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挂上了树梢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春意挂上了树梢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1-20 20:4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春意挂上了树梢
学案
[课


案]
一、文本信息
1.作品信息
本文写于1936年。作者通过对北方三月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三十年代日伪统治下东北城市(哈尔滨)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不过这种触目惊心的疼痛被作者用描写文字淡淡地覆盖了。你看,三月来了,积雪融化了,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但是北方的春天来得迟,到了三月还不能闻到花香,只能到了春末,关外的人才感知到春天的到来。大街上有充满春意的商店,充满春意的行人;但也有着乞讨的人。于是作者说,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
2.作家剪影
萧红,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萤声文坛。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31岁。
二、基础知识
(一)正字音
1.易读错的字
泥泞(nìng)
鬈发(quán)
腋下(yè)
朦胧(méng)(lóng)
流氓(máng)
绅士(shēn)
号叫(háo)
烟缕(lǚ)
2.多音字
混球(hún)
夹被(jiá)
混合(hùn)
夹杂(jiā)
(二)识字形
房yán(檐)
逃cuàn(窜)
zhān(瞻)仰
cuān(撺)掇
shàn(赡)养
cuān(蹿)火
(三)释词义
1.朦胧:①月光不明;②不清楚,模糊。
2.稀疏:(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
3.寂寞:①孤单冷清;②清静,寂静。
4.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
(四)辨近义
1.遗弃·抛弃
辨析:“遗弃”,对自己应该赡养或抚养的亲属抛开不管;“抛弃”,扔掉不要。
例句:
(1)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
的人们!(遗弃)
(2)不要随随便便把东西
在小区内。(抛弃)
2.充满·充斥
辨析:“充满”,①布满,填满;②自满,骄傲;③充分具有。“充斥”,充满,到处都是。
例句:
(1)
夜,春夜,中央大街
了音乐的夜。(充满)
(2)
大量的毒草
市场,多少读者和观众被引上了岐途。(充斥)
3.打扮·妆扮
辨析:“打扮”,使容貌和衣着好看;装饰。“妆扮”,修饰;打扮;装扮。
例句:
(1)
她和另一个也和她同样
漂亮的、白脸的女人同走……卷发的人用俄国话说她漂亮。(打扮)
(2)
我看不上这浪样儿,谁准许你这么花红柳緑的
?(妆扮)
三、预习思考
1.《春意挂上了树梢》一文描写了北方三月景色和不同的人们活动,那北方三月的景色有何特点?
请你思考:
【答案】①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②马路上融化了积雪的泥泞干了;③天空有了朦胧的春意的云彩;④暖风如轻纱。
2.
文章开头描写春天的景色,由此带出人的活动,写人们的活动,按时间的先后,在文中找出分别选取了哪几个场景来描写人物的活动?分别有什么活动?
请你思考:
【答案】白天的中央大街:①外国女人的脚从长筒套鞋里显现出来;②人们在街上笑着打招呼,逛街;③马车夫的脱下了大毡靴;④冻伤腿的乞丐在乞讨;⑤瞎人拉手风琴乞讨
院内:汪林又换了一身衣服,抽着烟
晚上的中央大街:①中央大街充满音乐:流浪人的,日本舞场的,外国饭店的;②在风雪中寂寞的大街又号叫起来了;③各色各样的人跑满了街;④年轻的人排在商店的窗子前跟着音乐唱歌,和姑娘们一道说笑;⑤街道的转角也是人,哀哭的,老人,孩子,母亲们。
三个场景中的人们其实可以归为两类,这两类人的活动形成鲜明的对比:外国人和一些衣食无忧的中国人逛逛街,晒晒太阳,唱着欢快的歌,尽情享受春光;生活在最底层的不幸者则在阳光里乞讨、哀哭。
[课


案]
一、文本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如何理解文题“春意挂上了树梢”?
【提示】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开篇写春意来到了哈尔滨,风暖人笑,花开草绿。在这样春意盎然的背景下,却出现了不协调的一面。汪林等人打扮得花枝招展,尽情地享受春意,而乞丐们艰难讨饭、卖艺,这两方面形成强大反差。再看那夜晚掩盖下的罪恶吧。一边是少数人彻夜狂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狂歌疯舞,一边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乞丐们饥饿交迫、贫病交加、哀号动地,这地方已没有真正的春天。萧红以“春意挂上了树梢”为题,正是用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2.春意本该是浪漫的,无奈现实是残酷的:“只要一看那个瞎人为着拉琴而扭歪的头,就觉得很残忍”,是谁煞了春意的风景?
【提示】在汪林看来,正当自己闭起眼睛,陶醉于“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中听着“春在歌唱”时,却从背后传来了“大爷,大奶奶……帮帮吧!……”这样的不和谐音。“手风琴在隔道唱起来,这也不是春天的调”,瞎人扭歪着头卖艺讨钱唱出的调,太煞春意的风景了,这也是可以推测到汪林小姐的真实感受,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边“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这地方还是真正的人间春天吗?真正的春意应当注满每个人的心,不是偏向于极少数的人。不正是“那边”的穷奢极欲、纸醉金迷,大煞了人类本应有的平等幸福的春意吗?
(二)细节探究
1. 汪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从哪些方面勾勒汪林的形象
【提示】汪林是一个衣食无忧,心中只有自我,并不关心底层人民冷暖的小姐形象。她代表了作者所刻画的社会众生相中的一类人。
作者从衣着、语言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活动等方面,寥寥数笔勾勒出汪林的形象,揭示出20世纪30年代日伪统治下社会的冷酷,并且反衬出下层人民的辛酸和痛苦。
2.春天是美丽的,作者为什么要把春天写得这般苦涩?
【提示】作者萧红跋涉在文学之路上的9年,正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历史时期。炽热的反帝爱国情绪和强烈的民族意识及同情弱者、悲悯贫苦的感情在她的散文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中十分突出。在本文中,作者正是要通过对日伪统治下疮痍满目的哈尔滨的病态的沉痛的揭露,抒发了她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同情,因此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给人以苦涩与哀愁之感。
3. 品析语言萧红在本文中的语言很有韵味,质朴之中不乏清丽,有些句子,语言朴素,却意味深长,颇具表现力,尝试品味下面五个句子:
①暖风如清纱一般浮动在街道上,院子里。
②这样好的行人道,有树,也有椅子,坐在椅子上,把眼睛闭起,一切春的梦,春的谜,春的暖力……这一切把自己完全陷进去。
③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
④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
⑤香烟的烟缕在门外打了一下旋卷才消灭。
【提示】①运用通感,从视觉的角度写触觉感知的暖风,使风的形象生动起来,写出了春天融融的暖意,流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②“我”感觉到了融融春意,完完全全地陶醉在里面,体现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③瞎人生活在困苦之中,春天虽然已经到来,但他感受不到春天的温暖,表现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关注和同情。
④反语,看似冷酷无情,实质上饱含对不幸者深切的同情,有愤世嫉俗的味道。
⑤细节描写,照应了上文“汪林在院心吸着一支烟卷”含蓄地表现了汪林享受春天的惬意,生活的无忧无虑。
(三)思维碰撞
《春意挂上了树梢》从题目看是温暖的,欢愉的,但细读作品我们却感,受到苦涩和沉重。思考一下作者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请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提示】主要是通过对比描写来达到这种效果的。在作者笔下,春天来了,“街头的白杨树蹿着芽”,商店“橱窗里的花已经开了,草也绿了”,天气转暖,“笑声,见面打招呼声,又复活在行人道上尸,春意确确实实挂上了树梢,这些描写呼应了文题,给人温暖、欢愉之感。然而,人间的春意却是那么地分配不均。像汪林这样的富家小姐,大白天自由地逛逛店铺,晒晒太阳,在行人道上从容散步,坐在椅子上,闭眼做着春梦,感受“春的暖力”,似乎还能听到“春在歌唱”;晚上,则可以走进只有富人才能出入的娱乐场所狂歌曼舞,享受浪漫的夜生活。可是,冻坏腿的乞丐只能低声下气地发出“大爷,大奶奶……帮帮吧!……”的哀求;无靠的盲人为了生存只能歪扭着头拉琴卖艺,样子残忍。哈尔滨是中国的城市,可夜幕下的哈尔滨街市上,充溢着各式各样(包括“绅士样的,流氓样的”)鬈发的外国人,混在其中的中国人“少得只有七分之一,或八分之一”——而且他们只能是富人。更多的中国人在哪里 “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这群人与“那边快乐的人群”,这些“哀哭”与“那边快乐的声音”的对比是多么鲜明,贫与富、苦与乐,天地霄壤,相隔九重,这多么让有良心的中国人痛心啊。中国的哈尔滨,只是富人的天堂,只是外国人的狂欢地,作者目睹此情此景,读者读文至此,心头怎能不涌起一股淡淡的甚至是浓浓的苦涩和哀愁呢 “瞎人他摸不到春天,他没有。坏了腿的人,他走不到春天,他有腿也等于无腿。”——作者对贫弱者的同情溢于言表。“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作者以愤激之语表达了对人世不公的谴责。“快乐的人们,不问四季总是快乐;哀哭的人们,不问四季也总是哀哭!”——在作者看来,虽然自然界的春意挂上了树梢,可总是“哀哭的人们”又哪里感受到春意呢?
(四)文本脉络
全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春意来到哈尔滨,挂上街头的白杨树梢。
第二部分(第2一15节),描绘两幅对比强烈的生活画面,揭示世道的不公。这里又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第1层(第2—11节),汪林等尽情地享受春意和乞丐、盲人感受不到春意的对比。
第2层(第12—15节),少数人彻夜狂欢和多数人痛苦哀哭的对比。
第三部分(第16一17节),呼应开头,指出阶级的分野、人世的不平与季节无关。
二、文本亮点
《春意挂上了树梢》可以说是萧红写得很成功的散文之一,它的写作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特色也颇为鲜明。
1.题暖文冷,构思独特。“春意挂上了树梢”应该说是一个充满了暖意的题目。仅读文题,也许会幻映出满目春光,一片明媚;也许会感触到气爽人和,性温情柔,怡然熙然。然而,我们读到的是与之相左的情景,感受到的是一种悲凉凄然的氛围。如此构思,打破了人们力求题与文基调一致的思维定式,挑战了人们据题以度文的常规心理。
2.对比强烈,呼应紧密。如:“三月花还没有开,人们嗅不到花香”,“三月,花还没有,人们嗅不到花香”,这种句意反复固然是写实,但也是“写虚”:春意尚未遍布哈尔滨,人们感受不到人间春意。这样写,使前后勾连,首尾呼应,文章
( http: / / www. / Index.html"
\t
"_blank )结构显得更为紧凑,思想张力得到增强。
3.笔墨含情,感染力强。“世界上这一些不幸的人,存在着也等于不存在,倒不如赶早把他们消灭掉,免得在春天他们会唱这样难听的歌”,这些话表现出作者充沛的情感。这边是迫于基本生计的乞讨、卖艺,那边是夜夜笙歌,舞影婆娑;这边“墙根,转角,都发现着哀哭,老头子,孩子,母亲们……哀哭着的是永久被人间遗弃的人们!”“那边,还望得见那边快乐的人群。还听得见那边快乐的声音。”萧红以饱含忧虑的笔触抒写了“春意”下的不平等,呼吁着真正的人间春意挂满树梢。



PAGE
-
1
-
用心
爱心
专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