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葡萄月令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葡萄月令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21 13: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散文是文苑中的大家庭,它一般是通过对具体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记述、描写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从审美的角度看,每一事物身上都可以挖掘出创作的源泉,于是事物身上便具有了人的感情,这就是咏物散文常用的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的散文具有一种含蓄美。含蓄,即富有暗示性、朦胧性,意在言外,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优秀的作家,都善于细致地描绘“物”的特征。我们便可以透过这些,透视到深刻的人生哲理,挖掘文章普遍性的哲理象征意蕴,从中得到共鸣与启迪。
《葡萄月令》
  在家常话语叙述的背后,是汪曾祺对劳作的热爱和达观平和的心态。
《家里的灶头》
  在寻常物件“灶头”的书写中,洋溢着一种对于时光的温情怀念,以及对于亲情的热烈呼唤。
《老房子》
  本文描写了徽州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特征以及历史变迁。
《更衣记》
  张爱玲以娓娓道来的笔调评述了满清民国不同时期的女装,力图从不同时期的服饰特点折射出时代氛围和社会心理。
《意大利蟋蟀》
  作者把蟋蟀当做自己的老朋友来写,赋予蟋蟀人格化的生命,体现了作者对微小生命的尊重和对纯粹科学理性的一种反驳。
第13课葡萄月令
             对应学生用书P55
一、字音辨读
1.茵陈蒿(hāo) 2.桦木(huà)  3.刨坑(páo)
4.摽紧(biào) 5.缚住(fù) 6.挖窖(jiào)
7.泱泱(yānɡ) 8.嘬奶(zuō) 9.一铰(jiǎo)
10.瘪果(biě) 11.玛瑙(nǎo) 12.琳琅(lín lánɡ)
13.慵懒(yōnɡ) 14.铁锹(qiāo) 15.土墩(dū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词语辨析
1.工夫·功夫
辨析
例句
2.空阔·空旷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沁人心肺: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璀璨琳琅:文中指雨后葡萄色泽鲜艳明亮。
3.一览无余:一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形容视野辽阔,也形容事物简单。
             对应学生用书P56
一、走近作者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县人,现代作家。从小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等名家学习写作。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诗和散文。先后出版《邂逅集》《羊舍的夜晚》等作品集,1980年发表小说《受戒》,受到文坛普遍赞誉,随后一发不可收。他的小说被视为诗化小说,其中《大淖记事》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他还写散文、评论和剧本。他与人合作改编、加工的《沙家浜》深受观众的喜爱。创作上他追求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则强调着力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
二、相关背景
月令:即月支,月主气候季节,为时令,所以月支又称为月令。同时,月令也是一种文章体裁。现存《礼记》中有一篇《月令》,记述每年夏历十二个月的时令及政府执行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等,并把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葡萄月令》就是写葡萄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经历,并作为线索串起了人们的活动。农民在田地里的打药、施肥这些看似很寻常的农活,在他笔下却自然优美,读之如画。那种空灵的感觉给人印象深刻。
三、主旨把握
作者通过写美若仙子的葡萄12个月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其笔下的自然风物构成了一个温馨、适意的世界,透示着对尘间俗世生活的执著与肯定。
四、结构图示
1.开头写一月和二月的葡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明确: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可使读者不仅对所描绘的葡萄有鲜明的印象,而且更可感受到对葡萄的深情,更易引起共鸣。
2.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了雪,有何作用?
明确:(1)开头:“一月,下大雪”,铺陈了一种静谧的情调,让读者进入一种沉静的心态,以迎接葡萄的出场。
(2)结尾:“下雪了”回应开头,给人周而复始的感觉。不过,此处写到雪,没有简单地复归开头的静谧氛围,而是显示了生活的某种延伸。
3.作者在对葡萄一年之中生长过程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明确:本文通过叙述葡萄种植、管理与收藏的全过程,表达了劳动者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1.结构严谨别致、详略有致
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散漫、随意,也就是“疏”,是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特点推向极致的佳作。重点写了三、四、五、八这四个月的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其余部分略写。文章安排张弛有度,语“疏”而事“密”。
2.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学表现力
(1)比喻: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粒长了一点了,一颗一颗,像绿玻璃料做的纽子。
(2)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3)拟人:葡萄藤……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
3.语言淳朴自然、闲适自在
通篇的短句、闲话体式,不时夹杂一些地道的口语,增强了语言的活力。
例如:“它真是在喝哎”“可是你得快来”“葡萄,你愿意怎么长,就怎么长着吧”“它倒是暖和了,咱们的葡萄可就受了冷啦”等。
             对应学生用书P56
阅读《葡萄月令》选段,完成1~4题。
①八月,葡萄“着色”。
②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不是的。这是果农的语言,他们就叫“着色”。
③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④可是你得快来!明天,对不起,你全看不到了。我们要喷波尔多液了。一喷波尔多液,它们的晶莹鲜艳全都没有了,它们蒙上一层蓝分分、白糊糊的东西,成了磨砂玻璃。我们不得不这样干。葡萄是吃的,不是看的。我们得保护它。
⑤过不两天,就下葡萄了。
⑥一串一串剪下来,把病果、瘪果去掉,妥妥地放在果筐里。果筐满了,盖上盖,要一个棒小伙子跳上去蹦两下、用麻筋缝的筐盖。——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它很结实,压不坏。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那,来回一晃悠,全得烂!
⑦葡萄装上车,走了。
⑧去吧,葡萄,让人们吃去吧!
1.第②段中,“别以为我这里是把画家的术语借用来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含意?
答:


参考答案:(1)“着色”就是生活中果农的语言,因此不是“借用”。
(2)写出了八月份葡萄颜色鲜艳、明亮的样子,就像画家调出来的一样。
2.第③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答:





参考答案:比喻:“白的像白玛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葡萄的色泽鲜润。(若写上4句,按排比分析也可)夸张:“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形象地渲染出雨后葡萄色泽的晶莹剔透,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任选其一即可)
3.本部分结尾段中,与上文称呼上发生了变化,试分析其作用。
答:


参考答案:称呼由原来的第三人称转换为直接称呼,达到一种面对面交流的效果,便于亲切、自然地抒发对葡萄的喜爱之情。
4.联系生活实际,对第⑥段中“新下的果子,不怕压”“倒怕是装不紧,逛里逛荡的”这一特点,谈一下你的认识。
答:



参考答案:(1)自身“饱满”“充实”是经得住外界压力考验的。(2)过于舒适、宽松的环境对人的成长带来的可能是伤害。(3)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点才能正确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意思对即可)
            对应学生用书P107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月令(lìnɡ)    摽紧(biào)
茵陈蒿(ɡāo) 水气泱泱(yānɡ)
B.嘬奶(zuō) 铰断(jiǎo)
腌咸菜(yān) 沁人心脾(xīn)
C.纽子(niǔ) 铁锹(qiāo)
垄沟(lǒnɡ) 璀璨琳琅(cuǐ)
D.慵懒(lǎn) 瘪果(biě)
玻璃碴(zhā) 作茧自缚(fù)
解析:A项,“蒿”读hāo;B项,“沁”读qìn;D项,“碴”读chá。
答案:C
2.选出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泱泱大国   怏怏不快  遭殃  膨大
B.绿草阴阴 逛里逛荡 刨坑 节制
C.怨天尤人 青枝绿叶 苗圃 养分
D.幅员广大 市声鼎沸 堆垛 攀附
解析:B项,阴阴—茵茵。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都说梨花像雪, 苹果花才像雪。雪 厚重的, 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②有人说葡萄不开花,哪能呢, 葡萄花很小,颜色淡黄微绿,不钻进葡萄架是看不出的, 它开花期很短。很快,就结出了绿豆大的葡萄粒。
A.实际 不是  而是/但是  尚且
B.其实 是 不是/只是 而且
C.其实 不是 是/只是 而且
D.实际 是 不是/但是 尚且
解析:“其实”比“实际”更具口语化,第②句,注意没有明显转折,选“只是”不选“但是”。
答案:B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西藏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70个,可供旅游者游览的景点有300多处,形成了围绕拉萨为中心、辐射全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格局。
B.“中国梦”契合了13亿中国人的心声,彰显了中华民族不断奋进、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彰显了中华儿女对更美好生活、更美好家园的不懈追求。
C.到2015年山西省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500多万,老有所养成为老年人面临的第一难题。
D.华西村传奇书记吴仁宝的葬礼,克制而又不失隆重,遵照了老书记的后事从简,这也可以说是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与时俱进”了。
解析:A项,句式杂糅,“围绕……”与“以……为中心”杂糅,可将“围绕”改为“以”。C项,“达500多万”不合逻辑,应删去“多”。D项,成分残缺,在“后事从简”后加上“的遗嘱”,作为“遵照”的宾语。
答案:B
5. 为下列句子选出语序合理的一项是(  )
①这样长法还行呀,还结不结果呀?因此,过几天就得给它打一次条。
②葡萄打条,也用不着什么技巧,是个人就能干,拿起树剪,劈劈啪啪,把新抽出来的一截都给它铰了就得了。
③一铰,一地的长着新叶的条。
④葡萄抽条,丝毫不知节制,它简直是瞎长!几天工夫,就抽出好长的一截的新条。
A.④①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③④
解析:注意工序,尤其句子内部逻辑顺序。抽条→打条→怎么打→“铰”。
答案:A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生命之芯
李雪峰
①庭院的上空是一架纵纵横横的葡萄藤。A初春时节,昏睡的葡萄藤醒了,它们先是睁开一粒粒紫红色看似惺忪的叶芽。不久,叶子便很快毛茸茸地伸展开了。它们很快就把庭院里的阳光剪得支离破碎斑斑驳驳,不半月,院子的上空就一片摇曳的苍翠,连一片金黄阳光也漏不下来。B清风徐徐地一摇,几片碎碎的阳光偶尔从叶缝间掉落下来,但那是稍纵即逝的,像梦的碎片一样。
②我是十分喜爱这些张张扬扬的葡萄叶子的。清晨推窗一望,绿叶田田,满眼碧绿的饱满苍翠,让人感觉到了新一天的爽朗和清新。
③暮秋时节,满藤的叶子都已枯黄了,飒飒秋风一吹,便不停有三三两两的叶子从藤架上飘飘扬扬地凋落下来,落在庭院里、墙角和台阶上,像一只只再也不能飞的蝴蝶。这时,素爱清爽的妻子便不得不时时清扫那些落叶。但那落叶总像扫不尽似的,往往清晨刚刚扫过,但中午或傍晚时就又落了厚厚一层,有时一天扫了五遍,但还总是扫不净,仿佛你一转身它就又落下了。
④妻子也想了许多的办法,费尽了周折,院子里却落叶依旧,这让妻子又气恼又无奈。这情景往往一直要到落雪时才能结束。
⑤去年的中秋,满架的葡萄又变紫了。剪摘葡萄时,妻子不是挑紫透的先摘,把那些没有熟透的葡萄串子留着,而是一次全早早摘了,不论有没有熟透,摘得一串不留。妻子说,葡萄摘尽了,叶子落得就快,就不用像往年那样总是扫叶子了。
⑥果如妻子所说的那样,葡萄摘下后三四天,满架的叶子一下子就黄了,然后开始汹涌地凋落,一夜的工夫,庭院里就落了厚厚的一层,那些叶子显得十分憔悴,有的叶脉还青着,只是叶缘黄卷了一些,但却早早地凋落了。
⑦不到半月,葡萄藤上的叶子竟全落尽了,只剩下那些灰黑的老藤和那些褐色的新条在庭院上空寂寂地缱绻着。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
⑧难道作物也有它们自己的灵魂吗?它们在泥土和风雨中生长,它们萌芽、抽叶、开花,全都是为了自己的果实,果实是它们生命的灯芯,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生命也就夭折了;一旦果实夭折了,它们的岁月也就黯淡了,无论这世界还有多么美好,无论岁月还有多么漫长,但它们却已走到了自己生命的秋天里。
⑨果实或许就是作物们的梦想,或许就是作物们生命的纯粹使命,或许就是作物们的灵魂,过早丢失了自己的果实,作物们生命的秋天就提前来临了。
⑩坐在静静的葡萄架下,仰望那一簇一簇摇曳的绿叶,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无论是生命的,还是被我们视为非生命的,无论是一粒青青的葡萄,还是我们脚下的一粒泥土……
?一切都是有着自己的梦想和灵魂的。
(选自《时文选粹·精品散文》,南方出版社。有改动)
6.联系上文,体会第⑦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地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地飞走了”一句中加点字的妙处。(4分)
答:


参考答案:“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2分),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2分)。
7.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①段画线句中的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6分)
选句序号(  )
赏析:


参考答案:A: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1分)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2分)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2分)
B: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生动地(1分)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1分)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3分)
或:运用比喻的手法(1分)形象地(1分)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2分),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2分)。
还可从词语欣赏的角度赏析。
8.文中第⑩段中写到“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请结合上下文谈谈“我”充满了怎样的“敬意”。(4分)
答:



参考答案: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3分),都值得崇敬和珍爱(1分)。
9.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6分)
答:




参考答案:如赞同,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
如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三、语言运用(10分)
10.阅读下面的句子,给“月令”下一个定义,不超过45个字。(5分)
①月令是一种上古的文章体裁。
②月令按照12个月时令来组织文章。
③月令记述政府的祭祀、礼仪、职务、法令、禁令。
④月令把记述的内容归纳在五行相生的系统中。
⑤现存的古代月令仅有《礼记》中的《月令》。
答:

解析:本题考查下定义。抓住句①中的关键词“文章体裁”,可知“月令”的临近属概念;抓住句中的关键信息“上古”“按照”“组织”“记述”“归纳”,可知“月令”的种差;结合着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月令是一种上古按照12个月的时令记述政府的礼法,并将其归纳在五行相生系统中的文章体裁。
11.请为下面一则新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5分)
在高邮籍作家汪曾祺先生诞辰90周年的日子里,高邮举行新闻发布会,高邮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秋红向与会媒体通报了纪念活动的相关内容。
“九十汪老”——汪曾祺诞辰9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由江苏省作家协会,高邮市委、市政府主办,高邮市委宣传部、汪曾祺研究会、高邮市文联等多家单位承办。届时,《中华文学选刊》、江苏省作协等领导和汪曾祺作品研究者,以及汪曾祺子女、亲属和“汪迷”代表等将参加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于2月26日开始,27日结束,为期两天。期间举行汪曾祺诞辰九十周年座谈会,《高邮民歌》《文游台丛书》发行仪式,汪曾祺作品音乐朗诵会暨第四届汪曾祺文学奖颁奖晚会,“汪风新河边”汪曾祺生前照片暨书画作品展,“高邮文化讲坛”等五大主题活动。
答:

解析:新闻语段的压缩一般从导语中进行整合概括,就本题来说,主要包括诞辰日子和纪念活动两个要素。
参考答案:汪曾祺诞辰90周年,家乡高邮将举办系列纪念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