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预约的雪
课 题
可以预约的雪
课 型
新授课
课 时
1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通过对文章重点词的把握,理解文章的内容
能力点
1.理清文章思路,领悟文章巧妙的构思。
2.感悟作者有关生命的思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育点
明白生活的哲理,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重难点
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检查预习
莫言在诺贝尔晚宴致辞中说:“文学和科学相比较,的确是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文学的最大的用处,也许就是它没有用处。”庄子则说:“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 今天,我们一起体会这无用之大用。
下面让我们一起阅读散文大家林清玄的经典美文:《可以预约的雪》。
首先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阅读目标:
二、明确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领悟文章巧妙的构思。
2.感悟作者有关生命的思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检查预习
在探讨文本之前,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样?
(PPT)为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含意。
1. 菅芒花 悯恕 萧飒 蜿蜒
刹车 刹那
2.平步青云:指人一下子升到很高的地位上去。
3.义薄云天:正义之气直上高空,形容为正义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
四、初读课文,解题、理脉络
林清玄的文章向来给人一种清新之美,被称为是“世纪末最清明的文章,人世间最玄妙的声音”,是为“清玄”。很多人都说读他的文章像品一杯香茗,苦涩中透着甘甜的香,让人回味无穷。下面我们一起赏读美文。在我们细细品味之前,同学们先快速浏览文章,思考:
文章题为“可以预约的雪”,那么文中有没有描绘雪景呢?而为什么“雪”是可以预约的呢?
1.文章描绘的是雪景吗?文章主要描述的是哪一个物象?(生:菅芒花),文章开头作者就说和友人相约去看秋天台北的菅芒花开。也就是说文章其实真正想写的是“可以预约的菅芒花”,那么,作者在文中有没有提到雪?【第3段,朗读】就像住在北国的人预约雪一样,在台湾人眼中,秋天的菅芒花开就是可以预约的雪景呀!
好,这句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生:把菅芒花比作雪)。很好,那么作者为什么要把菅芒花比作雪呢?先问一下大家,有没有见过菅芒花啊?我们来看两张图片。
菅芒花是台湾特有的一种植物。秋天开花,花穗白色,呈絮状,似芦花,遍野开放。风吹过的时候,众多菅芒花随风飘荡,纷纷扬扬,同学们来说菅芒花与雪有什么相似之处?
颜色都是白色的,呈现出一种飘洒纷扬之姿。好,除了颜色、姿态的相似之外,还有哪些相似之处呢?【季节性变化,可以预约】都具有季节性,因此,“雪”和“菅芒花”都是可以预约的。我们知道“预约”本来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行为,但是在这里,菅芒花就好像是一位友人,先期约好,到季节就来相见。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可见这个题目同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此一来,我们就对这个题目就有了深刻的理解。
2.下面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这次要细细品味。
我们怎样来读文章呢?希望同学们牢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眼到、心到、口到”。(3分钟)思考文章主体是写菅芒花吗?作者的行文思路具体是如何展开的呢?
(学生思考、交流、探讨)明确:文章主体并非写菅芒花,而是写看菅芒花的人。 提问学生
与朋友预约去看秋天的菅芒花 → 作者听闻的一些朋友的人生变故以及自己人生发生的变迁(由菅芒花想到看花的人) → 进一步引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常与变的思考 → 回到现实,继续期待欣赏秋天美丽的菅芒花】
友人
菅芒花 亲人 常
人生
变
看板书,作者从菅芒花开始到菅芒花结束,中间引发了他一系列的思考,这在结构上是首尾(呼应)。 在文中,作者说雪、菅芒花是“可以预约”的,那么作者认为什么不可预约呢?文本中有表示作者观点的段落吗?
明确:文章第5节和第15、16节。友人、人生是不可预约的。用一句诗来概括,那就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
看板书,那么哪是文章探讨的重点呢?人生的问题,对人生中常与变的思考。好了同学们,请你们找出文章中那些段落写到了人生?
12-22段,文章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探讨人生的话题。在12段,作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我们的生命里,到底变是正常的,还是不变是正常的?”
五、再读文本,重点段落合作交流
1、集体朗读第13、14节,思考作者认为的“常”指什么?“变”指什么? 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多还是“变”多呢?
明确:
“常”指的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愿望,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变”指的是人们在追求美好愿望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往往与人们的期望背道而驰。根据文意可知,我们的生命中“变”多于“常”。 在常与变之中,用作者话来说:造成了人生的(困局),正因为如此,才加深了他对人生的思考。
2、对于生命中的“变”,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大浪:人生的海洋,生命历程;浮木:个人信念,一种意志;巨浪:人生旅途中的磨难,生命中的“变”。作者想说,人们凭借微弱的意志与人生中的“变”做抗争,却往往无能为力,只能随风波沉浮。因此“生命的大部分都是不可预约的”。这让我想起了《镜花缘》里的一句话:“人生能活多少年,一辈子就会有多少烦。”确实是这样,人生中的苦难或挫折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所有人都无法逃避、无法躲掉。
(再找学生读,读出那种无可奈何。)
3、根据这两节内容,人们对待“常”和“变”的态度分别是怎样呢?(用文中的关键词回答)
明确:对待“常”是渴望、向往;对待“变”是畏惧、茫然。
4、正如15段说,“我们可以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但我们怎能预约菅芒花开时,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变化呢?”即“花可以预约,但人生不可以预约”。
面对残酷的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作者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解决办法呢?
六、三读文题
1、自由朗读20—22节,找出面对不可预约的人生,作者给出的答案
明确:所以作者的答案就是“深深认识生命里的“常”与“变”,“对生命的恒常有祝福之念,对生命的变化有宽容之心。”对待生命要有悯恕之心,面对人生的变化要有宽容之心。我们一定要保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这就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亦即文章的主旨所在。就像他在其他的文章中所说:1.“既不能静止风,就让此心进入风,既不能制止雨,就将此心化为雨。”2.“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在作者眼里,只要我们怀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悯恕的心,不仅花可以预约,其实人生也是可以预约的。好,那就让我们全体齐读文章22段,表达我们对于人生的美好向往。
林清玄用春风化雨般的文字,荡涤人心的尘土,如道道阳光,扑面而来,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积极、乐观的人生境界之中。纵然我们每个人都背负着学习或生活的重重压力,纵然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是正如大家刚才读到的,我们可以预约什么?很好,可以预约希望。
所以,只要怀抱着希望与乐观,即使走过千山万水、经历风风雨雨,也一定可以预约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七、了解作者
既然我们得到了这些人生的感悟,就不得不感谢此文的作者林清玄先生,我们再来认识一下他。
林清玄本人长得没有文章漂亮。头一次在大陆读者面前露出真容时,林清玄自我介绍说:“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
但正是这样的他,幽默乐观豁达睿智,燃起了我们心底的希望。
八、自己写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经历过之后的感悟
九、小结
懂得欣赏才会幸福!拥有一颗美好的心、欣赏的心,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看待人生的变故无常,心中会充满感恩与无限的柔软。请相信,我们虽不能预约事事如意,但我们可以预约事过境迁之后的笑语盈盈;我们虽不能预约人生丰盈,但我们可以预约沧海桑田之后心依旧滋润。
悄悄流逝的岁月不必追悔,最能活出精彩的是现在。至于未来,我想用食指的诗句作为回答(学生齐读):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 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
课件16张PPT。可以预约的雪林清玄学习目标1.理清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
2.感悟作者有关生命的思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一、读准字音
菅芒花 萧飒 蜿蜒
刹车
刹那jiānsàwān yánshāchà世纪末最 明的文章
人世间最 妙的声音清
玄 初读课文
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叫做“可以预约的雪”?
秋天的菅芒花可以预约的雪再读课文
作者从菅芒花的可以预约想到了什么?花可以预约,
人生不可预约。三读课文:
作者认为如何解决人生的这一困局?“既不能静止风,就让此心进入风,既不能制止雨,就将此心化为雨。”
《在阴雨与清明之间》
“原来如意或不如意,并不是决定于人生的际遇,而是取决於思想的瞬间。原来,决定生命品质的不是八九,而是一二。”
《常想一二》 花可以预约人生也可以预约美好
欣赏
悯恕 林清玄本人长得没有文章漂亮。头一次在大陆读者面前露出真容时,林清玄自我介绍说:“想生在盛唐,成为唐宋八大家,不幸只成为台湾八小家;想长到一米八,不料只长到一米六八,只好自我安慰‘一路发’;想长得像陈晓东,但很多人都说我长得像达摩或十八罗汉。” 林清玄,一个美在心底的人,
林清玄的童年是在贫苦中度过的,家庭的贫苦在他的脑海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迹。但这记忆里没有埋怨和责备,有的是对人生的开悟和省思。苦难让林清玄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苦的意义,使他学会了如何去善待苦难,也让他更清醒地认识到如何去面对人生的苦难。
林清玄的文字背后是一颗单纯、干净、无私、宽容的心,笔端流溢出对人间万物的体察和感悟,对时空宇宙的无穷玄思,既能让我们感知生命的至真至美,体悟散文的至清至性,又能感受到一种浓重的哲学意味。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 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作业:
《自主学习丛书》P55,过关检测: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