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安定城楼_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_安定城楼_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5 20:4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安 定 城 楼
李商隐
写作背景 安定,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唐代泾原节度使治所。唐文宗大和九年(835),王茂元拜泾原节度使,开成三年(838),李商隐赴其幕,还做了王茂元的女婿。不久,26岁的李商隐应博学宏词科试,落选回泾州,登楼有感,写此遣怀。据近人张采和《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
安定城楼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
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
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
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
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
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
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
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思考探究:
解说诗作中所用典故的内容,并分别说明其“作用”。“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二十二岁就被汉文帝召为博士,可谓是少年英才。李商隐借“垂涕”来指代贾谊的忧国忧时之情。可惜他的建议不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而且还遭到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三十三岁即抑郁而死,未得汉室重用,所以说是“虚垂涕”。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虚前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文帝接见贾谊时“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半夜,文帝前席。” 古人席地而坐,从所坐的席上向前移动,以接近谈话的对方,是听得出神时不自觉的动作。
王粲,“建安七子”之一。十七岁诏受黄门侍郎,因避三国战乱,离开长安到荆州去依附刘表,但一直未受重用。在一个春日,他登上城楼,写下传颂千古的《登楼赋》:
“步栖迟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将匿。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兽狂顾以求群兮,鸟相鸣而举翼。原野阒其无人兮,征夫行而未息。心凄怆以感发兮,意忉怛而憯恻。循阶除而下降兮,气交愤于胸臆。夜参半而不寐兮,怅盘桓以反侧。”诗人用王粲和贾谊两个典故,用意何在?
以贾谊、王粲自比,才高志远而不得施展。
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鸿词科试而名落孙山;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常想白发年老时归隐江湖,披散头发,驾一叶扁舟,悠游于江湖之间,但需待自己扭转乾坤,回旋天地,建功立业之后。
典故
春秋时范蠡辅佐越王勾践成就霸王之业后,辞去爵位,乘一叶扁舟飘然而去,成为千古美谈。
李商隐借用这个典故,表明自己想学范蠡,建功立业,等到功成名就之后便引身而退。
典故:陶朱公即范蠡。
范蠡(lǐ) ,字少伯,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南阳市淅川)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道家、名贾和实业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南阳五圣[1]”之一,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与楚宛令文种相识、相交甚深。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传说他帮助勾践兴越国,灭吴国,一雪会稽之耻。
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
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后代许多生意人皆供奉他的塑像,称之财神。被视为顺阳范氏[2]之先祖。 五、六句抒发志趣和抱负。
作者的遭遇虽然困窘,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
永忆江湖,即怀淡于名利之心;
欲回天地,即抱建立功业之志。
两者似相反,实相成。因为如果没有永忆江湖的志趣,便成为争名逐利的禄蠹巧宦,哪里还会有欲回天地的宏愿?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 不料死老鼠被当成美味,而秉性高洁的鹓雏竟然被猜疑个不休。“鹓雏”,凤凰一类的神鸟。
这一典故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惠施任梁国相,庄子准备去探望他。有人对惠施说,庄子是想来谋夺你的相位,惠施于是百般防范。?
庄子听到这事后,就对惠施说:南方有一种叫鹓雏的神鸟,从南海飞往北海。一路上非梧桐树不歇,非竹食不吃,非甘泉不饮。有只猫头鹰刚获得一只死老鼠,看到鹓雏飞过,怀疑它要来抢食,就仰头向它发出怒叫声。现在你也想用梁国这只死老鼠来“吓”我吗? 诗人巧妙地借用庄子的典故,把本来很难用简短文字表达的意思说得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诗中所用典故,正是对这种猜忌与中伤的愤慨。
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鄙视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
1.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怀光明磊落,淡泊宁静,为上面“永忆江湖”句提供有力的论证。
2.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
3.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
据近人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作者应博学鸿词试被摈,是由于牛党的打击,诚如是,这两句诗乃是有的放矢的。首联写景的作用:
为下文作铺垫:下文即景生情,以下六句的豪情壮志、无穷感慨都由此生发。
有“高处不胜寒”之意,越往高处攀登,越是极目远眺,就越可见作者内心的烦躁不安。
总结:
《安定城楼》是李商隐咏怀诗的代表作,全诗将忧念国事、抒写抱负、感慨时世、抨击腐朽融为一炉,虽是传统登临题材,却一反写景抒慨的陈规,仅在首联以登楼远眺发端,以下通篇纯粹抒怀。其中情有慷慨,有失意,有激愤,有惆怅,有迷惘,有孤苦。
使得这首咏怀诗意蕴深厚。
艺术特色:
1、成功的使用典故:
第一,抓住与自身遭遇相似的典型事例——贾生垂涕,王粲远游,比拟自己的忧时羁旅之感,从而使一位奋发有为又遭受压抑的少年志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借助庄子寓言,不但足以表露他不汲于荣利的品质,又反映了他睥倪一切的精神状态,还反击了政敌的恶意中伤。
2、笔力举健,结构谨严语句灵活变化。《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1、找出诗中化用的四个典故,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贾谊和王粲这两人都是怀才不遇的忧时念国无可奈何,李商隐在自己落第远游的时候和这两个历史人物产生了共鸣,引古人自况,表达自己不幸的遭遇。
范蠡乘扁舟泛五湖的典故表明李商隐向往离开朝廷归隐,但必须等到自己扭转乾坤,澄清了当前国家的混乱的局面以后,等到唐王朝中兴的时候,才功成身退,要扭转乾坤,但不要利禄。
《庄子》里的鸱鸟,鵷雏的典故,诗人用自己崇高的怀抱,和贪恋“腐鼠”的小人们卑鄙心理作的对比,狠狠鞭斥讽刺了排挤自己的朋党势力,表明自己应试博学宏词科,不是为了区区利禄,远道投幕,婚于王氏,也不是另攀高枝以求飞黄腾达。对权贵们的造谣中伤表现了极大的愤怒。
《安定城楼》
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州。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2、在“虚”,“更”,“永忆”,“欲回”中来体会诗人怎样的情感?
“虚”既是对贾谊上疏论时事,却没被当权者采纳的惋惜,又是对自己报国无门的感叹。
“更”借王粲十七岁时远游荆州,十五年间不被重用,理想终于落空,英年早逝的故事,表示了自己对前途的隐忧。
“永忆”是坚持的向往着的意思,表现出诗人积极入世的态度。
“欲回”表达了诗人的抱负,意思是永忆江湖,归来白发,欲回天地,才上扁舟。登楼抒怀??别有怀抱 不得见用之愁;
忧国忧民之心;
功成身退之志;
思归思乡之情……
知音难觅之憾;
贬谪异乡之苦;
吊古伤今之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