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练习
(一)找通假字:
1、由是反鲁(“反”通“返”)
2、孔子长九尺有六寸(“有”通“又”)
3、师襄子辟席再拜(“辟”通“避”)
4、几然而长(“几”通“颀”)
5、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匪同“非”)
6、意者吾未知邪(知同“智”)
7、夫子盖少贬焉(盖同“盍”)
8、赐,而志不远矣(而同“尔”)
9、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缪,同“穆”。
)
10、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乡,同“向”。
)
11、余祗回留之不能去。(祗回,同“低回” )
12、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监,同“鉴”。
)
13、孔子语鲁大师。(大,同“太”。)
14、所慎:齐,战(11),疾。(齐,同“斋”。)
1 5、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
)
(二) 解释文言实词释义
1、先宋人也,曰孔防叔(先:祖先)
2、祷于尼丘得孔子(祷:祈祷,向神求福)
3、字仲尼,姓孔氏(仲:排行老二之意。孔子有异母兄名孟皮)
4、及长,尝为季氏史(尝:曾经)
5、尝为季氏史,料量平(料:计算。量:量具。
平:公平,精确)
6、请与孔子适周(与:同,跟。适:到,往)
7、仁人者送人以言(仁人:道德高尚的人)
8、窃仁人之号(窃:窃取,这里是自谦语,偷用、冒用。号:名称)
9、为人子者毋以有己(毋以有己:忘掉自己)
10、弟子稍益进焉(稍:渐渐。
益进:增多)
11、与齐太师语乐(语:谈论)
12、眼如望羊(望羊:又作“望洋”,仰视的样子。一说远视的样子)
13、师襄子辟席再拜(再拜,拜两拜)
14、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军队临时驻扎。)
15、陈、蔡大夫谋曰。(谋:商量。)
16、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讥:讽剌。
疾:弊病。)
17、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设行:指施政。)
18、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徒役:服劳役的人。)
19、从者病,莫能兴。(病:筋疲力尽。)
20、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道:思想,主张。)
21、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丑:耻辱。)
22、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有国者:享有国家的人,即国君。)
23、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使:假使。)
24、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兴师:调动军队。)
25、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书传》:即《尚书》之传。)
26、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文:指文采。质:指质朴。)
27、吾从周。(从:遵行。
)
28、古者《诗》三千余篇。(司马迁关于古代有《诗》三千余篇的说法缺乏根据,目前不少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29、孔子晚而喜《易》。(易:《易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称《周易》,我国古代用于占、卜的书。全书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由卦、爻两种符号和卦辞、爻辞两种文字组成。)
30、假我数年。
(假:借。这里是给与的意思。)
31、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六艺:指礼、乐、射、御、数、术,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内容。)
32、绝四。(绝:杜绝。
)
3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揣测。 必:武断肯定。 固:固执。 我:指自以为是。
)
34、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隅,角落。这里可释为一个道理或一个方面。)
35、则弗复也。(弗复:不再重复。)
36、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弗乎:犹言“不行”。
病:担忧。
没世:指死亡。)
37、乃因史记作《春秋》(因:依据。
)
38、约其文辞而指博。(指:同“旨”,宗旨,内容。
)
39、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可与人共:可以与人商量斟酌。)
40、弗独有也。(独:独自决断。
)
41、而罪丘者亦以《春秋》。(罪:责备,怪罪。)
42、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以:在。卒:死,去世。)
43、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服:服丧,守丧。)
44、相诀而去。(诀:告别。)
45、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百有余室:一百多家。室,家。)
46、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以时:按时。)
47、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谒:拜祭。)
(三)找出词类活用的词,
1、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不同)
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
近,形容词用作动词,靠拢,靠近)
3、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博学善辩的人。
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
4、孔子学鼓琴师襄子(鼓,名词用作动词,弹奏)
5、楚救陈,军于城父。(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6、子能修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纲、经、统、理,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制定法度、整治、制定纲要、治理的意思。)
7、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序,名词为动用法。)
8、推此类以绳当世。(绳,名词用作动词。)
9、唯子贡庐于冢上。(庐,名词用作动词,造庐。)
10、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家,名词用作动词,安家。)
11、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12、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祠:名词用作动词,祭祀。)
13、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宗,名词用作动词,尊奉。)
(四)辨析下列句式
1、其先宋人也(判断句)
2、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被动句)
3、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判断句)
4、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判断句)
5、孔子学鼓琴师襄子(省略句)
6、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被动句)
7、子路愠而见曰。(省略句)
8、予一以贯之。(宾语前置句)
9、吾何为于此?(宾语前置句)
10、人之不我信也。(宾语前置句)
11、人之不我行也。(宾语前置句)
12、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被动句)
13、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被动句)
14、不容然后见君子。(被动句)
15、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宾语前置句)
16、天王狩于河阳。(介词结构后置句)
17、孔子葬鲁城北泗上。(省略句)
18、唯子贡庐于冢上。(介词结构后置句)
(五)翻译下列句子
1、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聪明深察,形容词用作名词,聪明深察的人。近,形容词用作
动词,靠拢,靠近。博辩广大,形容词用作名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博学善辩的人。危,形容词用作动词,危害。这两句译文:聪明深察的人向死亡靠拢,是由于他好非议别人。博学善辩的人危害到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坏事。
2、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
3、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译文:《诗》中说:
“不是犀牛也不是老虎,却疲于奔命在空旷的原野。”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4、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
译文: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努力修明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
5、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译文:孔子设立四种教学内容:文献,行为,忠恕,信用。戒绝四种陋习:不随意猜测,不
固执己见,不孤陋寡闻,不突出自己,他所谨慎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待的有:斋戒,战争,疾病。孔子对自己很少讲到利益、命运和仁德。对弟子不到为渴求知识而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地步就不去启发,不能举一反三,便不再教他。
6、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译文:不行了不行了,君子痛恨活了一辈子而名声不被人们称道。我的主张不能实行了,我用什么将自己显现给后人呢?
7、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译文:至于撰作《春秋》,他认为该写的就写,该删的就删,即使是子夏之流的高足弟子也不能改动一字一句。
8、太史公曰:《诗》有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译文: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