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2张PPT。摹形传神 千载如生
——《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学习目标:一、疏通1---3小节内容,梳理文言知识点。
二、更为全面的理解项羽形象,了解司马迁极为高超的人物刻画艺术。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衰,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北宋·王安石《乌江亭》《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两首诗对项羽失败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
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
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翻译:
1.项梁尝有栎阳逮,乃请蕲狱掾曹咎书抵栎阳狱掾司马欣,以故事得已。
2.每吴中有大徭役及丧,项梁常为主办,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3.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4.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用意?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
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志在灭秦,嫉
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
注入了激情。2. 第二自然段写了项羽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同时也可见他的鲁莽、粗疏。 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巨鹿之战背景:项羽随项梁在吴中响应陈胜、起兵反秦后,接受召平假借陈胜名义的命令,从江东吴中“渡江而西”。沿途收编或兼并了好几支军队,气势大振。陈胜死后,刘邦也来投奔。项梁采纳范增建议,立楚怀王的孙子为楚怀王。其间项羽受遣攻下襄城,之后项梁又屡败秦军,项羽与刘邦还率军斩杀了秦宰相李斯的儿子李由。一连串的胜利使项梁骄傲起来,拒绝了宋义“将骄卒堕者必败”的劝谏,最终导致以楚为首的联军被章邯所率的秦朝援军击败,项梁也战死,从而使反秦义军在陈胜死后,又一次遭受到重创。秦军则趁机将反秦阵营的赵国君臣及军队包围在巨鹿城,与赵国及诸侯援军形成决战局面。太史公最得意之文,项羽最得意之战。思考: 1.巨鹿之战号称为项羽最得意之战,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读后请思考这段文字在叙述的句式、节奏方面有何特点?和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何联系?检测反思巨鹿之战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内容小结:巨鹿之战基本消灭了秦军主力,并使秦王朝内部出现分裂,导致秦军首领章邯投降。项羽在纳降秦将,并在新安坑杀秦朝二十万降军后,继续向秦地进军,于公元前206 年12 月攻破函谷关,进驻鸿门。此时项羽年仅28 随,即成为各诸侯军的统帅,在这场决定双方胜负存亡的关键性决战中,项羽充分展示出其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神威,使他的一生功业发展到了顶峰。第二课时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霸王别姬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胜利者的姿态,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感伤与忧虑。问: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能够令“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这歌一定极为动人。可惜
的是,极少有人提到这首歌,极少有人知道有这么
一首歌。 《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楚汉春秋》
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提示: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
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
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
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
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
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这个盖世
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我们再来看项羽的最后一战“东城快战”。思考讨论:“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思考讨论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示项羽威猛如画。
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
极为相似。
2.“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像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明确:非也。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两场战争,作者运用不同手法刻画了项羽的性格特点。项羽不仅有叱咤风云、勇猛善战的一面,他还有儿女情长、重情重义的一面。当然《史记·项羽本纪》中对人物精彩的刻画远不止这些,而且刻画人物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司马迁善于通过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精彩的议论,把人物刻画得形象丰满,个性鲜明。
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不断地探究司马迁《史记》的写人艺术,乃至于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让我们笔下的人物也摹形传神、千载如生。 司马迁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经久不衰的项羽形象,对于项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评价,看看人们是如何评价项羽的。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史记》中本纪是给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掌握最高统治权者写的。而项羽从起兵反秦胜利到他被汉军所败而自杀乌江(前209~前202),终生未完成帝业,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传记列入“本纪”,这并不是司马迁“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而正是表现了司马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的客观态度。因为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项羽实际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着当时的政权。正如司马迁在“论赞”中所说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但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真实而又客观,且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他的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他的敬仰,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心的向背。 生存以人为本,无论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领域、一个项目。 他可以去攻城掠池、啸傲疆场,但他不适合去经营天下。他不知道用人,本来能人就不多,有一个厉害的范增却不好好任用,依靠个人的英勇只能营造一个短暂的传奇。而刘邦则不同,他文武都不突出,但善于用人,他任用张良、萧何、韩信各挡一面,依靠群体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个王朝的霸业。
在秦末乱世的天空中,项羽原本只适合做一颗流星,他短暂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前进的道路。
项羽是一面镜子,他反射的光芒足以耀亮古今、警示整个社会。后人应该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
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
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
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
棱角都 被摸圆了。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项羽,我们应该从《项羽本纪》的全文来解读。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再给项羽一次机会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他会成功吗?性格决定命运1、失人心者不得天下
2、从鸿门宴看楚汉相争中项羽
3、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
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项羽此人性情太质直,为人轻率,遇事思考不同。
4、从楚汉战争中看霸王失败的必然性
项羽的悲剧警醒我们:
要能够在人生的转折关头,特别是历史性的关头,头脑清醒,把握契机,多谋善断,培养理想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否则,决不可能在人生转折的大舞台上演出威武雄壮的话剧来,而只能像项羽那样仰天长啸“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为自己也给历史留下一个个遗憾……
也许项羽性格中有着一切悲剧人物所无法抗拒的命运吧——他残暴凶狠、好杀成性,他性格直率、感情用事,他刚愎自用、听信谗言,他自恃甚高、冥顽不灵。他顽固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执着于自己的人生道路,保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虽然这种性格让他遭受痛苦磨难,使他最后身心俱疲,使他最终四面楚歌,以至乌江自刎。但又试想,一个叱咤风云的楚霸王,倘若不能依靠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下去,活着对他来说又有什么乐趣呢?他是宁愿牺牲生命也不愿苟活的,所以他选择了自刎,或许这也就是悲剧英雄所留给我们的无奈吧。
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
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
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①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
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②叙述语口语化。(“太史公”曰新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