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2章 夏本纪(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2章 夏本纪(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12:4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九泽既陂   陂:堤防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兴:征集
C.西被于流沙 被:遭遇
D.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 受:遭受
解析:选B。A项,陂:动词,筑堤防;C项,被:覆盖;D项,受:被。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C项都是介词,到。A项,名词,标准,准则/副词,用于判断句中表强调,是,就是;B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来;D项,结构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鲧为人负命毁族 B.行山表木
C.东渐于海 D.以均诸侯
解析:选A。B项,表,名词活用作动词,表记;C项,东,名词作状语,向东;D项,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均衡。
4.下列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B.过家门不敢入
C.天下于是太平治
D.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解析:选A。百姓:百官。
5.下列各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
B.以告成功于天下
C.九州涤原
D.臣不臣则诛
解析:选B。A、C、D都是没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B项是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尧求能治水者,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尧曰:“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四岳曰:“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于是尧听四岳,用鲧治水。九年而水不息,功用不成。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舜登用,摄行天子之政,巡狩。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于是舜举鲧子禹,而使续鲧之业。
尧崩,帝舜问四岳曰:“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皆曰:“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舜曰:“嗟,然!”命禹:“女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拜稽首,让于契、后稷、皋陶。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
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称以出;亹亹穆穆,为纲为纪。
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命后稷予众庶难得之食。食少,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女其往视尔事矣
B.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
C.致费于沟淢
D.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
解析:选D。A项,“女”同“汝”;B项,“傅”同“敷”;C项,“淢”同“洫”。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相”不同,两个“为”也不同
B.两个“相”相同,两个“为”不同
C.两个“相”不同,两个“为”相同
D.两个“相”相同,两个“为”也相同
解析:选A。相:考察;扶持者。为:作为;句末表疑问的语气助词。
8.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节选文字塑造了一位品德端正、仁爱诚信、勤恳敬业、以身作则、勇于奉献的古人理想中的天子形象。
B.节选部分第四自然段,作者运用大量排比,极尽铺叙渲染之能事,写出了夏禹治水的艰辛劳苦,句式整齐,节奏短促有力。
C.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命令诸侯及老百姓征集民夫分治九州水土。
D.四岳的推荐从侧面烘托了大禹的才能。
解析:选C。“百姓”在文中是“百官”的意思。
9.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当帝尧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忧愁之中。
(2)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吕后为人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诛大臣多吕后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崩长乐宫,太子袭号为帝。吕后最怨戚夫人及其子赵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使者三反,赵相建平侯周昌谓使者曰:“高帝属臣赵王,赵王年少。窃闻太后怨戚夫人,欲召赵王并诛之,臣不敢遣王。王且亦病,不能奉诏。”吕后大怒,乃使人召赵相。赵相征至长安,乃使人复召赵王。王来,未到。孝惠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赵王霸上,与入宫,自挟与赵王起居饮食。太后欲杀之,不得间。孝惠元年十二月,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孝惠还,赵王已死。于是乃徙淮阳王友为赵王。太后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余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发丧,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张辟强为侍中,年十五,谓丞相曰:“太后独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强曰:“帝毋壮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请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将兵居南北军,及诸吕皆入宫,居中用事,如此则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脱祸矣。”丞相乃如辟强计。太后说,其哭乃哀。吕氏权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为帝,谒高庙。元年,号令一出太后。
(节选自《史记·吕太后本纪》)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微时妃也      微:指地位微贱
B.高帝属臣赵王 属:托付
C.太后欲杀之,不得间 间:机会
D.号令一出太后 一:大都
解析:选D。一:全,都。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吕后“残忍奸诈”的一组是(  )
①所诛大臣多吕后力
②乃令永巷囚戚夫人,而召赵王
③常留守,希见上,益疏
④太后闻其独居,使人持鸩饮之
⑤发丧,太后哭,泣不下
⑥太后说,其哭乃哀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⑥
解析:选A。③是说吕后经常留守,不在皇上身边,逐渐被疏远。⑤是说孝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⑥是说太后愿望实现后的表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太后为人刚强坚毅,不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还帮高祖诛杀了许多大臣。
B.如意立为赵王后,好几次差点儿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诤谏,加上留侯张良的计谋,太子才得以没被废黜。
C.吕后毒死赵王如意,砍断戚夫人手足,使她变哑,并置之厕中,名为“人彘”。
D.孝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是欢饮无度,最终忧郁而死。吕后遂临朝称制,为中国帝后专政第一人。
解析:选D。“孝惠帝非常不满吕后掌政”于文无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晨出射。赵王少,不能蚤起。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一天清晨,孝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
(2)(孝惠帝)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
参考译文:
吕太后是高祖贫贱时的妻子,生了孝惠帝和鲁元太后。到高祖做汉王时,又娶了定陶人戚姬,非常宠爱她,生了赵隐王刘如意。孝惠帝为人仁惠柔弱,高祖认为不像自己,常想废掉他,改立戚姬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因为如意像自己。戚姬得到宠爱,常跟随高祖到关东,她日夜啼哭,想要让自己的儿子取代孝惠帝做太子。吕后年纪大,经常留在家中,很少见到高祖,和高祖越来越疏远。
如意被立为赵王之后,好几次险些取代了太子的地位,靠着大臣们的极力诤谏,以及留侯张良的计策,太子才没有被废掉。
吕后为人刚强坚毅,辅佐高祖平定天下,诛杀大臣也多有吕后之力。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日,高祖逝于长乐宫,太子承袭帝号做了皇帝。吕后最怨恨戚夫人和她的儿子赵王,就命令永巷令把戚夫人囚禁起来,同时派人召赵王进京。使者往返多次,赵国丞相建平侯周昌对使者说:“高皇帝把赵王托付给我,赵王年纪还小。我听说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起杀掉,我不能让赵王前去。况且赵王又有病,不能接受诏命。”吕后非常恼怒,就派人去召周昌。周昌被召到长安,吕后又派人去召赵王。赵王动身赴京,还在半路上。孝惠帝仁慈,知道太后恼恨赵王,就亲自到霸上去迎接,跟他一起回到宫中,亲自保护,跟他同吃同睡。太后想要杀赵王,却得不到机会。孝惠元年十二月,一天清晨,孝惠帝出去射箭。赵王年幼,不能早起。太后得知赵王独自在家,派人拿去毒酒让他喝下,等到孝惠帝回到宫中,赵王已经死了。于是就调淮阳王刘友去做赵王。太后随即派人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睛,熏聋耳朵,灌了哑药,扔到猪圈里,叫她“人彘”。过了几天,太后叫孝惠帝去看“人彘”。孝惠帝看了,一问,才知道这就是戚夫人,于是大哭起来,从此就病倒了,一年多不能起来。孝惠帝派人请见太后说:“这不是人干的事情。我作为太后的儿子,再也不能治理天下了。”孝惠帝从此每天饮酒作乐,放纵无度,不问朝政,所以一直患病。
七年秋季八月戊寅日,孝惠帝逝世。发丧时,太后只是干哭,没有眼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强任侍中,只有十五岁,对丞相陈平说:“太后只有孝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干哭而不悲痛,您知道这里的原因吗?”陈平问:“是什么原因?”辟强说:“皇帝没有成年的儿子,太后顾忌的是你们这些老臣。如果您请求太后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二军,并请吕家的人都进入宫中,在朝廷里掌握重权,这样太后就会安心,你们这些老臣也就能够幸免于祸了。”丞相照张辟强的办法做了。太后很满意,才哭得哀痛起来。吕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权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于是大赦天下。九月辛丑日,安葬孝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庙举行典礼,向高祖禀告。少帝元年,朝廷号令完全出自太后。
四、语言表达
14.近日,一组中国人在法国卢浮宫水池泡脚的照片在网上传开并引发争议,有人认为这“煞风景”的举动是“素质低”的表现。但也有人对此驳斥,认为有不少外国人也照样会在卢浮宫泡脚,不能摘出国人来横加指责。
下面是两个同学在课余时间对这件事的交流,请补写出空缺的部分。要求:符合情境,做到简明、连贯、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甲:在卢浮宫洗脚的不光中国人,还有外国人,为什么只盯着中国人呀?
乙: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为什么?
乙:我们必须厘清的一个基本前提是,②____________
甲:据媒体报道,在卢浮宫外的水池洗脚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乙:既然如此,不论谁洗脚都是不对的。
甲:唉!我原先事事以外国人为标尺。觉得只要他们能做的,我们就能做。现在才明白这是错误的。
乙:是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情境进行补写的能力。结合具体情境进行补写,需要对情境有一个整体把握,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本题是乙劝导甲放弃错误的观念,即“外国人能做的,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做”这一错误观念。在①处,是乙用反问的语气回击甲的观点,根据下文推断,此处应是“外国人洗脚,中国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洗脚吗?”;第②处,根据“据媒体报道,在卢浮宫外的水池洗脚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句话,此处应是询问“卢浮宫外的水池允许不允许洗脚?”;第③处,是结尾部分,重在总结上文并提出美好的期望。这一问可结合现实生活,进行适当扩展。
答案:①外国人洗脚,中国人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洗脚吗?
②卢浮宫外的水池允许不允许洗脚?
③中国是文明之邦,理应坚守并传递文明礼仪,而不是比丑、比恶、比坏。尤其是走出国门时,更应该有操守,有底气弘扬文明,这才是大国公民应有的气质与气场。
15.根据下面的材料,对具有“社交控”倾向的人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运用第二人称和整句的形式,不超过60字。
上班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微博;无论身处何地,也不忘记浏览各类社交网站;看到美食,不是先伸筷子而是先拍照片上传微博;小学、初中乃至大学同学,所有人的近况都从网上了解;即使是面对面的同事,也要通过各类社交网站进行沟通……近日,“社交控”一词新鲜亮相。这并非一个疾病的代名词,但是如果这些行为在生活中已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害怕错过网络上每一刻、每一秒的任何事情,一旦暂时脱离微博,就会焦虑、坐立不安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二人称的限制,规定了句中必须出现“你”“您”或者“你们”等词语。第二人称的好处在于:便于对话,便于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加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其次,回答此题还要注意整句的概念。整句与散句相对,要求句式整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基本相同或相似。整句一般包括排比句和对偶句。
答案:①您应该减少刷新微博,不看无关信息;②您应该自我调适,不要依赖社交网站;③您应该多和亲朋好友聚会,去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