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可以预约的雪
对应学生用书P71
一、字音辨读
1.菅芒花(jiān) 2.刹那(chà) 3.天伦(lún)
4.悯恕(mǐn) 5.萧飒(sà) 6.蜿蜒(wān yán)
二、字形辨识
1. 2.
3. 4.
5. 6.
三、词语辨析
1.回顾·回忆
辨析
例句
2.预约·预定
辨析
例句
四、熟语释义
1.面目全非: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2.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3.义薄云天: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4.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相遇。
5.不可思议:不可想象,无法理解。
对应学生用书P71
一、走近作者
林清玄,1953年出生,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等。台湾高雄人。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散文优秀奖和报导文学优等奖、台湾报纸副刊专栏金鼎奖等。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等。他的散文集一年中曾重印超过20次。
二、相关背景
文章的题目“可以预约的雪”,其含义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表层意义:抓住“雪”与“菅芒花”共有的“白”的特点,将菅芒花比作雪;(2)冬天下雪,秋天菅芒花开。两者都有季节性特点,都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有规律可循,故可以“预约”;(3)深层含义:“可以预约的雪”表现的是人的美好的期许和愿望,仿佛可以先期约定一样。
三、主旨把握
本文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写起,由花写到人,引发出对人生的“变”与“不变”的体悟和思考,在理清了两者的关系后,告诉读者:只有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使生命具有意义。从而表现出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结构图示
1.作者将菅芒花比作“雪”,两者有什么共同之处?
明确:
共同之处
都是白色的,秋天白茫茫的菅芒花确实和冬天的雪景有几分相似
都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下,菅芒花到了秋天就开放了。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
2.文末作者写道:“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美丽记忆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蜿蜒”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蜿蜒”本指山路曲折起伏,这里指心里波澜。这句话说的是想到未来要去赏菅芒花,心底里顿时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渴盼和向往。人生虽然有许多的不如意,但是毕竟还有菅芒花可以欣赏,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人生就一定会变得灿烂和美好的了。
3.作者对生命中的“常”与“变”是如何认识的?
明确:作者认为,人在生活中习惯于生命的“常”,但“变”是不可抗拒的。我们能够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却不能预约人生的变化。并且进一步指出,“常”不见得是好的,“变”也不全是坏的,关键在于人能不能维持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
4.作者为什么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
明确:
原
因
从构思看,用“可以预约的雪”反衬并突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约
从主旨看,“可以预约的雪”是作者心中希望的象征,暗示了主旨
从语言看,“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和文章风格一致
1.构思精巧,由花及人,联想丰富
文章很对称,基本上都是一些对比性的结构,人与花是一组对比,前面的伤感与后面的积极乐观是一种对比,人生的变与常是一种对比,现实的境遇与原有理想是一种对比,现实的结果与假设中的情形又是一种对比,等等,即便是一些局部,也都有这种对比。
2.议论精辟,充满哲理
作者对自然界的规律,对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都有体察,加上东西方哲学方面的修养,能使他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有深度;同时,又能佐之以日常生活的事物与场景,深入浅出,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3.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
文章由说一件事开始,继而展开议论,同时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自然、熨帖、不抽象、不说教,有感染力。
对应学生用书P72
阅读《可以预约的雪》选段,完成1~3题。
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即使是最无感冷漠的心,也不可能在两年里没有哭笑和波涛呀!
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即使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青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这是对于生命“常”的向往,但是历经岁月的拖磨,我们逐渐地看见隐藏在“常”的面具中,那闪烁不定的“变”的眼睛。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
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在我们的生命旅途,都曾有过开同学会的经验,也曾有过与十年二十年不见的朋友不期而遇的经验,当我们在两相凝望之时常会大为震惊,那是因为变化之大往往超过我们的预期。我每次在开同学会或与旧友重逢之后,心总会陷入一种可畏惧的茫然,我畏惧于生之流变巨大,也茫然于人之渺小无奈。
思绪随着茫然跌落,想着:如果能回到三十年前多好,生命没有考验,情爱没有风波,生活没有苦难,婚姻没有折磨,只有欢笑、狂歌、顾盼、舞蹈。
可是我也随之转念,真能回到三十年前,又走过三十年,不也是一样的变化,一样的苦难吗?除非我们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深深去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并因而生起悯恕之心,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的变化无怨无尤,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当然,因缘的“常”不见得是好的,因缘的“变”也不全是坏的,春日温暖的风使野百合绽放,秋天萧飒的风使菅芒花展颜,同是时空流变中美丽的定影、动人的定格,只看站在山头的人能不能全心投入,懂不懂得欣赏了。
在岁月,我们走过了许多春夏秋冬;在人生,我们走过了许多冷暖炎凉。我总相信,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美丽记忆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1.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秋天的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雪”这句话的理解。
答:
参考答案:这句话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将菅芒花比作“雪”,菅芒花是白色的,到了秋天,白茫茫的一片,确实与冬天的雪景很相像;二是不仅是形似,这两种自然界的事物与现象还有另外的相似处,就是有季节性,雪到了冬天就可以下,菅芒花到了秋天就开放了,有规律,有内在的必然性,可以重复出现;三是你预先邀请,它到时必然到来,这就是“可以预约”。
2.“菅芒花与从前的美丽记忆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
3.本文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找出几处谈谈你的看法。
答:
参考答案:文章的写作很有特色,构思精巧,由花及人,联想丰富。文章很对称,基本上都是一些对比性的结构,人与花是一种对比,前面的伤感与后面的积极乐观是一种对比,人生的“变”与“常”是一种对比,现实境遇与原有理想是一种对比,现实的结果与假设中的情形又是一种对比,等等,即便是一些局部,也都有这种对比。
对应学生用书P115
(时间:40分钟 分值:45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悯恕(mǐn) 萧飒(sà)
绽放(zhàn) 暴殄天物(zhěn)
B.塑料(sù) 蜿蜒(wān)
翩跹(xiān) 纵横捭阖(bì)
C.老妪(yù) 蹊跷(qī)
自怨自艾(yì) 方枘圆凿(ruì)
D.刹那(chà) 剽悍(biāo)
怙恶不悛(quān) 开门揖盗(yī)
解析:A项,“殄”读tiǎn;B项,“捭”读bǎi;D项,“剽”读piāo。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一个朋友患了幻听,经常在耳边听到幼年的骆铃。
B.我们谁不是在少年时代就渴望这样的人生:爱情圆满,维持恒久;事业成功,平步轻云;父母康健,天伦永在;妻贤子孝,家庭和乐;兄弟朋友,义薄云天……
C.我们也许可以预约得更远,例如来生的会面,但我们如何确知,在三生石上的,真是前世相约的精魂呢?
D.尚未看到菅芒花的此时,想到车子在米色苍茫的山径蜿蜒而上,菅芒花与从前的美丽记忆相迭,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
解析:A项,骆—驼;B项,轻—青;D项,迭—叠。
答案:C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经过了两年,菅芒花有如预约,又与我们来人间会面,可是同看菅芒花的人,因为因缘的变迁离散,早就面目全非了。
B.才短短的两年,如果我们转头一看,回顾四周,两年是足以让所有的人都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过着最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C.我们仿佛纵身于大浪,虽然紧紧抱住生命的浮木,却一点也没有能力抵挡巨浪,随风波浮沉,也才逐渐了解到因缘的不可思议,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
D.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进而对自身因缘的变化不悔不忧,对别人因缘的变化怨天尤人,这才是我们人生的课题吧!
解析:A项,面目全非:形容改得不成样子。B项,天旋地转:比喻重大的变化,形容闹得很凶,或形容眩晕时的感觉。C项,不可思议:不可想象,无法理解。D项,怨天尤人:抱怨天,埋怨别人。形容对不如意的事情一味归咎于客观。D项应为“无怨无尤”。
答案:D
4.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那围绕在窗前的溪水,是每一个刹那都在变化的,虽然看起来不动的青山,也是随着季节在流变的。
B.约我看菅芒花的朋友结束了二十年的婚姻,重过单身汉无拘无束的生活。
C.除非我们让时空定格,岁月定影,然而这是完全不可能的。
D.我们在心灵深处明知道生命不可能不变,可是在生活中又习惯于安逸不变,这就造成了人生的困局。
解析:A项“虽然”改为“即使”。
答案:A
5.下列六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个人从出生到老死,一生都经历着审美发展
②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审美教育也具有阶段性
③也就是说,审美教育伴随着人的一生
④然而,由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⑤个体的审美发展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⑥所以,个体的审美发展也就呈现出阶段性
A.⑤①③④②⑥ B.①⑤③②④⑥
C.⑤①③④⑥② D.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⑤是总说;③中的“一生”紧扣①句中“从出生到老死”,所以③在①后;④句中有“一生”,此句在③后;“所以”和“由于”照应,⑥在④后;②句有“相应于个体审美发展的阶段性”,因此应在⑥后。
答案:C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9题。
秋天的心
林清玄
①我喜欢《唐子西语录》中的两句诗: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这是说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计算甲子日历,只知道观察自然,看到一片树叶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从前读贾岛的诗,有“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之句,对秋天萧瑟的景象颇有感触,但说到气派悠闲,就不如“一叶落知天下秋”了。
②现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说是“落叶满天不知秋,世人只会数甲子”,对现代人而言,时间观念只剩下日历,有时日历犹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钟表了,谁会去管是什么日子呢?三百多年前,当汉人到台湾来垦殖移民的时候,发现台湾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没有日历,甚至没有年岁,不能分辨四时,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开为一年,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汉人想当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后,逐渐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为历史名词,他们有了年岁,知道四时,可是平埔族后裔有很多已经不知道什么是刺桐花了。
③对岁月的感知变化由立体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让人兴叹?以现代人为例,在农业社会还深刻知道天气、岁时、植物、种作等等变化是和人密切结合的。但是,商业形态改变了我们,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经没有任何差别了。这虽使人离开了“看天吃饭”的阴影,却也多少让人失去了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了。
④记得住在乡下的时候,大厅墙壁上总挂着一册农民历,大人要办事,大至播种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会去看农民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农民历差不多翻烂了,使我从小对农民历就有一种特别亲切的感情。一直到现在,我还保持着看农民历的习惯,觉得读农民历是快乐的事,就看秋天吧,从立秋、处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极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黄昏林园里青黄的落叶,不都是在说秋天吗?所以,虽然时光不再,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农民那种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⑤城市不是没有秋天,如果我们静下心来就会知道,本来从东南方吹来的风,现在转到北方了;早晚气候的寒凉,就如同北地里的霜降;早晨的旭日与黄昏的彩霞,都与春天时大有不同了。变化最大的是天空和云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渐渐地加深蓝色的调子,云更高、更白,飘动的时候仿佛带着轻微的风。每天我走到阳台抬头看天空,知道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园记忆中的那个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见到落叶的同一个秋天。
⑥若能感知天下,能与落叶飞花同呼吸,能葆有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热闹的城市,秋天也不会远去。如果眼里只有手表、金钱、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叶击中,也见不到秋天的美。
⑦秋天的美多少带点萧瑟之意,就像宋人吴文英写的词“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一般人认为秋天的心情会有些愁恼肃杀。其实,秋天是禾熟的季节,何尝没有清朗圆满的启示呢?
⑧我也喜欢韦应物一首秋天的诗: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⑨在这风云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丽清明的季节,要在空山的落叶中寻找朋友的足迹是多么困难!但是,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
6.本文在开篇和接近结尾两处各引用了诗句,请分析这样写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开篇两句诗,突出了秋天给人一种气派悠闲的感觉,引出话题。接近结尾的诗,表现出秋天的清朗圆满,美丽清明,为后文作者抒发寻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的感慨做铺垫。
7.文章两次出现平埔族“刺桐花开”的那个秋天,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参考答案:作者着意展现平埔族秋居生活的逍遥自在、气派悠闲;与文中现代商业形态背景下人们生活的平面单一形成鲜明对照,从而寄寓作者对现代都市生活形式的忧虑,也表达了作者期望我们能时刻保持一份“秋天的心”,从自然中去感知,与自然共鸣,葆有一份在自然中谦卑的心情。
8.作者笔下的“秋天的心”,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参考答案:“秋天的心”体现在:①气派悠闲之意;②感知自然之心;③感时忧国的情怀和胸怀天下的襟抱;④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⑤谦卑的心情;⑥清朗圆满、美丽清明的情怀。
9.作者认为“即使在红砖道上,淹没在人潮车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迹,更是艰辛呀”,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参考答案:我认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随着文化和商业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失去了感知自然的情怀,进而失去了悠闲、谦卑、清明美丽的心灵,忙忙碌碌的生活会让人们不断地脱离自然,忙碌追逐的过程中很少有人会静下心来审视自己,这样会逐渐失去自我,被社会同化。(意思对即可)
三、语言运用(10分)
10.仿照例句的句式和修辞,以“风”和“雪”为陈述对象,再写一组与之意思相关联的句子。(4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
。
解析:解答时要注意分析例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先说明陈述对象,再揭示其特点,最后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指出其积极作用。仿写时还要注意季节顺序,不仅要“形似”还要“神似”。
参考答案:秋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 冬天的雪,冰清而飘逸,为大地盖上银白的棉被
1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6分)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珍贵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 ?
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 ,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 ;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解析:本题的每个空白处均需要考虑上下文,尤其需要关注代词与连词,它们是决定如何衔接的关键所在。①的后文是“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此”即是①的内容,那么可以推知①是在提问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②的后文是渡渡鸟灭绝导致大栌榄树灭绝,之后的内容是“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那么可以推知前文的“因此”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而②是说“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③的前文是“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表示转折,是对假设的一种不认同,可以推知③的内容是对“外来物种”的质疑。
参考答案:①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如果被证实,则会被接受(则会成为科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