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冬天的树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冬天的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19 16:5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当前的主流散文

一堆垃圾!于坚,诗人,1954年立秋生于昆明。幼儿时期注射链霉素致弱听,少年时遇学校停课流窜街头, 14岁辍学,在故乡闲居。16岁以后当过铆工,电焊工、搬运工、宣传干事、农场工人、大学生、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等。其间曾漫游云南高原及中国各地。20岁开始写诗,25岁发表作品。曾与同学创办银杏文学社。与诗人韩东、丁当等创办《他们》文学杂志,影响很大。另著有诗集《空地》。 第三代诗歌的代表性诗人,以世俗化、平民化的风格为自己的追求,其诗平易却蕴深意,是少数能表达出自己对世界哲学认知的作家。著有长诗《零档案》, 《对一只乌鸦的命名》、《于坚的诗》、《飞行》、《诗六十首》、《诗集与图象》、《便条集》,及散文集《棕皮手记》、《人间笔记》、《棕皮手记·活页夹》、《丽江后面》、《云南这边》、《老昆明》等。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诗人奖等。
于坚一直生活在云南。他说,云南是边远地区,但并不意味着写作也是边远的。重要的不是你在哪个地方,而在于你是从哪个地方看见那种普遍的、超越时间的东西。你在具体的时间里表达了没有时间的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作家。冬天的树林云南
冬天的树林字词过关暖和 ( ) 裸露( ) 脚踵( )
榉( ) 树 牛蒡( )花 震慑( )
咀嚼( )( ) 单薄( ) 麂( )子
Xiàn jǐng( )( ) 干 zào ( )
急 zào ( ) huolùzhǒng jǔbàngshè juéjǔbójǐ 陷 阱燥躁整 体 感 知 本文大致可分成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3节)告诉人们什么是云南的冬天;
第二部分(4—7节)细腻地描写了一片树叶“死去”的全过程,并强调要回到事物本身;
第三部分(8—14节)写真正地走近自然,对大自然专注地凝视和倾听。
文 本 思 考一、云南冬天的树与北方的树有何不同?你在哪儿找到的答案?
二、那么是不是说云南的冬天在一片苍绿之下就没有生命的死亡呢?
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三、云南的树叶的死亡和北方树叶的死亡有何异同?齐读第四节文字并回答。
四、那么一片叶子的落下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于坚是用怎样的一双眼睛来观察的?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节课文并作出解答。
品 析 课 文一、云南冬天的树与北方的树有何不同?你在哪儿找到的答案?
云南冬天的树是“一片苍绿”、“一片葱茏”的。
(具体内容见第一节)
二、那么是不是说云南的冬天在一片苍绿之下就没有生命的死亡呢?
不是。“然而,树叶同样会在云南死去。”
(即文章第三节)
三、云南的树叶的死亡和北方树叶的死亡有何异同?
云南的树叶不是作为集体的死亡,而是单个的选择;生命和死亡共存,落叶非关季节。
四、那么一片叶子的落下到底是怎样一个过程呢?于坚是用怎样的一双眼睛来观察的?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第五、六节课文并作出解答。
过程:“略”。
细致的观察与准确的描写。
冷静、客观而敏锐的眼睛。
五、于坚是怀着怎样的情感来看待“落叶”的?
不应流于所谓的绿叶象征向上,落叶必定凋零俗套,应出去他们的遮蔽,以审美的姿态去接近事物本身。
无抒情,无感叹,更多是客观的描写。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包含着诗人主观的内在情感)
六.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接近自然?你认为“躺下”包含了哪几层含义呢? ⑴如何去接近事物本身,那就是“躺下”。
⑵)“躺下”可以看作是一个真实的动作,一种观察的角度,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姿态,那就是去掉人的自高自大,用不带有任何人文精神的干扰的审美姿态去尊重自然,亲近自然,去感受自然,去除“遮蔽”的姿态。把 握 主 旨于坚想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个物我同一的澄明之境,追求的是那种自然的自在状态,带我们走近自然,注意凝视和倾听她……写 作 特 色1、倡导一种对自然的审美态度,尊重自然,接近自然,感受自然;
2、去除语言的“遮蔽”,避免主观的想象与夸张,力求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状态;
3、叙述、描写与议论的完美融合。 避雨的鸟
——于坚 一只鸟在我的阳台上避雨 青鸟 小小地跳着 一朵温柔的火焰 我打开窗子 希望它会飞进我的房间 说不清是什么念头 我洒些饭粒 还模仿着一种叫声 青鸟 看看我 又看看暴雨 雨越下越大 闪电湿淋淋地垂下 青鸟 突然飞去 朝着暴风雨消失 一阵寒颤 似乎熄灭的不是那朵火焰 而是我的心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