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9 《吾道一以贯之》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9 《吾道一以贯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1:56:30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儒家之道吾道一以贯之动词,贯穿 名词,穿钱的绳索 动词,贯通 动词,射中 动词,服侍、侍奉 名词,籍贯 量词,古代的铜钱用绳穿一千个为一贯 名词,意义,意思 名词,手指 名词,脚趾 动词,用手指,指点、示意 动词,指向 动词,指斥、指责 动词,竖立 副词,一直 名词作动词,行走 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 谁能够不从房门外出呢?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道一以贯之      贯:贯穿
B.其恕乎 其:大概
C.言近而指远者 指:意义
D.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 病:担忧
[解析] D项,病:毛病。
[答案] D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善言也 ②何谓也
B.①己所不欲 ②所求于人者重
C.①言近而指远者 ②修其身而天下平
D.①吾道一以贯之 ②君子之言也
[解析] A项,①助词,表判断;②助词,表疑问,呢。B项,①②均为助词,后面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C项,①转折连词,却;②顺承连词,从而。D项,①为代词,它,指道;②结构助词,的。
[答案] B
3.下列句子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B.孔子辞以疾
C.谁能出不由户 D.吾道一以贯之
[解析] A项为判断句。B、C、D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莫由斯道也
A.皆指目陈胜
B.项伯杀人,臣活之
C.生死而肉骨也
D.天下云集而响应
[解析] 例句“道”,名词活用为动词,行走。A项,目: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眼睛看。B项,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C项,肉:名词的使动用法,使……长肉。D项,响:名词作状语,像回声一样。
[答案] A
5.名句填空。
(1)夫子之道,________________。
(2)言近而指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道也。
(3)君子之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之守,__________________。
(4)己所不欲,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忠恕而已矣 (2)善言也 守约而施博者 (3)不下带而道存焉 修其身而天下平 (4)勿施于人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中的文字,完成6~8题。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言近而指远者    近:____________
(2)守约而施博者 施:____________
(3)不下带而道存焉 带:____________
(4)修其身而天下平 修:____________
[答案] (1)近:浅近。(2)施:施恩。(3)带:束腰之带。(4)修:修养。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君子的言语,讲的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
(2)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
8.从选段中可以看出孟子所提倡的君子修身之道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君子的修身之道是减少欲望,严于律己,确保修养目的的纯正性。
[语言表达层]
9.仔细观察下面一幅漫画,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寓意。
如此关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中“从不同角度揭示其寓意”,即从漫画中不同人物的角度来分析感悟。画中有官员模样的人、过路的人、岸上的老人和水中的老人。从这四类人物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各自的心态即可。
[答案] (1)相关部门:不作为(水塘边未有警示牌,没有护栏等);(2)官员:虚伪冷漠(出事后假作姿态而没有具体措施);(3)路人:袖手旁观,冷漠(抱着手的路人);(4)老人:弱势群体的相互关爱,人性温暖。
10.以孟子的“民本”思想为话题,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在横线上续写一个句子。
屈原流落汨罗江,心怀楚国,吟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颠沛流离,心怀苍生,高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语句的能力。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施行“仁政”,他高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游说于诸侯国。将此内容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进行组织即可。
[答案] (示例)孟子游说诸侯,心系黎民,高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可能首先想到①____________。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植物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进化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②________________,这种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③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假根将植物固定在合适的生活环境中,会降低风吹和水流的影响,提高其生存几率。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首先把握材料涉及的领域,其次依据上下文,根据连贯的要求补写出相关语句。答案在材料中一定会有所提示。
[答案] 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 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吾道一以贯之
退休老师挑出《新闻联播》两处疑似病句
《新闻联播》也会有病句?这在常人看来不太可能,不过“专业人士”就不一样了。马鞍山市当涂县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就在8月16日晚7点播出的《新闻联播》中找到了两处“疑似”文字错误。随后,夏老师在自己的QQ空间发帖对发现《新闻联播》错别字的问题做了详尽阐述。
夏老师告诉记者,他在当日新闻中发现了两处问题:
第一,字幕中打出:“会议指出,我国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到近两亿人,老年化发展迅速。”夏老师认为这是一个病句。
第二,“公办养老机构做好为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赡养人和抚养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难老年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服务。”做过兼职律师的夏老师认为,这句话中的“抚养人”用词不当。
请你运用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两处错误并予以修改。
【参考答案】 (1)“达到近两亿人”是一个病句,“达到”和“近”自相矛盾,“达到”是已经够上,“近”是接近,到底是已经有两亿人,还是将近两亿人,从本文来看应该是不到两亿人,可改为“将近两亿人”。
(2)“抚养”在法律上是专业名词,特指长辈将晚辈培养成人的行为,且只用于长辈对晚辈,所以老年人是不可能被“抚养”的,因为前文已经有了赡养(特指晚辈对长辈),所以“抚养”应该更正为特指夫妻、兄弟姐妹之间平辈照顾的“扶养”。
第1步 一词多义——送你一双慧眼
(1)贯
(2)指
第2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何莫由斯道也(名词作动词,行走)
第3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判断句)
译文: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
(2)何谓也(宾语前置)
译文: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3)吾道一以贯之(状语后置)
译文: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
(4)谁能出不由户(状语后置)
译文:谁能够不从房门外出呢?
“一以贯之” 孔子之道无人解
傅佩荣
孔子说,曾参啊,我的人生观是由一个中心思想贯穿起来的。曾参说,的确如此。孔子立刻离开教室。学生们就问曾参说,老师所说的是什么?曾参就回答了,说老师的人生观只是忠与恕罢了。
孔子为什么反应那么激烈,立刻离开教室呢?他本来选择曾参来问他说,唉,曾参,我的人生观有一个中心思想,他本来希望曾参立刻就问老师说,何谓也,说老师我不懂请老师说明,结果没想到曾参居然说是的。孔子反应很激烈,立刻离开教室,连你都懂了,我还讲什么?
孔子这么重视的一贯之道,为此还批评过子贡的,曾参居然把它说成忠与恕而已矣,好像就是说没什么了不起,你们不要紧张,只是忠跟恕而已。这是初中生说话的口吻,大概最多念高中吧。他就自己乱猜,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孔子的道,绝对不是只讲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及人之谓恕,这是人我之间。
孔子的道,除了把思想贯穿起来有一个中心思想,还包括“知”跟“行”,我所知道跟我行动要一贯,还包括“生”跟“死”,我如何生如何死,这个一贯,还包括“天”跟“人”,天跟人也要一贯。所以,孔子的一贯是我们知道,一个字叫作“仁义”的“仁”,这才是标准答案。所以他才会说杀身成仁。
所以,今天我们特别借这个机会,要说明曾参所说的忠恕,是曾参个人的体会,不等于孔子的思想。
(选自凤凰卫视《国学天空》,有删改)
本板块着重阐述了孔子的“忠恕之道”。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之道,就是一种尊敬别人,平等、宽容的态度和品质。
1.孔子在第20章与第22章都讲到“恕”,什么叫“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箴言有何意义?这两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殉道精神的人,必将体恤别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的利益或困难设想。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箴言应视为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已经具有世界性的普遍意义。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敬仰孔子学说,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奉为座右铭。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人权宣言》、1791年的《法兰西共和国宪法》和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都郑重引述孔子这一箴言。它启示我们:凡事为他人想一下,留一步路给他人走,这样,大家才能共同发展。
2.你对第21章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21章有两种解释。教科书注释认为这是孔子的感叹。叹什么呢?叹世风不正。另一种解释说这是孔子认为日常言行之中到处是道,只不过我们终身行之却不觉得罢了。两种解释都能讲得通。依前解,孔子叹人不能克己,陷于无谓的纷争之中;依后解,孔子认为行道随时随地都可以,不必拣什么大事,不必把行道看得很神秘,这与今天“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提法有相似之处。
3.第23章,与本板块第15章的说法非常相近,都说了哪些道理?你能联系身边实际具体谈谈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23章“言近而指远”、“守约而施博”、“修其身而天下平”等提法与本板块第15章的说法非常相近,都是说“道”存在于平凡的小事中,无处不在,有心人时时处处可以行道。行道不妨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做起,从自己做起。好高骛远、华而不实,反而不会取得什么效果。理想可以是高远的,而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的是很多繁杂琐碎的小事,这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耐得住寂寞。这一章结尾句很有意思,令我们想到很多
生活中的事情。譬如有的人眼里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别人指出自己的短处时会暴跳如雷,好似猪八戒照镜子,看到镜子里形象很丑,是要连镜子都打碎的。再譬如在集体工作中,拈轻怕重,生怕自己多干一点事,缺少互助精神。这可以说是“忠恕”之道的反面。圣人教导我们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平等的态度,这种态度才会产生出美好的互助精神。
阅读课文21,完成下面的问题。
选出与例句中的“也”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隐者也
A.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B.丘不与易也
C.何莫由斯道也
D.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解析] 例句和D项均表判断语气。A项,表停顿,舒缓语气;B项,表肯定语气;C项,表反问语气。
[答案] D
“也”的用法分类
用法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语气
助词
表示判断语气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表示肯定语气
吾上恐负朝廷,下恐负吾师也
表示疑问语气
吾王庶几无疾病欤,何以能鼓乐也
表示感叹语气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表示停顿,以舒缓
语气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观念。”曾子说:“是。”
孔子走出去以后,别的学生便问曾子道:“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学说,只是忠和恕罢了。”
——《论语·里仁第四》
21.孔子说:“谁能够不从房门外出呢?为什么没有人遵从大道而行呢?”
——《论语·雍也第六》
22.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道:“大概是‘恕’罢!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23.孟子说:“言语浅近,意义却深远的,这是‘善言’;所操持的简单,施恩却广博的,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讲的都是常见的事情,可是‘道’就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修养自身开始,(然后去影响别人)从而使天下太平。有些人的毛病在于放弃自己的田地却去别人的田里耕耘——要求别人很多很严格,要求自己却很少很轻松。”
——《孟子·尽心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