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
学习目标:
1、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2、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3、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4、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1、感悟作者对故人及故地的思念之情。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
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3、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
体会“景中蕴情,情于景中”的弦外之音。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韩绰(
)悼念(
)水迢迢(
)笤帚(
)草未凋(
)碉堡(
)蜩甲(
)
2、词语解释
(1)二十四桥:
。
(2)玉人:
。
3、名句默写
,
。
,玉人何处教吹箫?
4、诗歌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5、文题·背景
唐朝的扬州,既是商业大都市,又是对外贸易的重要通商口岸。这里人文荟萃,繁花似锦。曾使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心,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杜牧就是其中醉心于扬州的一员,曾不止一次地写过追忆扬州生活的诗篇。如《遣怀》《赠别二首》等。这首小诗又以其优美的意境和特定的景观至今还为人称赞,是描写扬州的名篇之一。扬州,即今江苏扬州,当时是淮南节度使的治所。韩绰判官,事迹不详。判官,唐代节度使观察使的属下。“迢迢”原本作“遥遥”,“未”原本作“木”,据他本改。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第一联:
。
第二联:
。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手法:
。
分析:
。
2、手法:
。
分析:
。
3、手法:
。
分析:
。
【深度赏析】
1、你从诗中那些地方也能读出作者对朋友韩绰的那份思念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隐隐”“迢迢”这对叠字换成单字,你觉得好不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尽江南草未凋”这一句诗有人觉得是多余的,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写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还没有提到“韩绰”,是不是跑题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指出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江含秋影雁初飞,与客衔壶上萃微
B.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需独霑衣
C.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D.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篷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首句中的隐隐,迢迢,写景中蕴含无尽意趣,试简要分析.
答:
3、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答:
【课外阅读】
阅读杜牧《旅宿》一诗,完成后面的思考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注】①凝情:专注深沉的思虑。②悄然:静静地。这里是忧郁的意思。③断雁:失群之雁。此为失群孤雁的鸣叫声。④远梦归:家远梦亦远,梦归之时已到拂晓,言梦里归家时间之短暂。
4、诗中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诗句是_____
_ ,_______
。
5、“家书到隔年”写出了诗人盼望家人音信的急切心情。由此,我们联想到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表达这种情怀的诗句:______
___,______
。
6、结合全诗,分析尾联的表达作用。
答:
7、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答:
8、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答:
9、结合全诗,简要评析颔联、颈联是如何表现羁旅之思的?
答:
10、联系全诗的情感,对尾联“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作简要赏析。(3分)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韩绰(chuò)悼念(dào)水迢迢(tiáo)笤帚(tiáo)草未凋(diāo)碉堡(diāo)蜩甲(tiáo)
2、词语解释
(1)二十四桥:一说唐时扬州市井繁盛,共有二十四座桥,见沈括《梦溪笔谈》。一说是指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女在桥上吹箫而得名。不过,年久桥毁,其具体位置还未确定,现在只是在瘦西湖旁边确定了一个“二十四桥风景区”。
(2)玉人:可以指漂亮的女子,但也可以指风流潇洒的才子。此处是指韩绰。
3、名句默写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杜牧擅长绝句,常用这类小诗写景抒情,绘制成一幅幅完整画面,表达真挚的情思和深邃的意境。这首绝句,正是诗人用他那爽朗、峭拔、俊丽的语言,抒发了对旧日扬州和故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联:写远景。扬州位于长江北岸,远处有青山逶迤,因而山明水秀,风光极美,虽然时令已是秋天将尽,初冬即来,可在江南,草木依然生长茂盛,风光依旧秀丽如春,这怎能不使诗人分外想念江南,分外怀念那居于该地的老朋友呢!这两句写的是自然之景,抒的是内心之情。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没有直叙铺陈,而是通过眼前山水的描写,把不受任何外物约束的情思悄悄带出,让情思伴随着逶迤青山,悠悠流水,又一次神游了曾经是为官多年的扬州。同时也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必要的铺垫。
逶迤的青山、悠悠的流水、茂盛的秋草组合成一幅迷人的江南秋色图。“隐隐”“迢迢”则又暗示出诗人和韩绰之间远隔着青山绿水,有着较大的空间距离。山青青、水长流、秋草不凋又隐喻两人的情谊之深厚,有山高水长、永不荒芜之意。
第二联: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诗意是:当此秋尽月明的美丽夜晚,你都在扬州城的那些地方教歌伎们吹箫取乐呢?虽是问候的口吻,但却有着丰富的内涵。在调侃中,既表现了韩绰的风流才俊,也包含着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且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扬州的怀念。这两句既写了景美、人美,还有传说之美,使美妙的传说与秀丽的扬州城交融在一起,让人们仿佛看到月光映照得二十四桥之上,那二十四位美女正在吹奏着动人的乐曲。
【情感赏析】
这是诗人与友人别后寄给友人的一首小诗。诗人描绘了扬州美丽的景观,在清丽俊爽的画面中,抒发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流露出了自己对扬州的怀念。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一种表现手法)
1、景中含情,隐喻托意
首二句作者用逶迤的青山、悠悠的流水、茂盛的秋草组合成一幅迷人的江南秋色图。江南的风光如此秀丽,自然对诗人有着特别的吸引力,明丽景色的描述中寓含了作者对江南及在江南的朋友的怀念之情。“隐隐”“迢迢”则又暗示出诗人和韩绰之间远隔着青山绿水,有着较大的空间距离,更显念情之深厚;山青青、水长流、秋草不凋又隐喻两人的情谊之深厚,有山高水长、永不荒芜之意。
2、象外之象,言外之味
最后两句既写了景美、人美,还有传说之美,使美妙的传说与秀丽的扬州城交融在一起,让人们仿佛看到月光映照得二十四桥之上,那二十四位美女正在吹奏着动人的乐曲。这美妙的乐曲和美妙的境界曾诱发了多少人的深情,诱发了多少人对他的向往。显然这两句的韵味已远远超出了朋友之间调侃的本意,而以其丰富的“象外之象”和“言外之味”让人们百读不厌。
3、借景抒情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的写景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铺垫,艺术手法上属借景抒情。
【深度赏析】
1、答:⑴从一个“寄”字,可以读出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⑵从“青山隐隐水迢迢”一句中,也能读出杜牧对朋友韩绰的思念之情:
“隐隐”足以说明作者距离这山的遥远,远到已经模糊看不清了;而这“迢迢”二字可以看出水的源远流长,作者借以暗示距离朋友很遥远。
2、答: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心中的无限情思吧。
3、答:不同意。“秋尽”说明已经是晚秋了。虽然已经到了晚秋,但是江南的草木还没有凋零。
通过写作背景资料,我们知道杜牧当时是被调到北方任职。北方的晚秋时节,秋风四起,树叶已经飘落,给人一种萧条之感。而此时的江南风光依旧。诗人之所以这样写,就是因为心理上已经有了强烈的反差。由于环境的对比,让诗人更加思念故地的朋友。所以,这一句不多余。
4、答:没有。
⑴通过查资料可知: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⑵这句诗的意思就是说,在那月朗星稀的夜晚,此时此刻,韩绰你在二十四桥中的哪一桥上教歌女伎倡们吹箫作乐、流连忘返呢?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C(A.
含-涵,萃-翠;B.
沾-霑;D.
篷-蓬)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它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且隐含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3、答: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课外阅读】
4、【答案】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5、【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答案】以乐景写哀情。通过描绘优美的风光图景反衬出诗人思乡的愁苦。
7、【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技巧。首先找出颈联(第三联),分清虚实:哪是实景,哪是虚景。并用简洁而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其次指出作者意图,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8、【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主旨。读标题,“旅宿”提示读者所写的是作者住宿旅馆时的见闻感受。抓情感,首联“无良伴”“自悄然”,显示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作者无眠的愁苦;颈联“远梦”“家书”,解释对家乡的思念是愁苦的根源。上述三联,景物暗淡,心情愁苦,表现的是羇旅之愁,故园之思。第四联,“好烟月”“钓鱼船”,故乡景物明朗,生活闲适自在。表现一种愉悦心情。明手法,第四联与前三联的景物描写和表现的心情,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是意思却一脉贯通,正因为羇旅愁苦,所以才留恋向往家乡自由闲适的生活。至此作者的意图就显豁了:以想象中的故乡美景、闲适生活反衬羇旅的愁苦,表达了对家乡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之情,点明主旨。
9、答: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伴孤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声声鸣叫,羁旅之人深愁难眠,细致地描绘出了一幅寒夜孤客思乡图景。衬托出羁旅在外的寂寞凄凉。颈联虚实结合,想象奇特。旅人孤灯,长夜难眠。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但梦中醒来却已到天明。而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远离故乡,书信难达。字里行间,流露出梦短情长的幽怨,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3分,手法1分,内容2分。)
10、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