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
(1) 两首诗均为边塞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不同。李诗表达边塞将士的爱国激情,抒发了作者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许诗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对战争中牺牲的战士的深切同情。21cnjy.com
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出关①(徐 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1)从整首诗看作者流露的感情是什么?
解析:《出关》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一往无前,急于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心理;后两句写临出居庸关即将远离故土时所产生的怀土恋乡的情感。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马后桃花马前雪”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答成“象征”也可)手法。“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家乡的温馨生活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21教育网
二、默写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 。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 ,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 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 辛勤久, 玉 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 北空回首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课件18张PPT。黄沙漫漫,黑雾浓浓。
晚霞中传来几声雁鸣,
飘荡在大漠苍穹。
长缨在手,壮志怀在胸,
风吹草低行万里路,
血刃霜刀边塞风……边塞诗第一大篇——《燕歌行》
金戈铁马之声,有玉磐鸣球之节,非一意抒写以为悲壮也——明.邢昉这里的“行”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吟”,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及白居易《长恨歌》中的“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地战争之事和征夫思妇相思之情。题目导航《燕歌行》2.理解本诗的多重主题。1.赏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学习目标初读,感知诗之意燕国 摐金
征戍 旌旆
逶迤 碣石
塞草腓 玉箸
蓟北 功勋yānwēi?yíjiéshùzhùchuāngjīng?pèijìféixūn读音字形课文注释烟尘
横行
摐金伐鼓
逶迤
瀚海
穷秋
腓
玉箸
飘摇
绝域
死节烽烟和尘土,此处指敌人入侵指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与敌军作战指行军时的金鼓和鸣。摐:撞击蜿蜒不绝的样子沙漠玉筷,此处指思妇的眼泪随风飘荡的样子极偏远的地方为节气而死,即为国家献身深秋病,枯萎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第一段八句写出师;(烘托气氛)
第二段八句写战败;(揭示原因)
第三段八句写被围;(刻画两地相思之苦)
第四段四句写死斗;(歌战士贬将帅,
提出心愿)。
整体感知:层次结构梳理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燕
歌
行
品读 揣摩诗之言探究一 1、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2、诗句:
①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②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
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探究二士兵:半生死—斗兵稀—空回首—不顾勋。
将领:美人帐下犹歌舞—身当恩遇常轻敌。
征人:铁衣远戍辛勤久 思妇:玉箸应啼别离后出兵时的金鼓震天*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古时李广体恤爱护士卒*现时将军享乐腐化、不恤士卒
悟读 体会诗之情 对战士英勇杀敌的赞扬,
对他们凄惨遭遇的同情,
对战争的厌恶,
对腐败将领的鄙弃。4.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思考:本诗中塑造了哪两种人物形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布置作业
搜集岑参的边塞诗,做一比较鉴赏,整理到生活随感本上。
谢谢大家《燕歌行》教学设计
课 题
燕歌行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梳理全文内容,熟悉文本脉络。
2、品味诗歌的多重主题。
3、背诵全诗。
能力点
通过比较形成对唐代边塞诗的初始印象。
重难点
诗歌本身在内容与形式上与一般边塞诗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目标,检查预习(PPT)
【导语设计】
播放歌曲:屠洪纲的《精忠报国》。
同学们听完这首歌有什么感触吗?(热血沸腾)这首歌为我们展现了一群精忠报国、豪情满怀的沙场英雄!从人类诞生之日起,战争就从未彻底消失过。
公元726年,契丹族可突干杀死国王李邵固,并胁迫奚族叛唐降突厥,从此唐朝与契丹、奚族的战争连年不断。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对边塞战争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体会之后写下了被称为高适的“第一大篇”的《燕歌行》,今天我们就一起研读这首唐代边塞诗的杰出代表篇目《燕歌行》。
【作者简介】
1、高适:字达夫.少时家道贫寒,流浪在中原一带。年过五十,才学做诗。进步很快,数年之间,便已成名。他曾在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任书记,因而熟悉边塞生活,写了许多边塞诗。肃宗时,官至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和杜甫有交情,杜甫有几首诗为他而作。唐代诗人,官至节镇的,只有高适一人。他的诗与岑参齐名,称为“高岑”。
2、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二、学导结合,自主阅读
(PPT展示教学目标)
(一)齐读纠正读音。
重横行(zhòng) 摐金伐鼓(chuāng) 旌旆(jīngpèi)?
逶迤(?wēiyí) 单于(chán) 斗兵(dòu)
玉箸(zhù) 蓟北(jì) 顾勋(xūn)
(二)自由读。
1、对照课下注释自由读本诗。要求读准字音节奏。(老师提问两位同学。)
2、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再读全诗,用自己的话翻译全诗。(提问3——5位同学翻译全诗。)
研习文本,初读,感知诗之意
学生自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用原文中的诗句或自己的语言回答。)
1、这次战争的结局怎样?28句写了几个层次?
明确: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
四个层次:出征,战败,被围,死斗。
2、而出征之前是何等的阵势?
明确:“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军队威武雄壮,浩浩荡荡开往前线。
3、而我们这支唐军的将领出征前是怎样的踌躇满志?
明确:“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满载着壮志豪情,带着皇帝的信任和倚重!
三、深化探究,品读,揣摩诗之言
1、请同学们品读第二句中的“残”字。明确:一个“残”字,表明出征之前,对敌军的蔑视。同时也带去了对敌人的轻视!为后文的战败埋下了祸根。
2、而事实上敌军的真正军情是怎样的呢?
明确:“胡骑凭陵杂风雨。”说明敌人这次进犯是主动的,有备而来!
3、这次交战必然异常剧烈紧张。从原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明确:“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4、请大家品读“飞”和“照”字。
明确:一个“飞”字很形象的写出了战争形势的紧张,一个“照”字暗示出敌军的强大,不可小觑,与前文的“残贼”明显不符。一下子让读者对本次交战充满了担忧,再看将领出征前的骄傲自满盲目轻敌不免生出几分憎恶。
5、 就是这样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一位踌躇满志的将领的带领下,开往前线,交战的结果却是失败,再读全文思考本次出征失败的原因何在?
明确:“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将领不体恤士兵只顾寻欢作乐.
还有吗?
明确:“汉将辞家破残贼。”一个“残”字,说明将领在战争中有轻敌情绪。战前估计不足,盲目轻敌。所谓骄兵必败。
6、 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对突厥、回纥、吐蕃,连年有战争。对于这些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死节从来岂顾勋” 甚至有的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向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而作者在本文中却石破天惊,说道“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苦”表现在哪里?
明确:①“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孤城、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这些都说明边疆环境恶劣,作战环境艰苦!
②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长期在外征战,相思之苦纠缠。
补充说明:写士兵的痛苦,实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应该看到,这里并不是游离战争进程的泛写,而是处在被围困的险境中的士兵心情的写照。“铁衣远戍辛勤久”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征夫悬念中的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飖那可度?”蓟北征人,徒然回首,毕竟“绝域苍茫更何有!”相去万里,永无见期,“人生到此,天道宁论!”更那堪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如此危急的绝境,真是死在眉睫之间,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这是深化主题的不可缺少的一段。
③“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倒斗,相看白刃血纷纷,”说明战事紧张,战争惨烈,人命危浅,朝不保夕。
7、 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介绍李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广精于骑射,作战勇敢;热爱士卒,不贪钱财;为人简易,号令不烦。
明确:文中提到李将军表达作者对李将军这样的将领的向往。和前文中提到的将领形成鲜明对比。八九百年前威镇北边的飞将军李广,处处爱护士卒,使士卒“咸乐为之死”。这与那些骄横的将军形成多么鲜明的对比。有力的批判了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将失败的矛头直指将领的无能昏庸无所作为。
补充:诗人提出李将军,意义尤为深广。从汉到唐,悠悠千载,边塞战争何计其数,驱士兵如鸡犬的将帅数不胜数,备历艰苦而埋尸异域的士兵,更何止千千万万!可是,千百年来只有一个李广,怎不教人苦苦地追念他呢?杜甫赞美高适、岑参的诗:“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寄高使君、岑长史三十韵》)此诗以李广终篇,意境更为雄浑而深远。
8、 悟读,体会诗之情
学生自己再读全文,争取熟读成诵。
四、深化拓展
1.ppt展示几首唐代边塞诗: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少年行四首 (其二)
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
2.请同学们对照本文思考:高适的《燕歌行》在边塞诗作中有什么独到之处吗?
明确:唐代很多边塞诗都是反映边塞征战的豪情干云,或者表现大漠的异域风光。偶然嵌入的思乡之苦也是轻描淡写。也就是说,盛唐时期,大多数的诗人对边塞战争的认识往往停留在歌颂赞美的层面,内容往往抓住一面不及其他,而高适的《燕歌行》与一般的边塞诗相比,重点不在于抒写建功立业的豪情或刻画战争的悲壮,而是更全面的揭示战争的本质,讽刺和愤恨不恤兵士的将军,将矛头指向当时的将领;在手法上从心理角度刻画沙场征战的苦,从而更具有感染力。
补充说明:这与高适的经历有很大关系:开元十五年,高适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思考:
本诗中塑造了哪两种人物形象?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陇西行
陈陶(唐)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整理关于“边塞诗”的相关知识。
2. 搜集岑参的边塞诗,做一比较鉴赏,整理到生活随感本上。
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自然环境之恶劣 荒远 凄寒 萧条
征战之苦 相思之苦 欲断肠 空回首
作战失利 半死生 犹歌舞
对比
将领腐败无能
教后记:
《燕歌行》作为一首边塞诗,虽然篇幅较长,但理解上并没有多少难度,关键是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将全文串联,带领学生逐步深入文本。以问题带动全篇的方法比较适合本篇,保证整个课堂流畅完整、深入浅出是这堂课追求的目标。不足之处:设计虽然流畅完整,但总感觉不够精彩,缺少波澜壮观的激动点。
设计亮点:
导入用歌曲导入,既切合诗境,又激起学生们上课的饱满情绪,为课堂注入生机,是很好的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中目标的设计,诗歌的主题与手法,这个目标也是高考诗歌热门考点。
比较阅读:调动学生的思维,运用所学过的诗作和课本中的诗歌与本诗进行比较,较好的利用现有资源,为学生理解本诗的突出特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复习了所学,也深化了对本诗的理解。效果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