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学习目标:
1.把握韦庄疏朗秀美、明白晓畅(“显而疏”)的语言特点。
2.体会由情到景,由景到情,景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3.理解花间词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4、背诵全词。
学习重点:直抒胸臆,却又盘旋郁结的抒情方式。
学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垆边(
)芦苇(
)庐山(
)泸定桥(
)皓腕(
)浩浩荡荡(
)碧于天(
)璧玉(
)
2、词语解释
(1)游人:
。
(2)只合:
。
(3)垆边:
。(4)皓腕凝霜雪:
。
(5)须:
。
(6)断肠:
。
3、名句默写
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
⑵
,
。未老莫还乡,
。
4、诗歌译文
人人都说江南好,让游人只想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更胜天空的碧蓝,还可以在彩绘船上听着外面的雨声入眠。江南酒垆边卖酒的女子美丽无比,卖酒时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不要在老之前回到故乡,不然回到家乡后会悔断肚肠。
5、了解作者
韦庄是唐初宰相韦见素的后人,杜陵人,少长于下邽,孤贫力学。广明元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正值黄巢军攻入长安,遂陷于战乱,与弟妹失散。中和二年始离长安赴洛阳。中和三年春,四十八岁作《秦妇吟》,结尾有“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之句,不久韦庄遂避乱去到江南,五十八岁回到长安,一心想要应试,以伸展其治国平天下的怀抱。乾宁元年五十九岁时中进土,为校书郎。当时各地节度使不听中央号令,东、西川节度使不和,乾宁四年,朝廷遣“宣谕和协使”李洵入川,韦庄时年六十二岁,被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由此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佑四年,朱温篡唐,王建据蜀称帝,是为前蜀。七十二岁的韦庄被任为宰相,开国制度均出其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
6、关于花间词派和婉约派的区别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秾艳为主,史称花间词派。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香软浮艳,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
7、文题·背景
韦庄现存《菩萨蛮》词五首,非一时所作,此其二,是韦庄早年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韦庄避乱江南,对水陆漕挽之利、泽渔山伐之饶,甚有体会,尤其陶醉于江南美景。本篇就是写江南之美,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恋之情。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上片:
。
下片:
。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手法:
。
分析:
。
2、手法:
。
分析:
。
3、手法:
。
分析:
。
【深度赏析】
1、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这首《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概述本词的艺术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和江南老。
B.
炉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C.
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D.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课内阅读】
阅读韦庄《菩萨蛮》一词,回答下面问题。
菩萨蛮
韦庄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2、陆放翁在《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极为深婉而且沉痛的,韦庄词此处的“莫”字,又包含了那些情感?
答: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木兰花
韦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3、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
答:
4、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5、“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
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答: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垆边(lú)芦苇(lú)庐山(lú)泸定桥(lú)皓腕(hào)浩浩荡荡(hào)碧于天(bì)璧玉(bì)
2、词语解释
(1)游人:这里指飘泊江南的人,即作者自谓。
(2)只合:只应该。
(3)垆边:指酒家。垆,酒店里砌成的四周隆起、中间凹陷以置放酒瓮的土台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记载,司马相如妻卓文君长得很美,曾当垆卖酒“买一酒舍沽酒,而令文君当垆。”
(4)皓腕凝霜雪:形容双臂洁白如雪。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5)须:应,必,定。
(6)断肠:形容非常伤心。
3、名句默写
⑴春水碧于天
画船听雨眠
⑵垆边人似月
皓腕凝霜雪
还乡须断肠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上阙:以景色秀丽来写江南之美。
开篇两句:总赞江南美好,到江南来的游客是只应该留在这里终老的。
此处先说江南好是众口一辞的。特别提出“游人”,虽为泛指,也是为作者自己当时处于客游江南的身份而发的;同时也为词的末了说到“还乡”生根。“只合”二字本意为只应该,也有人认为此二字无限凄怆,意思是天下丧乱,游人漂泊,虽有乡不得还,虽有家不得归,只有羁滞江南,以待终老。因为韦庄是在战乱中去江南的。所以词人才如此相劝。
紧接“春水”两句,词人抓住了江南水乡的特点,写得极富有诗意。前句是写江南风景之美,江南水的碧绿,比天色的碧蓝更美。后句是写江南生活之美,在碧于天的江水上,卧在画船之中听那潇潇雨声,这种生活和中原的战乱比起来,是何等的闲适自在。
下阙:写人事,点主题。
“垆边”两句写了江南的人物也美。“垆边人”指卖酒的女子。江南酒垆卖酒的女子光彩照人,卖酒时攘袖举酒,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人认为是从游人的角度,还乡断肠而写,从而衬托江南的迷人,让人日思夜想,从而突现了“江南好”的主题。还有人认为说:“莫还乡”则正是由于想到了还乡,不用“不”字,而用的是叮嘱口吻的“莫”字,不由得使人联想到陆游《钗头凤》“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那一连三个“莫”字所道出的一片无可奈何之情,是何等的深婉而沉痛。韦庄此处的“莫”字,也表现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嘱的话,意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而前面的“未老”二字意蕴也很深:因为人没有老,在外漂泊几年也没有关系,但人到老年会特别思念故乡。韦庄词似达而郁,所以这五个字,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自己还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后面“还乡须断肠”正是词人所以敢劝“游人只合江南老”的理由,因为作者回到那弥漫着战乱烽火的故乡,只会有断肠的悲凉。讲到这里,再回头看首句,就会明白为什么有人称赞韦庄词“似直而纡,似达而郁”了。
【情感赏析】
此词主要在描述游子漂泊江南的经历,并且从风景、生活、人物之美三个层次来细写江南好,既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飘泊难归的愁苦之感。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白描手法
本词运用白描手法,抒写游子春日所见所思,宛如一幅春水图。起二句直言江南好。“春水”二句紧承上句,一写江南水乡景色美,一写江南生活美。下片“垆边”二句进一层写江南女子之美。江南既有“碧于天”的美景,又有“听雨眠”的生活,还有美丽的美女,组成“游人”只应该在江南终老的情意。结尾二句转入“未老莫还乡”的深沉感叹之中。词人因避乱入蜀,饱尝离乱之苦,时值中原鼎沸,欲归不能,“还乡需断肠”二句,巧妙地刻画出特定历史环境下词人思乡的心态,可谓语已尽而意未穷。
2、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本祠描写江南美丽如画的风物人情。用以反衬“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忧时伤乱之痛、思乡怀归之情。“春水”二句点染江南如画,“垆边”二句描绘美人如皎月,加之“人人尽说江南好”的赞誉与劝慰之辞,只令人产生“只合江南老”的终老他乡之意,然而这一切美景乐事皆从“游人”眼中写来,最终难消根深蒂固的“还乡”之意。正如王粲《登楼赋》所言:“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在前边写足了江南迷人之境之后,词尾反跌出“还乡须断肠”的悲哀,词人以乐景写哀情,实为突现其“身在异乡为异客”的思乡之情,此反衬手法的运用,更让人觉其沉郁深挚。
【深度鉴赏】
1、“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或: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色)“画船听雨眠”描绘了江南人的生活(情趣)美。(或:描绘了悠然自得的情趣)“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美。
2、答:这两句意思是:人人都说江南好,确实如此,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这两句抒情。韦庄是北方人,在中原一片战乱中来到了江南,而在江南韦庄只是一个游人客子,却想在江南终老,这里既沉郁委婉地表达了有家不能归的苦衷,也由衷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
3、久居他乡的人都会思念家乡,作者却说,不到老的时候就不要回乡,否则会因为过早离开江南而遗憾、惆怅,从侧面表达了对江南极度的赞美和留恋之情。
4、答:疏朗秀美、明白晓畅。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D(A.和-合;B.炉-垆;C.
娥-蛾)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答:表现出了一种极深婉而沉痛的情意,说“莫还乡”是叮咛嘱咐的话,是你想还乡,而现在却有不能还乡的苦衷,表面上写得很旷达,说是我没有老所以不要还乡,而其中却是对故乡欲归不得的盘旋郁结的感情。
【课外阅读】
3、①点明人物、季节;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
4、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
5、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