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综合检测(2)
(时间:12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巩固(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偏惊物候新 偏:特别、尤其
忽闻歌古调 古调:此指陆丞诗《早春游望》
B.江渚 渚:指水中陆地
日悠悠 悠悠:深远
C.铁骑绕龙城 铁骑:穿铁甲的骑兵
宁为百夫长 百夫长:指中级军官
D.不胜愁 胜:承受得住
皎皎空中孤月轮 皎皎:洁白的样子
【解析】 C项,“百夫长”指军队中低级军官。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游人只合江南老 只合:只应该
B.日日花前常病酒 病酒:为酒所病,饮酒过量而感不适
C.还与韶光共憔悴 韶光:美好的时光
D.细雨梦回鸡塞远 梦回:梦里回到
【解析】 D项,“梦回”意为“梦醒”。
【答案】 D
2.下列各项中,与例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A.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B.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
C.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D.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
【解析】 A项为类比;B项为拟人,作者赋予“明月”以灵性;C项为“移情”手法;D项为比喻,“似练”“如簇”与例句同。
【答案】 D
3.下列词句中不能体现苏轼词豪放高旷风格的一项是( )(3分)
【导学号:75302078】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C.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D.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解析】 A句出自《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理解,齐宠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表现了词人洒脱、旷达的襟怀;B句是《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开头句,气势恢弘,把人们带入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C句出自《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幽怨缠绵,耐人寻味;D句出自《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答案】 C
4.(2018·河北衡水模拟)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文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中专,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一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正遇上阴天,他望着天空漂浮的密密挨挨的云彩情不自禁地说道:“今天的天气,真可谓‘也无风雨也无晴’啊!”
D.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非常刻苦,李明在班会上表扬张海说:“张同学这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解析】 A项“宦游人”指“为求做官而到处奔走的人”,用在送同学到外地上学的离别情景不恰当;B项“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指的是诗人结交的都是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表现诗人的清高,不是表现读书乐趣;C项“也无风雨也无晴”是苏轼名句,表现的是作者达观的人生态度。D项出自柳永《蝶恋花》,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引用后,常被用来形容为事业忘我拼搏的精神。
【答案】 D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晏幾道,字叔原,号小山;秦观,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二人都是“古之伤心之人”。
B.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他的《清平乐》。
C.贺铸,字方回,号庆湖遗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他赢得了“贺梅子”的美称。
D.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著有《清真居士集》。
【解析】 B项,“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出自秦观的《踏莎行》。
【答案】 B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柳永《八声甘州》中写出了雨后的江天、清秋的萧索,晚景的寂寥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岳飞《满江红》中既是激励自己,也是鞭策部下。耿直之心,拳拳之意,尽现于字里行间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既写出了寻觅之苦,又写出了发现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蓦然回首,那人却在,__________。
【答案】 (1)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一番洗清秋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3)众里寻他千百度 灯火阑珊处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诗歌阅读(36分)
7.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79】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解析】 B.第三句中的“衔枚”,是指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此处形容人人肃静。本句重在表现考生们紧张肃穆地应考的情形,“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不恰切。
【答案】 B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解析】 首先观察诗句,有特殊表现手法的要指出,并进行分析。本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先点出其修辞手法——比喻,将考生们写字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再表述这样写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的喜悦之情。
【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80】
西江月
苏 轼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①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 ①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尘土。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短短五十余字,即写出了时间、地点、景物及词人的感受,充满诗情画意。
B.“障泥”两句,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C.“可惜”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了水月之静美。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解析】 C项,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 C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案】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81】
蝶恋花
禹庙兰亭今古路
陆 游
禹庙兰亭①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鹦鹉杯②深君莫诉。他时相遇知何处。
冉冉年华留不住。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一句丁宁君记取。神仙须是闲人做。
【注】 ①禹庙:祭祀夏王大禹的庙宇;兰亭:魏晋风流朝圣地、书法圣地。②李白《襄阳歌》:“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1)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
B.“一夜清霜”两句描绘出寒夜冷霜弥漫湖边树林的景象,营造出凄清孤寂的氛围,蕴含着诗人的无尽感伤。
C.“鹦鹉杯”化用李白《襄阳歌》中的诗句,蕴含“一日须倾三百杯”之意,并借之留给读者联想的空间。
D.“镜里朱颜,毕竟消磨去”中“毕竟”二字点明时光飞逝,美好年华难以留住,容颜终究要走向衰老。
【解析】 A.“禹庙兰亭今古路”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借此抒发怀古幽思的凭吊之情。“意指通往禹庙、兰亭的路从古到今只有一条”理解有误。
【答案】 A
(2)词人的愁情未曾说破,读来却自然生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情感主旨赏析,考生要注意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和把握,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
【答案】 ①借说禹庙、兰亭所寄寓的功成名就、风流潇洒历来是人们所追崇的情结,暗含自身夙愿不济的感慨;②借言及时行乐的劝酒之词,实表诗人重逢难料的离别之痛;③借称闲人方可为神仙,直指诗人难以超脱、郁结于心、难以平复的烦闷。
10.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9分)
【导学号:75302082】
鹧鸪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辛弃疾
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②。
【注】 ①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②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春入平原荠菜花”写荠菜花开满了田野,表现农村恬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孟春之景。
B.“新耕雨后落群鸦”写土地耕好了,又适逢春雨,群鸦在新翻的土地上觅食,充满生意。
C.“闲意态,细生涯”写的是村民的生活状态:村民们悠闲自在,生活井然有序。
D.“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写农家女子趁着大忙前的闲暇赶着去走娘家。
【解析】 A项,孟春指正月,由“荠菜花”“新耕雨后”“蚕生”可知,“表现……孟春之景”错误。
【答案】 A
(2)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的表现手法。田园风光怡人,农家生活闲适,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春天,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事业上的失意与感叹岁月流逝的惆怅之情便油然而生;而对闲适、古朴的村居生活的描写,更让人感受到词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甘闲居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态。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导学号:75302083】
新刊欧阳文忠公全集序
[明]钱溥
欧阳文忠公,庐陵人也。庐陵旧有公全集本,既而收上内府,而天下遂不复得是全集久矣。海虞程君宗,广求之而得于胡文穆公家,盖内出本也。亟命工翻刻于郡横。适予使交南至庐陵,其郡博郑钢,首进而请曰:“使庐陵文献足征而使天下复有是集者,太守功也。愿一言序其首。”予峻拒之弗获,至舟不能行,乃抚然有间曰:“士非文章之难也,而以文章救世为难。”荀、韩、黄老之术起,斯道遂亡于秦。幸而韩愈世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革弊而拯弱。尝曰“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则亦隐然自任其传矣。后又变而为五季衰陋之习,虽宋兴七十有余年,而学者亦未易遽复于古。一旦欧阳子出,以文章道德为宗师。若范仲淹之贬于饶也,一时名士目为党人。公在谏院,为《朋党论》以献,群言遂息,不然,党锢之祸成矣。嘉学者争尚怪僻为奇,文体大坏,公知贡举,黜险怪而录雅正。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虽然,当是之时,倡而和者,韩有柳宗元,欧阳有苏氏父子,其他李翱、张籍之流,曾巩、尹洙之辈,声振而气从,金舂而玉应,文非不美也,而较其救世之功,则若列星之有五行,众山之于五岳,其功化发育呈露,盖自有不侔者。宜其崛起于千百载之前,而并耀于千百载之后,而渺焉未有能继之者,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盖唯有二公焉。
是集之行,程君嘉惠后学亦至矣。使善学者诵其文而知能以身任国家安危之计,其用舍为世所重轻,进不知富贵为乐,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后学云间钱溥,谨书于螺川驿。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附录》有删节)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B.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C.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D.士初喧然/腾谤其后不五六年/文格遂变而复古/不然弊将若/何而止哉/世所谓文章必以救世为难也。
【解析】 “喧然腾谤”是写士人们的反应,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文格遂变而复古”意为“文章风格就发生了演变而恢复了古代的风貌”,后面应断开,排除C项。
【答案】 A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内府,皇宫内负责监管制造器具的部门,就是内务府。保管由大府拨交的珍贵物品。
B.朋党,集团、派别,多为争夺权力、排斥异己互相勾结而成。如《战国策·赵策二》:“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
C.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佛教所继承。
D.百世师,品德学问可以作为百代的表率。源自《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解析】 C项,“后为佛教所继承”错,应为“后为道教所继承”。
【答案】 C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原来刊印的欧阳修全集本被内府收藏,天下好久没有欧阳修全集流传,于是海虞人程宗广泛寻求欧阳修全集,最终在胡文穆公家发现内府本。
B.钱溥在赴交南的行程中收到庐陵郡博郑钢赠送的欧阳修全集刻本,郑钢请他为欧阳修全集的刻本写序,他拒绝这个请求,但没有成功。
C.韩愈、欧阳修倡导文学革命都得到众多有识之士的响应,但这些有识之士的文章不够精美,救世的功效也不能与韩愈、欧阳修相提并论。
D.钱溥认为读欧阳修的文章可以让人增强以天下为己任的意识,肯定了欧阳修作品的思想价值,也肯定了程宗重刻欧阳修全集的社会影响。
【解析】 C项,“文章不够精美”有误,文中说“文非不美也”,文章并非不精美。
【答案】 C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幸而韩愈世出,慨然以斯道为己任,其文章足革弊而拯弱。(5分)
译文:
(2)而退不忘天下以为心,然后为无愧也,夫岂徒以文体变其所习而已。(5分)
译文:
【答案】 (1)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风尚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
(2)(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
【参考译文】
欧阳文忠公是庐陵人。庐陵原来有欧阳修的全集本,不久,全集本被收到内务府,于是天下好长时间就不再能有这个全集本。海虞人程宗,广泛寻求全集本,并从胡文穆公家得到全集本,大概就是内府流传出来的。迅速在郡横叫人翻刻全集本。适逢我出使交南到庐陵,庐陵郡博郑钢,首先进送一套全集刻本给我并且请求我说:“让庐陵文献足以证明,让天下再有这个文集的,是太守之功。希望在这个文集之首有一篇序言。”我严厉拒绝但没有获准,致使我的船不能行进,才茫然片刻说:“士人不认为写文章很难,但认为用文章救世很难。”荀子、韩非、黄老之术兴起,文章救世之道的风尚在秦朝丢失。幸亏有韩愈出现,(韩愈)慷慨激昂地把恢复这种风尚作为自己的重任,他的文章足够用来去除弊端、拯救衰颓的文风。他曾说“孟子死了,不能够得到他的真传”,就暗暗地担起传播儒学之职。后来又演变为五代衰陋之习,虽然大宋兴起七十多年,而学者也未能轻易地立即复古。终于有一天,欧阳修出世,以文章道德为宗师。如范仲淹被贬到饶州,当时名士都认为他是党人。欧阳修在谏院,写《朋党论》以献,众人的言论才停止,不然,就会成为党锢之祸。嘉学者争相崇尚怪僻写一些奇文,文体极坏,欧阳修掌管贡举,废除那些写险怪的文章的人而录用那些文风正直之士。士人起初喧然沸腾谤怨,过了五六年之后,文章风格就发生了演变而恢复了古代的风貌,不然不好的文风将怎样才能停止呢?这就是世人所讲的文章必定以救世为难。
虽然这样,在当时,倡导而有追随者的,韩愈有柳宗元,欧阳修有苏氏父子,其他还有李翱、张籍这一类人,曾巩、尹洙这一类人,他们声振气从,金舂玉应,文章不是不美,但相较于救世之功,就像列星与五行(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众山与五岳,他们的功业、教化、发展、育人的显现,自有不等。他们在千百年前崛起,而能一同在千百年后光耀于世是应当的啊,但是渺茫没有继承的人,一个人成为百代之师,一句话成天下的准绳,只有这两个人。
这本全集本的流行,程宗称赞这本全集给后学者带来好处也确实做得很好。让善于学习的人诵读他的文章便能知道自己应该以国家安危为己任,他们无论是被任用还是被黜退,是被世人所看重还是轻视,都能做到升官晋用不以富贵为乐事,(他们)退隐却不忘天下安危,并把它作为心中挂念的事,这以后才不感到愧疚,哪里只是文体变革那些陋习罢了。后学云间钱溥,在螺川驿认真作了这篇序。
三、语言表达(14分)
15.请以“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为开头,将下面的句子重组为一个单句,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可适当增删词语。(3分)
【导学号:75302084】
如果说,苏东坡的盖世才华是他让无数后人崇敬和偏爱的首要因素,那么他的儒雅与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则是他令人崇敬和偏爱的又一个因素。
【解析】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的能力。作答时,首先要分析所给句子,明确其主要内容,然后根据主语“苏东坡的儒雅与豪放”确定一个主干句,最后将其他内容作为主干句的修饰成分添加进去即可。
【答案】 苏东坡的儒雅和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可以说是他拥有盖世才华这一首要因素之外的又一个令无数后人崇敬和偏爱的因素。
16.阅读下面一则短文,按要求答题。(3分)
据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昼锦堂记》,交稿后,他细细推敲了一下,觉得有两句有些欠妥。可那人已经走远了,他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做了修改。“这不还和原稿一样吗?”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仔细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中增加了两个连词“而”;他反复吟诵“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后,不禁拍案叫绝。
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为什么对欧阳修最后增加两个连词“而”拍案叫绝?请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解析】 此题要求“从语言表达效果的角度”分析,就是让学生分析语言形式方面的作用,即说明增加虚词“而”带来的表达效果。所以,应侧重于赏析虚词的语境作用。
【答案】 修改后意义虽未改变,但是语气由急促变为舒缓,似潺潺的山间流水,多了一份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所以,那位请欧阳修写文章的人对增加的这两个“而”字拍案叫绝。
17.(2018·全国卷Ⅲ)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4分)
【导学号:75302085】
【解析】 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表内容以及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对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对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18.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4分)
【导学号:75302086】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
③ 。
【解析】 本题给出的文段主要介绍春节燃放烟花爆竹的危害,从给出的示例可以看出,“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是对语段中“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这一推断的否定。分析语段的后文,还有两处结论说法太过绝对,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从示例的语气和句式结构角度分析,②③两处可以分别写成“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答案】 ②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并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 ③不是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就能避免环境污染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二毕业后的暑假,小明打算约几个朋友一起出去旅游。可是在商量去哪里的时候,几个人发生了分歧,有的想去国外感受异国情调,有的想去大城市领略都市风采,有的想去风光秀丽的自然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还有的想去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历史名城去访古探幽,大家争论不下,求教于阅历广泛、游历天下的小王,希望他能给出好的建议。
如果你是小王,你会给出怎样的建议?为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明确建议,选好角度,自拟标题,使用恰当的措辞,有理有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首先概括材料内容:面对小明和几个朋友高二毕业暑假旅游在地点上分歧,你的建议是什么?其次,要有回答问题的意识,即选边站的意识,具体明确地给出建议的去处。第三,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考虑到小明等人的身份与出行时间,在行文中要体现出建议的意思,不能仅仅是自我态度的呈现,观点的展示,而缺少建议的成分。第四,要结合具体的景点阐述建议的理由,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自然圣地。呼吸新鲜空气,领略秀丽美景;自然是繁冗世俗的避风港,感受自然是休闲放松、愉悦身心的最好方式;自然能安抚狂热而躁动的心,让我们暂且摆脱世俗,回归本心;自然美景能给予人无尽的宝藏,让精神丰润起来;自然不仅是这个世界原色的缔造者,是数以万计生灵的栖息地,更是人类灵魂的皈依之所。自然的清新、安静、舒爽、自由、真实……
历史名城。古城是纽带,连接着过去和未来;游历古城,就是为了铭记历史,传承文化;历史名城有着厚重的文化沉淀,华丽而不造作,优雅而不显媚态,古韵承载在人们平凡生活中,历久弥新。历史古城经受过岁月的雕刻,时间的淘洗,斑驳的城墙上刻满的是历史与文化,是传承与悠远;可以倾听历史的心跳,可以感受人事的变迁;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可以修身养性,鉴古知今;可以感受古意盎然,可以遥想时代兴替,还可以怀想悲欢离合。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以及对民族和文化的认同。
繁华都市。倾听时代的脉搏,感受现实的喧嚣;关注社会,丰富阅历;体会真实的生活:充满竞争与压力、心酸与血泪、奋斗与拼搏、荣耀与失败……;感受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的发展变化、繁荣进步,从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公共服务、环境卫生、市容市貌、科技发展、法治建设……;以及城市的包容度、开放度、文明程度、创新性、竞争力,市民的幸福感、归属感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况。)
异国情调。别样的生活、别样的文化、别样的习俗,开阔眼界;国际化的视野;尊重包容不同文化;增强国家认同;增进交流,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相互学习,借鉴吸收。
【佳作展台】
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
高二毕业后的暑假旅游,有人想感受异国情调,有人欲领略城市风采,亦有人欲投身自然。在我看来,其虽不失为良策,但何妨借此机会去访古探幽,重拾诗中景呢?
历史名城的青砖碧瓦,该承载着怎样的人事啊。
可还记得“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中的京口北固亭?想当年,金戈铁马壮;可还记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那座萋萋空城?想当年,龙盘虎踞雄;可还记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的那一尾乌衣巷?想当年,秦淮歌舞艳;可记得“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想当年,春风十里扬州路。如此之景,除了历史名城,又能往哪里去寻呢?只有在这样的历史名城,我们才能真切感受到什么是浓厚的文化沉淀,什么是沉厚的人文情怀?
访古探幽,除诗中的景,我们更应领略诗中的情。
不走进那雨巷听听那雨打芭蕉的声音,又怎么领略那红尘女子独守空阁的孤寂呢?每一座老城的每一个角落,都来过无数的人亦发生过无数的事。当你立于那一面青砖碧瓦的古墙前和一扇雕花漆红的大木门后,思绪便自然而然地开始翩翩起舞了。
谁曾在此处生,又在此处死呢?谁曾在此处爱过,又在此处放手释怀呢?不亲临一座有历史的都城,以上种种都是无从体会的。在这样一座老城,每一片瓦都是有情感的,每一块砖亦是有温度的,这就是积淀,是无从模仿的专属记忆。
诚然,体验异国风光和探访大都市抑或是走进大自然,也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有哪一样能比徜徉在有厚重历史的古城更有韵味呢?异国风光固然美丽,但那毕竟是异国他乡;大都市的繁华固然令人神往,但充斥着是更多的是现代的嘈杂和喧嚣;大自然的静谧固然让人放松,但当代青年需要的更多是文化的滋养与传统的熏陶,更何况,细雨滴落在空调机上发出的单调声响是无法与雨打芭蕉绵密的声音相媲美的——不然为什么叫听雨呢!纵身于自然享受自然风光,但缺了人间的温情,自然又是否会显得有些冷清了呢?
在这样一个为数不多的长假中,选择去做一件最有意义的事情,何妨去看一座老城,观一处古迹,慢慢去品味每一座古殿的巍峨,每一条古巷的幽深,每一面古画的山水诗意,去感诗中情,去品画中意,去探城中事,此乃人生之幸事。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行文畅达的议论散文。亮点有四:其一,开篇点题,观点明确,毫无拖沓之感;其二,大量古诗词的引用与古城古迹契合无间,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味道;其三,善于描述,笔端带情,文章有画面感,具体形象;最后,能对比说理,辩证地突出了自己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