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测试题(2份)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测试题(2份)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1:57:37

文档简介

阶段综合测评(一)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莫春者,春服既成
B.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C.诐辞知其所蔽
D.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
[解析] A项,“莫”通“暮”;C项,“诐”通“颇”;D项,“闵”通“愍”。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
B.德之不修 修:培养
C.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反:返回
D.见之,虽少,必作;过之,必趋 作:起立
[解析] C项,反:复、再。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B项,之: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A项,其:代词,他,自己/副词,大概,或许。C项,夫:发语词/男子,“夫子”,指丈夫。D项,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连词,表承接,而后。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B.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无尺寸之肤不爱焉,则无尺寸之肤不养也
[解析] A项,“丈夫”古义指男子,今义指女人的配偶;B项,“衣裳”古义指上衣与下衣,今义指衣服;C项,“会同”古义指诸侯会盟之事,今义指跟各方会合起来。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子服尧之服 B.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C.宰予昼寝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解析] A项,为名词作动词,其他为名词作状语。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0分)
孔子迁于蔡三岁,楚使人聘孔子。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乃召子路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颜回入见。孔子曰:“回,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楚昭王兴师迎孔子,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弟子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B.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C.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D.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解析] “太史公”后面有“曰”标志,显然应该停顿,排除B、D两项。“《诗》有之”总领下面的内容,应停顿,排除C项。
[答案] A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先秦诸侯国的官员有卿、大夫、士三级,后世就以大夫为一般任官职之称。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代各国的最高官衔,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
C.“子男”即子爵和男爵,古代诸侯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和第五等。
D.六艺,含义有二,一是指六种技能,即礼、乐、射、御、书、数;二是指六经,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解析] 令尹是楚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的最高官衔。
[答案] B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楚昭王要聘用孔子,陈、蔡两国当权的大夫们害怕孔子被楚国重用,会对自己不利,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包围起来。
B.陷入困境,孔子颇有感慨,弟子颜回认为,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天下没有人采纳,是很遗憾的事,但没有关系,这样更能显出君子的本色。
C.楚国令尹子西反对聘任孔子,认为孔子有本事,又有弟子辅佐,如果让他拥有封地,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对楚国造成危害。
D.司马迁对孔子心存敬仰,读孔子有关著作,并到了山东,拜访孔子旧居,流连不已。指出孔子的学说世代流传,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
[解析] B项,颜回认为因为老师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采纳它,对此并没有表示遗憾。
[答案] B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
(2)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参考译文】
孔子迁居到蔡国三年,楚国派人去聘请孔子。陈国和蔡国的大夫商议说:“孔子是位贤人,如今长久地停留在陈国和蔡国之间,众大夫的措施和作为都不合仲尼的想法。如今的楚国,是个大国,派人来聘请孔子。如果孔子被楚国重用,那么我们陈、蔡两国掌权的大夫就危险了。”于是他们就一同派遣一些服劳役的人在野外把孔子围困起来。孔子和他的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跟从的弟子饿坏了,没有人能够站起来。孔子却还在给大家讲习诵读,演奏歌唱,没有停下来。
孔子于是叫来弟子子路问道:“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子路说:“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仁吧?所以人家不信任我们。想来大概是我们还未达到智吧?所以人家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有这样的说法吗,仲由?假使达到仁的人一定能受到信任,怎么会有伯夷、叔齐(被饿死)?假使达到智的人就一定能推行学说,怎么会有王子比干(被剖心)?”
颜回进来见孔子。孔子说:“回啊,我们的学说有什么错误吗?我们为什么会落到这个地步呢?”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为博大,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容纳。如果我们不研修学说,这是我们的耻辱。我们已经大力研修学说却不被采用,这是各国当权者的耻辱了。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这样才能显出君子的本色!”孔子听了高兴地笑着说:“有这样的道理啊,颜家的小伙子!假使你有很多财产,我就当你的管家。”
楚昭王调动军队来迎接孔子,想把有户籍的方圆七百里的土地封给孔子。楚国的令尹子西劝阻说:“我们楚国的祖先在受周天子分封时,封号是子男爵,封地方圆五十里。现在孔丘讲述三皇五帝的法度,阐明周公、召公的功业,大王如果任用了他,那么楚国怎么能够世世代代拥有广大的方圆几千里的土地呢?当年周文王在丰邑,周武王在镐京,作为只有百里之地的国君,最终统治天下。现在假如让孔丘拥有土地,有德才兼备的弟子辅佐,这不是楚国的福音啊。”昭王于是打消了原来的想法。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着歌走过孔子的车子,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主张和道德为什么这么衰微?过去的不能再挽回,未来的还可以补救啊!罢了,罢了,现在参与政治事务的人危险啊!”孔子下了车,想和他说话,他却快步走开了,没能跟他说话。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广的大路让人行走。”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子的著作,可以想到他的为人。到了鲁地,观看了孔子的庙堂、车辆、服装、礼乐器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旧居中演习礼仪,我徘徊流连不愿意离开。天下的君王达到贤人的很多了,他们生前都很荣耀,死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流传十几代人,读书人仍然尊奉他。上至天子王侯,中原讲习六经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作为衡量评判的标准,孔子称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分)
刘显,南昌人。生而膂力绝伦,稍通文义。
嘉靖三十四年,宜宾苗乱,巡抚张臬讨之。显从军陷阵,手格杀五十余人,擒首恶三人。诸军继进,贼尽平。显由是知名。官副千户,为指挥佥事。
南京振武营初设,用兵部尚书张鏊荐,召令训练。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檄显防浦口。显测贼将遁,追击至安东。方暑,披单衣,率四骑诱贼,伏精甲冈下。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显进秩三等,寻迁副总兵。
会福建倭患棘,显赴援。与参将戚继光连破贼,贼略尽。而新倭大至,攻陷兴化城。显以兵少,逼城未敢战,被劾,戴罪。贼以间攻据平海卫。他倭劫福清,谋与平海倭合。显及俞大猷合于遮浪,尽歼之。平海倭欲遁,为把总许朝光所邀败。乃尽焚其舟,退还旧屯。戚继光亦至,显与大猷共助击之,遂复兴化。录功,进先所荫世职二秩。
用巡抚刘几荐,命充为事官,镇守如故。隆庆改元,以军政拾遗被劾,贬秩视事。用巡抚谷中虚荐,还故官,移镇贵州。广西侬贼者念父子僭称王,攻剽安顺。巡抚阮文中檄显剿,俘斩五百余人。四川巡抚曾省吾议征都掌蛮,令显移镇其地。
都掌蛮者,居叙州戎县,介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间,古泸戎也。至是,其酋阿大、阿二、方三等据九丝山,剽远近。其山修广,而四隅峭仄。显令人诱以官,而分五哨尽壁九丝城下,乘无备,夜半腰上,斩关入。迟明,诸将毕至。阿二、方三走保牡猪寨。郭成破鸡冠,获阿大。诸军攻牡猪,擒方三。阿二走,追获于贵州大盘山。
都掌蛮既灭,显引疾求去,而以有司阻挠为言。诏听显节制,显益行其志。击西川番没舌、丢骨、人荒诸寨,斩其首恶,抚余众而还,西陲以宁。九年冬卒官。
(节选自《明史·刘显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B.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C.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D.贼出/斩一人/所乘马中矢/下拔其镞/射杀追者/诱至冈下/大败之去
[解析] 解答本题,应在理解句意的前提下,根据句子的结构、语气等进行断句。“斩一人”主语是“刘显”,其前应断开,排除B、C两项;“所乘马”是名词性短语做主语,“中矢”是其谓语部分,中间不可断开。“射杀”的宾语是“追者”,中间不可断开。故排除A项。
[答案] D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指挥佥事,官职名,明代京卫指挥使司所辖,协理禁中警卫部队。
B.南京,古都名,其曾用名有石头城、建邺、建康、金陵、东京等。
C.秩,在古代指官员俸禄,后来也引申为根据功过评定的官员品级。
D.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后来也泛指官吏。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东京”不是南京的曾用名。
[答案] B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刘显体力过人。嘉靖三十四年,他参加巡抚张臬平定宜宾苗族叛乱的战斗,亲手杀死叛乱者五十余人,捉拿叛乱首领三人,从此知名。
B.刘显善用计谋破敌。追杀逃遁的倭寇,他亲率骑兵诱敌,又在山冈设下埋伏;攻打都掌蛮,他先以钱财诱敌,然后于夜间发动突袭。
C.刘显平定倭寇屡立战功。在福建他与戚继光接连打败倭寇,倭寇大致被除尽;他还与俞大猷一起,协助戚继光收复了兴化城。
D.刘显对稳定边境起到重要作用。他打败了居住于叙州戎县的都掌蛮;进攻西川没舌、丢骨、人荒等村寨,斩杀为害首领,安抚民众。
[解析] “他先以钱财诱敌”错,原文是“显令人诱以官”,可知是用“官位”而不是用“钱财”诱敌的。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擢署都指挥佥事。倭犯江北,逼泗州,鏊檄显防浦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日伺贼出,潜毁其舟。贼败走舟,舟已焚,死者无算。(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刘显)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倭寇侵犯长江以北地区,进逼泗州,张鏊发文书要求刘显防守浦口。
(2)第二天等贼寇出巢,暗中毁掉了他们的船只。贼寇战败,逃往泊船处,船已被烧掉,被杀死的人无数。
【参考译文】 
刘显,南昌人。生来体力过人,稍微通晓文章大意。
嘉靖三十四年,宜宾一带苗族人叛乱,巡抚张臬讨伐叛乱者。刘显随军冲锋陷阵,亲手击杀了五十多人,捉拿叛乱首领三人。各路军队陆续进军,叛乱者全部被平定。刘显因此出名。任官副千户,又担任指挥佥事。
南京振武营刚刚设立,因为兵部尚书张鏊推荐,(皇帝)召令刘显训练士兵。(刘显)被提拔为代理都指挥佥事。倭寇侵犯长江以北地区,进逼泗州,张鏊发文书要求刘显防守浦口。刘显预测贼兵将要逃跑,追击到安东。正当暑天,(刘显)身披单衣,率领四位骑兵引诱贼兵,在山冈下埋伏精锐的军队。倭寇出现,斩杀一人。刘显骑的马被箭射中,他下马拔出箭头,射杀追来的倭寇。把倭寇引诱到冈下,大败贼寇,残兵逃走。第二天等贼寇出巢,暗中毁掉了他们的船只。贼寇战败,逃往泊船处,船已被烧掉,被杀死的人无数。刘显被提升三级,不久,升迁为副总兵。
恰逢福建倭寇祸乱难以平定,刘显前往救援。刘显与参将戚继光接连打败贼寇,贼寇大致被除尽。而新倭寇大批到来,攻占了兴化城。刘显因为兵力不足,逼近兴化城,但不敢作战,被弹劾,落下罪名。贼寇乘机进攻占据平海卫。别处的倭寇抢占了福清,图谋与平海倭寇会合。刘显与俞大猷在遮浪会合,把这伙倭寇全部歼灭了。平海的倭寇想逃跑,被把总许朝光拦截打败。于是把船只全部焚毁,退回以前的驻地。戚继光也率兵到达,刘显与俞大猷共同帮助(戚继光)击败倭寇,于是又收复了兴化城。记录功勋,将其世袭的职位提升两级。
因为巡抚刘几的推荐,(朝廷)命令刘显充任事官,照常镇守以前的地方。隆庆元年,在军政拾遗的官位上被弹劾,降低官阶继续处理官府事务。因为巡抚谷中虚的推荐,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调任镇守贵州。广西壮族乱贼念父子越位称王,攻打劫掠安顺。巡抚阮文中给刘显发文命令他前往围剿,俘获斩杀五百多人。四川巡抚曾省吾商讨征伐都掌蛮,命令刘显调来镇守他的地盘。
都掌蛮人,居住于叙州戎县,介于高、珙、筠连、长宁、江安、纳溪六县之间,属于古代的泸戎。到这时,他们的首领阿大、阿二、方三等占据九丝山,掠夺远近地方。那里山峰绵延广大,而四周陡峭难行。刘显派人拿官位引诱他们的首领,而又将部队分成五部全部屯驻在九丝城下,乘其不设防备,半夜腰上拴绳子登寨,斩开关门进入。到天亮,各位将领全部到达。阿二、方三逃走占据牡猪寨。郭成攻破鸡冠寨,俘获阿大。众军围攻牡猪寨,擒获方三。阿二逃跑,官军穷追不舍,在贵州大盘山下将其抓获。
都掌蛮被消灭之后,刘显称病请求辞职,而且以有关部门阻挠为理由。皇帝诏令相关官员听从刘显调度管理,刘显更能施行自己的志向。进攻西川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没舌、丢骨、人荒等村寨,斩杀他们为害的首领,安抚其余众人而归,西部边境,得到安宁。隆庆九年的冬天在官位上去世。
三、语言表达(15分)
14.面对颜回的逝去,孔子非常悲痛。假设你是孔子的一个学生,在现场,看到年老的孔子哀恸欲绝,你怎么劝慰他?(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主观题。现代学生也能见到相类似的场面,但是往往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说话。本题在于训练学生学会从对方的心理上去体贴安慰对方。
[答案] 老师,请您节哀,您年龄也大了,身体要紧。我们能理解您的心情,要是您太伤心了,我想地下的颜回也会很悲痛的。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7个字。(5分)
全球气候在整个20世纪确实一直在变暖,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此,众说纷纭。有些科学家认为20世纪气候变暖是“小冰期”气温回升的延续,是自然演变的结果,跟“温室效应”无关。但有些人反对这个观点,他们认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人类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气象系统是十分复杂的,无论地球变暖是否因为“温室效应”,我们都应该加以关注。相信总有一天,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改善环境,造福人类。
[解析] 文段的中心内容是讨论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的关系。①用疑问句的方式引出中心话题。②由上一句中的“反对这个观点”可推知,应填“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有关”之类的话语。③承接上文未能得出结论,来表达希望或期盼。
[答案] ①气候变暖是不是因为“温室效应”呢 ②全球气候变暖是因为“温室效应” ③我们会弄明白地球变暖的来龙去脉
16.(2018·全国卷Ⅲ)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
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作答本题,要注意题干中“五处不得体”“找出并作修改”的关键信息。阅读文段,可以先圈出文段中涉及得体的词句,如“获悉”“隆重庆贺”“俗务缠身”“光临”“惠赠”“以表敬意”“拙著”“先睹为快”“请先生保重身体”等,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判断这些词句使用是否得体,例如“光临”是对他人来访的敬称,“惠赠”是对别人赠予自己东西的敬称,“先睹为快”是说自己殷切盼望,用在句中都不得体。另外,从文段整体来说,语言较为文雅,相比之下,“教书”“快来了”就显得过于口语化了,也不得体。
[答案] (示例)①“教书”改为“从教”;②“光临”改为“前往”或“参加”;③“惠蹭”改为“奉上”“奉送”或“敬赠”;④“先睹为快”改为“指正”或“斧正”;⑤“快来了”改为“将至”或“将临”。
四、写作训练(5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君子”与“小人”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这种文化现象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见解,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等等。这些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民族性格的塑造,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请以“君子与小人”为题目,写一篇命题作文。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材料+题目”的命题作文。前面的材料一般起提示思路的作用,而并非限制作文审题立意的条件。
从材料看,核心内容是“中国古代许多著名思想家”对“君子与小人”这种文化现象的“深刻见解”,一共有三句,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君子心胸宽广坦荡,小人经常心绪不宁。君子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小人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语出《论语·里仁》,意思是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这句话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因为它明确地提出了义和利的区分标准。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社会秩序的道德,若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和短期利益,就会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破坏社会秩序。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语出《论语·为政》。周:合群。比,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意思是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孔子这里提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点之一,就是小人结党营私,与人相勾结,不能与大多数人融洽相处;而君子则不同,他胸怀广阔,与众人和谐相处,从不与人相勾结。
上述三个句子,言简意赅,分别从胸襟、行为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对“君子”和“小人”的特征进行了精辟的概括,可以作为我们为人处世的警示牌和辨别“君子”与“小人”的试金石。材料通过古人的论述将“君子”、“小人”的概念明确化,有助于帮助我们准确立意构思。
其实,我们常用的关于君子小人的俗语也很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强调的是恪守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强调的是纯洁淡雅的交友方式;“君子动口不动手”,倡导的是文明的行为方式;“君子固穷”,说的是君子能够安贫乐道,不失节操……了解和掌握这些熟语,可以帮助我们开阔视野,丰富文章的内容。
从题目来看,“君子与小人”形式上是一个并列短语,内容上构成对比关系。
可以写成记叙文。如果记一件事,里面需要有“君子”和“小人”两种不同的角色,让他们在同一件事情中各自表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行为,不同的心理,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君子的高尚和小人的卑劣;如果记叙几个片段,应该既有君子的,也有小人的。无论写一件事情还是写几个片段,都要力求再现逼真的现场情景,写出生动形象的细节,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表达强烈真挚的情感,表现积极向上的主题。
可以写成散文,根据自己的写作特长,灵活选择记叙、议论和抒情的方式,围绕主题行文。写散文要注意安排好结构,让考官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迅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
可以写成议论文,须先确立一个论点,或阐述君子和小人的区别,或赞颂君子高尚的品德和言行,抨击小人卑劣无耻的行径,或倡导人们做君子不做小人等等。注意不要面面俱到,应该集中一点谈深刻,说透彻。例如为什么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怎样才能做君子不做小人?
无论写成什么文体,一定要将君子和小人对比着写,任意遗漏其中一个,都会造成偏题,评分的时候内容项只能算作“基本符合题意”。
可以写历史人物。例如岳飞和秦桧,和珅和纪晓岚,李白和高力士,谭嗣同和袁世凯等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虽然君子常常为小人所害,但君子总是流芳千古,小人总是遗臭万年。
可以写现实生活。生活中,有一些人看似君子,实乃是小人;有些人看似粗俗,实际上是正人君子。朋友中的君子,他不但能和你同甘共苦,荣辱与共,还会雪中送炭;朋友中的小人,他善于吹捧逢迎,见风使舵,当你有了苦难的时候,却对你落井下石。更可恶的是“伪君子”,他们更具有欺骗性,最能迷惑人,最易使人上当受骗。如果说真小人是明枪,那伪君子就是暗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范文示例】
君子与小人
湖北考生
暮山叠翠,渺烟绕斜晖,人自醉。晓月初升,疏空烟四远,玉霜坠。深秋夜,凉如水,思绪却纷飞,旧事如纷扬大雪,细细霏霏……
想到了父亲做村干部时的历史,接连两三个月,父亲草草吃过饭便赶到工地,常常深夜里踏着一路的星光和狗吠声回家。一天深夜,熟睡的我被谈话声弄醒,懵懵懂懂听见母亲在轻轻抽泣。
模模糊糊中,我听到你的腿,又听到机器倒了,我过去推,之后我便又睡了。只是,那晚我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我站在一片开满红花的山坡,红色汹涌地燃烧,触目惊心……
梦中沉入黑暗的一刹那,耳畔响起了一声鸡啼。
次日清早,我看见从家门口的小路到家里,满地开满了红色,有的地方星星点点,有的地方连成一片,萦萦绕绕,触目惊心。又看到被挂破了的衣裤,张牙舞爪的裂口,绚烂的红。我的眼睛不知怎的,倏然涨潮,像江南夏季的河流,泪水滚落……
一旁的母亲,眼睛早已哭肿。
……
几天后,母亲牵着我的手到村支书家要医疗费,父亲又一瘸一拐地上工地了。我们来到村支书家,他正独自意兴正浓地呷着小酒。一旁的电视机,咿咿呀呀地叫着。
“没有! ”他斩钉截铁。我和母亲带着几许无奈,几许愤怒,几许伤痛,空手而归。
只是没过几天,他却骑着一辆新摩托车从还没有完全竣工的公路工地扬尘而去,据消息灵通的人士说,那是“公务用车”。
后来路通了,汽车开进来了,农产品走出去了,父亲也辞职了。
于是,我的父亲每逢天气转凉,受过伤的腿总疼得他满头冷汗,经常无法走路。厚厚的棉裤,成了父亲一年四季常穿的衣裳。
多少次,我曾伫立在父亲被砸伤的地方,看着最后一抹斜晖滑落疏林,看着孤雁划过晚霞,看着自己紧握的拳头,泪水,纷纷洒洒。望着远方隐匿进暮色里的路,我听到胸腔里,什么东西在分崩离析……
十五年之后,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辞职:他想要一生清白,与那些人相比,父亲没有新车代步,没有像样的衣裳,但父亲却留给了村民一条致富路;而那些人除了解释不清的账目和亏空,还有什么?
我不敢妄称父亲是君子——村民自有评说,但我敢肯定地是,咱们国家的人若都如父亲一样为官,中国的“清廉指数”在世界的排名绝不会只是第七十位。
依稀里,我仿佛看见了一条曲曲折折的路,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徐徐延伸……
【点评】 君子不一定要有高学历,高职位,平凡的人群中也有令人敬仰的君子,作者正是刻画了这样一位君子——一位爱岗敬业、不计个人得失的村干部,也就是“我”的父亲。他为了给乡亲们修一条致富路,起早贪黑,一心扑在公路建设上,哪怕在因工负伤后,也没有因为没有得到医疗费而意气用事,也没有动摇修建公路的决心,仍然带伤坚守工作岗位。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村支书,呷酒看电视,称没有钱支付工伤医疗费,却动用公款买摩托车,其贪图安逸、牟取私利的小人行径令人发指。
作者擅长描写,时空切换自然,详略得当,对比鲜明,语言准确清新,展示了不凡的语言表达功底。
阶段综合测评(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卫灵公问陈于孔子
C.苟无恒心,放辟邪侈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解析] A项,“共”通“拱”;B项,“陈”通“阵”;D项,“畔”通“叛”。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   引:牵、拉
B.不揣其本 本:事物的基础
C.予岂好辩哉 辩:言辞漂亮,巧言
D.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 治:太平、安定
[解析] C项,辩:辩论。
[答案] C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王见之,曰:“牛何之?”
B.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D.劳力者治于人
师不必贤于弟子
[解析] A项,动词,往,到……去;B项,以之为,把……作为;C项,为,表判断,是;D项,被/比。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B.北学于中国
C.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
D.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解析] B项,为名词作状语,其他为名词活用作动词。
[答案] B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将以衅钟
B.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D.使民以时
[解析] D项,状语后置句,其他为省略句。
[答案] D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20分)
公孙丑①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蹙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曰:“以齐王,由反手也。”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能,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里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有删改)
【注】 ①公孙丑:孟子弟子,齐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或问乎曾西      或:有人
B.管仲以其君霸 霸:霸气、霸道
C.子诚齐人也 诚:的确
D.纣之去武丁未久也 去:距离
[解析] B项,霸:称霸。
[答案] B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B.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C.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D.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解析] “鸡鸣狗吠相闻”表意完整,需要和后面的句子断开,排除B、D两项;“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为三个并列的短句,“矣”作为断句标志,排除C项。
[答案] A
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文中的相关文字可以看出,曾西对管仲与晏子是持否定态度的,而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
B.孟子强调虽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说明要行王道,时机也很重要。
C.孟子认为,齐国有广阔的疆土,有众多的百姓,若能采取“行王道”的方针来治理国家,那就没有谁能抵御得了。
D.本文以对话体的形式,通过公孙丑与孟子之间的问答,阐明了孟子行“仁政”的主张。
[解析] A项,“孟子却认为管仲与晏子的行为值得推崇”错。
[答案] A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吾先子之所畏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齐王,由反手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
(2)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
(3)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
【参考译文】
公孙丑问道:“如果您在齐国当政,管仲和晏子的功业可以得到再度振兴吗?”
孟子回答说:“你真是一个齐国人,只知道管仲和晏子。有人问曾西:‘你和子路相比,谁更贤德?’曾西不安地回答:‘子路是我先祖父所敬畏的人。’问者又说:‘这样你与管仲相比,谁更贤德呢?’曾西听了显出很恼怒的样子,不高兴地说:‘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管仲相比呢?管仲得到君主的信任是那样专权;执掌国家大政的时间,又是那样长久;功绩却那样卑小。你为什么竟然拿我和他相比?’”孟子说:“管仲是曾西都不愿意与他相比的人,而你认为我愿意与他相比较吗?”公孙丑说:“管仲使齐桓公称霸诸侯,晏子使齐景公名声显扬于诸侯。难道管仲、晏子还不值得学习吗?”孟子回答:“像齐国来称霸诸侯,如同翻转手掌一样容易。”公孙丑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就更不明白了。像周文王那样的德行,将近百岁才寿终,(他的教化影响)也还没有润泽(遍及)天下;周武王、周公旦继承文王的事业,才逐步使仁政广泛推行。如今您把王道说得这样容易,那么岂不是连周文王也不值得效法吗?”孟子说:“怎么能同周文王相比较呢?从商朝的汤到武丁,圣贤的君主出现了六七位。天下的百姓归顺于商朝已经很久了,时间长久了也就难以改变。武丁的时代,诸侯来朝贡,治理天下好像运物于手掌之中一样。纣王的朝代上距武丁的时代并不远,他的忠臣世家和遗留的风俗楷模,流布的道德风气与仁教善政,有些仍然流传于世;再加上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等宗亲大臣,这些都是贤德之人,有他们共同辅佐王室,所以经历了很久的时间才亡国。可以说,当时没有一尺土地不归殷朝所有,没有一个百姓不是殷朝的臣民,而文王从方圆百里的小国发展起来,所以十分困难。齐国有句俗话说:‘虽然有聪明智慧,不如利用形势时机;虽然有锄头工具,不如等待节气农时。’今天的时势要实行王政就容易多了。因为在夏、商、周的鼎盛时期,也没有方圆超过千里的诸侯国,而现在的齐国却有这样广大的领土;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听到,并且一直传到四方的边境上,这说明齐国已有如此之多的百姓了。国土不用再开辟,百姓不用再聚集增多,只要认真实行仁政而称王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得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0分)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设戏请夫子。”
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包以四夷,裹以四时;制以五行,论以刑德;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节选自《庄子·说剑》,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B.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C.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D.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
[解析] “蓬头突鬓垂冠”三个并列短语,意思是“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不能断开,更不能将“垂冠”断到后句,因此排除A、D项;“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意思是“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句子太长应该断开,“上斩颈领下决肝肺”句中“上……下……”形成了并列句式,应断开,排除B项。
[答案]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子,古代储君称谓。封建社会的太子,其地位与皇帝相当,并拥有类似于朝廷的东宫。
B.天子,即天之嫡长子。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C.四夷,古代对中国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D.五行指木、火、土、金、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
[解析] 太子的地位仅次于皇帝。
[答案] A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庄子剑术高超,能做到不出十步击杀一人,奔走千里锐不可当,因此赵文王称之为“天下无敌”。
B.庄子采用比喻、夸张、对比等方法迂回巧妙地劝谏赵文王。
C.庄子说,剑有天子剑、诸侯剑、庶人剑三种,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天子之剑,而不是庶人之剑。
D.《说剑》这篇文章,主旨是劝说赵文王不要争斗,反映了庄子清静无为的思想。
[解析] 第一步:对照原文,逐项研究。第二步:找出错误,排除错误选项。A项,原文第三段“臣之剑,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说的是庄子的剑。C项,委婉地指出赵文王所好实际是庶人之剑。D项,主旨是劝说赵文王要在其位谋其政,做君主应做的事情。第三步:确定答案。
[答案] B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1)天子之剑,以燕溪石城为锋,齐岱为锷。(6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
(2)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
【参考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欢剑术,有三千多剑士聚集在门下希望成为他的门客,在他面前,日夜搏击,一年死伤的多达一百多人,赵文王仍然喜好这件事不厌倦。像这样三年,国家日益衰弱,各诸侯都图谋他的国家,太子悝很是担心他,招募左右的人说:“哪个人能说服大王制止那些剑士,赏赐他千金。”左右的人说:“庄子应当行。”
太子就派人用千金送给庄子,庄子不接受。庄子和使者一同前往,见到太子说:“听说太子您想要用我的原因,是想终止大王对斗剑的喜好。假使我上说服大王就违背了大王的意图,下不敢面对太子,那么自身也会受刑而死,我还能安心接受金子吗?假使我上说服大王,下敢面对太子,在赵国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呢!”太子说:“对。我们大王眼中只有剑士。”庄子说:“好,我擅长用剑。”太子说:“现在您如果穿读书人的衣服去见大王,事一定不会成功。”庄子说:“请允许我准备剑士的服装。”准备剑士服装三天,才拜见太子。太子才和他去拜见赵文王。
庄子进殿门不小步快走,看见文王也不下拜。文王说:“你想拿什么教导我?”庄子说:“我听说大王喜欢剑,所以拿剑来见大王。”文王说:“你的剑为什么能带进宫殿?”庄子说:“我的剑,十步杀一人,千里也不留下行迹。”文王非常高兴,说:“天下无敌了。”庄子说:“用剑的人,故意把破绽露出来,用小利引诱对手,然后击发,反而能占得先机。希望能够试一试。”文王说:“您到馆舍歇着吧,等安排好斗剑的场面再来请您。”
文王就让剑士较量七天,死伤的有六十多人,剩下五六个人,让他们捧剑到殿下,就召见庄子。文王说:“今天试着让那些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看很久了。”文王说:“您抵御的武器,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捧的这把就可以。然而我有三种剑,只等王选用,请先说后试。”
文王说:“希望听您说三剑。”庄子说:“有天子之剑,有诸侯之剑,有庶人之剑。”文王说:“天子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天子之剑,用燕溪的石城山做剑尖,齐国的泰山做剑刃,包容四方,囊括四季,按五行控制,凭奖惩决断,上能砍断天上的浮云,下能穿越大地。这把剑一使用,制服诸侯,天下都臣服了。”文王茫然像失去自我一样,说:“诸侯之剑怎么样?”庄子说:“诸侯之剑,以智勇之士做剑尖,以清廉之士做剑刃,上顺应自然规律,下顺应四时规律,切中百姓利益来使四乡百姓安定。这剑一用,四境之内,没有不诚心服从听从您的命令的。”文王说:“平民之剑怎么样?”庄子说:“平民之剑,蓬乱着头发,突出鬓角,垂下帽子,互相怒目而视却都说不出话,在前面互相搏击,上能斩断颈项,下能剖裂肺肝,和斗鸡没什么区别,一旦命尽气绝,对于国事并无益处。现在大王有天子之位却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认为大王不该如此。”
文王就拉他走上宫殿。厨师上菜,文王围绕着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心坐下,稳定心气,剑的事情已经陈述完了。”于是文王三个月不离开宫殿,剑士们都自杀在他们的住处。
三、语言表达(15分)
14.提取并整合下面材料的主要信息,给“自主招生”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5个字(含标点符号)。(5分)
自主招生由高校自行组织考试,扩大了高校自主权,是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高校通过考试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考生通过招生考试并与高校签订协议,可被降分录取。自主招生始于2003年,首先在22所大学进行试点,现在已经在80所大学实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考生在做给指定概念下定义的题目时,一是要注意下定义的句式要求,即“……是……”的句子形式;二是明确被定义项,如本题的“自主招生”;三是明确被定义项的属概念,如本题的“招生录取制度”及其特点、“高校自行组织考试”“选拔出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等。
[答案] 自主招生是一种高校通过自行组织考试并与学生签订协议的方式,降分录取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的制度。
15.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阻行人闯红灯的宣传语。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该题针对社会热点,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将语文生活化,题目也更加灵活。注意“简明生动,幽默警醒”的提示语及对字数的限制。
[答案] (示例)(1)心头常亮红绿灯 安全行驶伴人生
(2)爱妻爱子爱家庭 无视交规等于零
(3)实线虚线斑马线 都是生命安全线
16.(2018·全国卷Ⅱ)下面是某报社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如果您是重大事件的参加者,事故现场的目击者,业界内幕的打探者,社会热点的关爱者……请与我报“社会深度”栏目联系。本栏目长期公开征询有价值的新闻线索,等着您的支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给出的是某报社一则启事片段,明确题目中“五处词语使用不当”的提示,注意从书面语的使用以及词语的搭配、得体、感彩等方面考虑。本则启事中,“参加者”与“重大事件”搭配不当,应将“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参与者”;“打探者”用语不庄重,应改为“知情者”;“关爱者”与“社会热点”搭配不当,应将“关爱者”改为“关注者”;“征询”与“线索”搭配不当,应将“征询”改为“征集”;“等着”用语口语化,应改为“期待”或“等待”。
[答案] (示例)①“参加者”改为“亲历者”或者“参与者”;②“打探者”改为“知情者”;③“关爱者”改为“关注者”;④“征询”改为“征集”;⑤“等着”改为“期待”或者“等待”。
四、写作训练(5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机会成本”在经济学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既虚既实的一种成本,它是指一笔投资在专注于某一方面后所失去的在另外其他方面的投资获利机会。简单说来,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获得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例如为了升入高等学府,你牺牲了很多郊游、交朋友、听音乐、看电影等机会,这些都是你为了学业而付出的机会成本。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退学创办了微软公司,因为他看到了开发微电脑软件的极大机会。假如盖茨继续在哈佛大学念书,就会失去创办世界上最大的电脑软件公司的机会。
“机会成本”告诉我们,有选择就必须有放弃,正如看电视,每次只能选择一个频道。
请以“机会成本”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写作提示】 抓住材料中对“机会成本”的解说文字——“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获得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也就是说,当你做出任何一种选择时,其实都是有成本的,换言之,都是付出了某种代价或做出了某种牺牲的。所以,在面对需要你做出某种选择时,不能掉以轻心,而要权衡自己因选择而做出的舍弃值不值。在慎重做出了选择后,也就不要再抱怨自己亏了许多,因为你所亏掉的正是必要的“机会成本”。
【范文示例】
你的咖啡加糖吗?
刘 雪
周末,去同学家玩。阿姨冲好咖啡,笑着问:“你的咖啡加糖吗?”
我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喝咖啡加糖,对我来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因为自打小时候起,我喝咖啡就加糖。
但我慌张之中,竟客气地说:“不用加。”于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喝了不加糖的咖啡。而我也终于真正品尝到了原汁原味的咖啡。
这让我想到了许多。
泰戈尔说:云儿想变成一只鸟,鸟儿想变成一朵云。
萧伯纳说:人的一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你没有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另一个是你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
英国谚语说:笼外的鸟儿向往笼内的舒适安逸,笼内的鸟儿向往笼外的自由翱翔。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就是你想要得到这样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有选择就有放弃:云儿选择了做云,就不能成为鸟儿;笼里的鸟儿选择了笼里的舒适安逸,也就失去了笼外的自由翱翔。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我沿着斑驳的青苔,借着微弱昏暗的灯光,来到了山海关,来到了怀宁。海子走了,悄悄地走了,挥去了所有的浮华。
他失去了肉体,却在心里获得了自由;他失去了现实,却用真情为自己的心灵描绘了一片美丽的“乌托邦”;他失去了生命,却为自由找到了一片桃花源。
没有肉体,他选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终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本该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的少年毛泽东,给父亲写下这首诗后毅然离开了家乡,四处求学。
毛泽东放弃了父母的呵护,放弃了家乡的安逸平静,但他得到了人民的拥戴,才有“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千古豪情。
钱学森放弃了在美国的丰厚待遇,却得到了亿万人民的爱。
比尔·盖茨放弃了学业,但他得到了创立微软公司的机会。
所以,在做出了慎重选择后,即便失意了,也不要怨天尤人,悲观厌世。要明白,上天是公平的,对于你付出的“机会成本”,总会有所回报。胯下之辱后,韩信领兵,多多益善;“乌台诗案”后,苏子诗情澎湃,乐观旷达;忍辱宫刑后,司马迁著成信史,光照凡尘。
无论如何,我们在慎重选择后,都要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所以,当有人问你:“你的咖啡加糖吗?”你可要好好思量思量哟!
【点评】 引入自然,起笔以生活情境(在同学家喝咖啡)引入,自然贴切地引入话题。论据丰富,正文中旁征博引,有名句(泰戈尔名言、萧伯纳名言、英国谚语),有典例(海子、毛泽东、钱学森、比尔·盖茨),论证巧妙。文采斐然,无论是引用,还是化用,抑或是作者的语言,都讲求语言的美、整句的使用,为文章增色许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