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3章 李将军列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3章 李将军列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22:3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皆惊,上山阵
B.行十余里,广详死
C.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D.军亡导,或失道
解析:选C。A.“陈”同“阵”,布阵;B.“详”同“佯”,假装;D.“或”同“惑”,迷失。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广家世世受射      受:传授
B.广数自请行 数:多次,屡次
C.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 谢:辞别
D.南绝幕,遇前将军、右将军 绝:与世隔绝
解析:选D。绝:横渡。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广从弟李蔡亦为郎
B.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C.广为人长,猿臂
D.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解析:选A。B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C项,“猿”,名词作状语;D项,“大”,形容词作名词。
4.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为虏所生得
A.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
B.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C.固自辞于大将军
D.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解析:选B。例句与B项均为被动句。A项与C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5~8题。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5.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
B.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生:活捉
C.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
D.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从:跟从
解析:选D。从:接应。
6.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选C。①表并列,并且;②将要;③逃跑;④跑。
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贵人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B.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C.李广的百名骑兵发现上千名匈奴人在他们附近时都大为惊恐,想回马飞奔逃跑,被李广止住。
D.李广及骑兵之所以不逃跑是因为汉朝有伏兵在附近,想趁夜偷袭匈奴,匈奴害怕,因而就领兵撤离了。
解析:选D。据文中“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可知D项不符合文意。
8.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李广带领的百名骑兵也都十分惊恐,想骑马飞奔逃走。
(2)敌人那么多,又那么近,如果有紧急情况,怎么办?
(3)那些匈奴兵以为我们会逃跑,现在我们都解下马鞍表明不逃,这就能使他们更坚信我们是诱敌的骑兵。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张 光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也。少为郡吏,以牙门将伐吴有功,迁江夏西部都尉,转北地都尉。
初,赵王伦为关中都督,氐羌反叛,太守张损战没,郡县吏士少有全者。光以百余人戍马兰山北,贼围之百余日。光抚厉将士,屡出奇兵击贼,破之。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会梁王肜遣司马索靖将兵迎光,举军悲泣,遂还长安。肜表光“处绝围之地,有耿恭[注]之忠,宜加甄赏,以明奖劝”。于是擢授新平太守,加鼓吹。
陈敏作乱,除光顺阳太守,加陵江将军,率步骑五千诣荆州讨之。刺史刘弘雅敬重光,称为南楚之秀。将战,襄阳太守皮初为步军,使光设伏以待之,武陵太守苗光为水军,藏舟舰于沔水。皮初等与贼交战,光发伏兵应之,水陆同奋,贼众大败。弘表光有殊勋,迁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先是,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饥饿流入汉中,保于成固,渐为抄盗。梁州刺史张殷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之。定窘急,伪乞降于燕,并馈燕金银,燕喜,为之缓师。定密结李雄,雄遣众救定,燕退,定遂进逼汉中。光不得赴州,止于魏兴,乃结诸郡守共谋进取。燕唱言曰:“汉中荒败,迫近大贼,克复之事,当俟英雄。”正冲曰:“张燕受贼金银,不时进讨,阻兵缓寇,致丧汉中,实燕之罪也。”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绥抚荒残,百姓悦服。
时逆贼王如余党李运、杨武等,自襄阳将三千余家入汉中,光遣参军晋邈率众于黄金距之。邈受运重赂,劝光纳运。光从邈言,使居成固。既而邈以运多珍货,又欲夺之,复言于光曰:“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光又信焉。遣邈众讨运,不克,贼遂大盛。光婴城固守,自夏迄冬,愤激成疾。佐吏及百姓咸劝光退据魏兴,光按剑曰:“吾受国厚恩,不能翦除寇贼,今得自死,便如登仙,何得退还也!”声绝而卒,时年五十五。百姓悲泣,远近伤惜之。
(选自《晋书》,有删改)
【注】 耿恭:东汉大将。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光抚厉将士     厉:通“励”,勉励
B.刺史刘弘雅敬重光 雅:一向,向来
C.不时进讨 时:按时
D.光婴城固守 婴:包围
解析:选D。婴:占据。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A.介词,凭/介词,因为;B.介词,跟、同/连词,和;C.介词,向;D.副词,不久/副词,已经。
11.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直接体现张光军事才能与忠诚报国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B。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②句表现的刘弘对张光的敬重;C项,①是侧面表现了其军事才能;D项,①句是张光为晋邈所迷惑而做出的错误决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氐族、羌族反叛,张光在太守张损战死、外无援军的情况下,带百余人坚守马兰山北,连续几次出奇兵大败敌人,终于突围而出。
B.讨伐陈敏乱军时,张光率五千兵马参战,他从水陆两个方面巧设伏兵,与友军密切合作,为战役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张燕与贼首邓定、李雄暗中勾结,给朝廷的讨贼行动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在紧要关头张光采取措施,安抚百姓,化解了危机。
D.面对强敌,张光固守孤城,内外交困,愤激而死,不失其忠勇;但他的被困身亡是因轻信晋邈所致,这不能不令人叹惋。
解析:选D。A项,“终于突围而出”与原文不符;B项,“他从水陆两个方面巧设伏兵”与原文不符;C项,“张燕与贼首邓定、李雄暗中勾结”与原文内容不符。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光以兵少路远,自分败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于是发怒,呵燕令出,斩之以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运之徒属不事佃农,但营器杖,意在难测,可掩而取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张光因为兵力太少(并且离主力部队)路途遥远,认为自己一定会兵败身亡。
(2)张光因此大怒,呵斥张燕,命令将他拖出,斩首示众。
(3)李运这些人不从事农耕生产,只是在准备(或“营造”“经营”)武器,他们的意图难以预测(或“不可告人”),我们要赶紧包围并捉拿他们。
参考译文:
张光字景武,江夏钟武人。年轻时就担任郡吏,担任牙门将的职务讨伐东吴有功,被授予江夏西部都尉,后调任北地都尉。
当初,赵王伦担任关中都督,氐族、羌族反叛,太守张损战死,郡县中的官吏与士人很少有能保全下来的。张光率百余人驻守马兰山北,被贼人围困一百多天。张光安慰勉励将士,屡次出奇兵袭击并打败敌人。张光因为兵力太少(并且离主力部队)路途遥远,认为自己一定会兵败身亡。正好粱王肜派遣司马索靖领兵接应张光,(部队会合时,)全军痛哭,于是就回到了长安。粱王上表朝廷表彰张光“身陷隔绝围困之地,仍像东汉耿恭那样保持忠诚,应该受到提拔与奖赏,以此表明朝廷奖励劝勉之意”。于是,朝廷提拔他为新平太守,并赐他享用有鼓吹的仪仗。
陈敏作乱,朝廷任命张光为顺阳太守,加授他为陵江将军,派他率步兵与骑兵五千人到荆州讨伐陈敏。刺史刘弘一向十分敬重张光,称他为南楚之秀。将要与敌人交战,襄阳太守皮初率领步军,派张光设好伏兵等待敌人,武陵太守苗光率领水军,预先把舟舰隐藏于沔水。皮初等人与贼人交战,张光出动伏兵来配合他们,水军与陆军共同奋战,敌人大败而逃。刘弘上表朝廷表彰张光有特殊的功勋,调任他为材官将军、梁州刺史。
在这以前,秦州人邓定等二千余家因饥饿流浪进入汉中,在成固驻扎下来,逐渐成为匪盗。梁州刺史张殷派遣巴西太守张燕讨伐他们。邓定窘困紧急,假装向张燕乞求投降,并且馈赠张燕很多金银,张燕十分高兴,因此而延缓发兵。邓定秘密勾结李雄,李雄派遣军队救援邓定,张燕退军,邓定于是就进逼汉中。张光的军队不能进入汉中,停留在魏兴,他就召集诸郡守共同谋划进攻之事。张燕宣扬说:“汉中荒凉破败,又靠近强大的敌人,攻克收复的事情,就只有等待英雄了。”正冲说:“张燕接受了贼人的金银,不按时进兵讨贼,阻止军队进发,延缓剿匪进程,导致我们丢失汉中,这确实是张燕的罪责。”张光因此大怒,呵斥张燕,命令将他拖出,斩首示众。以后逐步平定了战乱,安抚百姓,改变荒凉破败的局面,老百姓心悦诚服。
当时逆贼王如的余党李运、杨武等人从襄阳率三千余家进入汉中,张光派遣参军晋邈率军队在黄金阻挡他们。晋邈接受了李运的重金贿赂,劝张光收容李运。张光听从了晋邈的话,让李运停留在成固。不久晋邈认为李运拥有很多的珍宝,又想要夺取,就又对张光说:“李运这些人不从事农耕生产,只是在准备武器,他们的意图难以预测,我们要赶紧包围并捉拿他们。”张光又相信了他。派晋邈率军讨伐李运,没有攻克,贱人的势力于是就越发强大。张光据城固守,从夏天到冬天,因愤激而得病。辅佐的官员和百姓都劝张光退守魏兴,张光握着剑说:“我承受国家的厚恩,不能为国家清除贼寇,现在能够自己死去,就如同升天成仙,怎么能(随便)退兵呢!”话刚说完就死去,时年五十五岁。百姓都悲痛哭泣,远近的人都为他感到伤心惋惜。
四、语言表达
14.仿照下面的句子,再举两组人物的事例,构成排比句。
上帝是公正的,他给予此,就不再给予彼。李广身经百战,战功卓著,虽终不封侯,却赢得了历代志士的尊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貌似不公平的事情中,往往蕴含着真正的公平。
答案:(示例)史铁生历经磨难,备尝艰辛,虽终未站立,却登上了当代道德的高坡 邓小平发展经济,纠正“左”倾,虽屡受挫折,却奏响了中国腾飞的凯歌
15.(2015·唐山高二检测)将下面一段话改写为句式整齐的一段话。(可适当更换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
  边城是一幅五彩的画,她如诗抒发情感,她又像一曲婉转的歌。假如置身其中,浑身的污垢自然澄清,日常的烦恼可以洗尽。她可以冲散劳累与忧愁,她还能滋润我们的心灵,留下欢乐与甜蜜。我爱边城美,也爱她的奉献与辛勤,同样也爱她的有滋有味与不倦拼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感知此段大意内容,然后抓住关键的语句,按照一定的句式进行概括即可。这段文字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说边城的美,一是说我爱边城的美。抓住这两项内容,不难作出合理的回答。在句式上,可先确定描述对象及句子的主语“边城”“这种美”“我”,例如,可按照“边城像……又像……还像……”的句式组织答案。
答案:边城像一幅五彩的画,又像是一首抒情的诗,还像一曲婉转的歌。这种美澄清了我们浑身的污垢,洗尽了我们日常的烦恼,冲散了我们的劳累,带走了我们的忧愁,滋润了心灵,留下了欢乐,留下了甜蜜。我爱边城,爱她的美,爱她的奉献,爱她的辛勤,爱她的有滋有味,爱她的不倦拼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