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管仲列传(课件+文档)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管仲列传(课件+文档)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2-23 08:12:45

文档简介

第10课 管仲列传

1.一词多义
(1)称
(2)实
答案 (1)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 (2)充实/实际上
2.虚词归纳

答案 给予/跟,同/结交,亲附/和/语气助词,吗
3.古今异义词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2)古义:交换货物。今义: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
(3)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
(4)古义:小。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
4.将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
①九合诸侯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 ④富国强兵 ⑤贵轻重 ⑥管仲因而信之 ⑦然孔子小之 ⑧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使动用法:①④⑥ (2)意动用法:②⑤⑦ (3)名词作动词:③ (4)形容词作名词:⑧
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既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任政于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岂管仲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分财利多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不以为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齐桓公以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3)被动句 (4)(5)判断句 (6)介宾短语后置句 (7)(8)宾语前置句 (9)(10)省略句
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们家里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荣辱的取舍。
(2)难道是因为周王朝统治衰微,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和辅助他扶持周室,却辅佐他称霸吗?
背景展示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自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像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成语中的朋友之交
人不可以没有朋友,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对朋友有许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交往的朋友,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
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朋友。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1.脉络梳理
管仲列传
2.初读感知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通过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管仲任政于齐的故事,表现了管仲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和他以民为本的为政思想,以及因势利导的政治家风范。
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主观因素: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理念;②“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2)客观因素:①鲍叔牙知己、荐己、让己,②君主的知遇之恩。
2.从本文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司马迁评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友情谊,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联想到自己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表达了他希望身边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音。
无人知己的寂寞,再加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慨,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不觉神往。
3.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扣住:①两人治国理念的不同,周公旦以德才治国,管仲以民心为标准,注意发展经济;②现代社会既需要像周公旦这样德才兼备的能臣,又需要像管仲这样顺应民心、发展经济的官吏。
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司马迁详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友情谊,点明鲍叔牙对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表达了他希望身边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音。
1.课本素材
点击素材
管鲍之交,千古美谈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分钱时,管仲常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钱花,不认为他贪。他曾给鲍叔牙出过主意,后多次失败,鲍叔牙认为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管仲多次做过小官,但都被辞退,鲍叔牙认为,这是时机不好,不是他不能干。管仲打仗,总是中途逃回,鲍叔牙认为,这不是胆小,而是不愿在那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白白送死;而且家有老母,也要有人奉养。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运用示例 友情,黑暗中能照亮前方,冰冷中能给予温暖。它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更是成功的最大财富。
春秋战国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两人相知很深。两人曾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他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出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他家中还有老母亲要奉养。后来,鲍叔牙成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位公子效力。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箭,但最终还是小白登上了王位,称齐桓公。即位后,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自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鲍叔牙无私宽阔的胸怀,对朋友的了解信任,终使管仲踏上成功之途。
2.课外素材
曼德拉的宽容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尽管当年曼德拉年事已高,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起身,以便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
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
选材感言 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痛苦与磨难,并以极大的毅力来支撑自己。宽容让他学会放下。反观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正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读管仲
管仲在这诸侯割据、九州幅裂的时代书写了一段传奇,一段足以影响华夏子孙千年的历史。他深邃的眸子可以洞察人心,望穿天下,读出每个人的心理,道出每个人的品行。他又像是一个预言家,预卜每个人的行动,预料每个人的对策。他令人敬仰,因为他惊人的预见性和出人意料的策略;他令人畏惧,因为他为达目的的坚决果断和心狠手辣;他令人疑惑,因为他与鲍叔牙的生死之交和明目张胆的物质享受。①他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家,却站在了高峰之巅——一个令人争议的位子,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我可以说我们至今为止都在这位伟人的恩泽之下,然而对管仲有所了解的人却不多,了解的人之中对他颇有微词的也不少,也妄怪有人感慨“逝者如斯夫”,文明在没落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②管鲍之交却很特殊,总好像是鲍叔牙单方面的付出。他耿直而宽容,是个真君子,而管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老占人家便宜的小人。两人合伙做生意时,管仲总是要多贪些红利,鲍叔牙解释管仲家贫,要赡养老母,是为尽孝;管仲射杀鲍叔牙所侍的储君公子小白,鲍叔牙解释他是各为其主,是为尽忠;召忽舍生取义,管仲苟且偷生,鲍叔牙解释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志在千里,成大事者,岂可轻易舍生?小白当上君主之后,鲍叔牙毅然辞相,推荐管仲为相;而管仲临终时,齐桓公询问他鲍叔牙是否适合接替他为相时,他却断然否决。从种种事而看,鲍叔牙视管仲为知己,而管仲却视其为草芥,怎么看都想替鲍叔牙抱不平,想大骂管仲真是小人一个。试想,一个君子,一个小人算什么交情?也能成为莫逆?
这才是管鲍之交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情谊时而浓郁得像是陈放几十年的好酒,时而清淡如河中白莲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香气。就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只有入境之人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任外界天地变色,风云变幻,两人的世界却仿佛凝固在琴声之中,只有彼此的存在,这就是知音。③
鲍叔牙之所以能无视管仲的自私,因为他透彻入骨地了解管仲其人,知道管仲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他的考量与缘由,由此他能理解管仲在外人看来是小人行径的举止。而我们也不得不说,他所有对管仲的解释可能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期望,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期望,对朋友为人成事的期望。管仲在感受到这份期望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向着鲍叔牙解释的一样行进,就像张晓风在《给我一个解释》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一样:“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管仲对此评价鲍叔牙:“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他也终于不负其所望,成为了一个圣人,一个翻手反排命运,覆手复立乾坤的巨子。
同样,以管仲的识人能力,对一般人都能看得十之八九,何况是他的知己鲍叔牙呢?处低谷而彷徨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需要的安慰;处乱世而无为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重要的平台;处高位而图霸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坚实的支持。他知道鲍叔牙是个正直到顽固的人,善恶分明,事必躬亲,未有腹孕乾坤之海量,不适合为相,所以他反对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正直,对管夷吾这种不徇私情的做法极为赞赏,道:“知我者管夷吾也!”友谊不减反增,有友如此,至死无憾。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撑着管仲,他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复兴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之中。④
思悟要点
①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 排比手法。概括了管仲的特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提示 与下文“管鲍之交”中鲍叔牙的单方面付出形成对比。
③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提示 议论。
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提示 与第四段相呼应。第四段写的是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这一段写的是管仲对鲍叔牙的了解,这是“管鲍之交”的精髓。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终善遇之 善:很好地
B.鲍叔遂进管仲 进:举荐
C.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知:了解
D.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修:修建
答案 D
解析 D项修:修复,修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D
解析 A项介词,把/动词,认为。B项代词,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代词,他/指示代词,那,那些。D项副词,于是,就。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管仲因而信之
B.贵轻重,慎权衡
C.然孔子小之
D.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答案 A
解析 A项为使动用法,其他三项均为意动用法。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B.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C.鲍叔不以我为愚
D.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答案 C
解析 C项古今意义相同,均为“愚笨”。A项古义:困窘,不得志。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B项古义:为两个词,“因”指“趁机”,“而”指“就”。今义:表示结果。D项古义:不贤,没有才能。今义: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若属皆且为所虏
B.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C.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D.分财利多自与
答案 D
解析 D项为宾语前置句,A、B、C三项均为被动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合:使……会集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经商,做买卖
C.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死:为……死
D.管仲因而信之 信:相信
答案 D
解析 信:使……守信用。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C项都是介词,凭借/因为。A项都是介词,替。B项都是介词,被。D项都是连词,就。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默许他多分利。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的政绩。
D.文末引用“孔子小之”之类的话,侧面表达了司马迁对管仲的不满。
答案 D
解析 司马迁引用孔子的话,不是表达对管仲的不满。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看出,其实是对管仲的肯定。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被囚禁而忍受耻辱,鲍叔牙不认为我无耻,知道我不因小节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在天下显扬而感到耻辱。
(2)太史公说:管仲是人们公认的贤臣,但孔子却看不起他。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晏子列传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君语及之,即危言 危:危险
B.晏子出,遭之涂 涂:道路
C.越石父请绝 绝:离开
D.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 谢:感谢
答案 B
解析 A项危:严肃认真。C项绝:断绝关系。D项谢:道歉。
1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②晏子出,遭之涂
③久之,越石父请绝  ④何子求绝之速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C.①②③④相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答案 D
解析 ①结构助词,的;②代词,代越石父;③时间词之后,凑足音节,无实义;④指示代词,这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于晏子的书,世上有许多,所以司马迁在本文主要记述了晏子的一些日常小事。
B.晏子能够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去执行国君的命令,从而使得齐国在灵公、庄公、景公时威望很高。
C.本文通过晏子的车夫与其妻子的一段对话从正面表现了晏子谦虚慎行的品行。
D.越石父因为晏子对他没有礼貌要同晏子绝交。
答案 C
解析 应是从侧面表现了晏子的品行。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己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伸张。
(2)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14.司马迁在《史记》中记录了晏婴的哪些品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节约俭朴,敢于直言,对人宽容,为人谦逊。
参考译文
晏平仲,名婴,是春秋时齐国莱地夷维邑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约俭朴,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不看重有肉,姬妾不穿丝织物。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严肃认真地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晏子出门,在路上遇见了他,当即解下马车左边的马将他赎出,用车拉回家。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内室。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晏子大惊,整顿衣冠,表示道歉,说:“我虽然不仁,不过刚把你从灾难中救出来,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提出绝交呢?”越石父说:“不对。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伸张。刚才我在牢狱中,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我。您已经了解我把我赎出来,这就是知己;是知己却还对我这样没有礼貌,因此还不如在牢狱之中。”于是,晏子请他进去,奉为上客。
晏子任齐国宰相,坐车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丈夫。她的丈夫替宰相驾车,上面遮着大伞盖,手里鞭策四匹马,神气扬扬,非常得意。不久车夫回家,他的妻子就提出要离去。驾车人询问缘故。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担任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传扬。今天我看他出门,神思深沉,常常表现出自我谦抑的样子。现在你身高八尺,才不过当人家的车夫,可是你的心里自以为很满足,所以我提出离去。”这件事以后车夫的态度变得谦卑起来。晏子觉得奇怪,就询问他,车夫把实情告诉了晏子。晏子就推荐他担任大夫的官职。
太史公说:我读了《晏子春秋》,其中所记载的内容真是详细啊。我已经读了晏子著的书,又想看看他做的事,所以写了他的传记。至于他的书,世人大都有,因此不选入,只是选晏子的一些未见记载的事迹。假使晏子还在世,我即使是替他驾车,也是非常令人高兴仰慕的。
课件38张PPT。专题四 读其书想见其为人——《史记》的理想人格第10课 管仲列传内容索引先读先知——文本助读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后读厚积——文本拓展先读先知——文本助读语言积累(1)称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____________        
故其称曰:____________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____________       1.一词多义(2)实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        
桓公实怒少姬:________        充实实际上称量,权衡称言,主张赞许,称道知与之为取:______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________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
子非三闾大夫与:_______________        给予跟,同结交,亲附和与2.虚词归纳语气助词,吗3.古今异义词
(1)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古义: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贤,没有才能。品行不好(多用于子弟)。交换货物。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3)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古义: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古义: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困窘,不得志。生活贫穷,经济困难。4.将下列句中加颜色词语的活用类型加以归类(只填序号)
①九合诸侯 ②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③管仲既任政相齐 ④富国强兵 ⑤贵轻重 ⑥管仲因而信之 ⑦然孔子小之 
⑧将顺其美,匡救其恶答案 (1)使动用法:①④⑥ 
(2)意动用法:②⑤⑦ 
(3)名词作动词:③ 
(4)形容词作名词:⑧答案5.判断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
(1)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
(2)管仲既用:________
(3)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________
(4)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________
(5)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________
(6)任政于齐:________________
(7)岂管仲之谓乎:____________
(8)分财利多自与:____________被动句被动句被动句判断句判断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9)不以为言:________
(10)齐桓公以霸:________省略句省略句6.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家里粮食充足了就会讲究礼义道德,丰衣足食后就会关注难道是因为周王朝统治衰微,桓公如此贤明,管仲却不能鼓励荣辱的取舍。和辅助他扶持周室,却辅佐他称霸吗?背景展示
春秋初期,齐国渐渐强大,但是由于发生内乱,齐襄公被杀,而公子小白在鲍叔牙的辅佐下逃奔到莒国,公子纠在管仲的辅佐下逃奔到鲁国,以躲避本国的政治斗争。齐国内部安定后,却一时没有国君,于是两位公子都急于回国做齐国君主。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都很想辅佐他们各自的主人,夺得齐国国君的位子。双方发生矛盾,管仲率鲁国军队阻拦鲍叔牙和公子小白,暗自拿出了箭射向小白,但只射中了衣带钩。小白假装中箭身亡,扑倒在车上。管仲以为小白死了,立即送信给公子纠。正知人论世急匆匆奔向齐都的公子纠听后,觉得没有人再和自己争位了,也就不慌不忙地走着。结果公子小白迅速赶到临淄,当上国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他立即发兵迎击公子纠,鲁国迫于齐国压力,杀死公子纠,把管仲囚押起来,送回齐国治罪。
齐桓公本来恨透了管仲,一定要亲手杀死他才解恨。但鲍叔牙劝他说:“管仲才华横溢,国士无双,您要想称霸诸侯,非管仲不可。如果重用他,他一定能为齐国成就一番大事业。倘若只想把齐国治理好,那么我和国氏、高氏来协助您也就够了。”齐桓公听从了他。管仲在鲁国,听到齐国叫鲁国把他押回去,而没有像公子纠那样被杀,心想大概是鲍叔牙在齐桓公面前推荐了他。果然,刚进齐境,鲍叔牙就来迎接。到了临淄,齐桓公拜他为相国,地位还在鲍叔牙之上。管仲感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文化常识成语中的朋友之交
人不可以没有朋友,孔子曾经说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古人对朋友有许多特殊的称谓。
1.管鲍之交:比喻交情深厚的朋友。
2.半面之交、一面之交:指只见过一面的人,形容相交的时间极短。
3.布衣之交:以布衣身份交往的朋友,指贫贱之交,也可指显贵者与没有官职的人的交往。
4.金兰之交、八拜之交:指异姓结拜的兄弟姐妹。5.莫逆之交:情投意合的朋友。
6.总角之交:童年就很要好的朋友。
7.忘年之交:不拘年岁、辈分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8.君子之交:从道义上相互支持而结成的朋友。
9.患难之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
10.刎颈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名言警句1.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2.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3.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品读研讨—— 文本核心1.脉络梳理整体把握(1、2段)管鲍之交,深挚友情
(3、4段)管仲相齐,政绩卓著
(第5段)司马迁的赞词管仲列传2.初读感知
本文的主旨是什么?答案答案 本文通过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往、管仲任政于齐的故事,表现了管仲富不忘本的高贵品质和他以民为本的为政思想,以及因势利导的政治家风范。1.从这篇传记看,管仲取得从政的极大成功,其原因有哪些?要点突破答案答案 (1)主观因素:
①“上下相亲”“顺民心”的施政理念;
②“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的施政才能。
(2)客观因素:
①鲍叔牙知己、荐己、让己,
②君主的知遇之恩。2.从本文中可以窥探到司马迁怎样的感情?答案答案 司马迁评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友情谊,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联想到自己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表达了他希望身边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音。
无人知己的寂寞,再加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个人感慨,使得司马迁为管仲立传时,对齐桓公的任人唯贤不觉神往。3.在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周公旦还是需要管仲?答案答案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答题时要扣住:①两人治国理念的不同,周公旦以德才治国,管仲以民心为标准,注意发展经济;
②现代社会既需要像周公旦这样德才兼备的能臣,又需要像管仲这样顺应民心、发展经济的官吏。读完《管仲列传》,你认为司马迁创作本传的意图是什么?延伸探究答案 司马迁详述管仲与鲍叔牙的交友情谊,点明鲍叔牙对管仲能知能用,以此礼赞朋友相知的知己之情。
清代的李晚芳在其《读史管见》中有云:“太史遭刑,不能自赎,交游莫救,故作此二传,寄意独深,使当时有知管仲之鲍子知之,或可劝君解免,……多鲍叔之知人,与执鞭所欣慕,皆情见乎辞矣。故落笔时,有不胜望古遥集之悲,反复抑扬,又有笔欲住而意不住之妙。”司马迁生活在一个没有知己、无人救援的冷酷世界里,表达了他希望身边有像鲍叔牙一样的知音。答案后读厚积——文本拓展管鲍之交,千古美谈
管仲和鲍叔牙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早年曾共同经商,分钱时,管仲常多分一些。鲍叔牙知道他家有老母,需要钱花,不认为他贪。他曾给鲍叔牙出过主意,后多次失败,鲍叔牙认为不是主意不好,而是时机不成熟。管仲多次做过小官,但都被辞退,鲍叔牙认为,这是时机不好,不是他不能干。管仲打仗,总是中途逃回,鲍叔牙认为,这不是胆小,而是不愿在那些无谓的权力斗争中白白送死;而且家有老母,也要有人奉养。管仲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素材运用1.课本素材点击素材友情,黑暗中能照亮前方,冰冷中能给予温暖。它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更是成功的最大财富。
春秋战国时,鲍叔牙和管仲是好朋友,两人相知很深。两人曾合伙做生意,一样地出资出力,分利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他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更有甚者,管仲曾三次被拉出去当兵,参加战争,而三次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是他家中还有老母亲要奉养。后来,鲍叔牙成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另一位公子效力。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箭,但最终还是小白登运用示例上了王位,称齐桓公。即位后,齐桓公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辞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自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用管仲为相。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施展出来,终使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鲍叔牙无私宽阔的胸怀,对朋友的了解信任,终使管仲踏上成功之途。曼德拉的宽容
南非的曼德拉,因为领导反对白人“种族隔离政策”而入狱,白人统治者把他关在荒凉的大西洋小岛——罗本岛上27年。尽管当年曼德拉年事已高,但是白人统治者依然像对待一般的年轻犯人一样虐待他。
但是,当1991年曼德拉出狱当选总统以后,他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一个举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总统就职仪式开始了,曼德拉起身致辞,欢迎他的来宾。他先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政要,然后他说,虽然他深感荣幸能接待这么多尊贵的客人,但他最高兴的是当初他被关在罗本岛监狱时,看守他的3名前狱方人员也能到场。他邀请他们起身,以便能将他们介绍给大家。2.课外素材曼德拉博大的胸襟和宽宏的精神,让南非那些残酷虐待了他27年的白人汗颜,也让所有到场的人肃然起敬。看着年迈的曼德拉缓缓站起身来,恭敬地向3个曾关押他的看守致敬,在场的所有来宾都静下来了。【选材感言】 曼德拉说:“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在狱中。”他的牢狱岁月给他时间与激励,使他学会了如何处理痛苦与磨难,并以极大的毅力来支撑自己。宽容让他学会放下。反观我们,之所以总是烦恼缠身,充满痛苦,怨天尤人,总是有那么多的不满和不如意,正是因为我们缺少曼德拉的宽容和感恩。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读管仲
管仲在这诸侯割据、九州幅裂的时代书写了一段传奇,一段足以影响华夏子孙千年的历史。他深邃的眸子可以洞察人心,望穿天下,读出每个人的心理,道出每个人的品行。他又像是一个预言家,预卜每个人的行动,预料每个人的对策。他令人敬仰,因为他惊人的预见性和出人意料的策略;他令人畏惧,因为他为达目的的坚决果断和心狠手辣;他令人疑惑,因为他与鲍叔牙的生死之交和明目张胆的物质享受。①他并不是我们①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样的作用?[思悟要点]提示 排比手法。概括了管仲的特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提示美文深读所说的思想家,却站在了高峰之巅——一个令人争议的位子,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作出了准确的评价。我可以说我们至今为止都在这位伟人的恩泽之下,然而对管仲有所了解的人却不多,了解的人之中对他颇有微词的也不少,也妄怪有人感慨“逝者如斯夫”,文明在没落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②管鲍之交却很特殊,总好像是鲍叔牙单方面的付出。他耿直而宽容,是个真君子,而管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像是一个老占人家便宜的小人。两人合②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提示 与下文“管鲍之交”中鲍叔牙的单方面付出形成对比。提示伙做生意时,管仲总是要多贪些红利,鲍叔牙解释管仲家贫,要赡养老母,是为尽孝;管仲射杀鲍叔牙所侍的储君公子小白,鲍叔牙解释他是各为其主,是为尽忠;召忽舍生取义,管仲苟且偷生,鲍叔牙解释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志在千里,成大事者,岂可轻易舍生?小白当上君主之后,鲍叔牙毅然辞相,推荐管仲为相;而管仲临终时,齐桓公询问他鲍叔牙是否适合接替他为相时,他却断然否决。从种种事而看,鲍叔牙视管仲为知己,而管仲却视其为草芥,怎么看都想替鲍叔牙抱不平,想大骂管仲真是小人一个。试想,一个君子,一个小人算什么交情?也能成为莫逆?
这才是管鲍之交的不同寻常之处。这种情谊时而浓郁得像是陈放几十年的好酒,时而清淡如河中白莲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香气。就如俞伯牙弹奏的《高山流水》,只有入境之人才能体会其中滋味。任外界天地变色,风云变幻,两人的世界却仿佛凝固在琴声之中,只有彼此的存在,这就是知音。③③这里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提示 议论。提示鲍叔牙之所以能无视管仲的自私,因为他透彻入骨地了解管仲其人,知道管仲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着他的考量与缘由,由此他能理解管仲在外人看来是小人行径的举止。而我们也不得不说,他所有对管仲的解释可能一半是事实,一半是期望,是一种发自心底的期望,对朋友为人成事的期望。管仲在感受到这份期望的同时,便不知不觉地向着鲍叔牙解释的一样行进,就像张晓风在《给我一个解释》这篇文章中所说的一样:“一个永远有本事把你解释成圣人的人,你只好自肃自策,把自己真的变成圣人。”管仲对此评价鲍叔牙:“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他也终于不负其所望,成为了一个圣人,一个翻手反排命运,覆手复立乾坤的巨子。
同样,以管仲的识人能力,对一般人都能看得十之八九,何况是他的知己鲍叔牙呢?处低谷而彷徨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需要的安慰;处乱世而无为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重要的平台;处高位而图霸之时,鲍叔牙给了他最坚实的支持。他知道鲍叔牙是个正直到顽固的人,善恶分明,事必躬亲,未有腹孕乾坤之海量,不适合为相,所以他反对鲍叔牙为相。鲍叔牙正直,对管夷吾这种不徇私情的做法极为赞赏,道:“知我者管夷吾也!”友谊不减反增,有友如此,至死无憾。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坚强的后盾支撑着管仲,他才能义无反顾地投身于复兴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之中。④④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样的作用?提示提示 与第四段相呼应。第四段写的是鲍叔牙对管仲的了解,这一段写的是管仲对鲍叔牙的了解,这是“管鲍之交”的精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