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检测(一)
(本试卷满分60分,时间90分钟)
一、知识积累(共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圜墙(yuán) 倜傥(tǎnɡ)
徇朝歌(xún) 石室金匮(kuì)
B.缧绁(léi xiè) 曩者(rǎnɡ)
司马卬(ánɡ) 牝牡雌雄(bì)
C.蝼蚁(shì) 股肱(ɡǔ ɡōnɡ)
记正朔(sù) 贪生恶死(è)
D.厄运(è) 会稽(Kuài jī)
纂其职(zuǎn) 强颜欢笑(qiǎnɡ)
解析:选D。A项,“圜”读huán,“徇”读xùn,“匮”读ɡuì;B项,“曩”读nánɡ,“牝”读pìn;C项,“朔”读shuò,“恶”读wù。21cnjy.com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所说的“古文”与今天不同,它是指用先秦古文字所写的古书。
B.“乡射”是古代的礼节之一,是指州、乡的长官在乡学里会集乡民习射,秦汉以后,时有仿效。
C.古书上说“刑不上大夫”是说古代的官吏因为自身的职位而不受刑法约束。
D.司马迁写到周文王、孔子、屈原、左丘明等人,是为了交代自己忍辱负重写《史记》的动力,表达自己写《史记》的决心。21·cn·jy·com
解析:选C。“刑不上大夫”是说士大夫应该加强自我约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序:理,这里是主管的意思
B.?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缀集
C.伏羲至纯厚 至:到
D.史记放绝 放绝:废弃
解析:选C。至:程度副词,极。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故:所以
B.而子迁适使反 适:正好
C.故发愤且卒 且:将要
D.及以至是 是:正确的
解析:选D。是:指示代词,这。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其念哉②察其所以 ③王卬于殷④建于明堂
A.两个“其”相同,两个“于”相同
B.两个“其”相同,两个“于”不同
C.两个“其”不同,两个“于”相同
D.两个“其”不同,两个“于”不同
解析:选C。①副词,表祈使,可要。②代词,它。③④介词,在。
6.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部不同的一组是( )
①终不得与从事 ②终于立身 ③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
④别嫌疑,明是非 ⑤万物之聚散皆在《春秋》 ⑥余所谓述故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⑥
解析:选D。④⑤古今意义相同。
二、同步阅读(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10题。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21教育网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于是论次其文 次:编排,整理
B.幽于缧绁 缧绁:捆绑犯人的绳索,此指牢狱
C.孔子厄陈蔡 厄:使……遭受厄运
D.不得通其道也 通:实现
解析:选C。厄:遭受困厄。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乃喟然而叹曰②退而深惟曰 ③是余之罪也夫④夫《诗》《书》隐约者
A.两个“而”不同,两个“夫”不同
B.两个“而”相同,两个“夫”不同
C.两个“而”不同,两个“夫”相同
D.两个“而”相同,两个“夫”相同
解析:选A。①表修饰。②表顺承。③句尾语气词,相当于“啊”。④句首发语词。
9.下列对所选课文段落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的感叹表明,他对自己在武帝面前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
B.“身毁不用”的叹息表明,司马迁在遭祸时,曾十分地绝望与迷茫。
C.古圣先贤发愤著述的故事,给司马迁以巨大的精神动力。
D.司马迁列举古圣先贤的事迹,从一个侧面表明了他想像古圣先贤一样创立不朽的业绩。
解析:选A。司马迁的感叹所表明的不是为李陵辩护一事深感后悔,而是对自己身遭不幸的慨叹,由此展开下文中的古人励志,以事业为重,逆境中更应该奋发有为的论述。
10.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诗经》《尚书》含义隐奥而言辞简约,是作者出于想表达他们心志的一种考虑。
(2)孙子受膑刑,而论述兵法;吕不韦被贬迁蜀郡,世上流传《吕览》。
(3)《诗经》三百篇,大多是圣人贤士发泄愤懑而创作的。
三、拓展阅读(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5题。
自古书契之作而有史官,其载籍博矣。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唐、虞以前,虽有遗文,其语不经,故言黄帝、颛顼之事未可明也。及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撰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春秋之后,七国并争,秦兼诸侯,有《战国策》。汉兴伐秦定天下,有《楚汉春秋》。故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勤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而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遗文,其语不经 经:经常
B.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讫:完、止
C.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缪:缠绕
D.幽而发愤,书亦信矣 信:诚信
解析:选B。A项,经:合乎常理。C项,缪:错误。D项,信:可信。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以迁之博物洽闻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既陷极刑,幽而发愤
项王按剑而跽曰
D.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选B。A项,介词,把;介词,因为。B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D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1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司马迁“有良史之才”的一组是( )
①其载籍博矣 ②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 ③其是非颇缪于圣人 ④不虚美,不隐恶 ⑤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 ⑥辨而不华,质而不俚www.21-cn-jy.com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①②⑥
解析:选A。①说的是历史上的史书,③和⑤是说司马迁史书的不足之处。
14.对上面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简要记述了历史上的史书并进行了评论,为下文突出司马迁的著述作铺垫。
B.春秋以后,战国纷乱,后来七国争雄,最后秦国兼并了六国,记述这段历史的史书有《战国策》。
C.司马迁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称作实录。
D.司马迁被称为“良史”,是因为他属于《诗经?小雅》中巷伯一类的人,既明辨又聪明,还能保全自己。
解析:选D。“既明辨又聪明,还能保全自己”这句话错误,原文是说对司马迁来说这太难了。
15.把上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至孔氏撰之,上断唐尧,下讫秦缪。(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到了孔子(时,他)整理史书,上自唐尧时期,下止秦穆公时期。
(2)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被称作实录。
参考译文:
从古代有文字开始就有了史官,他们写下了许多史书。到了孔子(时,他)整理史书,上自唐尧时期,下止秦穆公时期。唐尧、虞舜以前(的情况),虽然有留传下来的文字记载,但那些算不上经典,所说关于黄帝、颛顼的事迹就不那么清楚。到孔子依据鲁国的史书著作《春秋》,左丘明阐述整理有关史实来给《春秋》作传,又编撰了与此相异的史料而成为《国语》。又有《世本》(传世),记录了从黄帝以来至春秋时期帝王、公、侯、卿、大夫的先祖、世系的由来。春秋以后,七国争雄,(最后)秦国兼并了各诸侯国,(记述这段历史的史书)有《战国策》。汉朝兴起,讨伐并(推翻)秦朝,平定天下,记载这段历史的是《楚汉春秋》。所以司马迁根据《左氏春秋》、《国语》,采用《世本》、《战国策》中的一些史料,陈述《楚汉春秋》的史实,接续记载其后的史事,截止于天汉年间。《史记》所讲的秦、汉(时期的历史),十分详尽。至于采录、摘取经传,分别记述几家的史事,有许多地方粗疏简略,有的互相矛盾。还有他涉猎的范围广博,贯通经传,驰骋于古今之间,这都是因为他的勤奋努力。再有,他的是非观和圣人非常不同,论说大道则以黄老学说为主,而以六经为辅;叙述游侠,则贬退隐士而推举奸雄;记述经济活动,则崇尚权势财利,而羞辱贫贱,这些是他的短处。然而,从刘向到扬雄,这些人博览群书,都称赞司马迁是良史之才,佩服他善于理顺事物的道理,明辨而不华丽,质朴而不鄙俗,他的文章秉笔直书,他所记述的史事真实,不做虚假的赞美,不掩饰丑恶的东西,所以被称作实录。唉!以司马迁的博学广闻,却不能靠智慧保全自己,已经遭受极刑,被囚在狱中还发愤写作,他给任安的信中所陈述的也是可信的。究察他之所以哀伤自己,(是由于他自己属于)《诗经?小雅》中巷伯一类的人。像《诗经?大雅》中所说的“既明辨又聪明,就能保全自己”,(对他来说)太难了!2·1·c·n·j·y
四、语言运用(共6分)
16.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请你将穆罕默德的话的含义用平易、朴实、简明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20个字。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享受物质的同时,别忘了精神(或“心灵”)追求。
17.(2014?湖北黄冈三校联考)在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有许多“湖北文化符号”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请你从下列“湖北文化符号”中任意选取两个,依照例句,各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这些地方或意象的文化内涵;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3分)【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湖北文化符号:黄鹤楼 琴台 西塞山 赤壁 三峡 清泉寺 荆门 隆中 杏花村 绿杨桥
例句:雨巷,你的悠长寂寞,你的哀怨彷徨,你的凄清惆怅,不正好氤氲出我心中的伤感吗?
康桥,你的温婉艳丽,你的灵动娇美,你的脉脉含情,不正好唤醒了我沉睡的柔情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例句以“雨巷”“康桥”为话题,运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诗情画意尽现。仿写时,根据题干要求,从“湖北文化符号”中任意选取两个话题,然后仿照例句来写即可。
答案:(示例1)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琴台,你的高山流水,你的旷远琴声,你的知音情怀,不正好弹响了我心中的琴弦吗?21·世纪*教育网
(示例2)黄鹤楼,你的雄浑气势,你的动人传说,你的经典诗篇,不正好激起我心中的江涛吗?隆中,你的山峦叠翠,你的躬耕垄亩,你的茅庐妙对,不正好叩响了我心中的敬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