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4章 孔子世家(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巩固提升练:第4章 孔子世家(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1 22:4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夫子盖少贬焉
C.约其文辞而指博
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选D。A.“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军队临时驻扎
B.陈蔡大夫谋曰 谋:商量
C.从者病,莫能兴 病:生病
D.吾道非邪 道:思想,主张
解析:选C。病:精疲力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语鲁大师
B.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C.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D.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解析:选B。A项,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C项,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予一以贯之
B.人之不我行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解析:选D。A、B、C项都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狼人立而啼
②以太牢祠焉
③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④孔子学鼓琴而师襄子
⑤学者宗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解析:选A。①名词作状语,②名词作动词,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④⑤名词的意动用法。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6~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6.对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驻扎
B.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用事:当权
C.纲而纪之 纪:整治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病:痛苦
解析:选D。病:担心,忧虑。
7.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选D。都是代词,通“尔”;A.表顺承,“那么”/表转折,“却”;B.表顺承,“就”/表转折,“竟然”;C.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指示代词,“这”。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知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己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将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野外时,粮食断绝,随从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自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虽然角度不同,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人家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解析:选D。后半句对原文“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产生误解,其中“使”是“假使”的意思,原文意为“如果将来你发了财,我愿给你当管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假如聪明的人就一定能让别人跟着走,哪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呢?
(2)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是极其宏大的,所以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
(3)如果思想和主张已经十分完善了而不被人采用,那就是执政者的羞耻了。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子贡曰:“见君不见其从政者,可乎?”仲尼曰:“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晏子闻之,曰:“婴则齐之世民也,不维其行,不识其过,不能自立也。婴闻之,有幸见爱,无幸见恶,诽誉为类,声响相应,见行而从之者也。婴闻之,以一心事三君者,所以顺焉;以三心事一君者,不顺焉。今未见婴之行,而非其顺也。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孔子拔树削迹,不自以为辱;穷陈蔡,不自以为约。非人不得其故,是犹泽人之非斤斧,山人之非网罟也。出之其口,不知其因也。始吾望儒而贵之,今吾望儒而疑之。”仲尼闻之,曰:“语有之:言友于尔,不可止于远也;行存于身,不可掩于众也。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吾罪几矣!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不及人以为师。今丘失言于未子,讥之,是吾师也。”因宰我[注]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选自《晏子春秋·外篇不合经术者第八》)
【注】 宰我:孔子的弟子。
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维其行      维:维护,保持
B.不自以为约 约:穷困,困窘
C.吾罪几矣 几:(到了)极点
D.丘闻君子过人以为友 过:探望,拜访
解析:选D。过:超过。
11.下列四组句子中,全都暗含孔子或晏子对对方的评价的一组句子是(  )
①仲尼之齐,见景公而不见晏子
②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
③婴则齐之世民也……不能自立也
④今吾望儒而疑之
⑤吾窃议晏子而不中夫人之过
⑥因宰我而谢焉,然仲尼见之
A.①③ B.①④
C.②⑥ D.④⑤
解析:选B。②是孔子直言对晏子的不满,③是晏子为自己“事三君而顺”的辩解,⑤是孔子自责时说的话,⑥是孔子道歉。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听说晏子事三君而顺,到齐国去就不肯见他,这虽不免有些主观,却也反映了孔子磊落坦荡、恪守自我的做人原则。
B.子贡当面对孔子“见君不见其从政者”的做法提出疑问,孔子也当即给予了答复,这表现了孔子能够平等地对待学生。
C.晏子用孔子周游列国时“拔树削迹”“穷陈蔡”的窘况回击孔子的讥讽,并因此非难儒生,显出晏子心胸不够宽广。
D.听到晏子的话,孔子深深自责,诚恳地表示歉意,并去拜会晏子,表现出他勇于责己、知过必改的胸怀,不愧大家风范。
解析:选C。晏子的话意在指出孔子的错误,不能因此就说晏子“心胸不够宽广”。孔子“吾疑其为人”是直陈己见,不算讥讽。晏子“望儒而疑之”,“疑”是“怀疑”,不是“非难”。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晏子事三君而顺焉,吾疑其为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之,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2)我听说,君子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对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独自一人睡觉,也不会对自己的魂灵感到羞愧。
参考译文:
孔子到齐国去,拜见齐景公,却不去拜见晏子。他的学生子贡问道:“拜见国君而不去见为他管理政事的人,行吗?”孔子说:“我听说晏子服侍三位国君都很顺利,我怀疑他的为人(不端)。”
晏子听说了孔子的话以后,说:“我晏婴世世代代都是齐国的百姓,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品行,不能认识自己的过错,就不能在齐国自立。我听说,(如果)幸运就会被人喜欢,不幸运就遭人厌恶,批评和赞美这类东西,就像声音与回声此响彼应一样,是要见到人的行为而随之产生的。我听说,用一条心服侍三位国君,是(为政)顺利的原因;用三条心服侍一位国君,就不会顺利了。如今(孔子)并没有见到我的行为,却指责我的顺利。我听说,君子独自一人站立时,不会对自己的身影感到羞愧,独自一人睡觉,也不会对自己的魂灵感到羞愧。孔子在宋国与弟子习礼的大树被拔掉,吓得销声匿迹,自己没有认为是耻辱;在陈蔡两国走投无路,自己也不认为是穷困。指责别人的行为却不知道人家这样做的原因,这就好像住在水边的人指责山上的人用斧头,住在山上的人指责水边的人用渔网一样啊。(这样的话)从他嘴里说出来,是因为他不知道其中的难处。起初我看见儒生很尊重他们,现在我看见儒生就要怀疑他们了。”孔子听说了晏子的话以后,说:“有这样一句俗话:在近处说的话,传播到很远的地方都不能让它停下来;德行存在自身,却无法在众人面前掩藏起来。我私下议论晏子没有说中他的过错,我的罪过大到极点了!我听说君子超过别人,就把那个人当作朋友;比不上别人,就把那个人当作老师。如今我对晏子说错了话,晏子讥讽我,这是我的老师啊。”通过自己的学生宰我去向晏子道歉,然后孔子亲自去拜见他。
四、语言表达
14.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____①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____②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③__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15.(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下面是某影城招聘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热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日常工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题目要求,将内容按性质的不同分类。所给6句话要求分为两类,综合分析这6句话,①②⑤强调的是应聘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即任职要求,③④⑥说的是具体的工作任务即岗位职责。
答案:第一类:③④⑥ 命名:岗位职责
第二类:①②⑤ 命名:任职要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