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3《 仁义礼智》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课件+学案+练习)3《 仁义礼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2:03:08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仁者爱人仁义礼智“孙”同“逊” “上”同“尚”,尊尚 形容词作名词,捣乱的事情 使动用法,使……旷 人之常情。 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 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 不按礼的要求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 舜了解万物的道理对人类的常情了解。 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 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孙以出之         B.其为仁矣
C.仁者安仁 D.君子义以为上
[解析] A项,“孙”同“逊”;B项,“矣”同“也”;D项,“上”同“尚”,尊尚。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约:窘困
B.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 暴:暴躁
C.节文斯二者是也 节文:调节与修饰
D.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几希:无几,极少,相差甚微
[解析] B项,暴:残害。
[答案] B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知及之,仁不能守之
B.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C.旷安宅而弗居
D.毕礼而归之
[解析] B项,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捣乱的事情;C项,旷: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空旷;D项,毕、归:使动用法,使……完毕、使……回去。
[答案] A
4.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察之不以其道
B.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C.察于人伦
D.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解析] D项为省略句,A、B、C三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①助词,补助音节;②助词,“的”。B项,①代词,“……的人”;②代词,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原因。C项,①目的连词,“来”;②介词,“把”。D项,均为转折连词,“却”。
[答案] D
6.名句填空。
(1)仁者安仁,________________。
(2)知者乐水,____________;知者动,______________;知者乐,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答案] (1)知者利仁 (2)仁者乐山 仁者静 仁者寿 (3)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孟子》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完成7~10题。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离娄上》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仁之实,事亲是也    实:________________
(2)义之实,从兄是也 从:________________
(3)知斯二者弗去是也 斯:________________
(4)生则恶可已也 已: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实:实质。(2)从:顺从。(3)斯:指示代词,这。(4)已:休止。
8.下列各项中,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智的实质在于明白仁和义的道理且在行动上不背离。
B.孟子认为能恭敬地遵循礼仪侍奉父母,是礼的实质之一。
C.孟子认为,乐的实质是乐于依礼侍奉父母、顺从兄长。
D.孟子认为人之所以手舞足蹈,是因为由礼、智产生了快乐并消除了厌恶的情绪。
[解析] D项,手舞足蹈的原因是不能抑制由乐于做仁和义两方面的事所产生的快乐,“恶可已”是“怎么可以抑制”之意。
[答案] D
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仁的主要内容是侍奉父母,义的主要内容是顺从兄长。
(2)(快乐)一产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10.孔子曾说过“人而不仁,如礼何”,结合上面选段简要分析孔孟对于“礼”的看法有什么相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两者都认为礼与仁密不可分(或“仁是礼的思想核心”或“礼的实质是仁”)。孟子讲要依礼节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长;孔子也讲到礼是不能离开仁而单独存在的。
[语言表达层]
11.据下面的示例仿写,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月”“湖”“鱼”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弯月落在湖水中;
鱼儿游去了,
碎得月影半池——
听见了嫦娥幽怨的歌声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本题可就近联想与“弯月”相似的事物,如“残花”“飞絮”“晨霜”等。
[答案] (示例)
残花缀在繁枝上;
鸟儿飞去了,
撒得落红满地——
听见了花儿落地的叹息么?
12.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
汉字字形演变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连贯、简明。回答该题时主要看横栏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回答出至少两个特点,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汉字演变具有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的特点。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13.(2019·全国卷Ⅲ)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2019年4月21~28日,国际乒联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5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4比1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50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语段共有四个句子。第一句交代了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举办的时间、地点;第二句介绍了中国队获得冠军的具体情况;第三句给出了中国队获得的金牌总数;第四句提及马龙实现了男单三连冠。然后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组合概括即可。
[答案] 关键信息:①2019年4月21~28日;②第55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③中国队包揽5枚金牌;④马龙成为50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仁义礼智
【画面描述】 现代都市社会的背景下,一双手臂捧出写有“陌生人”字样和微笑神情的一颗大大的爱心,对方拿着带有问号的放大镜,用吃惊的眼神满脸疑惑地看着,身体还本能地后仰。
【寓意点评】 增强互信,利人利己,营造和谐社会。
第1步 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孙以出之(“孙”同“逊”)
(2)君子义以为上(“上”同“尚”,尊尚)
第2步 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形容词作名词,捣乱的事情)
(2)旷安宅而弗居(使动用法,使……旷)
第3步 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察于人伦
古义:人之常情。
今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道德关系以及应当遵守的道德规范。
第4步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仁,人之安宅也(判断句)
译文: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
(2)义,人之正路也(判断句)
译文: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
(3)动之不以礼,未善也(状语后置)
译文:不按礼的要求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
(4)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状语后置)
译文:舜了解万物的道理对人类的常情了解。
(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省略句)
译文: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
(6)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省略句)
译文: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
仁义礼智信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何谓“仁”?仁者,人也。指在与另一个人相处时,能做到融洽和谐,即为“仁”。仁者,易也。凡事不能光想着自己,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做事为人为己,即为“仁”。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简言之,能爱人即为仁。
何谓“义”?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
何谓“礼”?礼者,示人以曲也。己弯腰则人高,对他人即为有礼。因此敬人即为“礼”。古之礼,示人如弯曲的谷物也。只有结满谷物的谷穗才会弯下头,礼之精要在于曲。
何谓“智”?智者,知道日常的东西也。把平时生活中的东西琢磨透了,就叫“智”。观一叶而知秋,道不远人即为此。
何谓“信”?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那时的人纯真朴素,没有那么多花花肠子,故而真实可靠。别人用生命或鲜血换来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不信是要吃亏的。以此估计,信者,实为人类之言,是人类从普遍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东西,当然不会骗人。
本板块所选章节的主要内容是:10.没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11.孔子“智者”和“仁者”的内涵。12.成为君子的途径和方法。13.怎样处理“仁”和“智”的辩证关系。14.论述了“勇”和“义”的辩证关系。15.“仁”和“义”是人们行为的准绳。16.“仁义礼智”之心能使人产生愉悦的感情。17.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1.你是怎样理解“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到处流动,所以他的兴趣是多方面的,广泛的,如果思想意识不活动,就好像死水一潭,也就谈不上有智慧了。而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宁静而有涵养,不易冲动发怒,所以寿命就要长一些。
2.第十二章中,孔子认为成为君子应有怎样的特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为君子应有的特质:以“义”作为根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忠诚的态度来完成。朱熹解释说:“义者,制事之本,故以为质干。而行之必有节文,出之必以退逊,成之必在诚实。”
3.结合第十三、十四两章,指出孔子说明了“仁”、“义”、“礼”三者有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孔子看来,“仁”是人的本质,是修己爱人的自觉;“礼”是人们的行为准则;“义”是评判事情的价值准绳。“仁”、“义”、“礼”是一个整体。孔子认为,“义”为最高原则,一个人是否知“仁”,是否知“礼”,都是以是否知“义”为最终裁决的。一个人如果不知“礼”,人就会变得野蛮;如果没有“仁”,就会变得残忍;如果没有“义”,人就没有处事原则,轻则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重则犯上乱下,颠倒秩序,破坏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4.文章第十五至十七章,孟子对孔子的“仁义礼智”理论作了怎样的丰富和发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讲“仁”,孟子讲“仁义”。在第十五章中孟子认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意思是“仁”是人们最安全的住所,“义”是人们最正确的道路。又进一步说空着安全的住所不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走,真可悲啊!
第十六章中孟子从最基本的人伦关系上引导人们施行“仁义礼智乐”:“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快乐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第十七章中进一步指出,人区别于禽兽的地方只有很少一点点,一般的人丢弃了它,君子保存了它。舜明白万事万物的道理,明察人伦关系,因此能遵照仁义行事,而不是勉强地施行仁义。这里,孟子用比喻的手法,列举圣人的事例,阐明“仁”与“义”这对最重要的范畴,把儒学重要的内涵提炼总结出来了,对后世影响很大。
孔孟所讲的道德是从人的生命中体验出来的,而不是说教。
阅读课文10~14,完成后面的问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A项,均为连词,表转折。B项,副词,表出乎意料,竟然;副词,确认判断,是、就是。C项,连词,来;介词,把。D项,连词,并且;介词,因。
[答案] A
“而”的用法分类
用法
具体用法解说
用法举例
连词
并列关系
不译或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
递进关系
并且或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承接关系
就、接着或不译
图穷而匕首见
转折关系
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假设关系
如果、假如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
代词
只用做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而已
放在句末,相当于“罢了”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0.孔子说:“不仁的人不可以长久地居于窘困中,也不可以长久地居于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于仁(实行仁德便心安,不实行仁德心便不安),聪明人利用仁(他认识到仁德对于他长远而巨大的利益,他便实行仁德)。”
——《论语·里仁第四》
11.孔子说:“聪明的人乐于水,仁人乐于山;聪明人爱动,仁人爱静;聪明人快乐,仁人长寿。”
——《论语·雍也第六》
12.孔子说:“君子(对于事业),把合义为原则,依礼节来实行它,用谦逊的言语来说出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真的是位君子呀!”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3.孔子说:“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不能保持它,就是得到,一定会丧失。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不用严肃态度来治理百姓,百姓也不会认真(地生活和工作)。聪明才智足以得到它,仁德能保持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不按礼的要求动员百姓,是不够好的。”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14.子路问道:“君子尊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认为义是最可尊尚的,君子只有勇而没有义,就会做祸乱的事情。小人只有勇而没有义,就会做强盗。”
——《论语·阳货第十七》
15.孟子说:“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做出有价值的事业。出言破坏礼义,这便叫作自己残害自己;自己认为不能以仁居心,不能由义而行,这便叫作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类最安适的住宅;义是人类最正确的道路。把最安适的住宅空着不去住,把最正确的道路舍弃不去走,可悲得很呀!”
——《孟子·离娄上》
16.孟子说:“仁的主要内容是侍奉父母;义的主要内容是顺从兄长;智的主要内容是明白这两者的道理而坚持下去;礼的主要内容是对这两者能合宜地加以调节,又能适当地加以修饰;乐的主要内容是乐于做这两件事,快乐就会产生了;快乐一产生就无法休止,无法休止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了。”
——《孟子·离娄上》
17.孟子说:“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只那么一点点,一般百姓丢弃它,君子保存了它。舜了解万物的道理对人类的常情了解,于是从仁义之路而行,不是把仁义作为工具、手段来使用的。”
——《孟子·离娄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