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1)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1)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25 22:0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1)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怜无数山
可怜:可惜
B.毕竟东流去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C.无人会,登临意
登临意:登山临水眺望远方的用意
D.众里寻他千百度
度:遍
【解析】 毕竟:终归。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偏惊物候新     偏:特别、尤其
忽闻歌古调 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
B.江渚 渚:指水中陆地
日悠悠 悠悠:深远
C.铁骑绕龙城 铁骑:穿铁甲的骑兵
宁为百夫长 百夫长:指中级军官
D.不胜愁 胜:承受得住
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洁白的样子
【解析】 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
2.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与例句中的桃花喻意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新秋。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
广乐逶迤天上下,仙舟摇衍镜中酣。
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
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D.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解析】 此项与例句中的“桃花”都运用比喻手法,以桃花比喻美丽的女子。
【答案】 C
3.下列诗句,不属于田园诗的一项是(  )(3分)
A.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解析】 诗句出自虞世南《蝉》,属于咏物诗。
【答案】 A
4.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__________。__________。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象中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__________。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
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象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
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作一种辞格的名称
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
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
A.①④⑤②③  B.①③④⑤②
C.③①④⑤② D.③④⑤①②
【解析】 综合来看,几个句子的中心议题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抓住前后的衔接词、照应词排序,第③句中的“后来”,照应前文的“本是”,①是对③的具体阐释,④⑤②是总分结构。
【答案】 C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初唐后期,随着“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登上诗坛,唐诗突破了宫廷诗风的格局,体现了诗歌情思浓郁、气势壮大的特点。
B.经过初唐诗人的开拓创新,唐诗迎来了它的全盛时代。豪放飘逸的李白诗,沉郁顿挫的杜甫诗,形成了唐诗的巅峰。
C.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他“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他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D.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杜甫一生坎坷,却忧国忧民,他的诗歌记录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仁爱和忧患情感,因而被称为“诗史”。
【解析】 应为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自己却爱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答案】 C
6.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6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体现作者对社会现实憎恶而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下独酌》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诚和“月”、“影”相约,充分体现了作者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
(3)杜甫《旅夜书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答案】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2)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3)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诗歌阅读(36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36】
秋风(其二)
杜 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代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解析】 C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答案】 C
(2)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的思想情感。诗后四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诗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答案】 ①最后四句,句句饱含悲情,望月思归而难归为悲,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为悲,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为悲,牵挂故园池台不知是否残毁为悲。②但悲情中却有乐笔,“不知明月”句用语俏皮,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园旧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③后四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悲情是主调,虽有想象中的归家之乐,但对照眼前不得归的现实处境,让人更觉不归的心酸。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37】
关山月
李 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 ①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②白登,山名,在今山西大同县东,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1)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言戍边将士身处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只觉长风浩荡,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
B.“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两句诗,化用白登山的典故,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C.古诗词写离人思妇之情,总脱不了愁苦纤弱的笔调,境界往往局限于眼前的风花雪月,而李白却不落窠臼,境界雄浑,读后令人眼前一亮。
D.诗歌最后四句,用“戍客”与“思妇”对举,“望边色”与“当此夜”相应,在广阔的背景下,揭示了战争中人的命运及其为民族冲突付出的代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本诗赏析。A项对三、四句诗意思的解释,正确无误。B项“歌颂了戍边将士为击破胡虏甘愿远离故土,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错,曲解诗意。C项对诗歌意境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相符。D项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正确无误。
【答案】 B
(2)本诗由三幅图画组成,分别是哪三幅图画?有何作用?(6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及作用分析。先分析三幅图画,结合相关意象分析图画特点,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需要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答案】 ①第一幅图画是由诗歌开头四句描绘的,以“明月” “天山”“长风““玉门关”为特征的万里边塞图。作用:用雄浑的景象烘托了深沉的思乡之情。②第二幅图画是由中间四句描绘的,以“汉下”“胡窥”“征战”等为特征的边塞征战图。作用: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战者。③第三幅图是由后四句诗描绘的,是以“戍客”“苦颜”“高楼”“叹息”为特征的戍客思亲图。作用:点出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体现诗歌深远的意境。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始闻秋风①
刘禹锡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飗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②动,雕③眄④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注】 ①本诗写于诗人的晚年。②拳毛:蜷曲的马毛。③雕:猛禽。④眄(miǎn):斜视。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中的“我”可理解为有情的秋风,当她重返人间,就去寻找一年未见的“君”,也就是诗人,形象塑造可谓别出心裁。
B.颔联诗人从自己的角度来写,五更听到风声醒来,对镜感叹自己容貌的变化,和首联相接,仿佛是在畅叙别情。
C.颈联中,“雕”感受到秋风,睁开睡眼“眄青云”,诗人通过写“雕”畏惧秋风,侧面表现了秋风的神奇力量。
D.尾联中的“君”指秋风,而“扶病”二字则解释了“一年颜状镜中来”的原因,全诗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解析】 C项,“雕畏惧秋风” 错误,颈联是为了表现秋风能使马和雕长精神,赋予万物以活力,并无畏惧秋风之意。
【答案】 C
(2) 有人评价此诗情感跌宕起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解析】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语“与君别”“我却回”“颜状”“拳毛动”“睡眼开”分析。
【答案】 ①首联表现出诗人的欣喜之情。作者把秋风拟人化,通过秋风深情回忆去年与诗人作别,今又回到诗人身边,营造了一个奇妙又情韵浓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秋风去而复还的欣喜之情。②颔联诗人感叹衰老。诗人听闻秋风又来,醒来之后,却在镜中看到自己容颜衰老,有秋风依旧人已老的惆怅。③后两联诗人却精神顿作。以“马思边草”“雕眄青云”比兴,引出诗人迎着秋风上高台,表现了诗人老而弥坚、倔强进取的精神品格。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38】
秋雨夜眠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②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 ①这首诗大约是大和六年(832)秋白居易任河南尹时所作。这时诗人已六十岁,体衰多病,官务清闲,且诗友元稹已经谢世。②瓶:烤火用的烘瓶。
(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首句,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先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年人的特性:瞌睡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的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怕冷、体衰。
C.尾联的“寒”字写出了深秋气候的寒冷,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同时也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感和生活上的闲散。
D.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仕途、境遇,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令诗人深有感触。
【解析】 C项,“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满足感和生活上的闲散”错,应该是写出了诗人对冷酷现实的失望,在政治上的心灰意懒和生活上的孤寂闲散。
【答案】 C
(2)“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诗人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6分)
                                
                                
                                
【答案】 ①颔联写窗外秋雨淅沥,屋内老翁“睡美”,正说明他心无所虑,具有闲适的情怀。②颈联写夜已过去,按理说老翁应该起床了,但却还要“香添暖被笼”,打算继续躺着,生动地描绘出体衰闲散的老翁形象。③尾联写晓晴时老翁仍未起,而是悠然地看满阶红霜叶,突出了老翁心境的淡泊和生活的闲散。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导学号:75302039】
故尚书户部侍郎王君先太夫人河间刘氏志文
柳宗元
夫人姓刘,其先汉河间王。王有明德,世绍显懿。至于唐,有文昭者,为绵州刺史,号良二千石【注】。其嗣慎言,为仙居令、光州长史,克荷于前人。光州,夫人之父也。夫人既笄五年,从于北海王府君,讳某。府君举明经,授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修经术,以求圣人之道;通古今,以推一王之典。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
夫人生二子:长曰彝伦,早夭;少曰叔文,坚明直亮,有文武之用。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先帝弃万姓,嗣皇承大位。公居禁中,谟定命,有扶翼经纬之绩。由苏州司功参军,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加户部侍郎,赐紫金鱼袋。内赞谟画,不废其位,凡执事十四旬有六日。利安之道,将施于人,而夫人卒于堂,盖贞元之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也。知道之士,为苍生惜焉。天子使中谒者临问其家,赙以布帛。
呜呼!夫人之在女氏也,贞顺以自处,孝谨以有奉;其在夫族也,祗敬以承上,严肃以莅下。事良人四十有九年,而勤劳不懈;生户部五十有三年,而教戒无阙。年七十有九,而户部之道闻于天下,为大僚,垂紫绶,以就奉养。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然而天子有诏,俾定封邑,有司稽于论次,终以不及,时有痛焉。是年八月某日,于兵曹君之墓。
(选自《全唐文》,有删改)
【注】 二千石:汉代郡守一年俸禄为二千石。唐代刺史相当于汉代郡守,故有二千石之称。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B.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C.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D.贞元中/待诏禁中以道/合于储后/凡十有八载/献可替/否有匡弼调护之勤
【解析】 “待诏禁中”是一个省略句,即“待诏(于)禁中”,结构完整,所以在“中”后停顿,据此排除B、D两项;“有匡弼调护之勤”是一个动宾结构,所以在“有”后不能停顿,据此排除A项。
【答案】 C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人既笄五年”中的“笄”也叫“及笄”,指女子二十岁成年。
B.“为起居舍人”中的“起居舍人”为官职名。隋炀帝时始置,属内史省。
C.“加户部侍郎”中的“户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相当于今日的财政部,掌管财用及户籍。
D.“赐紫金鱼袋”中的“紫金鱼袋”是古代一种官员的服色制度。从唐代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
【解析】 “指女子二十岁成年”错,“及笄”指女子十五岁成年。
【答案】 A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刘夫人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刘夫人也不例外。
B.刘夫人的父亲也继承了先辈的传统,他曾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
C.刘夫人的儿子王叔文不仅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在自己的职位上也从不懈怠。
D.刘夫人在娘家奉养孝敬父母,在婆家侍奉丈夫、教育儿子,她教育王叔文五十三年,始终没有什么欠缺。
【解析】 曾担任绵州刺史,并被称为好郡守的是刘夫人的祖父刘文昭,而非其父亲刘慎言。
【答案】 B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会世多难,不克如志,卒以隐终。(5分)
译文:                             
                                
(2)公卿侯王,咸造于门。既寿而昌,世用羡慕。(5分)
译文:                             
                                
【解析】 第(1)句的关键词:会(恰逢),克(能够),卒(最后,最终)。第(2)句的关键词:造(到),寿(长寿),用(因此)。
【答案】 (1)恰逢世间多难,王先生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隐居终老。
(2)朝廷里的高官王侯,都来登门拜访。夫人寿龄已经很高,家业又很兴旺,世人因此十分羡慕她。
【参考译文】
夫人姓刘,她的祖先是汉代的河间王。河间王有美德,他的子孙继承了这种美德。到了唐代,有个后代叫刘文昭,担任绵州刺史,被称为好郡守。刘文昭的儿子刘慎言,担任过仙居令、光州长史,能继承先辈的传统。光州长史刘慎言是夫人的父亲。夫人成年后又过了五年,嫁给北海王先生。王先生考中了明经科,被授官任城尉左金吾卫兵曹。他研究经学儒术,以探求圣人的理论;又研究了古今历史,以推知一代王朝的治国之法。(可是,)恰逢世间多难,王先生不能实现自己的志向,最后隐居终老。
夫人生了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彝伦,年少时就夭折了;小儿子叫王叔文,意志坚定,光明磊落,正直无私,通达事理,有文武之才。在唐德宗贞元年间,(王叔文)在宫中等待诏命,因为与皇太子志同道合,(辅佐皇太子)共计十八年,向太子进谏,劝善规过,有辅助护卫的功劳。唐德宗死后,皇太子即位做皇帝。王叔文在皇宫里,帮助皇帝决定大计,发布命令,对皇帝有扶持辅位的功绩。他从原来苏州司功参军的职衔,升为起居舍人、翰林学士。后担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袍、金鱼袋。他在内廷帮助皇帝谋划改革措施,在自己的职位上从不懈怠,共掌管政事一百四十六天。正当利国安民的措施即将在百姓中广泛推行的时候,夫人却在家中去世了,时间是贞元二十一年六月二十日。懂得治国之道的人,都替百姓感到惋惜。皇帝派官员到王叔文家中慰问,并赐给(他)布匹绸缎。
唉!夫人在娘家时,为人端庄和顺,奉养父母孝顺谨慎;到婆家后,侍奉长辈恭敬有礼,教养晚辈严肃认真。侍奉丈夫四十九年,一直勤劳不懈怠;从生下王叔文到去世共五十三年,对他的教育告诫始终没有什么欠缺。夫人七十九岁的时候,王叔文的治国之道闻达于天下,他做了大官,悬挂紫绶,用厚禄奉养母亲。朝廷里的高官王侯,都来登门拜访。夫人寿龄已经很高,家业又很兴旺,世人因此十分羡慕她。皇帝下令议定夫人的封邑,但是由于主管官吏论定编次而耽误了时间,最终没来得及给她加封,当时许多人为这件事感到痛惜。这年的八月某日,夫人被合葬在王兵曹的坟墓里。
三、语言表达(14分)
15.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3分)
【导学号:75302040】
唐代诗人是一群生于情、长于情的时代宠儿,是一群天真烂漫的赤子,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娓娓诉说的个人际遇;不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深长呼唤的惋惜国运,都是如此的感情投入,声出肺腑,这在一般世故者眼中,简直不可思议。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能力,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协调性与对称性。作答时注意句式协调,分析词句的对称,本语段中“慷慨歌吟”对“深长呼唤”,“郁郁哀歌”对“娓娓诉说”;由盛唐到晚唐,由民生到个人。答题时要注意考虑这两个因素,另外要保持“无论是……,还是……”句式不变。
【答案】 无论是报效祖国的慷慨歌吟,还是惋惜国运的深长呼唤;无论是怜悯民生的郁郁哀歌,还是个人际遇的娓娓诉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8个字。(3分)
【导学号:75302041】
《沧浪诗话》说:“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诗歌之道,不在书,不在理,那在何处呢?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真情所至,方有高格。钱穆谈中国诗歌,认为贵在自抒己情,以待知者知,是把人生写进了诗歌里。唐朝以后,写诗总不乏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落入如《沧浪诗话》所批评的“以议论为诗”的歧途,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却淡漠了生命情怀。也许,这正是唐之后诗歌渐衰的原因之一。
【答案】 ①其实就落在一个“情”字上  ②却时常脱离了性情  ③诗中常可见哲理议论。
17.(2018·全国卷Ⅱ)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4分)
诸子争鸣、造纸印刷、筑长城开运河,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
材料:
奋斗 团结 梦想
建强国谋复兴 御外侮卫家国 脱贫困奔小康
垦田拓海 开天辟地 守望相助 抗灾治水
逐日奔月 同舟共济
                                
                                
                                
【解析】 解答此题的步骤:①分析示例特点。示例是由两个四字短语、一个六字短语和一个表达特定主题的短句组成的。②巧分材料词句。将材料中“垦田拓海”“抗灾治水”“同舟共济”等六个四字短语按照意义两两分组,分别照应“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辨析“建强国谋复兴”“御外侮卫家国”“脱贫困奔小康”这三个六字短语的表意差异,寻找其与“奋斗”“团结”“梦想”这三个中心主题的关联和照应。③仿照示例句式,整理句子。
【答案】 (示例)垦田拓海、抗灾治水、脱贫困奔小康,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奋斗精神 。
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御外侮卫家国,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团结精神 。
开天辟地、逐日奔月、建强国谋复兴,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梦想精神 。
18.下面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会徽,请写出该会徽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4分)
【导学号:75302042】
                                
                                
                                
                                
                                
【答案】 (1)构图要素:一轮明月;一位对月吟咏的诗人;一卷长长的卷轴。
(2)寓意:明月,是中国古诗词中重要的意象,象征了中国古诗词丰富的内涵。
对月吟咏的诗人,体现了对中国诗词的吟咏和赏析。
长长的卷轴,象征着源远流长的中国诗词文化。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属于名言哲理类材料作文,要求考生从六则名句中选取两三个语句来确定立意,写作空间更大,更易激发考生的个性思维。分析材料,我们需要分别确定六则名句的含意。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人要靠自己,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表现的是深切的思乡之情。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写的是桂花,即使没有鲜艳的颜色(外在),桂花仍是花中最美的,因为桂花色淡香浓,以内在美取胜,所以可理解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也可以解读为从容和自信。④说的是接受的光照越微小视野就会越狭隘,接受的光照越高远视野就会越开阔,由此可以理解为越能广泛接受教诲或听取意见,眼界就越开阔,也可以理解为“开眼看世界”,要有开放意识。⑤强调人要敢于正视现状(不足)。⑥强调个人的自信和担当意识。
据此,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关键词:①自强进取;②思乡;③内在美,从容,自信;④听取意见,开放意识;⑤正视自我;⑥自信,担当。从中选取两到三句,依据其中的共性或联系来行文即可。比如,选③⑥,可写自信;选①③⑥,可写人生当自信自强;选①②,可写心系故乡,志在远方;选③④,可写既要有超凡的自信,又须广泛听取他人意见;选⑤⑥,可写青年人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豪情,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选①④,可写奋发图强,开放进取。
具体写作时,可参考以下立意角度:(1)自信与担当;(2)人生当自信自强;(3)心系故乡,志在远方;(4)既要有超凡的自信,又须广泛听取他人意见;(5)青年人既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豪情,也要有正视自我的勇气;(6)自强奋发,开放进取。
【佳作展台】
心系故乡,志在远方
英国诗人西格夫里·萨松曾以“我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赍志离家,在脑海深处猛虎的咆哮怒吼之下志在远方,风雨兼程;白露湿衣,他乡一轮明月,一时蔷薇香溢,宁静安然,内心充盈的是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我心系故乡,却志在远方,两者兼二为一,构成我人生的主旋律。
远方有我一生不变的梦。海子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我说,我来人间一趟,我要看看我生活的眼前之外的远方又是什么样的风景。我不希望自己的人生被固定在一个逼仄的角落,一生无虑却又平淡无奇,我希望自己能一路看更多更美的风景,遇到更好的人,做更多的事。而想要做到这些,我只能靠自己。人言君子当自强,孟子也说,“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我向往远方,我渴望用我自己的力量“暴霜露,斩荆棘”,以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故乡则是我一生不改的羁绊。远离故乡的我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离家那条长长的路是连接我和故乡的那根线。故乡也是我拼搏不竭的动力。我的故乡就像是在落后的土窑里精心烧制出来的瓷器,烧窑人已经尽了力,瓷器却不够精美。我们相信每一个离家闯荡的人哪怕在外有那么一点成就,都意味着能够在家乡这个粗糙的瓷器上留下一抹釉色,给家乡带来一丝美好。我心系故乡,才选择志在远方。
追求但不苛求,既有猛虎吟啸,也任蔷薇盛开。既心系故乡,又志在远方。
雨果曾言:让内心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而林徽因却叹道:真正的平静不是远离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我欣赏雨果“志在远方”以苦为乐的自强果敢,也喜欢林徽因在内心深处保留一方净土的宁静祥和。于我而言,故乡,就是我在搏击风雨心力交瘁之后心灵栖息的港湾。我不会因一心追梦而忘却了故乡的美好,也不会因贪恋故乡的温暖而拒绝让自己经受磨砺。巨龙与心篱同样寄居在心中,彼此安然无恙,共同挑起我真正向往的生活。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君子自强,追求远方之志,不正是“有方”之游吗?
猛虎与蔷薇,远方与故乡。平衡心灵,度量幸福,此生若此,心甘情愿。
我心系故乡,志在远方。此生当自强,追求远方之志;此生不忘乡,让故乡因我更美。
【名师点评】 作者巧妙地将材料中的两则名句融为一体,开头引用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嵌入“猛虎”与“蔷薇”的意象,在此基础上,道出自己的观点,即“猛虎”“蔷薇”兼二为一,远方与故乡兼得。然后作者分别论述远方和故乡对于自己存在的意义,再借雨果和林徽因的名言将两者结合,分而后总,落笔于孔子“游必有方”,最后再次强调“心系故乡,志在远方”,文章诗意盎然,情感充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