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
简介
张岱(1597-1679),字宗子、石公,号陶庵、六休居士。浙江山阴人。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史学家,以散文见长,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导》等。明亡后隐居剡溪,纵情山水,一生未仕。张岱是晚明小品文创作的集大成者,其作品取材广泛,描写深入细腻,自然成趣。其名篇《湖心亭看雪》、《西湖七月半》写自然景色、写人文景观无不意蕴高妙。
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晚年自称梨洲先生,明末清初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17世纪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抗清爱国志士。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明亡后,收徒教学,从事学术研究,总结历史经验,对封建制度的某些方面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他一生著述丰富,有《易学象数论》、《明夷待访录》、《南雷文案》、《诗案》、《明文海》、《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等。和柳敬亭同时代的著名文人除黄宗羲外,还有吴伟业、周容等人,他们都给他写过传记。然而黄宗羲认为,这是不伦不类的,他认为柳敬亭是微不足道的人物,给他作传的目的是给后来学者确立写文章的体式标准,所以另给柳敬亭作了传。
《柳敬亭说书》先是介绍柳敬亭的外貌特征,然后描写了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最后写出他高超的说书技巧。文章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柳敬亭传》,作者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既勾画出柳敬亭生平经历的轮廓,又着重勾画出柳敬亭在说书技艺方面不断前进的历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黧黑(lí) 形骸(hái) 空甓(pì)
瓮瓮(wènɡ)
婉娈(luán) 欢咍(hāi) 喟然(kuì)
嗢噱(wà)(jué) 文檄(xí) 吾侪(chái)
飒然(sà) 檀板(tán) 恬静(tián)
盱眙(Xū)(yí) 犷悍(ɡuǎnɡ)
(2)多音字
屏 强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奏
(2)当
(3)于
(4)以
(5)而
(6)之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名词活用作动词,看待)
(2)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
古义:关键的地方。
今义:肌肉和关节。
(2)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古义:动舌头。意即开始说书。
今义:咬舌。
(3)然其口角波俏,眼目流利
古义:流动。
今义:话说得快而清楚。
(4)衣服恬静
古义:雅静。
今义:安静,闲适。
(5)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
古义:直截了当、干净利落。
今义:洁净。
(6)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
古义:选择,熟悉。
今义:简要精练。
(7)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古义:感慨悲伤。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啬。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判断句)
(2)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判断句)
(3)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判断句)
(4)名达于缙绅间。(状语后置句)
(5)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省略句,“常”前省略“柳敬亭”)
(6)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省略句,“于是”后省略“莫后光”)21教育网
预习完成后,请把你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
问题1
问题2
问题3
问题4
《柳敬亭说书》描写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并拿柳敬亭与王月生相比,旨在突出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的高超。
《柳敬亭传》以柳敬亭说书艺术提高的过程为线索,描写柳敬亭学说书、结交宁南伯、重操旧业三件事,介绍了柳敬亭一生的主要经历,展示了柳敬亭做事执着、艺术感悟力强、感情丰富的特点,揭示作为描摹人情世态的说书艺术,来源于人情世态的体验这一真理。21cnjy.com
柳敬亭说书
柳敬亭传
1.《柳敬亭说书》第一段前四句主要写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段前四句话,主要传达两个信息:(1)描写了柳敬亭的形体、外貌特征,“麻子”,“满面疤癗”,“土木形骸”,给人不登大雅之堂的感觉。(2)后三句笔锋突转,极言柳敬亭在说书艺人中的地位,并以名歌伎王月生与之相提并论,从侧面烘托出柳敬亭影响之大,受欢迎程度之高。作者在此使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文渲染柳敬亭的说书技艺创造了足够的气氛,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本段起到了铺垫的作用。21·cn·jy·com
2.《柳敬亭说书》第二段前半部分描写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为突出其精彩程度,作者运用了多处细节描写。请找出来,并谈一谈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微入毫发”,但在收束处能“找截干净”,进入关键处能“叱咤叫喊,汹汹崩屋”,这些细节说明柳敬亭说书时既注重在常人不在意的情节处进行刻画、渲染,同时详略得当,拒绝繁冗,并很好地还原了故事中的情境,把气氛推向高潮,使观众如身临其境,体验武松打虎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3.张岱在《柳敬亭说书》中说:“摘世上说书之耳使之谛听,不怕其不舌死也。”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对表现柳敬亭的说书技艺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里作者采用了夸张和对比烘托得方法,说明柳敬亭的说书技艺在其时独领风骚,他人难以望其项背。
4.《柳敬亭说书》为什么两次写到歌伎王月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王月生是张岱笔下一位与众不同的歌伎,她“不喜与俗子交接,或时对面同坐,起若无睹”(《陶庵梦忆》),宛若“不俗”的名士。好的文章,讲究“虎头豹尾”,作者在文章首尾两次提到王月生,其用意是肯定柳敬亭说书艺术的高超,身份与王月生相当;貌虽丑,但神情风流与王月生一样美好。当然,首尾两次写到王月生,也使得文章前后呼应,在结构上更加完整。
5.《柳敬亭传》文中写了哪几件重大事情来说明对柳敬亭说书技艺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写了三段生活经历:在莫后光指点下潜心苦学;幕府生活的丰富阅历;明亡后的炉火纯青。
6.《柳敬亭传》第二段重点讲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段的重点是讲柳敬亭学艺的过程,本段描写柳敬亭在说书技艺上的进步,脉络清晰,语言凝练简洁。作者对其学艺的具体细节隐而不发,只是通过莫后光的评价“使人欢咍嗢噱矣”、“使人慷慨涕泣矣”、“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说明学艺的艰难,具体学艺的场景留待读者想像。这种手法既像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又颇似中国山水画的“留白”,画面虽空却显得简洁空灵、韵味无穷。通过学艺过程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出柳敬亭是一个勤奋谦虚、坚忍不拔的人,他对情动于中而形之于外,悲伤自不可免。这说明真正的情感是最能打动人的。
7.对于同一位传主,两位作者的写作角度完全不同。试分析二人分别选用了什么事件来描写柳敬亭,这些事件突出了传主什么样的个性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岱的《柳敬亭说书》采用了焦点式的叙述,着眼点在说书上,作者就是为了说明其说书技艺高,极受听众欢迎。为此他通过十日前预约,报酬高,对说书环境要求苛刻,与名歌伎王月生齐名等事件从侧面说明其技艺之高,又通过对柳敬亭说书时的神态、现场效果的描写凸显其艺术处理手法的高妙。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柳敬亭是一个十分敬业,做事力求完美,有着很强艺术感召力的人。
《柳敬亭传》不同于《柳敬亭说书》的焦点式叙述,它所述之事与说书有关,但又不囿于对说书的描写,它描写的是一个纵向的、动态的、线性的过程。这样人物的个性在事件的发展变化之中就显得更加丰富。作者为此描写了学说书、结交宁南伯、重操旧业三件事,通过这三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柳敬亭是一个做事执着、艺术感悟力强、情感丰富的人,他的爱国之情使他的说书技艺得到更大的提高。
【助读参考译文】
柳敬亭说书
南京柳麻子,面色黄黑,满脸长着疮疤、小疙瘩,行动随随便便,身体像木偶一样呆板,他善于说书。一天说书一回,定价一两银子。请他的人在十天前送去请柬、定金,约好时间,他经常不得空。南京同时有两个走红的人,就是王月生、柳麻子。
我听他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与《水浒》的描述大不相同。他描写刻画,细致入微,但又直截了当、干净利落,并不唠唠叨叨。他的吆喝声有如巨钟,说到关键地方,大声叫喊,声音震得房屋像要崩塌一样。他说武松到酒店买酒,店内没有人,武松猛然一吼,店中空缸空坛都嗡嗡作响。在一般人不经意的情节细微的地方着力渲染,细致到这个地步。主人一定要不声不响地静静坐着,集中注意力听他说,他才开始说书。稍微看到奴仆附着耳朵小声讲话,听的人打哈欠伸懒腰有疲倦的样子,他就不再说下去,所以要他说书不能勉强。每到半夜,抹干净桌子,剪好灯芯,静静地用白色杯子送茶给他,他就慢慢地说起来,声音或快或慢,或轻或重,或断或续,或高或低,说得入情入理,入筋入骨,把世上其他说书人的耳朵摘下来,使他们仔细听柳敬亭说书,恐怕都会惊叹得咬舌死去呢!
柳麻子相貌十分丑陋,但是他口齿伶俐,眼神流动,衣服雅静,简直与王月生一样的美好,所以他们的名声正好相等。
柳敬亭传
我读了《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两部宋人笔记,(知道)两宋说书艺人多达数十人。从那以后,说书艺人的姓名,就不为人们所知了。只是近几年来,人们才异口同声称赞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柳敬亭是扬州府泰州人,原姓曹。十五岁时,(因为)蛮横凶悍,刁钻不讲道理,触犯刑法,应当处死刑,(因此他)改姓柳,逃到盱眙城里,给人们说书。那时(他说的书)已经能使市民佩服、感动。很久以后,到了江南,松江府有个叫莫后光的读书人见了他,说:“这人机智灵活,可以帮助他,凭他的演技出名。”于是对柳敬亭说:“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柳敬亭回到家里,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用心练习,反
复推求,过去一个月,(他)前往莫后光处。莫后光(对他)说:“你说书,能够使人欢乐喜悦,大笑不止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对他)说:“你说书,能使人感慨悲叹,痛哭流涕了。”又过了一个月,莫后光不禁赞叹地说:“你说书,还没有开口,哀伤、欢乐的感情就先表现出来了,使听众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你)说书的技艺达到了精妙的程度。”于是柳敬亭就到扬州、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去说书),名声在达官贵人之间显扬。在豪华大厅的盛大集会之上,在悠闲亭榭的独坐之中,(人们)争着请柳敬亭表演他的技艺,没有不从内心感到满足,说他演得好的。
宁南伯左良玉渡江南下时,安徽提督杜宏域想结交左良玉,介绍柳敬亭到(左良玉的)府署。左良玉惋惜与柳敬亭相见太晚,让柳敬亭参与决定重要秘密军务。军中官员也不敢以说书人的身份来看待柳敬亭。左良玉没有读过书,所有公文,都是部下文人立意谋篇,炼字炼句,引古证今,努力写成,(可是)左良玉都不满意。而柳敬亭耳朵经常听到的,口里经常说的,从僻陋里巷俗语常谈中得来的,倒没有不合左良玉之意的。(柳敬亭)曾奉命到南京,当时南明朝中群臣都敬畏左良玉,听说他派人来,上下没有谁不以恭敬之礼接待(他),宰相以下的官吏都让柳敬亭坐在向南的尊位上,称呼他柳将军,柳敬亭也没有什么不安的表现。那些街市上往日和柳敬亭很亲近互称你我的市民,在路边私下说:“这人是过去和我们一起说书的,如今他竟这样飞黄腾达了!”
不久,南明朝廷覆灭,左良玉也死了。柳敬亭的资财差不多花光,又像昔日一样贫困,于是又开始走上街头,重操旧业。柳敬亭既然在军队里的时间很长,那些蛮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杀人犯法、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流离失所、悲欢离合、国破家亡的事,(他)都亲眼见过,而且各地的方言,大众的爱好和崇尚,都是他所熟悉的。(因此他)每讲一词一语,让人听起来,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若雨泣诉;有的像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柳敬亭说书》
1.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如第一部分与第三部分的貌丑对应貌丑,善说对应善说,遥相呼应,使结构严谨。
2.作者通过动作、语言、表情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绘声绘色地把柳敬亭说书的高超技艺表现得十分鲜明,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如描写柳敬亭说武松打虎的场面。说柳敬亭在细腻处,能“微入毫发”;到收束处,能“找截干净”;进入关键地方,则“叱咤叫喊,汹汹崩屋”。还说他很能掌握观众的情绪,把故事推向高潮;善于描摹故事中的人物的口吻,把武松的声调模拟得十分逼真。
3.运用了欲扬先抑、对照反衬、铺垫等写法,来渲染柳敬亭的说书技艺
欲扬先抑:相貌平庸丑陋——说书却神采飞扬;对照反衬:将柳敬亭与风流妍美的名歌伎王月生相提并论;铺垫写法:写柳敬亭说书的价钱很高,须早早下定金还常不得空。以上都是为渲染柳敬亭的说书技艺创造足够的气氛。
《柳敬亭传》
1.选材简明精练
文章以柳敬亭说书艺术提高的过程为线索介绍了柳敬亭一生的主要经历,精辟地揭示了作为描摹人情世态的说书艺术,来源于人情世态的体验这一真理。根据柳敬亭说书艺术提高过程这条线索,选择了柳敬亭的三段重要生活经历:一是在儒生莫后光的指点下,潜心研习迅速提高技艺;二是进入左良玉幕府参与军事积累了生活经验、丰富了阅历;三是明朝灭亡后,生活和思想发生巨大变化,艺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三段生活经历的描述,使读者了解到丰富的生活阅历,深刻的生活感受对艺术家成功所起的作用。
2.结构安排巧妙、合理
为了能在不长的篇幅里写出一个艺人的生活经历,本文采用了以时间为经,以地点(人物行踪)为纬,二者相结合的方法安排结构,使全文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怕其不死也 舌:咬舌
B.然其口角波俏 波俏:说书口齿伶俐
C.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 截:简洁明了
D.期月而诣莫生 诣:拜访
【解析】 截:删略。
【答案】 C
2.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
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
B.致敬亭于幕府
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C.如优孟摇头而歌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
D.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
不怕其不舌死也
【解析】 A项,两个“之”都是动词,到……去。B项,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从。C项,第一个“而”,连词,表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D项,第一个“其”,代词,那些;第二个“其”,代词,世上说书之人。
【答案】 A
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是( )
A.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
B.说至筋节处,叱咤叫喊
C.闲中着色,细微至此
D.倾耳听之,彼方掉舌
【解析】 A项,古义:直截了当、干净利落;今义:洁净。B项,古义:关键地方;今义:肌肉和关节。C项,古今义都为“细小,微小”。D项,古义:动舌头,意即开始说书;今义:咬舌。
【答案】 C
4.下面各句中的“目”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
例句: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
A.自昏达曙,目不交睫
B.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解析】 ACD中的“目”是名词。B项中的“目”和例句相同,都是名词作动词。
【答案】 B
5.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十日前先送书帕下定,常不得空
A.南京一时有两行情人:王月生、柳麻子是也
B.名达于缙绅间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
【解析】 D和例句都是省略句。A项,判断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柳敬亭传
黄宗羲
余读《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自此以来,其姓名不可得闻。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年十五,犷悍无赖,犯法当死,变姓柳,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久之,过江,云间有儒生莫后光见之,曰:“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于是谓之曰:“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期月而诣莫生。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欢咍嗢噱矣。”又期月,生曰:“子之说,能使人慷慨涕泣矣。”又期月,生喟然曰:“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盖进乎技矣。”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缙绅间。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无不当于心称善也。
宁南南下,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宁南以为相见之晚,使参机密。军中亦不敢以说书目敬亭。宁南不知书,所有文檄,幕下儒生设意修词,援古证今,极力为之,宁南皆不悦。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无不与宁南意合。尝奉命至金陵,是时朝中皆畏宁南,闻其使人来,莫不倾动加礼,宰执以下俱使之南面上坐,称柳将军,敬亭亦无所不安也。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从道旁私语:“此故吾侪同说书者也,今富贵若此!”
亡何国变,宁南死。敬亭丧失其资略尽,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敬亭既在军中久,其豪滑大侠、杀人亡命、流离遇合、破家失国之事,无不身亲见之,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每发一声,使人闻之,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乃近年共称柳敬亭之说书 称:称赞
B.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 尔汝:平辈不分彼此,以你我相称
C.敬亭退而凝神定气,简练揣摩 简练:简要精练
D.记当时演史小说者数十人 演:表演,说唱
【解析】 “简练”应为“选择熟悉,用心练习”。简,“选择”的意思。
【答案】 C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柳敬亭说书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
①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②子言未发而哀乐具和乎其前,使人之性情不能自主
③华堂旅会,闲亭独坐,争延之使奏其技
④而敬亭耳剽口熟,从委巷活套中来者
⑤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③④⑤
【解析】 ③是侧面描写,④不是表现说书技艺。
【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敬亭机智灵活,后来又在莫后光的指导下,说书技艺经过三重境界的提升,达到了精妙的程度。
B.这篇传记写的是艺人的事迹,记叙重点是技艺的提高过程,说明了技艺的精进是和深入社会生活实践分不开的道理。
C.文章不仅表现了柳敬亭在艺术上的勤奋与奋斗的过程,也表现了这位著名说书艺人的机智灵变,急人所急,攀附权贵,得意忘形的性格特点。
D.柳敬亭为左良玉所赏识,鸿运高照,登上了人生的顶峰,后来便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作者这样写是为了从柳敬亭的人生转折中,寻求后来他说书艺术更加精进的原因。实际上仍是扣住了“说书”这条线索的。
【解析】 “急人所急,攀附权贵”文中毫无依据,纯属无中生有。
【答案】 C
9.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说书虽小技,然必句性情,习方俗,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如刀剑铁骑,飒然浮空,或如风号雨泣,鸟悲兽骇,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者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书虽是低微的技艺,但也必须勾画出故事中人物的性格情态,熟悉各地方的风土人情,要像春秋时楚国优孟那样以隐言和唱歌讽谏,而后才能达到目的。
(2)有的像刀枪剑戟碰撞,带甲骑兵突然冲出,飒飒作响,腾空而起;有的像狂风怒号,若雨泣诉;有的像鸟鹊悲鸣,群兽惊骇,使人立即产生亡国之恨,听不清伴奏的乐声,他的艺术造诣已大大超过了莫后光所说的那种境界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优孟,故楚之乐人也。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楚庄王之时,有所爱马,衣以文绣,置之华屋之下,席以露床,啖以枣脯。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王下令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优孟闻之,入殿门,仰天大哭。王惊而问其故。优孟曰:“马者王之所爱也,以楚国堂堂之大,何求不得,而以大夫礼葬之,薄,请以人君礼葬之。”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于是使以马属太官,无令天下久闻也。楚相孙叔敖知其贤人也,善待之。病且死,属其子曰:“我死,汝必贫困。若往见优孟,言我孙叔敖之子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与言曰:“我,孙叔敖子也。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优孟曰:“若无远有所之。”即为孙叔敖衣冠,扺掌谈语。岁余,像孙叔敖,楚王及左右不能别也。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庄王许之。三日后,优孟复来。王曰:“妇言谓何?”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因歌曰:“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起而为吏,身贪鄙者馀财,不顾耻辱。身死家室富,又恐为奸触大罪,身死而家灭。贪吏安可为也!念为廉吏,奉法守职,竟死不敢为非。廉吏安可为也!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后十世不绝。
(节选自《史记·滑稽列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致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解析】 “辩”,这里是“辩才”的意思,名词。
【答案】 A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⑥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②为优孟所用的计策。③是优孟计策的实施。④是优孟的迂回之策。②③④可以排除。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孟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中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不闻不问。
D.优孟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解析】 C项中“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应该是“商定三日之后再来(决定是否)为相”,优孟并未为相。“又责怪庄王”是无中生有。
【答案】 C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因为得肥胖病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
(2)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
【参考译文】
优孟原是楚国的老歌舞艺人。他身高八尺,富有辩才,时常用说笑方式劝诫楚王。楚庄王时,他有一匹喜爱的马,给它穿上华美的绣花衣服,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没有帐幔的床上,用蜜饯的枣干来喂它。马因为得肥胖病死了,庄王派群臣给马办丧事,要用棺椁盛殓,依照大夫那样的礼仪来葬埋死马。左右近臣争论此事,认为不可以这样做。庄王下令说:“有谁再敢以葬马的事来进谏,就处以死刑。”优孟听到此事,走进殿门,仰天大哭。庄王吃惊地问他哭的原因。优孟说:“马是大王所喜爱的,就凭楚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有什么事情办不到,却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太薄待了,请用人君的礼仪来埋葬它。”庄王说:“我的过错竟到这种地步吗?”于是庄王派人把马交给了主管宫中膳食的太官,不让天下人长久传扬此事。楚国国相孙叔敖知道优孟是位贤人,待他很好。孙叔敖患病临终前,叮嘱他的儿子说:“我死后,你一定很贫困。那时,你就去拜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的儿子果然十分贫困,靠卖柴为生,一次路上遇到优孟,就对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临终前,嘱咐我贫困时就去拜见您。”优孟说:“你不要到远处去。”于是,他就立即缝制了孙叔敖的衣服帽子穿戴起来,模仿孙叔敖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过了一年多,模仿得活像孙叔敖,连楚庄王左右近臣都分辨不出来。楚庄王设置酒宴,优孟上前为庄王敬酒祝福。庄王大吃一惊,以为孙叔敖又复活了,想要让他做楚相。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妻子商量此事,三日后再来决定是否就任楚相。”庄王答应了他。三日后,优孟又来见庄王。庄王问:“你妻子怎么说的?”优孟说:“妻子说千万别做楚相,楚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那样地做楚相,忠正廉洁地治理楚国,楚王才得以称霸。如今死了,他的儿子竟无立锥之地,贫困到每天靠打柴谋生。如果要像孙叔敖那样做楚相,还不如自杀。”接着唱道:“住在山野耕田辛苦,难以获得食物。出外做官,自身贪赃卑鄙的,积有余财,不顾廉耻。自己死后家室虽然富足,但又恐惧贪赃枉法,干非法之事,犯下大罪,自己被杀,家室也遭诛灭。贪官哪能做呢?想要做个清官,遵纪守法,忠于职守,到死都不敢做非法之事。唉,清官又哪能做呢?像楚相孙叔敖,一生坚持廉洁的操守,现在妻儿老小却贫困到靠打柴为生。清官实在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向优孟表示了歉意,当即召见孙叔敖的儿子,把寝丘这个四百户之邑封给他,以供祭祀孙叔敖之用。自此之后,十代没有断绝。
14.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
大栌榄树是曾经生长在毛里求斯的珍贵树种。如今在地球上已难觅踪影。①________?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美国一位科学家的研究认为,②________,而渡渡鸟在三百年前灭绝了,因此,大栌榄树也就跟着消失了;后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大栌榄树的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于是,又有研究者们提出了新的假说:外来物种的入侵导致了大栌榄树的消失。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③________;如果被证伪,则会被抛弃。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本题的每个空白处均需要考虑上下文,尤其需要关注代词与连词,它们是决定如何衔接的关键所在。①的后文是“科学家对此提出了多种假说”,“此”即是①的内容,那可以推知①是在提问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②的后文是渡渡鸟灭绝导致大栌榄树灭绝,之后的内容是“种子不需要动物的肠胃软化也能发芽”,那么可以推知前文的“因此”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因而②是说“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③的前文是“不过,这个假说需要进一步验证”,“不过”表示转折,是对假设的一种不认同,可以推知③的内容是对“外来物种”的质疑。
【答案】 ①大栌榄树消失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②大栌榄树的种子需要渡渡鸟的肠胃软化才能发芽 ③此外来物种是什么以及是如何入侵的
15.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面漫画的内容,不超过80字。
“贵”在包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幅漫画,算得上《狐狸与乌鸦》的新版本,题目是“‘贵’在包装”,狐狸靠一身假洋品牌欺骗了乌鸦。考生介绍时可以以狐狸为主,不要遗漏重要信息。根据漫画结构,介绍狐狸的内容应该放在前面,乌鸦受骗应放在后面,前后有一种因果关系。
【答案】 (示例)狐狸穿着一身印着各种字母的衣服,尾巴上写着“假洋品牌”。它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拿着一顶礼帽,向树枝上的乌鸦喊:“Hello!”乌鸦高兴地朝狐狸扔出了嘴里的一摞钞票。
16.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两种自然景物,另写两句话。要求:运用拟人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例句:身后的那片鲜花,可能是听了小草讲的笑话,乐得咧开了嘴,嬉闹在明媚的阳光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例句以“鲜花”为话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另选话题时,也要照此手法,用此句式。
【答案】 (示例)天边的那朵白云,可能是听了风儿说的蜜语,羞得飞红了脸,躲藏在遥远的青山后。
村前的那条小溪,可能是看了鱼儿做的表演,逗得乐开了花,雀跃在清幽的山谷里。
课件44张PPT。环节一环节二环节四环节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