:
鱼梁(
)
高粱(
)梦泽(
)
选择(
)
木铎(
)
羊公碑(
)
纵横捭阖(
)
裨将(
)大有裨益(
)
沾襟(
)噤若寒蝉(
)岘山(
)砚台(
)
2、词语解释
(1)代谢:
。
(2)胜迹:
。
(3)鱼梁:
。
(4)梦泽:
。
3、名句默写
⑴
,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⑵
,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4、了解作者:
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少时隐居鹿门山,四十岁到长安应进士举,失意而归。张九龄镇守荆州时,招为幕僚。世称孟襄阳。山水田园派,有《孟浩然集》。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
附:羊公]即羊祜。据《晋书 羊祜传》,羊祜镇守襄阳时,常在此山与友人置酒吟咏。曾喟然叹曰:“自由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他死后,百姓为他树碑立庙,“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5、文题·背景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
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
。
颔联:
。
颈联:
。
尾联:
。
【情感赏析】
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请简要回答?
答:
。
【艺术手法赏析】
在艺术手法上,作者很注重词语的铸炼和感情氛围的营造。(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手法:
。
分析:
。
2、手法:
。
分析:
。
3、手法:
。
分析:
。
【深度赏析】
1、与诗歌“触景生情”的传统写法相比,本诗开端有何特色?
答:
。
2、诗的颔联写的是什么?与上联有何联系?
答:
。
3、颈联的写景,对于达情有什么作用?
答:
。
4、尾联“羊公碑”借用典故,寓有羊公的丰功伟绩。这与“怀古伤今”有怎样的密切关系?
答:
。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面各项中加点词的字音和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
A.
鱼粱(liáng)
梦泽(zé)
选择(zé)
木铎(duó)
B.
羊公碑(bēi)
纵横捭阖(pí)裨将(pí)
大有裨益(bì)
C.
沾襟(jīn)
噤若寒蝉(jìn)岘山(jiàn)砚台(yàn)
D.
惩创(chěng)
尸骸(hái)
喋血(xuè)
浸渍(zì)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4题。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2、分析颔联所用的手法及作用
答:
3、体会尾联“尚”所包含的作者的感彩。
答:
4、从这首诗的四联中任选一联,联系全诗,就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半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5、简析“抱膝灯前影半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
6、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注音:liáng
liáng
zé
zé
duó
bēi
bǎi
pí
bì
jīn
jìn
xiàn
yàn
2、词语解释
(1)代谢:更替变化。《楚辞·离骚》:“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谢。”
(2)胜迹:名胜古迹。
(3)鱼梁:州名,在襄樊市汉水中。《水经注 沔水》:“襄阳城东南沔水中有鱼粱洲,庞德公所居。”一说捕鱼之梁。
(4)梦泽:即云梦泽,古泽名,在今湖北境内。江南为梦,江北为云,唐时梦泽已不存在,此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
3、名句默写
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⑵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首联:直接说理。饱含着诗人几多沧桑之感。时间流逝,人事交替、变迁,古人已去,成为历史的过客,今人的生命也很短暂。“往来”旧的去新的来。人事如此,国家、家事亦然。
颔联:写登山之事。“胜迹”著名的古迹此处当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粱。古人的胜迹依在,今日登临为的是凭吊先贤。
颈联:写登山所见。诗人捕捉典型的意象,以精练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落木萧萧的冬天,清浅的汉水使庞德公居住的鱼粱洲更多地显露出水面,天空中弥漫的寒云冷雾,使辽阔的云梦显得渺茫深远。“寒”
字,既点明时季为严冬,也流露出一缕淡淡的伤感情怀。
尾联:写登山之感。这两句似在感怀羊公事,其实另有意蕴:孟浩然一生基本上过的是隐居生活,他并不是天生的隐士,他的“谁能为杨雄,一荐《甘泉赋》”(《田家作》),“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书怀贻京邑同好》)都说明他有出仕干禄的强烈愿望。但他一生也没有实现这愿望,故而伤感。
【情感赏析】
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登此山者多矣,皆烟灭无闻”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这首《与诸子登岘山》是抒发他登临岘山时抚今思昔的感慨和不能实现抱负的悲哀的怀古诗。
【艺术手法】
1、借古伤今
作者常与友人登岘山赏景,此次与友人登岘山之时,当在秋末冬初。面对人事的更替,他抚碑而生的正是与羊祜一样的江山风物依旧,而人事代谢,不能永远鉴赏此佳山胜水的悲慨。遂使此诗不止是登临写景之作,诗中也寄予了深沉的人生感慨。
2、先虚后实,虚实结合。
先议论后写景感慨,打破了传统的“触景生情”的写法,这在登临诗中是不多见的。正如清人沈德潜评价“语淡而味终不薄”。
3、典贴、对比
第四联写朝代更替,人事变迁,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羊公碑“尚在”,令人敬仰,其中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无所作为的自己与尚在的碑构成对比。诗的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包含着作者的激情。语言通俗易懂。
【深度赏析】
1、答:诗的首联(开端两句)就起得很突兀,这两句凭空落笔,初看好象于题目无关,实际上是题外生情,抒发了作者登临所感,和全诗貌离而神合。正如前人所评“起得高古”,有“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气概。
2、答:颔联(三、四句)由虚入实。意思是说人事虽然变迁,可是大自然却依然如故,江山不改,胜迹长流,今天我们又继古人之后来登临了。诗人登临岘山,不由想起历史人物羊祜的典故,从字面上可以看出这两句与上两句粘连甚紧,“江山胜迹”是指古,“我辈登临”乃言今,一“复”字则指明是继羊祜和许多无名游客之后而登临。这一联用了“流水对”,浑然天成,质朴无华。从诗意发展的脉络看,应是先有三、四句,后有一、二句。诗人如此处理,使人有奇峰突起气势,更见新颖。当然也是强调诗人的感慨。
3、答:颈联(五、六句)是全诗中仅有写景。远近的景物都是一片萧条、肃杀,足见写景是衬托诗人的悲情。
4、答:最后两句诗人借羊公的典故,更具体抒发了诗人的悲感,与诗的起句相照应。据史书记载:羊祜镇守襄阳时,深得民心,死后百姓于岘山为他建碑,看了碑文的人莫不为他的政绩而感动流泪,因此人们称此碑为堕泪碑。诗人一句“泪沾襟”,不仅是追悼古代贤明的政治家,而且更有感叹自己不能像羊祜那样有一番作为,遗爱百姓,名声与岘山那样长留人间。两相对比,令人伤感不已。真乃对比出效果!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D.(A.
粱—梁;B.捭:pí—bǎi;C.岘:jiàn
_xià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颔联借景抒情。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深”指梦泽,辽阔地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地景物,既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3、答: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4、答: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谱出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顾,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碑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是悠然的收束,诗人在秋寒暮色中垂泪,凭吊怀古融入了因个人遭际生发的苍凉感慨。
【课外阅读】
5、“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着“抱膝枯坐”
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了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鉴赏能力。首先从题目及整首诗歌中把握诗歌大意,诗歌是作者在邯郸驿馆的思家之作。其次回答赏析诗句的题目的原则是要始终扣住诗句来回答问题。对诗句中名词要关注,将其作为意象来把握其中的关系,自然地。引申出对作者心情的评价
6、答案: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次来表现思家的。
诗的语言质朴无华。
[解析]诗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眼前的孤寂之情是实,家人围坐之景是虚,是作者头脑中想象的景象。回答此类问题是一定要注意用散文诗一样的语言将诗歌描绘的景象
展开。语言风格明白如话,是白居易诗作的典型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