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5张PPT。给语言绣上几道花边第一课时文本研习:阅读“‘枯藤、老树、昏鸦’与修辞”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什么叫词性?一种词的词性具有哪两种表达作用?举例说明。
(2)名词、形容词、动词、拟声词、副词等各有哪些修辞作用?举例说明。
(3)各类词的修辞特点与一般修辞格的修辞特点有无不同?所谓修辞,就是依据题旨情境,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方法,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活动。与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不同,修辞学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修辞方法一般指修辞格但不尽限于此当前修辞学的研究,越来越注重于从不同角度对修辞现象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如本文就是对修辞学内容的拓展汉语的词性具有很强的修辞作用1、形容词和名词:把事物描绘得更生动、形象、具体。
2、动词:细致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或者描写动态的画面。
3、拟声词:把物体、人的运动的种种声音模拟得逼真、形象而生动。
4、副词:把人、物活动的时间、范围、程度、频率、然否等种种情况写得精练而准确或表达一种强烈的感情。5、数量词:例: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讨论、明确]因为屋子小,窗子当然也小,早晨太阳从小窗格射进屋子,便是“两三方”的阳光。“方”除了表示光线单位外,还反映了屋子的窄小,起着描绘景物的作用。数量词在这里用得精当熨帖,富有形象美。6、代词:例:我们想告诉你,五个孩子都好,我们一定尽心教养他们,让他们对得起死去的母亲你
[讨论、明确]这里的人称代词都先后用了两次,一次比一次语气重,这对着亡妻的直接呼告,感情十分深厚。
7、语气词
例那一个夏天他病的时候多,你成天儿忙着,汤呀,药呀,冷呀,暖呀,连觉也没有好好睡过。
[讨论、明确]去掉语气词会失掉“忙着”的气氛,也失掉了作者带有深挚之爱的埋怨口气,“呀”用得精准、鲜明。阅读“典雅风格” 思考下面问题(1)什么叫典雅风格?
(2)典雅风格的文学作品具有哪些外部特征?举例说明。
(3)创造典雅风格应注意哪些问题?(三)课堂练习:请从下面三首歌词中任选一首,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分析其好处。长江之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弯弯的月亮东风破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长江之歌长江之歌从……走来
向……走去源远流长
历史悠久无穷的源泉哺育 灌溉
挽起 推动温情无限
力量无穷母亲的情怀赞美
依恋表现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第一、句式整齐。“你从……你向……你用……你用……”句式整齐,读来节奏明快、琅琅上口。
第二、对话形式。使诗句表现更加亲切、自然。
第三、歌词语言精练,对仗工整,结构精巧,巧妙运用比拟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在抒情状物、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塑造了长江伟大的母亲形象,表现出了长江的丰富内涵和精神价值,朴实无华地表达出中国人民对长江的深深的依恋与无尽的赞美。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五千年的文化是生生不息的脉搏/提醒你提醒我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再大的风雨我们都见过/再苦的逆境我们同熬过/就是民族的气节就是泱泱的气节/从来没变过
手牵手什么也别说/哪怕沉默都是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 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长城、黄河、五千年文化
见过风雨,熬过逆境 气节不变
手牵手(共同努力)一个名字中国抒写民族凝聚力,表达民族自豪感 运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将千万个中国人凝聚成一个长城是静脉、黄河是动脉、五千年的文化是脉搏、经历过无数的风雨和逆境也屹立不倒的大中国的形象,语言大气、洒脱,情感深沉。弯弯的月亮
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小桥的旁边有一条弯弯的小船,弯弯的小船悠悠是那童年的阿娇阿娇摇着船,唱着那古老的歌谣,歌声随风飘啊,飘到我的脸上,脸上淌着泪,像那条弯弯的河水,弯弯的河水流呀,流进我的心上
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弯弯的月亮
月亮、小桥、小船、阿娇、歌谣童年的回忆: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现实的惆怅:对比怀念故乡,为故乡的落后现状而忧伤第一、丰富的内涵。不仅抒发了对故乡的怀念。还有作者的感叹和忧伤。
第二、顶真的修辞。“月亮”、“小桥”、“阿娇”的顶真,造成回环往复的效果。
东风破
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 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 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
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 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
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 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
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 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
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 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
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 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
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 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四)课后作业:
1﹑ 课本P71 1、2
2﹑《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第二课时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应从下述三方面着手:
㈠熟悉八种修辞方法,辨析易混修辞格。
高考考查的几种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 ⒈比喻
⑴比喻的特点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⑵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两者缺一不可。下列几种情况,虽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
就说那个野葱吧,香气和家葱一样,味道却像刚结出的李子。 (作比较)
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表猜测)
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 (表想象)
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像徐洪刚、李向群等。 (表列举)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布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前面。四周的山把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⑷比喻的注意点
①喻体要常见、易懂,②比喻要贴切,③要注意思想感情 7、准确理解比喻句 例句:我猜他把那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 本体是“看信”,喻体是“咀嚼食物”,相似点是:仔细、反复、回味。 例句:虽然这是些无关大局的小事,可是在这位观察别人很精细的姑娘身上却投下了一个不太好的阴影。 本体是“印象”;喻体是“阴影”;相似点是“暗淡”。学以致用 “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后面连接哪一项才能构成最佳比喻句?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朵闪烁的银练
D.仿佛落入人间仓库的垛垛银棉√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①比喻句:
②比喻所谈的是 的问题。驼子摔跤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 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句,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两句备受后人的称道,为什么?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设问: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答: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想象奇特、新颖。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江上看山(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试分析此诗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答: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予动态化了,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下面是四个意思连贯的比喻句。请选择新的本体和喻体,仿写四个句子.(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祖国是一座花园,
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小兴安岭是一朵花,
森林就是花中的蕊。 参考答案:
浙江是一座书库,杭州就是书库里最厚重的一本书;西湖是一页纸,苏堤就是纸上最亮丽的文字。 地球好像一个部落,中国就是部落中的一个家庭;沿海诸岛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台湾就是其中最俏皮的一个。 江南是亭亭玉立的少女,杭州就是少女的脸庞;西湖是水汪汪的眼睛,湖水就是眼中晶莹的泪。 仿照下面的比喻形式,以“爱心”和“机遇”开头,各写一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话。(2004年重庆卷)
例句:
人生不发返程车票,一旦出发了,绝不能返回。⒉比拟
⑴比拟的特点
比拟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⑵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把人当物写或把甲物当乙物写)。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3、作 用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将人的情感移植到花鸟身上,把人的感情表现得更深沉、曲折、凄苦、哀伤。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两竿落日溪桥上,
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
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
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
低面深藏碧伞中。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巩固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湖北卷五、(18分)
土 地 韩少功
你想像根系在黑暗的土地下嗞嗞嗞地伸长,真正侧耳去听,它们就屏住呼吸一声不响了。你想像枝叶在悄悄地伸腰踢腿挤眉弄眼,猛回头看,它们便各就各位一本正经若无其事了。你从不敢手指瓜果,怕它们真像邻居吴伯说的那样一指就谢,怕它们害羞和胆怯,于是气呼呼地不再合作,总之,它们是有表情的,有语言的,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最后来到餐桌上,进入你的口腔,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这几乎不是吃饭而是游子归家,是你与你自己久别后的团聚,也是你与土地一次交流的结束。
20、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3分)
(2)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1)第二人称。既自由、灵活,又具有真切感、亲切感。
(2)拟人(或比拟或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感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分析“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这两句写故乡水的“万里送行”,是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初次出峡的喜悦之情与离开生活已久的故乡的缱绻之情,又与题目“送别”照应。“仍怜”,语气极轻柔婉转,而分量厚重。
请另选一物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情感。
雨伞 你注定 一生以乌云为伴,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黑板 你注定 一生与粉尘为伴,时时为别人传授知识, 却磨损了自己。
蜡烛 你注定 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人们发光发热, 却耗尽了你自己 简析要正确解答此题,必须注意以下要点:1.运用拟人手法。2.形式上应为三句话。3.大致意思应是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方面。4.如果不是赞扬某物,要注意是否合乎事理。24.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公益广告词(20字以内)。(3分)(2006年辽宁卷)以鸟为例:
(1)呵护小鸟,放飞希望。
(2)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合乎主题给1分,正确运用比拟修辞手法给2分。每超过一字扣1分)⒊借代
⑴借代的特点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⑵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几年来的文治武功,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用“子曰诗云”代四书五经之类)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一针一线”代群众的财物)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用“诸葛亮”代具有聪明才智的人)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用“鲁迅”代鲁迅的作品)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用“眉”代人的头)⑥个别代一般。例如:当皇帝或蒋介石出来的时候,街道上便打扫干净,洒上清水;可是他们的大轿或汽车不经过的地方,便永远没有见过扫帚和水桶。(用“扫帚”“水桶”代清扫街道的工具)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阿Q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用“银的”“铜的”代银币和铜钱)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艾奇逊在这里强奸了美国的民意,这是华尔街的“民意”,不是美国的民意。(用“华尔街”代美国垄断资产阶级)⑶借代的注意点
必须抓住事物最典型的的特征,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在古代诗文里,借代辞格也是用得比较广泛的一种修辞方式。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另外,古诗中还有许多例子,如: ① “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围的借代。
②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
③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
④ “鹧鸪”“杜鹃”寓有悲愤。
⑤ “石壕村”代穷苦百姓。
⑥ “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 赤壁(杜牡)
折戟沉砂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析: “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周瑜的妻子,她们的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 “锁二乔”指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③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部分代整体)
④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各家大半懒洋
洋的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的洋布。
(用旗帜的制作材料代五色旗)
⑤西洋某些学者对儒学感兴趣,自有他们的道理与自
由,但想用孔夫子治爱滋病恐怕不能奏效。
(用学派创始人代该学派)修辞训练指出下面这首宋词所用的修辞方法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千秋去。 中国不需要对长城的意义和作用否定的观点。 修辞训练——借代阅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对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成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这句话的含义是:执干戈以卫社稷。 修辞训练 改写下面这句话,要求运用借代的修辞方式,字数不超过8个字。
拿起武器来保卫祖国。
改写:⒋夸张
⑴夸张的特点
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⑵夸张的种类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⑶夸张的注意点
①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②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③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性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秋浦歌(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析: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 一声“长啸”而能使“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运用夸张手法极写长啸的深沉和力度。想象奇诡,笔力遒劲,气势磅礴,有雷霆万钧之力,排山倒海之势。充分表现了“长啸”中所郁积的强烈的情感。 霜天晓角 ·仪真江上夜泊
南宋 黄机
寒江夜宿,长啸江之曲。水底鱼龙惊动,风卷地,浪翻屋。 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 分析词作上片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巩固训练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试对颈联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答:颈联运用了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下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⒌对偶
⑴对偶的特点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⑵对偶的种类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工对,即工整严格的对偶。要求相对称的两项字数相等,词类相同,句式的语法结构相同,相对应的字平仄相反或符合格律,相对应的字不用同一个字。 如:律诗中的颔联(三四两句)或颈联(五六两句)。
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②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宽对 即要求宽松的对偶,它可以冲破一些严格的要求,格式上放宽了一些,只要结构上 基本相同,音韵大致和谐即可,而且相对应的字可以是相同的字。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1、 配对式 例1、高考题: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柳絮池塘淡淡风
B.榆荚临窗片片雪
C.带水芙渠点点雨
D.丁香初绽悠悠云√ 给下面成语配对
雪中送炭——
非驴非马——
化险为夷——
下笔成文——
说长道短——
守株待兔——
旗开得胜——
五湖四海——
粗制滥造——
山穷水尽—— 锦上添花不伦不类转危为安出口成章评头品足缘木求鱼马到成功万水千山精雕细刻柳暗花明春晖又红万朵花 老梅到时自然红
芳草春来依旧绿 玉垒浮云变古今
春回大地千峰秀 冬雪欲白千里草锦江春色来天地 芳树无人花自落
上联和下联配对(注意顺序)春山一路鸟空啼 日暖神州万木荣 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一庭佳丽莺唤起,小苑西回,红雨树边,此间有尧天舜日。看池边绿树,2、组合式下列拟制的对联存在哪些缺点。
① 大地百花齐放;神州百象更新。
② 门对青山羊兔群群嬉碧毯,
窗含绿水鸭鹅队队戏银波。
③ 槽边不乏千里马,仓内常存万石米。
④ 学修养办事一丝不苟,
守准则铁面无私。
⑤ 人梯巧搭登攀路,心血浇灌栋梁材。
⑥ 冬去山明水秀,春天来百花香。 万恋勤浇春来鸟语花香粮3、改写式 把下面句子中红色部改写成一幅对联,用来作“画卷”的修饰语:
经过几百个日日夜夜的奋战,长江截流工程终于胜利完成,中国人民在这奔腾不羁的长江边,展开了一幅把五千里长江斩断,把三峡无数山峰锁住的神奇画卷。 斩断长江千里水,锁住三峡无数峰 4、话题情境式 某学校要开学了,学校办公室面向全校师生征集一幅开学典礼联,请你为学校拟一开学对联。望诸生,惜光阴,矢志成材须从开学起;
仰良师,施化雨,丹心润物尽在传道中。 在雅典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不惧强手,奋勇拼搏,取得了金牌总数位居第二的历史性突破。请你据此拟一副对联。 凯歌高奏龙腾雅典;捷报频传狮醒东方用对联形式为下列新闻拟一则标题。
新华社香港9月9日电 中国奥运金牌选手代表团9日结束了为期3天的访港活动,他们在香港市民的欢送下离开香港,前往澳门访问。迎候在码头的数百名澳门居民以鲜花、欢呼和激动的心情,热烈欢迎健儿的来访,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等到澳门外港码头迎接。
奥运金牌选手访港3天来,在全港市民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美好的印象。9日上午,香港上环港澳码头门口聚集了许多市民,他们高举“中国的英雄”“中国人的骄傲”“预祝中国奥运健儿2008再创佳绩”等字样的横幅,热情欢送奥运金牌选手。
到澳门时,等候在那儿的人群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当刘翔、田亮、郭晶晶等名星运动员走到近前时,人们争相拍照,闪光灯亮成一片,人们情不自禁地欢呼,表达了与金牌健儿重逢的喜悦。根据安排,代表团将在澳门活动2天。 香港欢送金牌选手; 澳门喜迎体坛精英。 5、标题式(概括式)6、对句式。练习:拟出对联的下句或上句1、门前碧水环绕, ____________2、___________,笑看风拂红花 3、海到无边天作岸,_____________4、发愤识遍天下字,_____________5、门前大路通南北,_____________屋后青山巍峨 静聆雨润绿草 江边小店卖东西。立志读尽人间书山登绝顶我为峰6、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短长无有⒍排比
⑴排比的特点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 ⑵排比的种类
①成分排比。例如: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排比的主要修辞效果是:第一,结构相同或相似,具有相对的整齐美。第二,往往重复某些词语(提示语)来把各项连成一个整体,可以增强语言的旋律美。第三,排比的各项 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而且排比的项数没有上限,可以尽情发挥,增强语言的气势。 因此,用这种方式来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说理,可以把道理说得深刻透辟;用来 叙事,可以把事情叙述得周密详尽;用来状物,可以把形象刻画得细致入微,而且可以收到 节奏和谐、情绪激昂、语气通畅的效果,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 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2006年全国卷2)答案例举:和谐是乐手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 请围绕“节约”这一话题,用“少一点……,多一点……”的句式写三句话,每句话的前后要整齐匀称。 (2006年安徽卷)示例:
少一点大手大脚,多一点精打细算。
少一点取用无度,多一点细水长流。
少一点铺张浪费,多一点勤俭节约。
(符合要求即可)1、定义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意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这种辞格叫反复。2、种类:修辞分析之反复连续反复
间隔反复1.连续反复? 连续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当中没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 例: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修辞分析之反复2.间隔反复? 反复的词语或句子,不是连续出现的,其间有别的词语或句子使其间隔开来。 例:①她嫁了,女婿是个清秀的人,我喜欢。她生儿子了,是个聪明活泼的孩子 ,我喜欢。他们俩高高兴兴当教员,和和爱爱相互对待,我喜欢。
②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1、间隔反复往往与排比合用。从句式看是排比,从语句重复看是反复,这是两种辞格的综合运用。2、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着眼于词语或句子字面的重复,排比着眼于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近、语气一致;反复的作用是强调突出,排比的作用是增强气势。3、反复和重复不同。重复是一种语病,使人感到内容贫乏,语言累赘;反复则是一种常用的积极表达手段。3、运用反复要注意的问题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l)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不超过26个字)(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个字)(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报秋》中就考到反复辞格的作用。) 解析:本题虽属于“鉴赏”题,但这种鉴赏的基点是狭义修辞的作用,所以答案也应从反复和排比的作用着眼,灵活处理。
“便”字和“领取”的分别连用,从修辞上讲都是反复,但在这篇文章中的作用却有所不同。
“便”字连用,造成一种动感。副词“便”,既可以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又可以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文章连用“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中间连标点符号都省略了,读起来一气贯通,好像一个个节气从眼前飞速掠过,给人以时光飞逝的真切感受。这几个“便”字确实用得巧妙。只要求能回答“紧凑地衔接”和“强调时光快”这两点即可。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的怎么得了!
“领取”一词的连用,从句子的角度来看是属于排比,它造成的是一种气势,层层铺开,逐步扩大,从秋冬到四季,从四季到生活,对点明本文的主旨起到强化作用。只要答出“铺开扩大”和“强化主旨”两点即可。
参考答案:
(l)反复使用“便”字的好处是:将一个个节气紧凑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本文主旨起到强化作用。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分析最后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有何作用?
答:运用了反复修辞,突出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问:诗中第二句连用了三个“一”字,有何表达效果?答:三个“一”连用形成反复修辞,极言诗人饮酒之多。诗人一杯又一杯地喝酒,让人仿佛看到了他和幽人痛饮狂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幽人对酌时,无限的豪情快意。4、反复的作用
用于说理文章,起强调作用;
抒情写景,感染力强;
承上启下,划段分层。第三课时正确辨析几种易混的修辞手法1、比喻和比拟
2、借代和借喻
3、排比和对偶
4、衬托与对比
注意和强化易混修辞格的辨析。⒈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
⑴性质、作用不同: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而比拟却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
⑵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句: (1)敌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攻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
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比喻
比喻例句:(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
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比拟
比拟—— 比喻 —— 比拟 汹涌的海水响雷般的咆哮着、怒吼着,扑向每一块礁石,然后化为无数的碎琼散玉。——比拟与比喻的兼格⒉借喻与借代
借喻和借代都是以借体代本体,本体不出现。它们的区别有两点:
⑴借喻重在比方,可换成明喻;借代重在指称,不能换成明喻。例如:
①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②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
例①“完美的苍蝇”就是借喻,喻指那些反动的家伙。换成明喻,可以写成“反动的家伙像苍蝇”的形式。例②“干戈”、“延安”就是借代,“干戈”代抗日战争,“延安”代中国共产党。这是用具体的事物代抽象的事物,是不能换成明喻的。
⑵借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具有相似性,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具有相关性。 ⒊排比与对偶
排比与对偶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点:
⑴排比是三项或三项以上的连说,而对偶则是两项的对说。
⑵排比不限字数,句式大体整齐即可,对偶不仅要求两联字数相等,还要求结构一致。
⑶排比中常含有反复出现的词语,对偶中则力求避免同字反复的现象。4、衬托与对比 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
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
例: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2)反衬 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
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
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①以景衬情 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
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①以景衬情 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
例如: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
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②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
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
②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
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郁达夫《故都的秋》)
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
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善、以正衬正等。?对比 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更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
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 对比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激起我们爱憎的感情。
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 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两体对比 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分炭直。(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
“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两面对比 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 ①我们的战士,对敌人这样狠,而对韩鲜人民是那样的爱,充满国际主义的深厚感情。?《谁是最可爱的人》
将志愿军战士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对举出来,赞美我们战士爱憎分明;②在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的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系统”与“零碎”、“实际”与“空洞”这些两相反对的概念对比着说,否定一面,肯定一面,使得观点更鲜明、意思更突出。? 综上所述,衬托与对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甲乙对比,同时又互相衬托,甲衬乙,乙也衬甲;甲乙衬托,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对比。也正由于它们有联系,所以有些修辞著作中将它们合为“比衬”或“映衬”。但是衬托与对比的区别还是显而见的。?
①从甲乙两者的地位来讲,甲乙对比,一般说来,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通过对比,相得益彰,两者都更加鲜明突出。甲乙衬托,并不是所谓一半对一半,而是有主次之分,乙衬甲,甲为主体,乙为衬体,勇过衬托,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这是对比与陪衬的主要区别。 ②从甲乙两者的隐现来说,凡甲乙对比,两者必须都要出现,否则便达不到黑白分明的表达效果;而甲乙衬托,衬体必须出现,而主体则允许隐藏,可以明写此而暗指彼,特别是像以动衬静、以明衬暗等反衬,常常不出现主体。? ③从甲乙两者的类属来讲,凡甲乙对比,两者要么同一物体,要么同一方面,否则便不可比;而甲乙衬托,两者可以是同类属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属的,如以景衬情就是言此而意彼。对比与衬托,不仅是修辞方式,也是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戏剧、电影、绘画、摄影、雕塑和音乐等,都经常用到它。如果运用恰当可以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不能忽略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往往几种辞格结合起来使用。形式可以分为套用、连用和兼用三种⒈套用——一种辞格里面包含着别种辞格。例如: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排比中套用暗喻)⒉联用———个语句中连续运用几种辞格,既不彼此相融,也不互相包含。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连用了引用、比喻)
⒊兼用——一种修辞方式又兼有两种或几种辞格。例如: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对偶、夸张、比喻) ㈡明确修辞的表达效果,培养运用修辞的能力 明确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是判断其运用正误、优劣的前提。八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下:
⑴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繁为简洁。
⑵拟人:化物为人,亲切自然;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形象。⑶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⑷夸张: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丰富联想,以创造意境。
⑸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⑹排比:叙事透辟,条分缕析;结构紧凑,文意贯通;语气强劲,抒情强烈。
⑺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⑻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㈢树立大修辞观,破除片面性。首先在运用常见修辞方法的时候,要理解修辞除修辞方法外,还存在着范围的广阔性、内容的全面性。我们还要注意修辞在语音、词语、句法、篇章等方面的运用。
其次,修辞的理解和运用还得注意和语法、逻辑结合。语法管话说得通不通,逻辑管话说得对不对,而修辞管话说得好不好。说话、写文章,先要通顺、正确,然后要求好,即形象生动。㈣提高思维能力,加强修辞运用。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因此,近年来高考对修辞运用能力的考查,与其说是考语言运用能力,不如说是考思维能力;要写得出,写得对,首先要想得出,想得对。有些考生写不出恰当的比喻句,不是因为不懂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因此,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想象能力第四课时探究命题方式
修辞方法的考查重在运用,下面就近年来常见的考查方式加以分析。
第一种类型:语言表达题
就是提供语境,运用修辞方法造句、仿句及变换句式等⒉在现代文大阅读中考查修辞方法,多是考查其表达效果
做这类题首先要确认所用的修辞方法,在答题时必须点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然后回答它的表达作用。
⒊在诗歌鉴赏中考查
多是判断所用的修辞方法和说明它的表达效果。与语言表达结合(扬州市2006届高三质量检测)依照下列例句,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喻体,意思完整。(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
(《人是什么》) 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 前 后 内 容、句 式 对应,修辞 方 法 相 同。(6分)(2001年全国高考题第 26题。)
??? ①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
??? ②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启明星 即使摘不到 也能告诉
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浪的帮凶 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研析: 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限定了①的内容必须是与希望相似的事物,必须蕴含着肯定与否定或否定与肯定两层含义,且应是“乐观的”,积极向上的;②的内容则必须是“悲观的”,消极低沉的。句式要求!须是一个假设复句,尽量不再用“就算……,也……”,可用“即使……,也……”、
“纵然(纵使)……,也……”、“即便……,也……”等;"则要符合“(是)……的……,能……你………”,前后有内在联系。“修辞方法”!是暗喻,"是拟人,也必须符合要求。因此,可以说做此类试题关键是把握题目要求。[答案举例]如丝的细雨挟带一身轻盈,千里迢迢地从江南起身,在一个无人知晓的夜晚,悄悄地走进了美丽诱人的北国。11把下面语句扩展成三个单句组成的复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格。
细雨悄悄走进北国
(全国卷二第20题)请以“和谐”为内容写三句话。要求每句话都使用比喻,三句话构成排比。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喻和排比的运用。解答此题,比喻的本体应是一样的,但喻体的选择要不同并尽可能新鲜;三句话要构成排比,突出其气势;同时,要把握句式特点,注意内容连贯。参考答案 :和谐是音乐家演奏的动人旋律,和谐是画家创作的美丽画卷,和谐是设计师描绘的宏伟蓝图。(四川卷第19题)在“生活/事业”“友谊/信任”两组词语中任选一组,仿照例句,另写一句话。要求句式相同或相近,修辞手法相同,内容有意蕴。 例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比喻这一修辞格。解题时要先看清例句由两个比喻句组成,然后仿写时要注意形似和神似。这里特别要注意前面暗喻和后文的逻辑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内容有意蕴。 参考答案 :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 与现代文阅读结合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诚挚的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前一个“巴金”指代 ;
后一个“巴金”指代 。 巴金的风格和精神
生活中的巴金例1:(06年福建卷)
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永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我们承认失败了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②。(②幡:一种窄长的旗子。)
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思,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还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请将比喻指出来,并说明它所说的是与学文言文有关的什么问题。
①比喻句:
②比喻所谈的是 的问题。驼子摔跤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分量比例 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的奥秘! … …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乐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
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可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消逝了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与诗歌鉴赏结合问(1):说明“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在文中的意思。(2分)
[简析]“人不是在一起牧放的马群”在文中的意思。考查的是对比喻句的理解。这句话是说明人与动物的区别:成群牧放的马既无隐秘可言,又无独立天地;而人有思想感情,有隐秘需求,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
[答案]人是有思想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各题。(6分)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字。(2分)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比
愁
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江西卷第14题第2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 :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天津卷第16题第2问)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两句实写,后两句以虚为主,虚中有实。 修辞同作文结合作文语言出彩:“比喻”艺术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例1、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2000年高考作文《零的断想》)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例2、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 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位。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的,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例3、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2001年高考作文《保留真诚》)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例4、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受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例5、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 “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例6、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寒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本文作者(与上文不是同一篇作文)也是先提出了“诚信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用了一个排比句来回答,而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比喻句。作者将“诚信”比喻成“清泉”、“腊梅”、“不灭之灯”、“灯塔”,比喻新颖独特,有创意了,但作者并不仅仅局限在此,还在每一个喻体前面加上了一串很富有特色的定语,又为这个比喻增色不少。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人在不经意中认清了“诚信”的本质,产生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读来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得文采斐然,诗意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