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儒家之道道则高矣,美矣“尔”同“耳” “孳孳”同“孜孜”,努力,勤勉 动词,往,去 形容词,过去的 助词,表决心 动词,停止 动词,放弃 动词,发射 名词,房屋、住所 动词,筑屋定居 量词,古时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名词,陷、坎 名词,品级、类别 名词,科举考试,也指科举考试的科目 名词,法律条文 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耻辱 意动用法,以……为小,感到小 不向前流。 小隙。 具有一定的成就。 孔子所取的就是这一点。 他从水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别的言论就难吸引他了。 孔子屡次对水称赞。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源泉混混 混混:水流丰沛浩荡的样子
B.故声闻过情 闻:名誉
C.容光必照焉 容光:脸上的光彩
D.不成章不达 成章:具有一定成就
[解析] C项,容光:小隙。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从而刑之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道则高矣,美矣 D.孔子登东山而小鲁
[解析] A项,刑:名词用作动词,处罚;B项,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
[答案] C
3.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取于水也
A.君子之志于道也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青取之于蓝 D.不拘于时
[解析] C项与例句相同,均为介词,从;A、B项“于”均为介词,对,对于;D项,“于”,介词,被。
[答案] C
4.下列句子不是状语后置句的一项是( )
A.何取于水也 B.是之取尔
C.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D.仲尼亟称于水
[解析] B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舍昼夜 舍:停止
B.仲尼亟称于水 亟:急忙
C.君子引而不发 引:拉开弓
D.盈科而后进 盈:满
[解析] B项,亟:屡次。
[答案] B
6.名句填空。
(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____________。”
(2)故声闻过情,____________。
(3)君子引而不发,____________。
(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________。
[答案] (1)不舍昼夜 (2)君子耻之 (3)跃如也 (4)登泰山而小天下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中的文字,完成7~9题。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游于圣人之门者 游:____________
(2)观水有术 术:____________
(3)日月有明 明:____________
(4)不成章不达 达:____________
[答案] (1)游:游学。(2)术:方法。(3)明:光辉。
(4)达:通达。
8.将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1)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别的言论就难吸引他了。
(2) 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能照到。
9.孟子说的“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学习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学习应当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能由此及彼,通达事理。
[语言表达层]
10.阅读下面的漫画,完成题目。
孔子:你们都毕业了,怎么又回来了?
弟子:外面就业太难,我们回来读研。
这幅漫画意在讽刺当今一种怎样的现实?请比较古代儒家教育与今天的教育,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运用对比论证,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答案须谈及古今两方面的对比,思想性较强。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参考点:儒家教育,以修身为核心,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学习内容比较单纯;现代教育,功利性强,学习内容繁杂,读书人多以赚钱发财为目标,一些读书人适应环境能力差,逃避现实(或:现实环境太差,读书人纵有满腹经纶,依然难以施展才华)。
11.下面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
①亚马孙研究所实施的“亚马孙生物圈—大气大规模实验”科研项目确认,②亚马孙森林正在经历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③农业生产的扩大和气候变化是造成亚马孙森林生态紊乱的主要原因。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句子主干是“亚马孙森林经历……”,“经历”这一谓语缺少宾语,应在“过渡”之后加“的过程”,或把本句改为“亚马孙森林正在向生物物理紊乱状态过渡”。
[答案] ② 删去“经历”(或:在“过渡”后补上“的过程”)(其他改法,合乎文意亦可)
12.阅读《春暖花开》歌词片段,按要求作答。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每次怒放,都是心中喷发的爱。
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春暖花开,这是我的世界。
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
穿越阴霾,阳光洒满你窗台。
其实幸福,一直与我们同在。
(1)将“风儿吹来,是我和天空的对白”这句话扩写为一段散文,限60字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仿照“生命如水,有时平静,有时澎湃”,写一句歌词,注意押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扩写语句和仿写语句的能力,第一小题,要注意题目要求——散文、限60字内,还要注意扩写的重点。扩写时,要符合语境,展开想象,语言优美。第二小题,明确题目要求,注意例句特点,例句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后两个分句中的“平静”和“澎湃”形成对比,所以在写例句时,要比喻恰当,后两个分句构成对比,尾字押韵。
[答案] (1)(示例)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风儿吹来,我顿时清醒,新的一年,新的希望……让春风把自己的心声吹向天空——幸福的取得需要努力,这是我和天空的对白。
(2)(示例)生命如花,有时衰败,有时盛开。
道则高矣,美矣
【画面描述】 一个男人蹲坐在墙根下,双手放在膝盖上,神情沮丧,面前摆着一顶帽子,口朝上。显然,他是一个需要帮助的乞丐。有一位拿着手帕的男子来到他的面前,看到乞丐的情形,他泪水涟涟,哀泣乞丐的不幸,滴滴泪水落在下面的帽子里。
【寓意点评】 漫画讽刺了一些人面对别人的不幸只是表面上表示同情却不给予实际帮助的行为。
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是之取尔(“尔”同“耳”)
(2)何不使彼为可几及而日孳孳也(“孳孳”同“孜孜”,努力,勤勉)
第2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
(1)逝
(2)舍
(3)科
第3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君子耻之(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耻辱)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意动用法,以……为小,感到小)
第4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不盈科不行
古义:不向前流。
今义:没有能力。
(2)容光必照焉
古义:小隙。
今义:脸上的光彩。
(3)不成章不达
古义:具有一定的成就。
今义:①成文章;②成条理。
第5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之取尔(宾语前置)
译文:孔子所取的就是这一点。
(2)何取于水也(宾语前置、状语后置)
译文:他从水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3)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状语后置)
译文: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别的言论就难吸引他了。
(4)仲尼亟称于水(状语后置)
译文:孔子屡次对水称赞。
大道至高,至美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人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人一方面要适应自然和社会,另一方面也在改变影响自然环境和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的生存和发展乃至损耗都离不开与自然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带来了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与飞跃,但也产生了一系列世界性的问题,如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心理疾病、价值标准失范、道德滑坡等等。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其价值于如今的社会问题有什么可以借鉴呢?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儒学?
一、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启发我们做人、做事都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对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有其现实价值作用
在中国,作为主流思想的儒家充分地肯定了人存在于现实世界的意义,认为在天、地、人三者之中,人是中心,处于最重要位置,“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吾既得为人,是一乐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60多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各国致力于战后重建的大背景下,人类的确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也引发了生态恶化、能源短缺、失业人口剧增、两极分化严重、社会动乱频繁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50多年来,人们对发展思路的看法和观点也产生一系列演变的轨道。从近50多年来国外发展观的演变轨道可以看出:人类对发展观的认识越来越深化,越来越把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起来考虑。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明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一是发展必须是全面的;二是发展必须是协调的;三是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四是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
二 、儒家“中庸之道”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市场经济下属于自我管理范畴的道德准则,以及用平衡和谐思想化解当前各种凸现不和谐的矛盾,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仍是有其魅力与价值的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传统道德面临严峻挑战。在市场负面作用和一些消极因素的诱发作用下,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落后的价值观有所泛滥,使得一些早已绝迹的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为什么在同样的情况下,有人“饥寒起盗心”而有人“贫贱不能移”,有人“富贵生淫欲”而有人“富贵不能淫”,这足以说明自我修养所形成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作用。因此在道德教育上,我们要把他律教育与自我修养有机结合起来,尽快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把市场经济所需求的道德行为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在这种思想境界的指导下,中庸之道给我们提供了属于自我管理范畴的道德修养准则方法,应该对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我完善有所帮助。
三、儒家“仁者爱人”的思想,富含着对人们基本权利承认和肯定的内容,是我们当今社会人与人关系所要借鉴的价值取向
儒家关于“仁”的思想,不管是从道德层面来理解,还是从近现代人道主义、人权思想或者政治学的角度来看,其价值和意义依然巨大,说它“微言大义”并不为过。现代文明社会提倡和鼓励人们要有爱心,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是话语表达方式有所区别,在精神实质上与儒家所倡导的“仁者爱人”、“泛爱众”是一致和相通的。它的价值还远不在这里。儒家所主张的“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包含着承认和肯定人们基本权利的思想。“推己及人”,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依此类推,现代人要求和争取的种种权利平等、权利保障都可以从这里找到逻辑起点。较之于“推己及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更为具体和明确地触及了人们权利对等的问题。
四、儒家“讲信修睦,修己及人”思想,启示我们当前要弘扬诚实守信的传统职业美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发展
在我国传统儒家伦理中,诚实守信被视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孔子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甚至把信摆到了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位置,认为国家的朝政得不到人民的信任是立不住脚的。孟子把“信”视为用以维系儒家“五伦”的伦常(基本伦理规范)之一。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每个
人每天都要与他人、与集体交往,根据与他人、与集体达成的协议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如果人人都不诚实、不守信,那么,人和人之间的一切交往就无法进行,一切活动就无法开展,整个社会就会陷入无序、混乱之中。在全社会大力开展诚信教育,提倡诚信伦理,增强诚信意识,形成诚信风尚,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本板块所选章节都运用了譬喻的手法,道出了孔子、孟子对于“道”之状态的体悟,表现出他们心中“道”的境界,流露出他们对“道”的赞叹,何其虔诚!何其敬畏!
1.第24章,孔子感叹什么?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24章孔子此言感叹时光飞逝,时不我待。由此,行道当及时而动。它给我们的启示是:时不我待,要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赶紧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联想到世上有那么多“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后悔者,圣人之教岂能一日暂忘!
2.第25章,孟子主要用什么手法来论说“道”?孟子又批判了一种怎样的追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此章以水喻人。水应有源,人应有本。无源之水易枯,无本之人易浮。“道”就是人的本。人如果不能守道,则其喜怒哀乐之情的表现易于失去分寸。“道”是个原则,人必须守着这个原则,人生才有明确的追求,人生才有价值。否则任意妄为,无所依据,是很可笑、可悲、可怕的。孟子说到“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就是批判一种对名声不适当的追求。这种追求是生活中很常见的。当今社会重视包装,内里明明是一,却要说成是十、百,甚至千千万万,无限地夸大。这里有商业因素,更有人的道德良知的削弱甚至沦丧的问题,其行为离“道”越远了。
阅读课文25,完成下面的问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全都属于意动用法的一组是( )
①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
②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③君子耻之
④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⑤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⑥成然之,早出暮归,探石发穴
⑦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⑧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A.①②⑤ B.③④⑤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解析] ①⑧为使动用法;②⑦为名词活用为动词;③④⑤⑥为意动用法。
[答案] B
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带上宾语时,它还可以表示主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认为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即名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均译为:“以……为……”“把……当作……”“对……感到……”。
常见类型
例句
译释
类似成语
①形容词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以为……异→惊异
不远万里不耻下问
②名词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以……为师→把……当作老师
草菅人命
24.孔子在河边叹道:“消逝的时光像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论语·子罕第九》
25.徐子说:“孔子屡次对水称赞,说‘水呀,水呀!’他从水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孟子说:“有本源的泉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把洼下之处注满,又继续向前奔流,一直流到海洋去。有本源的事理就像这样,孔子所取的就是这一点。假若没有本源,一到七八月间,雨水众多,大小沟渠都满了;但是一会儿也就干枯了。所以名誉超过实际的,君子引以为耻辱。”
——《孟子·离娄下》
26.孟子说:“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登上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所以观看过大海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了,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别的言论就难吸引他了。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的壮阔波澜。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隙都一定能照到。流水这个东西,不把洼地流满,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
——《孟子·尽心上》
27.公孙丑说:“道是很高很好,几乎像登天一般,似乎高不可攀。为什么不让它变得可以攀及而能够天天努力追求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因为拙劣工人改变或者废弃规矩,羿也不因为拙劣射手变更拉开弓的标准。君子(教导别人正如射手)张满了弓却不放箭,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他在正道上站着(做出榜样),有能力追求道的人便跟随着来了。”
——《孟子·尽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