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0 12:4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学习目标:
①理解这首词的描写技巧。
②准确把握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3、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
1.理解这首词的特色和技巧。
2.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学习难点:深入理解女主人公内心的情感。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菩萨蛮(
)温庭筠(
)筠席(
)均匀(
)钓鱼(
)千钧一发(

韵律(
)蛾眉(
)吟哦(
)鹅绒(
)嫦娥(
)巍峨(
)绣罗襦(
)濡染(
)儒林(
)妇孺皆知(
)金鹧鸪(
)(
)蔗糖(

2、词语解释
⑴小山:

⑵金明灭:

⑶鬓云:

⑷欲度:

⑸香腮雪:

⑹蛾眉:

⑺弄妆:

⑻花面:

⑼帖:

⑽罗襦:

3、名句默写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4、诗歌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5、了解作者
温庭筠(8127—566)
,本名岐,后名庭筠,或作廷筠、庭云,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他屡试不第,后曾为随县尉、方城尉,官至国子助教,世称温古城或温助教。他兼工诗词,诗与李商隐齐名,清丽无比,时号“温李”;词风格秾丽,与韦庄齐名,称“温韦”。他还精通音律,这对词的格律形式起了规范作用。其词风对后代影响很大,有
《花间集》,收其词六十六首。
6、文题·背景
《菩萨蛮》又名《子夜歌》、《重叠金》,唐玄宗时教坊名曲,后用为词调。这是温庭筠写的十五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
本片通过对一个贵族女子晨起梳妆过程的描写,透过她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以至穿衣等一系列动作的描写,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情。
7、单元综述
在诗歌高度发展的环境里,随着城市经济的繁盛和燕乐的流行,唐代还兴起了一种合乐歌唱的新诗体——词。但初唐、盛唐时,文人作词的还很少。至晚唐,安史之乱之后,北方残破,跟着造成军阀割据的局面,经济的中心南移。南方各地割据的藩镇俨然成为封建王国,过着奢侈淫糜的生活,加上豪商巨贾的夸富争奇,造成了畸形的繁荣。为豪门巨贾及秦楼楚馆服务的宫诗艳曲便应时而生,这些词词藻华丽、雕琢精巧、内容贫乏、风格浮艳,所反映的生活极为狭隘。同期的文人词也受其影响,展示了绮丽香艳、婉约柔美的风格和美学风采。其奠基者是“花间派”鼻祖——温庭筠。一般来说,温庭筠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多“镂玉雕琼”、“裁花剪叶”之作;韦庄的词较注重心灵的抒写,清丽疏朗、明白晓畅;冯延巳是唐五代词人中作词最多的一位,他的词多托儿女之辞抒家园之慨,委婉情深;李璟和李煜以文雅的词风来表现深广的忧患意识,为词体注入了个人和国家之感,语言自然率真,意境开拓深沉,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概括力。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艺术精神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上片:

上片: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手法:

分析:

2、手法:

分析:

3、手法:

分析:

【深度赏析】
1、温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请结合上片描写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度”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为什么“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全词体会这首词的意境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词通篇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脚要概括这首词的艺术风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筠席(jūn)均匀(jūn)
钓鱼(diào)千钧一发(jūn)
B.蛾眉(é)
吟哦(ò)
鹅绒(é)
巍峨(é)
C.绣罗襦(rú)
濡染(rú)
儒林(rú)妇孺皆知(rú)
D.韵律(yùn)
韶光(sháo)熟谙(ān)歆羡(ā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阅读温庭筠《菩萨蛮》一词,回答下面问题。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2、这首词表达词中主人公什么样的感情?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种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末句“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别有意味,请作赏析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望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4、温庭筠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______派”首要词人。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 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词结尾一句可以算得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肠断”这一情感是如何形成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案
1、字音
菩萨蛮(mán)温庭筠(yún)筠席(yún)均匀(jūn)钓鱼(diào)千钧一发(jūn)韵律(yùn)蛾眉(é)吟哦(é)鹅绒(é)嫦娥(é)巍峨(é)绣罗襦(rú)濡染(rú)儒林(rú)妇孺皆知(rú)金鹧鸪(zhè)(gū)蔗糖(zhè)
2、词语解释
⑴小山:指绘有山形图画的屏风。一说形容女子隆起的发髻,或指女子弯弯的眉毛。
⑵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活明或暗。
⑶鬓云:形容鬓发蓬松如云。
⑷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度,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⑸香腮雪:即香雪腮。雪白的香腮,因与“灭”字押韵而变换词序。
⑹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⑺弄妆:修饰仪容。
⑻花面:指头上的花和美人的面。唐代妇女头上戴真牡丹、芍药,或用罗帛作声色花
⑼帖:同“贴”,贴绣。一种古代的制衣工艺,称贴绢或堆绫,即将彩色绫绢照图案剪彩后缝制在衣料上。
⑽罗襦(rú):丝绸短袄。襦,短袄。
3、名句默写
⑴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⑵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课堂学习案
【内容赏析】
上片:从宿妆写起,到起床后梳洗。写女主人公起床前后的情态、动作。
首句:为主人公的出场安排了一个独特的背景,渲染了一种特有的氛围——在围屏的乍明乍暗的日光影像映衬下更显寂寥的闺中。“小山”是指床榻围屏上的装饰图景,一个“山”唤起了人们对屏山高低曲折的想象。“金”是指涂抹在围屏图景上的颜色。“明灭”指阳光照到有金碧螺钿装饰的围屏上呈现出晦明阴阳、金光闪烁的景象。另一解认为“小山”指眉。《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金重叠”,谓把眉毛画成黄色,像金一般重叠。杨慎《词品》说:“北周静帝令人黄眉墨妆,其风流于后世。”全句是说,眉上涂的颜料有的掉了,因此金光有明有灭,暗示睡觉后妆残了的意思。
第二句:写了女子起床后慵懒的残妆。闺中女子起床时,鬓发零乱未整而像流云一样将要遮掩过她那雪白的香腮。“度”字将一种动态的意味注入到静态的描摹中,平添了几分生机。第三句:写女主人公懒洋洋的起床,慢悠悠画眉梳妆的情态。“画蛾眉”表现女主人公一种爱美的感情和那种“为悦己者容”的心态,“懒”字传达出她那种迷惘若失的情态。女主人公萧疏的意态在娇慵之状的描写中跃然纸上。“弄”字即反复摆弄欣赏之意,表现了女主人公极度要美而又无限幽怨的情态。“迟”字呼应了“懒”字,又进一步渲染了她无情无绪的神态。
下片:紧承上片,续写女主人公的活动。
前两句:写女主人公对镜贴花,花与人面交相辉映,既写其容颜之光丽,又表现她精神饱满自鸣得意之态。联系前边其独处深闺的境遇,貌美如花只多增份伤感而已。
最后两句:写主人公穿着新做的、熨帖好的绣花丝罗短袄,彩衣上缀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这是一种绝好的反衬,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入眼双双鸟儿,哀怨之上平添了几分酸楚和难堪。
【情感赏析】
认真研读全诗,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对女主人公晨起慵懒梳妆的一系列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女子盛年独处的空虚、孤独之感,全词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艺术手法赏析】(至少写出两种表现手法)
1、白描手法的纯熟运用。
这首词纯熟的运用白描手法。词人正像一高明的导演,通过摄取一组组女人起床后的动作,传递给读者一个个画面,完成了一幅美人梳妆图。从女子的鬓发撩乱、懒画蛾眉、弄妆迟迟等,可见她无心梳洗的娇懒之态。然后转以花面交相辉映平添伤感,再以罗襦双鹧鸪作衬,又进而显示出女主人公顾影自怜、自惜孤单之意。全词不作任何旁白,似不动一点感情,但却匠心独运,化景为情,以景现情,传神地凸现了一个独处的贵族女子的哀愁。这也可看作是词人感情和心态的一种艺术表现方法。
2、反衬手法的运用。
词中人物容貌美丽,衣饰华丽,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美丽的容颜深处闺中无人相悦,顾镜自怜,徒增伤感而已;衣衫上鹧鸪成双成对,映入主人公眼帘,更反衬出独处主人公的孤独寂寞。至此,作者虽未加一字评语,但落寞孤独,离愁怨恨已深入读者内心。
3、调动听觉、视觉营造美的境界。
全词的韵脚分别是“灭”“雪”“眉”“迟”“镜”“映”“襦”“鸪”,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相互交错,每片末尾又都用了两个平声韵字,既有整齐之美,又有变化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使整首词声律和谐而富有音乐美感;另外,篇中“小山”“鬓云”“香腮”“蛾眉”“花”“镜”“面”“绣罗襦”“金鹧鸪”等意象,错彩镂金,光艳动人,构筑了一个富有视觉之美的境界。
【深度赏析】
1、答:写她脸孔雪白、芳香,头发像浓云一般乌黑柔软,再衬上金黄色的眉毛,显得多么光艳!它不仅让读者看到色彩和闻到香味,而且试图触动读者的全部感官。在短短十四字中,竟把色泽、气味、体态……连同神情都生动地描绘出来,技巧不能说不高。
2、答:俞平伯先生指出:"'度'字含有飞动意。"叶嘉莹女士《迦陵论词从稿》也说:"'度'字生动,……足以唤起人活泼之意象。"在词人的联想中,"云"字乃从"鬓"字生出,"度"字又从"云"字生出。词人再于"度"字添一"欲"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试想:于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岂不更撩人乎?
3、答:“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五、六两句,衬出一幅花面相映图。花似人面,人面似花。花固然美,但“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面固然也美,但红颜易老,青春难驻,只怕也跟花一样易开易落啊!  
结拍两句,说她穿上短袄,看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出神。鹧鸪尚懂得成双成对,而人呢?鹧鸪似乎在叫:“行不得也哥哥!行不得也哥哥!”而她的哥却早已出门远去,这怎不教人难挨难耐呢?
4、答:孤独寂寞
5、答: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6、答:绮丽香艳、婉约柔媚。
随堂检测
一、基础检测
1、C
(A.筠席:jūn–yún;
B.吟哦:ò-é;歆羡:ān-xīn)
二、阅读检测
【课内阅读】
2、这首词表达了主人公孤独寂寞的情感。主要通过上阕鬓发零乱、懒起梳妆的烘托描写下阕新贴双鹧鸪的反衬来表达的。
(意对即可)
3、鹧鸪双飞,象征了爱情的甜蜜美满。,从中可以看出闺中女子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期盼。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心中的孤独与寂寞,含蓄委婉,令人回味。(意对即可)
【课外阅读】
4、花间。
“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梳洗”在晨,“斜晖”临暮,她自始至终倚楼远眺,可眼前过尽的千帆都不是所盼之舟,希望、失望乃至绝望,怎不令人柔肠寸断、哀惋悱恻
望江南温庭筠阅读答案已经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同学们可以通过这首诗词来检验一下自己。诗词的赏析是一个慢慢培养的过程,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忽略适当的练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