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滑稽列传演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滑稽列传演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2 15:1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宗室置酒,髡尝在侧
B.日暮酒阑,合尊促坐
C.三年不蜚又不鸣
D.主上虽无言,臣固将请之
解析:选D。A.“尝”同“常”;B.“尊”同“樽”;C.“蜚”同“飞”。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艺于治一也      一:相同
B.谈言微中 中:中间
C.若亲有严客 严:尊严,敬重
D.于是庄王谢优孟 谢:道歉
解析:选B。中:正道。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C。若:①代词,你;②副词,如果。而:③连词,表修饰;④连词,表转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韩魏翼卫其后 B.三日而为相
C.先生少之乎 D.一鸣惊人
解析:选B。A.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C.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少;D.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身死而家灭
B.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C.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D.多纵禽兽于其中
解析:选A。A项是被动句,B、C、D三项均是状语后置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语在《田完世家》中。21cnjy.com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污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21·cn·jy·com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滑稽多辩      滑稽:口齿伶俐,能言善辩。
B.未尝屈辱 屈辱:屈服受欺辱
C.国中有大鸟 国中:国家
D.夜引兵而去 引兵:领兵
解析:选C。国中:首都或京城。
7.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淳于髡幽默善讽品格的一组是(  )
①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②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
③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④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⑤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⑥髡辞而行,至赵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⑤⑥
解析:选C。②为齐王的做法,④为淳于髡的行为,⑥为幽默讽谏的结果。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B.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
解析:选D。直谏不对,另“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文中没提到。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文武百官政事荒废紊乱,各诸侯国一起来侵犯,国家的危亡只在旦夕之间。
(2)于是就让七十二个县令长官来朝见,奖励一人,杀死一人,起兵出境御敌。各诸侯国十分震惊,都退还了所侵占的齐国的土地。21教育网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湣王即位。即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www.21-cn-jy.com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以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其饭比之。客惭,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齐湣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2·1·c·n·j·y
齐湣王不自得,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于齐湣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湣王,湣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魏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湣王许之。
(节选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故倾天下之士      倾:倾心
B.孟尝君已使使存问 存问:抚慰,问候
C.孟尝君患之 患:为……担忧
D.孟尝君因谢病 谢:推托
解析:选A。倾:使动用法,使……倾心。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而君欲往
B.以求见孟尝君 以入秦宫臧中
C.君得无为土禺人所笑乎 幸姬为言昭王
D.孟尝君乃止 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
解析:选B。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却。B项,两个“以”均是连词,表示目的,来。C项,第一个“为”,介词,表被动,被;第二个“为”,介词,替。D项,第一个“乃”,副词,才;第二个“乃”,副词,就。
1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孟尝君善待门客的一组是(  )
①孟尝君舍业厚遇之
②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
③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④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⑤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
⑥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⑤⑥ D.②③⑤
解析:选A。④说的是门客们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很亲近,属间接描写。⑤是宾客对孟尝君的劝诫。⑥是讲孟尝君的舍人魏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对来到门下的宾客不加区别,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门客们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
B.秦昭王请孟尝君去秦国,苏代用木偶人与土偶人的故事巧妙地劝阻孟尝君,孟尝君才停止了前往的准备。
C.孟尝君在秦国任宰相时,险些被害,有个门客化装成狗,偷回白色狐皮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向昭王说情后孟尝君才被释放。21·世纪*教育网
D.孟尝君的舍人魏子在收封邑的租税时,欺骗了孟尝君,被孟尝君发现后就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了。
解析:选D。魏子没有欺骗孟尝君。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的是“贤者”,他自杀是为了证明孟尝君的清白。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其行,谏,不听。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湣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孟尝君准备去秦国,门客们都不赞成他前往,规劝他,他不听。
(2)湣王为之震惊,便追踪调查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的阴谋,便又召请孟尝君。
参考译文:
孟尝君姓田名文。田文的父亲是靖郭君田婴。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田婴在齐国任相十一年,宣王去世后,湣王被立为国君。湣王即位三年后,赐封田婴于薛邑。www-2-1-cnjy-com
孟尝君在薛邑时,招揽来自各诸侯国的门客以及犯罪逃亡的人,很多人都归附了孟尝君。孟尝君倾其家业所有厚待他们,因此天下的贤士无不倾心向往。他的食客有几千人,待遇不分贵贱一律与自己相同。每当孟尝君接待宾客,与宾客坐着谈话时,总是在屏风后安排侍史,(让他)记录自己与宾客的谈话内容,询问宾客亲人的住处。宾客刚刚离开,孟尝君已派使者到宾客亲人家中抚慰问候,并献上礼物。有一次,孟尝君招待宾客吃晚饭,有个人遮住了光亮。那个宾客很恼火,认为饭食的质量肯定不相同,放下碗筷就要离去。孟尝君马上站起来,亲自端着自己的饭食与他的相比。那个宾客惭愧得无地自容,就刎颈自杀了。贤士们因此大多都情愿归附孟尝君。孟尝君对于来到门下的宾客不加区别,一律给予优厚的待遇。所以人人都认为孟尝君与自己亲近。2-1-c-n-j-y
秦昭王听说了孟尝君的贤能,就先派泾阳君到齐国做人质,希望能见到孟尝君。孟尝君准备去秦国,门客们都不赞成他前往,规劝他,他不听。苏代对他说:“今天早上我从外面回来时,见到一个木偶人与一个土偶人正在交谈。木偶人说:‘天一下雨,你就要坍毁了。’土偶人说:‘我是由泥土生成的,即使塌毁,也要回归泥土。若天真下起雨来,水流冲着你跑,可不知把你冲到哪里去了。’当今的秦国,是个虎狼一样的国家,而您却执意前往,如果回不来,您怎能不被土偶人嘲笑呢?”孟尝君这才停止了前往的准备。
  齐湣王二十五年,终于又派孟尝君到了秦国,秦昭王立即让孟尝君担任秦国宰相。有人劝说秦昭王道:“孟尝君贤能,他又是齐王的同宗,现在任秦国宰相,(谋划事情)必定是先替齐国打算,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可要危险了。”于是秦昭王就罢免了孟尝君的宰相职务。他把孟尝君囚禁起来,图谋杀掉他。孟尝君就派人到昭王的宠妾那儿请求解救。宠妾说:“我希望得到孟尝君的白色狐皮裘。”本来孟尝君有一件白色狐皮裘,价值千金,天下没有第二件,到秦国后献给了昭王,再也没有别的皮裘了。孟尝君为这件事发愁,问遍了门客,谁也想不出办法。坐在末位的是一个会装狗来盗东西的人。他说:“我能拿到那件白色狐皮裘。”于是当夜他便化装成狗,钻入了秦宫的仓库中,取出献给昭王的那件白色狐皮裘,献给了昭王的宠妾。宠妾(得到白色狐皮裘后)替孟尝君向昭王说情,昭王便释放了孟尝君。
齐湣王因为派遣孟尝君去秦国而感到内疚。孟尝君回到齐国后,齐湣王就让他做齐国宰相,执掌国政。
孟尝君任齐国宰相时,他的侍从魏子替他去收封邑的租税,三次往返,结果一次也没把租税收回来。孟尝君问他是什么缘故,魏子回答说:“有位贤德的人,我私自借您的名义把租税赠给了他,所以没有收回来。”孟尝君听后很生气,就辞掉了魏子。几年之后,有人在齐湣王面前诽谤孟尝君说:“孟尝君将要发动叛乱。”等到田甲劫持了湣王,湣王便猜疑是孟尝君策划的,孟尝君就逃走了。曾经得到魏子赠粮的那位贤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上书给湣王,说孟尝君不会作乱,并请求以自己的生命作保,然后就在宫殿门口刎颈自杀了,想以此证明孟尝君的清白。湣王为之震惊,便追踪调查实际情况,孟尝君果然没有叛乱的阴谋,便又召请孟尝君。孟尝君推托有病,要求辞官回薛邑养老。湣王答应了他的请求。
四、语言表达
15.用简明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对这幅漫画进行点评。
①漫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点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读漫画内容,要抓住画面的构图要素,从多方面进行分析。从画面内容上看,“两个人”代表“两个企业”,念的道歉信是同一张纸;“两个人”一边念道歉信,一边“排污”。对漫画进行点评要结合现实,要有针对性。21*cnjy*com
答案:①漫画内容:这两个排污企业的道歉毫无诚意:不仅道歉信的内容一致,而且在道歉的同时照常排污。
②点评:“雷同道歉”既考验了官员的智商,又羞辱了公众。既然没有诚意,何必道歉?污染企业的“雷同道歉”是“权力污染”的典型标本。因此,要整治污染企业,最为关键的就是先把官员“治”好,如此,那些污染企业才不会把“道歉”当儿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