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管仲列传_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苏教选修《史记》选读_管仲列传_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1-25 20:4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
---<<史记>>的理想人格管仲 列传


( )之交 管鲍相桓公一匡天下挚交千古交叔牙万古高风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并能翻译浅易的句子。 2、体会管仲“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的做人原则。体会作者对管仲的赞美和褒扬。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1课时 管仲,春秋时齐国卓越的政治家。名夷吾,字仲,亦称管敬仲。据说他早年经营商业,后从事政治活动。在齐国公子小白(即齐桓公)与公子纠争夺君位的斗争中,管仲曾支持公子纠。小白取得君位后,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管仲亦辅佐齐桓公,在政治和经济上施行改革。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得到稳定和改善的基础上,管仲积极促使齐桓公采取尊王攘夷、争取与国的方针,以建立霸权。
?文句疏通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文句疏通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 文句疏通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文句疏通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候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文句疏通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为小节感到羞耻,却为功名不能在天下显扬感到羞耻。
粮仓充实了,老百姓就知道礼节,衣食充足了,老百姓就懂得荣辱。执政者遵从法令制度,六亲关系就坚固。
天下的人不赞扬管仲的贤能,却赞扬鲍叔能识别人才。梳理结构: 第一段(1-2):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和深挚友情。 第二段(3-4):管仲任政相齐政绩显著。
3:写管仲在内政方面的才能,先写其政绩
( );再写其执政理念
( )。
4:写管仲在处理君臣关系、国际关系方面的才能。
第三段(5):司马迁的评价。 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令顺民心分析重点:
1.如何理解“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的言下之意?
管仲可有更大的作为,巧借孔子之言加以推测,实际上是对管仲才干的高度肯定,对他未能“平天下”的遗憾。
2.课文第二节赏析
(1) 这节从哪些方面写鲍叔牙对自己的深知和理解,突出强调了鲍叔牙的大度和知己?
明确:经商、谋事、出仕、作战、事君
(2)从这些语句可看出管仲对鲍叔牙怎样的情感? 明确:包含着对鲍叔牙的感激,洋溢着对真挚友情的礼赞。
(3)这节采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探讨:从这篇传记看,第2节最长,记叙了管仲对鲍叔牙的感激与赞美,与管仲从政关系不大,那么,可以删去吗?如何理解?
明确:
明确:排比。列叙自己在不同领域与鲍叔牙交往的事实,真切而有层次地展现两人的友谊和感情,热情地赞美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不能删去。此节文字内涵丰富,语言优美,虽与管仲从政才能关系不大,但却是丰富管仲性格、介绍其为人的重要部分。
一、此节文字通过管仲自己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他与与鲍叔牙之间极其真挚的友情,是对第一节内容的具体印证。假如没有鲍叔的知贤、荐贤,管仲又怎有机会为齐国做出卓越的贡献,这正是后文管仲施展才能的前提。
二、借以交待管仲早期的坎坷生涯,为其后来的任政相齐时的“顺民心”、善于从实际情况出发处理问题打下了坚实的人生阅历基础。探究: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从政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主客观) 主观因素: “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指导思想; “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客观因素: 1、朋友知己之情。 《管晏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友朋相知。 管鲍之交: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亲密无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2、君臣知遇之恩。 《管晏列传》中所阐扬的“知己”主题,呈现在君臣之间的遇合。 齐桓公是一个知人善任,用人不疑的君王。他即位后,不计前嫌,任用曾箭射自己的管仲为相,诚心接纳管仲之计谋。他尊管仲为“仲父”,明确“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这样,使得管仲能够施展他的聪明才智,作出一番事业。 桓公、管仲二人堪称互为知己,君臣之间的遇合成就了显赫的霸业。 风云际会——比喻有才能之士遭逢时会;也比喻君臣际遇。
2·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呢?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   ? 1.司马迁详叙管仲与鲍叔的交游情谊、点染鲍叔与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友朋相知的知己之情。(朋友) ? ???2.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他多么希望身边有鲍叔那样的知音!(自己)  ? 3.无人知己的寂寞,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喟,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于齐桓公任人唯贤,不觉神往。??(君主) 课堂练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匡:匡正,纠正。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管仲因而信之
信:信任。
D信:使······守信用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 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D.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C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为言B.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C.鲍叔不以我为无耻D.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C 4、以下句子编成四组,全都表现鲍叔“能知人”的一组是( )
  ①鲍叔知其贤
  ②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
  ③鲍叔遂进管仲
  ④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⑤故论卑而易行
  ⑥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⑥ D.①③⑤A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正是有鲍叔牙的荐举,才有日后管仲的大展宏图和齐桓公的霸业。
B.管仲早年和鲍叔经商,老是赔本,做了齐国的相之后,才慢慢展露了他的才华。
C.为了使齐国迅速强大起来,管仲推行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等方面实行了改革并取得了很好成效。
D.管仲为政权衡轻重,讲究信用,顺应民意,懂得与取,这些都是政治治理的宝贵经验。B 成语【管鲍分金 】
  人们用“管鲍分金”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管鲍分金,不计小节 【成语】老马识途
 《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xī)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 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老马认识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 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注解】桓公伐蔡
  《史记·齐太公世家》 :
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蔡君将其改嫁,所以桓公怒而攻蔡。 【典故】曹沫之约
  《史记·齐太公世家》:齐桓公五年(前681),伐鲁,鲁将曹沫三战三败,鲁庄公请献遂邑求和,桓公许,与鲁会柯而盟。将盟,曹沫以匕首劫持桓公于坛上,威胁桓公归还“鲁之侵地”,桓公先是被迫答应,继而“欲无与鲁地而杀曹沫。”这时,管仲劝桓公不要图一时“小快”而“弃信”于诸候,失天下之援”。于是尽“与曹沫三败所亡地于鲁”。 “诸候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课后作业: 1、落实字词,整理到作业本上 2、随笔:《从管鲍之交谈交友》
写到周记本上。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