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廉颇蔺列传演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练习:廉颇蔺列传演练(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4-02 15:19: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       均:衡量
B.乃辞谢固请 固:坚决
C.间至赵矣 间:抄小路
D.位在廉颇之右 右:右边
解析:选D。D项,“右”的意思为“上”,秦汉以前,古人以右为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C。A项,介词,被;介词,在。B项,指示代词,这;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均为介词,趁机。D项,介词,凭借;介词,用,拿。
3.下面“请”有不同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
③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 ④请奉盆缻秦王,以相娱乐
⑤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A.①④/②③⑤      B.①⑤/②③④
C.①③⑤/②④ D.①②④/③⑤
解析:选D。①②④中的“请”为“请允许我”,③⑤中的“请”为“请(对方)”。
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召有司案图
C.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 D.请奉盆缻秦王
解析:选A。B项,“案”同“按”;C项,“介”同“芥”;D项,“缻”同“缶”。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B.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C.于是相如前进缻 D.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解析:选D。A项,“约束”在句中是名词,有“条约,协议”之意;而在现代汉语中,“约束”是动词,是“限制使不越出范围”的意思。B项,“不行”在句中是两个词,“行”是“前往”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不行”是一个词,有“不可以,不被允许”和“不中用”的意思。C项,“前进”在句中是两个词,“前”是“走上前”的意思,“进”是“进献”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前进”是一个词,有“向前行动或发展”的意思。D项,“攻城”在句中是“攻占城池”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词义完全相同。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9题。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21教育网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6.对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如奉璧奏秦王      奏:进献
B.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欺:欺负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谢:道歉
D.臣请就汤镬 就:接受
解析:选B。欺:欺骗。
7.下面句子能够表现蔺相如“沉着机智”的一组是(  )
①璧有瑕,请指示王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③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④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⑥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
解析:选B。②③显示的是蔺相如的勇气;⑥是结果,而不是表现。
8.下面对原文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蔺相如力排众议,奉璧入秦,看到“秦王无意偿赵城”时,他不仅直斥秦王以强欺弱,还迂回婉转地讥讽秦王的言而无信。21·cn·jy·com
B.蔺相如最终派从者怀璧归赵的原因除了认清秦王以城易璧的骗局外,还由于他在赵王面前做出的一定要完璧归赵的承诺。【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从“秦王大喜”到“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的情节变化,反映了蔺相如由被动到主动,最终不辱使命的过程。2-1-c-n-j-y
D.作者选用完璧归赵这一典型情节,表现了蔺相如热爱祖国、不畏强暴、有勇有谋、能言善辩的外交家形象。
解析:选B。蔺相如的承诺是“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9.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互不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而且因为一块璧的缘故触伤强大的秦国(对我们)的友好感情,(这是)不可以的。
(2)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当处死,我请求受汤镬之刑,希望大王与各位大臣仔细商议这件事。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年,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21cnjy.com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战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年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出处:21教育名师】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废司马尚。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齐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有删节)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备:防御
B.赵王让李牧 让:责备
C.悉勒习战 勒:统率、组织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 微:渐渐
解析:选D。微:暗中,秘密地。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②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①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②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C.①李牧多为奇阵
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解析: 选A。A项,都是“即使”的意思。B项,①动词,坚持;②名词,险要的地势。C项,①动词,布置、摆设;②表被动,被。D项,①副词,于是;②表判断,是。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李牧用兵蓄势待发的一组是(  )
①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②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
③谨烽火,多间谍
④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⑤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
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⑤⑥ D.②③⑥
解析:选B。 ①说的是李牧的工作。③说的是李牧的警惕性很高。⑥说的是李牧诱敌深入的计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 www.21-cn-jy.com
(2)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
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市场贸易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教士兵骑马、射箭,谨慎地把守烽火台,多派侦察人员,优待战士。李牧制订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严谨地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不敢应战。这样过了好几年,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即使是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的将军胆小怕事。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然与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派另外的人替代他边将的职务。 21·世纪*教育网
一年多,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领兵出战。每次出战,多是失利,伤亡损失很多,边境上老百姓不能耕种、放牧。于是(赵王)又请李牧(出山),李牧闭门不出,坚持说自己有病。赵王就又强迫他出任边将,派他去统率军队,李牧说:“大王一定要任用我,就要让我像以前那样做,我才敢接受命令。”赵王答应了他。 www-2-1-cnjy-com
李牧到达边境,按照原来的法规、号令办事。匈奴好几年一无所得,但是人们始终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士兵因常得到奖赏却不被任用,所以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出战马一万三千匹,还有曾经获得百金奖赏的勇士五万人,能拉硬弓的优秀射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大量放牧牲畜,让百姓布满山野。匈奴派出小股兵力入侵,李牧部众假装败逃,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匈奴单于听到这个消息,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大量布下灵活奇特的战阵,从左右两边包抄反击匈奴,大败匈奴,斩杀匈奴十几万人马。接着消灭襜褴,打败东胡,迫使林胡投降,单于逃跑。这次战役以后的十几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上的城邑。2·1·c·n·j·y
赵王迁七年,秦国派遣王翦攻打赵国,赵王派李牧、司马尚抵抗秦军。秦国用大笔金钱贿赂赵王的宠臣郭开,施行反间计,说李牧、司马尚想要谋反。赵王便派赵葱和齐将颜聚代替李牧。李牧不接受命令,赵王派人秘密逮捕了李牧,把他杀死了,并撤销了司马尚的职务。这以后三个月,王翦乘势急速攻打赵国,大败赵葱的军队,杀了赵葱。俘虏了赵王赵迁和齐军将领颜聚,于是灭亡了赵国。21*cnjy*com
四、语言表达
14.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材料,以“道德疾病慎开法律药方”为中心,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不超过150个字)【来源:21cnj*y.co*m】
11月29日,广西南宁市法制办公室和南宁市交通局组织多名相关专家,就今年9月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公众意见的《南宁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展开论证,并将原先“不让座就被赶下车”的规定改为“不让出专有座位将被拒绝提供营运服务”。
(2013年12月1日《南方都市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题干中的限定条件,“道德疾病慎开法律药方”表明不支持采用“立法”的手段干预“让座”。答题时只要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即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答案:(示例)政府把乘客“公交让座”的道德自觉行为上升为法律强制要求,从表面上看会推动“公交让座”行为,避免有些人有座不让,从而有效解决这一多年来备受诟病的社会文明短板。可是乘客让座不让座,终究属于道德范畴的问题,可政府盲目开出法律药方,很可能会遭遇坚硬的现实壁垒,其实施效果,无法令人乐观。【版权所有:21教育】
15.下图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图徽,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该图徽,并说明它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题,在关注主图案的同时,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揣摩构成该图徽的各种元素的含意,以便领会它们所体现的设计意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答案: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图徽由一只艺术化的凤凰和中文“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以及英文“AIR CHINA”字样构成。图徽的主图案是凤凰,具有吉祥、圆满、祥和、幸福的寓意,寄寓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员工服务社会的真挚情怀和对安全的永恒追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