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7 第1板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案:专题7 第1板块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1-27 22:4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词是唐五代时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唐五代时,词的表现内容逐步开拓,词的情感和意境进一步深化;诗歌中新的审美追求对词的内在特质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词人的出现及其性格特征的趋同性、词集的出现与词之主体风格的形成,则意味着词作为一种独立文体已经确立。而且唐五代词的美学理想、艺术精神和表现特征,直接启迪了北宋词,唐五代时期成为词萌芽、成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唐五代词主要有花间词和南唐词两大词派。
(一)花间词
花间词派是以晚唐词人温庭筠、五代前蜀词人韦庄为代表,以写男女相思离别为主要特征的词派,亦称作“西蜀词派”。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丽,代表该派的两种风格,其他人的词作多蹈袭温韦余风。
(二)南唐词
南唐词以宫廷为中心,以君臣为主体,以“二主一相”(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和中主朝宰相冯延巳)为代表,他们凭借共同的高雅而全面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情趣,以及独特的个性禀赋和情感体验,赋予南唐词独特的感伤情调和开阔的词境,确立了他们结束“花间”开启北宋的承上启下的词史地位。
1.掌握词的相关文学常识,能够区别诗与词的不同点。
2.能够通过对温庭筠、韦庄词的鉴赏,初步了解花间词的艺术风格。
3.能通过对冯延巳、李璟、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4.通过体会鉴赏唐五代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掌握鉴赏词作的规律和技巧。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这首词是体现温庭筠词作浓艳华美风格的代表作。历来对这首词的评赏与接受,见仁见智,颇为纷纭。因此,学习时可对文本进行细读和多元解读,把鉴赏的重心放在表达技巧的分析与鉴赏上,如刻画描写人物的方法等。
2.《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韦词如清新明丽之芙蓉。学习时可在通读词意的基础上,赏析词中直抒胸臆的词句,领会韦庄词“显而疏”的艺术特色;赏析词中“江南”、“老”和“还乡”等词语反复出现的表达效果;赏析词的上下片中“情”与“景”交替变化的结构安排的艺术效果。
3.《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本词写春日怀人,核心字眼是“闲情”二字。学习时可先对表面辞藻加以分析,然后抓住全词个性鲜明的感情意境,分析表达技巧,把握全词主旨。
4.《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历来对本词鉴赏往往侧重对其中精警之句的理解。学习时可结合词中精警之句作个性化解读,也可结合李璟的其他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以理解作者词作的风格。
5.《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
李煜词不加粉饰,天然流利。学习时可把握词中叠字衔联法的运用,鉴赏词作天然流丽的用笔特点,了解李煜词的语言风格。
6.《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把握全词的思想感情;反复诵读,抓住倒叙、比喻等手法,进一步理解李煜词的抒情特色。
第一板块
对应学生用书P53
一、字音识记
1.鬓云(bìn)        2.蛾眉(é)
3.罗襦(rú) 4.鹧鸪(zhè)(ɡū)
5.垆边(lú) 6.皓腕(hào)
7.抛掷(zhì) 8.惆怅(chóu)(chànɡ)
9.河畔(pàn) 10.青芜(wú)
二、词语释义
1.鬓云欲度香腮雪
鬓云:形容鬓发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即香雪腮,雪白的香腮
2.懒起画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3.弄妆梳洗迟:修饰仪容
4.新帖绣罗襦
帖:同“贴”,贴绣
罗襦:丝绸短袄。襦,短袄
5.游人只合江南老:只应该
6.皓腕凝霜雪:像霜雪凝聚那样洁白
7.还乡须断肠:必定
8.谁道闲情抛掷久:闲愁
9.日日花前常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10.敢辞镜里朱颜瘦:岂敢辞
11.河畔青芜堤上柳:青碧的丛草
12.平林新月人归后: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三、名句背诵
1.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对应学生用书P53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整体感知
一、相关背景
相传唐宣宗爱听《菩萨蛮》,“令狐(绹)相公假温手修撰以进”(沈雄《古今词话·词辨卷上》)。温庭筠共为他代作此调二十首,今存十四首,此词为十四首之一。二十首主题皆以闺人因思久别之人而成梦,因而将梦前、梦后、梦中之情事组合而成。此首写的就是梦醒时的情思。
二、内容提要
这是温庭筠写的十多首《菩萨蛮》中的第一首。它写一个女子从起床到梳洗、画眉、簪花、照镜等一系列动作,描绘了她慵懒的情态,暗示了她空虚寂寞的心境。
三、写法借鉴
1.反衬手法,揭示心理
作者不厌其烦地对其梳洗、化妆的动作进行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下片写鹧鸪双双,反衬人物内心的孤独。总之,词人通过一番绵密、精致的描绘,通过客观与暗示手法,含而不露地写尽了闺中人的恹恹情态和寂寞之情。
2.细节描写,展现情怀
词的上片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一个“懒”字,一个“迟”字,透露了“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幽怨情怀。
3.章法严密,层次清晰
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蓬乱,可见人未起之仪容。三、四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睹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为谁容之感。由此收束,振起全篇。
重点揣摩
1.赏析“鬓云欲度香腮雪”中的“度”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度”字含有飞动意,生动形象,易使人联想到活泼的意象,在金光明灭之中,云鬓飘拂之际,连细小的眉、发也如此富有生气。一个“度”字,就把无生命的“鬓云”写活了。
2.词中三、四两句写女子梳妆打扮的形态,试分析“弄”“迟”二字表达了女子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迟”字说明女主人公没有兴致梳妆打扮,“弄”字则有无聊至极,借梳妆消遣的意味,表现了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3.从反衬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诗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参考答案:词的最后两句“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写女主人公穿着新做的、熨好的绣花丝绸短袄,彩衣缀着一双双用金线绣成的鹧鸪鸟。词人看似平平淡淡地写,实际上却是一种绝好的反衬。女主人公独处深闺,满怀惆怅,而入眼的却是成双成对的金鹧鸪,这又给她哀怨的情绪添上了几分酸楚和难堪,也点出了她所追求的正是那种“双双对对”“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理想。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唐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五代前蜀诗人、词人。他是“花间”词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他的词作“尤能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花间群贤,殆鲜其匹”。他的词风格较温词清新明朗。著有《浣花集》。
二、相关背景
唐僖宗广明元年(880)十二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韦庄身陷兵火,弟妹失散。中和二年(882)春,逃至洛阳,后流落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寓蜀回忆起流落在江南的那段时光而写的。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极力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景色之美、生活之美和人物之美,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水乡的依恋之情,也抒发了作者漂泊难归的羁旅之愁。
四、写法借鉴
1.通篇采用白描手法,绘就江南春水图
如上片写景,“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词人抓住这最能代表江南水乡的三大特征,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诗意江南、悠闲江南、魅力江南,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令人向往与陶醉的世界:江南秀水,河流纵横,池湖交错,碧水胜于蓝天。“画船听雨眠”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读来令人神往。
2.用看似矛盾的笔法展示词人的内在感情
尽管词人笔下的江南美好而具有诱惑力,应该在此终老,但结尾又突然冒出“未老莫还乡”的矛盾语,再加上“还乡须断肠”一句的凄楚,就更衬托出那正处于动乱之中的故乡洛阳在词人心头的分量与地位,深切地表达了词人对故乡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
重点揣摩
1.简要概括词中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江南好”。
参考答案:“春水碧于天”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景色(风景)美;“画船听雨眠”写出了江南人悠然自得的情趣美;“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写出了江南的人物美。
2.客居他乡的人总是为思乡之情所苦,《菩萨蛮》却写道:“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试分析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两句表面上是要写词人对江南的赞美和留恋,实则表现了词人漂泊难归的羁旅之愁。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整体感知
一、作者简介
冯延巳(903-960),又名延嗣,字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烈祖李昪时为李璟帅府掌书记。中主李璟保大初,拜谏议大夫、翰林学士,迁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官至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冯延巳是五代词人中词作流传下来最多的人。其词多写离情别恨,感情委婉深沉,语言清新,使婉约词有进一步的发展,对当时和后世词都有一定影响。
二、相关背景
冯延巳是南唐中主时的宰相,身处内忧外患的南唐小朝廷,不免时时感受到一种末世的愁绪。这首词就是表达闲情、愁绪的代表作品。“鹊踏枝”,词牌名,也即“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
三、内容提要
这首词写的是春日怀人,词的核心是“闲情”一词,对此,我们可作多种联想,既可以指爱情的苦闷,也可以指人生的失意、理想的失路等。
四、写法借鉴
1.忧愁的不确定性和朦胧性
词中的忧愁,具有一种超越时空和具体事物的特质,写来迷茫朦胧,含而不露。词中的忧愁“闲情”,很难确切地指出是什么性质的忧愁,是因为什么而苦闷。作者只是把这种闲情闲愁表现得深沉而持久,想抛掷也抛掷不了,想挣脱也挣脱不了。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大的联想空间,有着更大的艺术张力。
2.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配置法
逆向配置是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观情感性质正好相反。冯延巳词中,常常用明媚灿烂的春景来写悲哀的情绪,在这首词中,词人用“河畔青芜堤上柳”来反衬新愁,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他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
重点揣摩
1.试分析“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二句是如何表达出情感的境界的。
参考答案:面对易落的春花,作者怎能不借酒浇愁,即使喝多伤身也在所不惜。“日日”写出非酒无以度春日。“镜里朱颜瘦”则是“日日病酒”的结果,说“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而上面依然用“敢辞”二字,表达了一种殉身无悔的情意,表达出了情感的境界。
2.本词的最后两句,受到后人的激赏,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参考答案:这两句写出了极深的惆怅之情,“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之境如在眼前,何况又加上“平林新月”,林梢月上,夜色渐起,“人归后”其心境之寂寞凄苦已可想见。
3.词人是如何高明地写出闲愁的连续性的?
参考答案:这首词妙在写出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日日,闲愁都挥之不去。天天在花前饮酒,应该是非常快乐逍遥,可每饮必醉,连美酒都无法消解,足见闲愁的沉重。镜子里朱颜消瘦,面容憔悴,也是闲愁所致,进一步写出闲愁的沉重。上片说“日日”,下片说“年年”,各有侧重:“日日”强调了闲愁的连续性,“年年”则强调了愁苦的持久性。
对应学生用书P119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鬓云(bìn)       罗襦(rǔ)
恸哭(tònɡ) 舐犊情深(shì)
B.香腮(sāi) 鹧鸪(zhè)
岿然(kuī) 自古迄今(qì)
C.皓腕(hào) 垆边(lú)
愧怍(zuò) 童山濯濯(zhuó)
D.河畔(pàn) 青芜(wú)
干坼(chè) 草菅人命(jiān)
解析:选A A项,“襦”读“rú”。
2.下列词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
B.泸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C.谁道闲情抛掷久
D.河畔青妩堤上柳
解析:选C A项,娥—蛾;B项,泸—垆;D项,妩—芜。
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鬓云:形容鬓发蓬松如云。
花面:指头上的花和美人的面。
B.弄妆:整理服装。
罗襦:丝绸短袄。
C.只合:只应该。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D.青芜:青碧的丛草。
新月:阴历每月初出的弯形的月亮。
解析:选B B项,弄妆:修饰仪容。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船听雨眠。
(2)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帖绣罗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乡须断肠。
答案:(1)春水碧于天 (2)惆怅还依旧 (3)平林新月人归后 (4)双双金鹧鸪 (5)未老莫还乡
二、拓展阅读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6.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谒 金 门
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1)“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句历来为人赞叹,大都认为“皱”字用得好,请问好在何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词刻画了主人公的哪些动作细节?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从写景的角度看,“皱”字形容水的波纹十分贴切,化静景为动景,新颖别致,不落俗套,韵味无穷。从抒情的角度看,用一个“皱”字也暗示了那种温柔敦厚的封建贵妇人细微感情波澜的起伏。
(2)逗鸳鸯、挼杏花、观斗鸭、闻鹊喜。这种细致的由表及里的刻画表现出主人公“望君君不至”的懒散愁闷情绪。
三、语言表达
7.韦庄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用“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来展现江南之美,试将这句词扩展成100字左右的一段文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春风吹拂,空中弥漫着阵阵花香。碧波荡漾,倒映蓝天、白云和夹岸的座座青山。茫茫江水,与远处的天边相接,鸥鸟翩飞鸣叫。江南不仅富于景色之优美,还有水乡特有的诗意。每当天色灰暗,阵阵细雨,侧卧在缓缓前行的画船之中,你会听到雨精灵的琴弦声和咏叹调,会在这天籁中安然小憩,直到雨过天晴,春花烂漫。
8.仿照下面的例子,任选一句诗词开头,写一段话。句式要求一致。字数不要求完全相同。
“河畔青芜堤上柳。”年年河畔草青,年年堤边柳绿,远方的朋友,你在他乡还好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年年春来水碧,年年画船春游,远方的亲人,你们在家乡还好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