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定风波课件(20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二语文《唐诗宋词选读》选修系列定风波课件(20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25 21:47:22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 苏轼 《定风波》
王国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
他 是 谁 梁衡:我虔诚刻苦地修炼今生,来世做一个才貌双全的美人,满足我千年等一回的愿望——嫁给他,嫁给这个上帝唯一的骄傲。定 风 波 宋·苏 轼 1、诵读,把握词人形象。
2、赏析,体会人生哲理。
3、探究,学习艺术手法。学习目标 网络作业点拨(预习检测卷)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C.“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乐器和装饰品。
……网络作业点拨(预习检测卷) 食 器钟鸣鼎食临江仙·夜归临皋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5、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是(C )
……
C、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委婉抒情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也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网络作业点拨(预习检测卷)直抒胸臆4、下列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C、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走向归隐。
D、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网络作业点拨(预习检测卷)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读 感知读准字音


朗读 感知 哪些字或词直接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应该如何朗读?轻重缓急 抑扬顿挫投你所爱A、一组B、二组C、三组D、四组读出情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朗读 感知读准字音 读出情感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东坡突围》
品读 赏析“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苏轼《答李端书》
知人论世乌台诗案 用一个词语,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
并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 品读 赏析 如果把全词作者的情感浓缩到词中的一个字上,你会选哪个字?为什么? 难点 研讨小组合作,动起来

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难点 研讨此心安处是吾乡





《菜根谭》: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东坡突围》:苏东坡经历了一次整体意义上的脱胎换骨,他的艺术才情获得了一次蒸馏和升华。他,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
—— 难点 探讨《定风波》 永流传 李白与苏东坡,同为泰斗,你愿与谁为伴?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小短文。
要求:
1、观点明确 2、援引诗词
3、分析充分 4、提交易教 作业 (课外延伸) 谢谢大家!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春天那种乍暖还寒的寒冷就是“料峭”,但它并不是坏情。“微冷”,说得很好,人在醒觉之后,会有一点儿冷的感觉。但后面的“山头斜照却相迎”,一下子将寒冷全驱散了。“相迎”二字很妙,当你刚刚从风雨寒冷中经过,忽然一抬头,看到了山头西斜的太阳,心中马上升起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在这个时候,你就知道下雨之后终究会晴,就会对宇宙之间的循环有了一种了悟,就不会永远沉陷在悲苦和挫折之中。东坡的豁达也就展现在眼前。叶嘉莹 读《定风波》《定风波》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
语文
授课班级
高二
授课内容
《定风波》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结合高中语文学科素养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高中语文学科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标志,“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应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终极旨归。
在阅读与鉴赏中能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能够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丰富自己的经验与语言表达;能够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和文学形象,并能有依据、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能自觉分析和反思自己的言语活动经验,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独创性。
在学习中,围绕核心素养组织活动。苏轼的《定风波》通过描写在路上遇雨这件小事,表现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进行文化渗透,挖掘更深层的东西,体悟作品所蕴涵的哲理。
从鉴赏和感悟词的语言入手,进而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哲理。
通过学习,力求达成以下目标:
1、诵读,把握词人形象。
2、赏析,体会人生哲理。
3、探究,学习艺术手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信息技术运用及意图
导入
王国维
梁衡
大家对苏轼较为熟悉,选用新鲜的材料导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赶快研读文本的想法。
PPT 展示
用屏幕广播,
学生可以自由专注地朗读与思考。
预习检测卷点拨
讲解点拨预习检测卷中的重点难点。
依据课本,编制预习检测卷,包括课内基础知识与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两个部分。
帮助学生梳理、掌握基础知识,了解诗词大意,为赏析探究架桥铺路。
用易教平台布置作业,学生做完的同时,就知晓对错,接着思考研究错题,提高学习效率;也便于老师找准重点难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诵读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
读出感情
小组合作,分工研究自己朗读的内容。从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角度推敲。小组派代表朗读展示,老师予以引导。
学习诗词“七分朗读,三分鉴赏”,设计小组合作展示,激发学生积极性,收到朗读的最好效果。
利用智慧平台教师提问功能,设计投票活动,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
品读赏析
通过朗读文本,分析手法,明确人物的形象特征,进而理解诗词的主题。
通过自由读、模仿读、齐读等朗读形式以及经典咏流传的歌唱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概括人物特征,理解词人情感。
揣摩诵读的方法;准确把握词人的形象特征。
PPT
屏幕广播
音乐伴奏
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方式,使活动开展得有序、有趣、有效。
难点研讨
分析“归”字
比较阅读
词人把情感浓缩到“归”上,在寻找探讨中,真正理解作者的情感。
锻炼学生的表达鉴赏能力,同时让学生意识到鉴赏要与文紧密结合。
PPT
用“教师提问、随手拍”等功能,让学生读到更多的见解,受到更多的启发。
课外延伸
(作业)
李白与苏轼,同为泰斗,你更愿意与谁为伴
以此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1、观点明确 2、援引诗词 3、分析充分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讲评时,使用拍照上传等功能,让学生看到第一手的优秀作品,见贤思齐,提升自我。
《定风波》评测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三峡工程175米蓄水成功后,四面环水的白帝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岛屿,岛屿上各类植物颜色五彩缤纷,白帝城成了三峡库区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
B. 霍金经常会给人类推导出一些令人惊愕的场景,可以说,霍金的双腿虽然早已不能移动,但他却从来都是“不走寻常路”的人,他是走在自己脑细胞的逻辑之路上。
C. 当地环保部门着手对养猪场地下埋藏的污染物进行大规模清理,江苏省环保厅厅长陈蒙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环保部门在地下挖出疑似危废品5900多吨。
D. 申遗成功以来,运河遗产的本地保护得到改善,一些地区积极探索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但总体而言,仍需加强顶层设计,以实现文化遗产的合理利用和永续保护。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60年代,便有人批评“凯旋而归”是错的。“旋”就是“归”,再加一个“归”字,岂不是“叠床架屋”吗?
B老李的心脏病很严重,医生劝他立刻手术,他拒绝了,说自己身体好能抗住;医生又劝他半工半休,可又是与虎谋皮,没有结果。
C 当下的我们缺少笔走龙蛇的经典作品,缺少精神火炬式的文化权威,这与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急功近利和浅薄浮躁不无关系。
D今年我们河北省大部分地区可谓风调雨顺,冬温夏清,这是多么可喜的事情。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分别代表每季的第一、二、三个月,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秋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B.《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刺配沧州,这里的“刺配”指的是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是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
C.“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乐器和装饰品。
D.五声也称“五音”,即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变徵”是徵的变调,是角、徵二音之间接近徵音的声音,声调悲凉;羽,声调激越。
4、下列对《定风波》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B、“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
C、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走向归隐。
D、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5、阅读这首词,选择有错误的一项:( )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A、上片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
B、上片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通过写家僮鼻息如雷和作者谛听江声,衬托出夜静人寂的境界,从而烘托出历尽宦海浮沉的词人心事之浩茫和心情之孤寂,使人遐思联翩,从而为下片作者对人生反思做好了铺垫。
C、下片一开始,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委婉抒情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也是词人当下对人生的思索和感叹。
D、词人静夜沉思,情不自禁地产生脱离现实社会的浪漫主义的遐想,唱道:“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他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限生命融化在无限的大自然之中,体现了作者当时渴望得到精神自由和灵魂解脱的心境。
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性默写
(1)词中写词作者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从容前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 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4)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7、后续写作练习“苏轼与李白,同为诗词泰斗,你更远与谁为伴”。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