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教学课件:《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同步教学课件:《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02 21:2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导入新课同学们,我国是诗的王国,在盛唐诗歌高潮到来之前,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精神气质上来说,初唐诗都处于准备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虽然是以绮丽婉媚的诗风为主,但随着以“四杰”为代表的中下层文士的崛起,给诗歌注入了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气息。因此,这是一个诗歌发展缓慢但又孕育着高峰的时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初唐时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首先欣赏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陈子昂的生平。?
2.理解诗歌表现的内容、感情。?
3.体会本文炼字艺术。难点:
?理解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和转换表达离情别意的。 一、介绍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即唐高宗到武后时期的四位职小而才高的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应该说声律和风骨兼备的唐诗,是从他们开始的。唐代蓬勃昂扬的时代气息,卓尔不群的才华名声使四杰都满怀兼济天下的胸怀和抱负,而卑微的官职和地位却使他们怀才莫展、坎坷失意。在他们的诗歌里,表现为题材的开拓,四杰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题材的开拓同时带来了一种严肃的思想,一种豪放的气势,一种慷慨悲凉的风格。四杰的诗歌也因而成为初唐诗歌中风骨凝练的佳作。 陈 子 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歌》。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地。”写 作 背 景

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通晓大义,抓住关键词,体悟作者情感.时间为5分钟.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
绮筵:华丽的筵席。?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隐:隐藏。????????????????????????
长河:即天上的银河。?没:淹没。????????????????????????
晓:天亮,黎明。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1)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时间顺序)?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2)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3)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明确:银烛、明月、晓天?
(4)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明确:离堂、别路、金樽?(5)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夜晚→拂晓?
(6)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明确:室内→室外?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离堂、别路、金樽3.全诗在时间上有一个怎样的流转变化?夜晚→拂晓4.全诗在空间上有怎样的流转变化?室内→室外归纳主旨即:全诗通过什么事情表达了什么感情?
明确:由一场筵席来表达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三读诗歌,赏析评点分析意象首联:银烛、金樽、绮筵
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字首联:吐 、对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颈联:隐、没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品读探讨品读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明确 :诗人先写离别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总结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觥筹交错之时,欢声笑语之外,显现淡淡的惆怅,别时容易相见难,离别在即,透出隐隐哀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送魏万之京 1、诗歌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3.“微霜初渡”“树色催寒”两意象历来为人所称道,请分析其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1、这首诗描绘了深秋送别的画面。(2分)抒发了悲秋伤别和对友人珍惜时光及时建功立业的劝勉之情。
  2、“微霜”“鸿雁”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
  3、这两个意象中,“渡”和“催”都使用了拟人手法(2分),形象生动地营造了深秋已至、寒气逼人的气氛,为悲秋和离愁的心境做了极好的渲染和烘托。(4分)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 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 字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2、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意 象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拟情意深厚的意思。
炼 字
“绕”:山川萦绕,别路迢遥。3、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炼 字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
“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
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的含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侧 面 烘 托4、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问 句 作 结
“悠悠”:道路漫长。
“何”:时间遥遥无期。
后会无期,隐隐忧愁三、思考: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相对无言怅然无绪时光催人
离情缠绵别路山川(户外)洛阳古道(遥想)
悠悠古道
银烛:
绮筵:
琴瑟:
隐:
长河:
没:
晓:晶莹洁白的蜡烛。
华丽的筵席。
指朋友宴会之乐。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隐藏。
即天上的银河。
淹没。
天亮,黎明。 再读诗歌,理解诗意一、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一联的场景。
首联:写别筵将尽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别路遥迢情缠绵。
颈联:写户外所见,时光无情催人离。 沉静之中见真挚情愫。
尾联:写遥望将赴之古道,隐隐哀愁胸中涌。 时 间 顺 序拓展延伸:由于交通落后,古人别离动辄数年,相会无期,故而古人更重离别。文人士大夫们离别时,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写诗送给行者或留给居者。这类诗歌,统称为别离诗。?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拓展延伸:送别诗小结?
(一)送别习俗?喝酒送别,折柳送别、古道相送、夕阳挥手、芳草离情??
(二)送别诗的意象?1、长亭、短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拓展延伸:(三)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
1、依依惜别的感伤之情??
2、体贴入微的宽慰??
3、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4、前途艰险的担忧?
5、坦陈心志的告白??6、积极奋发的勉励?拓展延伸:送别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1、直接抒情?。如高适的《送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直抒胸臆,表达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一句,表面写去路烟霭迷茫,道路修远,其实是要以此寄寓离愁之思,寓情于景显得含蓄蕴藉。??????拓展延伸:3、想象联想(虚实结合)。如刘长卿的《送严士元》第三联写道:“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诗人由眼前的落日去帆这一实景而联想到严士元听去之地湖南应是万里草青。??
4、比喻修辞手法。如刘迁的《柳梢青·卢梅坡》??“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飘泊无定的离别之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