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6《 颂其诗,读其书》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6《 颂其诗,读其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1:43:38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人与文化颂其诗,读其书“尚”同“上” “颂”同“诵” 名词,话语 名词,命令 动词,告别 借口,理由 揣测 迎接 反方向 违背 反叛 预先 动词,无 动词,倒下 动词,退却 形容词,华丽 动词,溃败 动词,留存 动词,舍弃 形容词,死者留下的 形容词,剩余的 动词,排泄 动词,遗失、丢失 名词作动词,与……交朋友 使动用法,使……受害 使动用法,使……漂流 遍天下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土地。 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不是你说的那意思。 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又尚论古之人
B.于吾言无所不说
C.张良出,要项伯
D.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解析] A项,“尚”同“上”;B项,“说”同“悦”;C项,“要”同“邀”。
[答案] D
2.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颂其诗,读其书      颂:同“诵”
B.是以论其世也 论:讲求,讨论
C.取二三策而已矣 策:策略,方法
D.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杵:木槌
[解析] C项,策:书写的竹简。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是周无遗民也 ②唯命是从
B.①吾于《武成》 ②于其身也
C.①又尚论古之人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①以意逆志 ②以至仁伐至不仁
[解析] A项,①为指示代词,这、那;②为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①②均为介词,对于。C项,①结构助词,的;②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凭借。
[答案] B
4.下列选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不以文害辞
B.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
C.外连衡而斗诸侯
D.周余黎民,靡有孑遗
[解析] A项,害: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害。B项,友:名词活用为动词,与……交朋友。C项,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答案] D
5.下列选项中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
A.是尚友也 B. 非是之谓也
C.仁人无敌于天下 D.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解析] A项、D项是判断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
[答案] B
6.名句填空。
(2)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则不如无《书》 (2)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阅读提升层]
阅读《孟子》中两则文字,然后完成7~9题。
(甲)咸丘蒙曰:“……《诗》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而舜既为天子矣,敢问瞽瞍之非臣,如何?”曰:“是诗也,非是之谓也;劳于王事而不得养父母也。曰,‘此莫非王事,我独贤劳也。’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如以辞而已矣,《云汉》之诗曰,‘周余黎民,靡有孑遗。’信斯言也,是周无遗民也。”
——《孟子·万章上》
(乙)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率土之滨    率:______________
(2)以意逆志 逆:______________
(3)我独贤劳也 贤劳:____________
(4)是尚友也 友: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率:循,沿着。(2)逆:揣测。(3)贤劳:多劳。(4)友:与……交朋友。
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论其世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不要因为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因为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
(2)所以要讨论他所处的时代。
9.甲乙两段文字中孟子提出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试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读书经验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意逆志”的读书方法。即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这也就是说,我们在鉴赏诗歌的时候常常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也就是把自己当作诗人,然后“将心比心”去领会、推测诗人在诗中所寄寓的情感,从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意逆志”的诗歌鉴赏方法。
(2)“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孟子认为,文学作品和作者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只有知其人、论其世,即了解作者的生活思想和写作的时代背景,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语言表达层]
10.语言综合运用。
请按以下要求写一段话,描写春节期间的某个场景。
(1)集中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气氛。
(2)运用疑问句和排比修辞表达情感。
(3)最后一句能概括全段内容。
(4)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5)不少于200字,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片段作文(微作文)写作的能力,涉及句式、修辞手法、结构安排和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完成此题应注意: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或说明性的文字;二是落实题目中的每项要求。
[答案] (示例)期待已久的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这时候,最令人兴奋的莫过于观赏漫天绽放的烟花了。远处
已经传来一声声巨响,我们还等什么呢?赶快到户外融入梦幻般的世界吧!看啊,一支支烟花喷向夜空,在空中缤纷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使整个夜空流光溢彩,使大地上的万物绚丽夺目。“嗵!”地面上又升起一个通体发光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似仙女玉手播撒的片片花瓣,似从天而降的粒粒明珠,似漫天飞舞的只只蝴蝶,它们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美不胜收。“嗵!嗵!”瞧,那边升起了“天女散花”;看,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那么多烟花争先恐后地蹿上夜空,天空中顿时成了“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是多么热闹绚烂的除夕!
11.阅读下面的问卷调查统计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志愿者对其志愿行为意义的认识(多项选择)
年龄段
选 项       
18-25岁
26-40岁
对职业履历有帮助,尤其是体现在个人简历上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获得了某些技能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志愿服务让自身才干得以充分发挥
对职业发展有益,因为在志愿服务中拓展了社会关系
72%
74%
35%
69%
23%
65%
61%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两个年龄段的人对其志愿行为意义认识的同与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读表能力和表文转换的能力。解题时要仔细观察两个年龄段的人在各项指标中的百分比变化,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加以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相同点:都认为对职业履历和自身才干的发挥有益。不同点:18-25岁的志愿者大多注重了技能的获得和自身才干的发挥,而忽视了社会关系的拓展;26-40岁的志愿者重视自身才干的发挥和社会关系的拓展,而对获得某些技能不感兴趣。
颂其诗,读其书
程门立雪
有一次,宋代著名理学家杨时与学友游酢一起去向程颐请教学问。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不久,便朔风凛凛,瑞雪霏霏。来到程颐家时,先生正坐在炉旁打坐养神。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门外,脚也被冻僵。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从这个成语故事中,我们得到这样一些启示:学习要坚持不懈;要尊师重教;求学师门,务必诚心专志。
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又尚论古之人(“尚”同“上”)
(2)颂其诗,读其书(“颂”同“诵”)
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
(1)辞
(2)逆
(3)靡
(4)遗
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名词作动词,与……交朋友)
(2)不以文害辞(使动用法,使……受害)
(3)而何其血之流杵也(使动用法,使……漂流)
第4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判断句)
译文:遍天下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土地。
(2)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判断句)
译文: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
(3)非是之谓也(宾语前置)
译文:不是你说的那意思。
(4)仁人无敌于天下(状语后置)
译文: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
“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渊源
战国时期的孟子,有一次,他阅读了《尚书·武成》一篇,颇有感慨。他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孟子认为,像周武王这样讲仁道的人,讨伐商纣王这样极为不仁道的人,怎么会使血流成河呢?孟子不相信《尚书》中的这个记载,才说了这段话。意思是提醒人们,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
书本知识只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教条,本身不一定经过论证,不等于真理。可见书中所说未必就代表真理、正确,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应该注重实践,更要学会独立思考。
本板块谈的是孟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指出了“颂其诗,读其书”的方法。第7、8章,孟子提出了关于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第9 章,孟子谈自己阅读《尚书》的心得体会,提醒人们,读书要认真思索,不要盲从。
1.第7章,孟子在与咸丘蒙的谈话中,提出了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应该怎样具体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孟子在与咸丘蒙谈话讨论有关舜的事情时说到了读诗的方法问题,提出了关于阅读诗歌理解其思想感情的一种方法——以意逆志。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这里的“文”指文字,“辞”指语句,“意”指解诗者的意,“志”指作诗者的志。《诗大序》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强调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损害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损害原意,而要用自己的理解去推测诗人的本意。就是说读者评论作品不能从个别字句出发,曲解作品的意旨,也不能只抓住词句的表面意义去理解作品而曲解作品的基本思想。需要用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去探求诗的真正的内涵,才能把握住诗人所要表达的意思。读诗与解诗者的这种领会和感悟,是从自身的理解出发的,即朱熹在《孟子集注》中所说的:“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2.第8章,孟子在与万章的谈话中,提出怎样才能做到“以意逆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就要求“知人论世”。第8章孟子与万章的对话中,谈到学习古代的典籍,他说,仅仅吟诵他们的诗歌,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作者的为人,是不够的。由此提出“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知人”,就是体察认识作者的生平、思想、为人;“论世”,就是要深入了解作者所处的特定环境、时代背景。一个作家的作品,总是和他个人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相联系的。要真正理解诗书,必须知其人,论其世,从作者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点出发,才能够得出较为切实的结论。
3.探究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精辟透脱的读书法,要求读者善于独立思考问题。
孟子谈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时,所举的例子是《尚书》中《武成》篇的内容,而我们知道,《尚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在孔、孟的时代是有着极其权威性的地位。因此,孟子这种对于权威著作,对经典保持独立思考,勇于怀疑的精神,尤其难能可贵,体现出圣贤人物的治学风范。即便是对于两千多年后的我们来说,也是值得学习的。
更何况,今天我们出版业大大发展。日出一书的出版社已不在少数,书籍汗牛充栋,其负面效应是“无错不成书”,这已成为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呼吁的社会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精神就显得尤其必要。
阅读课文9,完成下面的问题。
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
①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③孰是君也,百可无死乎 ④浴乎沂,风乎舞雩 ⑤非有能硕茂之也 ⑥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 ⑦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⑧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A.①②⑤⑥     B.③④⑥
C.③⑤⑦ D.④⑥⑧
[解析] ③为动用法,“为……死”。④名词作动词。⑦名词作动词。⑧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词类活用之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原属于甲类事物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类词,临时具有一种新的语法功能,叫作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数词、代词有时也可以活用,所以,词类活用又叫“实词活用”。
1.句法分析法
句法分析,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分,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分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可能是活用。
2.牢记活用类型法
对每种重点活用类型选一个典型、短小、易记的例句,熟读牢记,以此为例,触类旁通。
使动的动词,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思,“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例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例如:昂其值,居为奇货。(《促织》)“昂其值”是“使其值昂(抬高)”。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以膏泽斯民。(《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用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7.咸丘蒙说:“……《诗经》又说过,‘遍天下没有一块不是天子的土地;环绕土地的四周,没有一人不是天子的臣民。’舜既然做了天子,请问盲人却不是臣民,又是什么道理呢?”孟子说:“《山》这首诗,不是你所说的那意思;而是说作者本人操劳国事以致不能够奉养父母。他说,‘这些事没有一件不是天子的事呀,
为什么独我一人劳苦呢?’所以解说诗的人,不要因为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因为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切身的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这就对了。假如拘于词句。那《云汉》的诗说过,‘周朝剩余的百姓,没有一个存留。’相信了这一句话,那就是周朝没有存留一个人了。”
——《孟子·万章上》
8.孟子对万章说道:“一个乡村的优秀人物便和那一乡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全国的优秀人物便和全国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便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认为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够,便又追论古代的人物。吟咏他们的诗歌。研究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讨论他所处的时代。这就是追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孟子·万章下》
9.孟子说:“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我对于《武成》一篇,所取的不过两三页罢了。仁人在天下没有敌手,凭周武王这极为仁道的人来讨伐商纣这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那么多,甚至)把捣米用的长木槌都漂流起来了呢?”
——《孟子·尽心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