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正下列加点字中的错误注音。
慰藉(jí) 拙劣(zhuō) 掂量(diān)
悖论(bèi) 瑕疵(xiá)(cī) 造诣(zhǐ)
悲恸(tònɡ) 譬如(pì) 混淆(yá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藉jiè;诣yì;淆xiáo。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仓惶 股肱之臣 耳提面命
精粹 陈词烂调 岌岌可危
商榷 夙兴夜寐 对薄公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惶—皇;烂—滥;薄—簿。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的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报热门专业,理由是能学以致用,__①__是一种误解。学以致用的真正含义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__②__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屏弃功利性__③__使人抱着乐观的态度去学习;__④__有用才去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理负担,__⑤__总要担心以后会不会真的有用。抱着功利之心去挑选专业,往往会牺牲自己真正的兴趣,__⑥__毕业后谋到了不错的职位,也不一定就工作得很开心。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其实这 而 要 确定 所以 /
B 这其实 / 能 认为 因为 即使
C 实际上 却 会 / 可能 就是
D 这 当然 就是 如果 / 虽然
【解析】 本题从选用词语的角度考查语言的连贯。解答本题要抓住主要信息“高考志愿、热门专业、学以致用”,再考虑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①处用“这”来指代上一句话,用“其实”进行引转。此处用“这其实”“其实这”“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是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不是看什么东西有用才决定去学”“是……不是……”为并列关系,②处不需填内容,当然填“而”也不影响这种关系。③处需要一个客观表达“屏弃功利性”作用的词“能”或“会”。至此答案已确定为B,后面可以来验证:④处依旧承接③句客观表达的语气,选“认为”,⑤处解释原因,⑥处和后文的“也”照应。
【答案】 B
4.下列各句中, 加点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曼·罗兰生于1866年1月29日,父亲是公证人,是城里德高望重的绅士。
B.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C.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
D.家里的橱柜里摆满了老王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解析】 A项,德高望重:道德高尚,名望很大。B项,愤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C项,多愁善感: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D项,如数家珍:好像数自己家藏的珍宝那样清楚,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本句中各种老式钟表本身就是老王的“家珍”,谈不上“如”,因此是错误的。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不合逻辑、成分残缺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B项,动宾搭配不当。将“调控”改为“严惩”。C项,偷换主语。第二个“都能”改为“使他”。D项,缺少宾语。在“形象”后加“的问题”。
【答案】 A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9题。
罗曼·罗兰对传记的兴趣充分体现在他的《约翰·克里斯朵夫》之中。这部小说为20世纪力求捕获整个生命经历的伟大传记小说开辟了道路。罗兰否认这部作品是小说,作品松散的结构和问题也很自然地显示出他对形式的拙劣掌握。不过,在罗兰眼里,一个人的生活不能被关闭进文学形式的狭隘领地中。《约翰·克里斯朵夫》写的是一位音乐天才与自身、与艺术及社会之间的斗争;罗兰刻画了一个充满矛盾和不协调的性格,一位满怀生命热情却又遭到敌对世界误解的极其诚恳的艺术家。它被称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评论家对罗兰的这部最著名作品挑剔得最多,一些人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对另一些评论家来说,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即便在有生之年,罗兰也经常遭到这些批评,他的辩护是:《约翰·克里斯朵夫》恰似生活本身一样充满插曲和偶然。对他来说,作品的意义在于生命的延续,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有趣的是,他在这部作品中预见了一场毁灭欧洲的战争的来临,作品完成不久,这样的战争就爆发了。此时他写了一系列文章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呼吁作战国的知识分子们去争取和平。这引起了有人对他的文学地位的强烈愤怒。有法国评论家们认为他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这成为他和法国年轻人之间的也许永难愈合的一条裂痕。
《母与子》是罗曼·罗兰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此书脱稿时作者已经67岁,可说是他老年的作品。书的思想深度和现实主义因素均已超过《约翰·克里斯朵夫》,然而艺术魅力和抒情气氛则远远不如。
罗曼·罗兰生活在一个阴暗的时代,此时法国的先驱维克多·雨果已经逝世,写作了《包法利夫人》和《情感教育》的福楼拜也已谢世,邻国泰斗弗里德里希·尼采失去了他的光芒,而左拉和莫泊桑所描绘的世界又是那样的晦涩和阴暗。在这样的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里,罗曼·罗兰缠身于他的时代的主要社会、政治和宗教事件中。他真诚地相信艺术应该描绘真实的情感,传达出使人变得高贵的道德感。他无间断地呼吁自由和人类精神的尊严,支持被压迫者。
罗兰逝世后,他的名望在法国以至全世界都大大衰落,由于他对艺术多愁善感的态度,以及他写作中缺乏对古典式样的掌握,使法国从未真心实意地接纳这位诺贝尔桂冠得主。20世纪后期是个愤世嫉俗的时代,它发现罗曼·罗兰的理想主义流派十分地虚饰做作。
但无论如何,即使罗曼·罗兰的写作中有瑕疵,人们仍然会羡慕他理想主义的高贵性。
6.选段里对《约翰·克里斯朵夫》都有哪些评价?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称它为20世纪的最高贵的小说作品。(2)认为它过于零碎、冗长。(3)它缺乏文体感:语调方面有一定量的跳跃性,语言也总在狂欢式和严肃式之间变化不息。
7.罗兰写作《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约翰·克里斯朵夫》的意义在于“满怀生命热情”的精神能够延续,是“从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火花”。
8.文中说有些法国评论家认为罗曼·罗兰只是个“智商高的骂街文人”。你同意这些评论家的意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意。“一些法国批评家”站在狭隘的国家利益的角度,认为罗兰的反战言论是错误的。而罗兰却能站在人类正义的高度,深刻认识到战争是对人类文明的毁灭,因此他反对战争,呼吁和平。
9.选段中提及了哪些有名的作家?作者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德里希·尼采、左拉和莫泊桑。这些作家起到了衬托的作用,是为了衬托罗曼·罗兰在一个阴暗的时代,在一个娇弱、变坏的时代,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罗曼·罗兰
徐志摩
①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
②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他妈妈教他琴,在谐音的波动中他的童心便发现了不可言喻的快乐。莫扎特与贝多芬是他最早发现的英雄。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他的自传里写着:“我们家里有好多旧的德国音乐书。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我翻着那一堆旧书,爬在琴上拼出一个个的音符,这些流动的乐音灌溉着我的童心。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我小时生病危殆的时候,莫扎特的一个调子就像爱人似的贴近我的枕衾看着我。长大的时候,每回逢着怀疑与懊丧,贝多芬的音乐又在我的心里拨旺了永久生命的火星。每回我精神疲倦了,或是心上有不如意事,我就找我的琴去,在音乐中洗净我的烦愁。”
③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在这书里他描写他的音乐的经验。
④他在学堂里结识了莎士比亚,发现了诗与戏剧的神奇。他早年的朋友是克洛岱尔等近代法国三大诗人。瓦格纳是压倒一时的天才,也是罗兰与他少年朋友们的英雄。但在他个人,更重要的一个影响是托尔斯泰。他早就读他的著作,十分的爱慕他,后来念了他的《艺术论》,那只俄国的老象,走进了艺术的花园里去,左一脚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莎士比亚;右一脚又踩倒了一盆花,那是贝多芬。这时候少年罗曼·罗兰走到了他的思想的歧路了。莎氏、贝氏、托氏,同是他的英雄,但托氏愤愤地申斥莎氏、贝氏,说他们的艺术都是要不得的,不是真的人道的艺术——他早年的自己也是要不得的。对罗兰这个热烈的寻求真理者而言,这就好似晴天里的一个霹雳;他再也忍不住他的疑虑。他写了一封信给托尔斯泰,陈述他的冲突的心理。他那年22岁。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罗兰接到一封写满38页纸的长信。那六旬老人说:“我接到你的第一封信,我深深地受感在心。我念你的信,泪水在我的眼里。”下面说他艺术的见解:我们投入人生的动机不应是为艺术的爱,而应是为人类的爱。只有经受这样灵感的人才可以希望在他的一生实现一些值得一做的事业。这还是他的老话,但少年的罗兰受深彻感动的地方是在这一时代的圣人竟然这样恳切地同情他,安慰他,指示他,一个无名的异邦人。他那时的感奋我们可以约略想象。因此罗兰这几十年来每逢少年人写信给他,他没有不亲笔作复的,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这样一来受他的灵感的少年人更不知多少了。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我们从中可以知道凡是一件不勉强的善事就如春天的熏风,它一路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⑤但罗兰那时离着成名的日子还远,虽则他从幼年起就不懈地努力。他还得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才能实受他的劳力的报酬——对他天才的认识与接受。他写了12部长篇剧本,3部最著名的传记,10卷本的《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时代里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但他的名字还是在灰堆里掩着——直到他将近50岁那年,这世界方才开始惊讶他的异彩。贝多芬有几句话,我想可以一样适用到一生劳悴不怠的罗兰身上:“我没有朋友,我必得单独过活;但是我知道在我心灵的底里上帝是近着我,比别人更近。我走近他我心里不害怕,我一向认识他的。我从不着急我自己的音乐,那不是坏运所能颠扑的,谁要能懂得它,它就有力量使他解除磨折旁人的苦恼。”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这主要说明罗兰对他们音乐的接受是有选择的。
B.罗兰把自己的音乐经验融入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中,这表明他对音乐的热爱为其文学创作提供了帮助。
C.第④段中以老象进入艺术花园踩倒花盆作比,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给罗兰带来的思想冲击和精神影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这是一件含奖励性的事实”意指:罗兰传递了托尔斯泰的火炬,以慈爱诚挚的心来散布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更多的年轻人因此受益。
【解析】 本题考查重要语句的含意和作品的内涵。A项,从“莫扎特与贝多芬的快乐与苦痛,想望的幻梦,渐渐地变成了我的肉的肉,我的骨的骨。我是它们,它们是我。要没有它们我怎过得了我的日子?”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罗兰在生病危殆时听莫扎特的音乐,在怀疑与懊丧时听贝多芬的音乐”主要是因为音乐与罗兰融为一体,我是它们,它们是我。
【答案】 A
11.为什么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时,罗曼·罗兰却醉心于“敌人”(德国)的音乐艺术?请结合原文第②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段落主要内容的能力。要找到文中重要语句,原文说“所以在法国经受普鲁士入侵而产生最强烈的爱国主义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圣人正在‘敌人’的作品中尝味最高的艺术”,说明罗兰痴迷的是德国的音乐;又说“德国?我懂得那个词的意义?在我们这一带我相信从没有人见过德国人”,说明那时罗兰还没见过德国人,不了解德国。
【答案】 ①罗兰痴迷于音乐,音乐是他的生命。德国的音乐充满艺术魅力,滋润了罗兰的心灵。
②他开始接触德国音乐的时候,还没有在现实生活中接触过德国人,也不了解“德国”一词意味着什么。
12.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请结合原文作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通过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罗曼·罗兰,这个美丽的音乐的名字,究竟代表些什么?”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开篇点题引出下文,同时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把握思路的时候要从下文的各个段落中找出主旨句,最后连缀成句即可。如:“他是一个音乐的天才,在幼年音乐便是他的生命”,“要认识罗兰不仅应读他神光焕发的传记,还得读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朵夫》”,“用一样慈爱诚挚的心对待他的后辈”,“散布着生命的种子,唤醒活泼的世界”。
【答案】 ①音乐的天才,杰出的文学家。②真理的寻求者,时代的圣人,理想人格的化身。
13.罗曼·罗兰的经历说明,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英雄”的影响。我们从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原文并联系现实加以探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为探究性题目,具有开放性,回答时应在联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题干中的条件和要求。分析罗曼·罗兰成功的主客观原因,尤其要注意“英雄”对他的影响。要从文章的观点阐发出来,说明理由时,要结合现实,从整体上做出理性分析。
【答案】 ①一个人应该转益多师。罗兰在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英雄”。莫扎特与贝多芬奠定了罗兰的艺术基础;莎士比亚拓展了罗兰的艺术世界;托尔斯泰为他树立了人生的榜样。②要选择真正的“英雄”。罗兰的“英雄”莫扎特、贝多芬、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都是世界性的先圣与时贤,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丰碑。③在“英雄”的影响下,自身还应不懈地努力。罗兰在坚持不懈并经尝种种精神的苦痛后,才逐步被世界认识与接受。
联系现实略。(此题考生作答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非常发达的国家,①________,所以古代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农业劳动实践中,累积了有关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的丰富经验。为了记忆方便,②________:“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多方面知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一年中的自然力特征,所以在普遍使用公元纪年的现代社会,③________。
【解析】 ①与上一句一起介绍古代劳动人民累积大量农时与季节变化关系经验的原因,另外,根据下文“二十四节气,由于综合了气象学以及农作物生长特点等”可知,此处应填“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②引出下文的歌诀。③承接上文,介绍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且应与首句中“指导农事”有关。
【答案】 ①农业和气象之间的关系密切 ②人们把二十四节气编成了歌诀 ③它仍能在农业生产中使用
15.下图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要路径”框架图,请把图中的内容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通过课程来实现,而课程的实施需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主要由学校教育的课堂教学来完成。
16.下面是某影城招聘值班经理启事中的六项内容,请按性质的不同将它们分为两类,并为每类命名。
①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及团队合作精神。
②有较强的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以及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③负责本部门运营区域设备设施的维护与利用。
④分析影城每月的运营状况。
⑤热爱影城工作,有影城管理的相关知识。
⑥协助运营经理管理影院日常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将内容按性质的不同分类。所给6句话要求分为两类,综合分析这6句话,①②⑤强调的是应聘者应具备的能力素质,③④⑥说的是具体的工作任务,也即岗位职责。
【答案】 第一类:③④⑥ 命名:岗位职责
第二类:①②⑤ 命名:任职要求
PAGE
10
罗曼·罗兰
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其小说淡化情节,独具匠心地透视人物奇妙的内心世界,通过丰富复杂、层次深刻的心理活动、心理悬念及心理瞬间,剖析人类的灵魂。高尔基称他为“第一流艺术家”。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1916年,茨威格无意间在一本杂志上读到了罗曼·罗兰的小说《黎明》,被其深深地打动了,于是到巴黎拜访了罗曼·罗兰。这两个几乎是全天下最善于构筑心灵的大师,从此成为了彼此最佳的挚友。茨威格在罗曼·罗兰的影响下,从一个反战主义者转向和平主义者。欧洲的良知让他确信,欧洲必将统一。他们的通信长达35年,茨威格将他对罗曼·罗兰的爱和理解,完全倾入了《罗曼·罗兰传》中。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1)单音字
虔诚(qián) 懦夫(nuò) 晦涩(sè)
悖论(bèi) 拙劣(zhuō) 挑剔(tī)
冗长(rǒnɡ) 瑕疵(cī) 严苛(kē)
(2)多音字
肖 辟 冠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悖论·谬论
二者适用范围不同。“悖论”指自相矛盾的命题。“谬论”指荒谬的言论。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罗兰爱法国,但他拒绝承认一个国家能够成为理性和必要的统一体。这样看来,他身上似乎具备一系列的悖论(悖论/谬论)……
②到底每天是否要喝8杯水,相传至今的每天8杯水,到底是科学还是谬论(悖论/谬论)?
(2)声望·声誉
“声望”指众人崇仰的名声、威信。“声誉”主要指的是声望名誉,侧重于信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约翰·克里斯朵夫》牢固地奠定了罗曼·罗兰在20世纪早期文坛的声望(声望/声誉)。
②促销手段利用广告将本国的商品和厂商的声誉(声望/声誉)向国际推广。这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了广告语翻译问题。
(3)原型·原形
两者都有“原来的样子”之意。“原型”指原来的类型或模型,特指叙事性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所依据的现实生活中的人。“原形”指原来的形状,本来的面目,含贬义。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这里,他人文科学上的天赋和对音乐的热爱表达出来,开始梦想着一个为世界心碎的单纯的艺术家的故事——《约翰·克里斯朵夫》的原型(原型/原形)。
②边检民警表示,对于此类非法出入境案件,边检机关除依法对违法行为人予以行政处罚之外,也将继续加大与相关部门的通报力度,让违法行为人露出原形(原型/原形)。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我们班的班长学习好,人品好,在同学中德高望重。(×)
请说明理由:“德高望重”指道德高尚,名望很大,用在班长身上不合适。
(2)常州文化中浓厚的崇学善思、博学致用、重情贵柔、多愁善感的人文精神在17岁的瞿秋白心中扎下了根,并影响了他的一生。
(√)
请说明理由:“多愁善感”容易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感情脆弱。此处符合语境。
(3)100多年前,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经说过: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
(√)
请说明理由:“愤世嫉俗”指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此处符合语境。
文章记叙了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学习生活情况,写他的学习、交友、写作和爱好,刻画了一位知识渊博、充满热情、追求理想、富于牺牲精神的艺术家。
1.从文中找出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并说说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父亲给予他斗士的精神和信仰;母亲给予他探索精神与艺术感受力;一位七十岁女士给予他极其重要的学识。
2.罗曼·罗兰后期具备了哪些思想,请结合课文筛选关键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国际主义,社会主义,东方宗教,英雄主义。
3.茨威格在作品中展示了罗曼·罗兰的巨大贡献和永恒的价值,但也指出了其不足。这样写会不会有贬低传主的嫌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会。首先,传记的灵魂是真实,应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宗旨,将人物与历史的真面目呈现给读者。而且,“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历史人物都有其时代的局限。将其写出来,更能使人看出,传主在他的时代里做出如此贡献的可贵。
4.传记作者与传主有着内在精神的关联。阅读本专题中两篇传记节选文字,分析罗曼·罗兰与贝多芬在个性、思想上有哪些相近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贝多芬有着极强的自尊,他热情敏感,心灵高贵美好;他思想深刻、眼光敏锐、才华横溢。他鄙夷现实中的庸俗猥琐,他使自己的个性得到了自由的伸张。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贝多芬贫病交迫,孤独无依,但是,他却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不幸的命运,战胜了他所遭遇的种种痛苦。于是,贝多芬便成为人类的精神象征。
罗曼·罗兰同样富于激情,充满理想主义。他热爱自由,执着于自己的信仰、希望与理想,追求人类精神的提升和心灵的净化与完善。他撰写《贝多芬传》是为了纪念他心目中的英雄,是为了获取这些伟人的伟大精神,是为了达到这些伟人的精神高度。
独特的写作角度
这篇传记从多个角度写出了罗曼·罗兰思想成长的历史,令人信服地说明了罗曼·罗兰日后获得成就的多重原因。从罗曼·罗兰在成长的初期到法国高等师范学校所接受的教育,当时社会的思想情形等方面——罗曼·罗兰身处的文化环境来看,罗曼·罗兰是时代的产儿,是时代文化培养和造就了罗曼·罗兰。但是,离开了个人的主观因素,罗曼·罗兰也不会是后来成就斐然、有独创性的罗曼·罗兰。这篇传记在描述外在因素的同时,处处结合了罗曼·罗兰自己的志向、兴趣、才华等。正是这两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的描写,作者茨威格生动而深刻、细致而丰富地刻画了传主形象:一个有着崇高的生命理想、受过严格的高等教育、醉心于文学艺术、擅长于描述文化历史的罗曼·罗兰。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