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课件+学案+练习)10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课件+学案+练习)10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2:56:24

文档简介

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溪鳗(màn) 糙算(cāo) 匾额(biǎn)
密匝匝(zā) 两鬓(bìn) 焙干(bèi)
梦呓(yì) 桥墩(dūn) 苔藓(xiǎn)
蘸墨汁(zhàn) 斟酌(zhēn)(zhuó) 菱粉(línɡ)
衣襟(jīn) 糨子(jiànɡ) 麻痹(bì)
佝偻(ɡōu)(lóu) 烀肉(hū) 眍眼(kōu) 嚅嚅(rú)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处    (2)说
(3)兴 (4)背
2.语境辨析法
(5)这几(jǐ)张茶几(jī),几(jī)乎都要散架了。
(6)老师很重(zhòng)视这个问题,请重(chóng)说一遍。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景象·景致
景象:现象、状况。如“太平景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景致:风景。如“西山有几处好景致”。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嘉兴海宁钱塘江上大雾弥漫,茫茫大雾营造出了罕见的海市蜃楼景象(景象/景致)。
②东湖景区尚未完工,部分已经蓄水绿化的湖区却已被游客随手丢弃的垃圾破坏了景致(景象/景致)。
(2)神秘·秘密
神秘:莫名其妙,难以捉摸。
秘密:指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作为濒临北极的北欧四国之一,芬兰在许多人的眼中是个充满神秘(神秘/秘密)色彩的地方。
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泄露工作秘密(神秘/秘密),导致有关资金或者其他资产被非法转移或隐匿,将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11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南海地区本是风平浪静的,如果有的国家真心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就不要兴风作浪。(√)
请说明理由:“兴风作浪”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正确。
(2)他性格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请说明理由:“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性格。
(3) 他们俩像孪生兄弟,大学毕业三年来,虽然天各一方,却一直藕断丝连。(×)
请说明理由:“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适用对象不对。
(4)张先生虽然七十多岁了,但鹤发童颜,感情丰沛,谈吐间文思泉涌不绝,这得益于每日文墨的滋养。(√)
请说明理由:“鹤发童颜”指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常识·速览]

短篇“圣手”——林斤澜
林斤澜(1923-2009),当代作家,曾任《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等。原名林庆澜,浙江温州人。1937年毕业于温州中学初中部,因抗日战争爆发,离开学校参加抗日宣传工作。1937年12月入伍,在粟裕担任校长的浙闽边抗日干部学校学习,193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创作组从事专业写作。1957年主要剧作结集为《布谷》出版。此后转为写小说、散文。第一部小说集《春雷》于1958年出版,“文革”期间辍笔。之后发表的第一个短篇力作《竹》曾改编为电影。1981年发表的《头像》获当年全国短篇小说奖。《井亭》获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短篇小说佳作奖,《去不回门》获首届蒲松龄短篇小说奖。其小说多以散文的笔法,着力表现一种特殊的氛围,结构精
巧多变。晚年的作品冷峻、深沉、尖刻,被称为“怪味小说”。 2007年曾获北京作家协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当代著名短篇小说家,与汪曾祺一起被称为“文坛双璧”,素有“短篇‘圣手’”的美誉。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因心脏衰竭和肺衰竭抢救无效在北京同仁医院去世。
主要作品:《溪鳗》《小贩们》《同学》《哆嗦》《五分》《春节》《梦鞋》《春风》等。

“矮凳桥”系列和“十年十癔”系列是林斤澜重要的创作。“十年十癔”,顾名思义就是对“文革”时期奇怪行状的书写。“矮凳桥”系列源于作家的一次故乡之行。故乡给林斤澜的触动很大,而且几十年的变化与感悟似乎“一言”难尽,于是,从《溪鳗》开始,便有了题材相同并且具有紧密联系的几个短篇的创作。作品发表后,反响很大,促成了后来的“矮凳桥”系列。这组系列前后写了二十多篇,以人物为主,间以风俗名物,写得从容超脱,收放自如,在如语家常中有着极精细的雕刻,具有明显的中国古代笔记小说的遗风,如浙江老黄酒一般淳厚绵长。
有人说“矮凳桥”系列具有传说性、迷幻性、寓言性,《溪鳗》是该系列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篇。
[整体·感知]
溪鳗是“鱼非鱼小酒家”的店主。作家从店名的“特别”写起,进而写“有些人事还扯不清”,便为全篇打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底色。溪鳗做出来的鱼却叫人看不见鱼;溪鳗是正派女人却又有“种种稀奇传说”;“她的年纪也说不清”,年过半百却腰身袅袅,男人又偏偏衰朽不堪……一切都写得神神秘秘。甚至自然风景也写得十分奇异:溪水“又像是绿,又像是蓝。……闪闪着鬼气”。溪滩上的雾气“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只是一片的朦胧”。
倒霉的镇长和溪鳗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会突然瘫痪?作者偏偏不细说,相反,透过袁相舟的眼睛不厌其烦地写汪汪溪水,写矮凳桥,写苔藓;写鳗鱼的种类,写鱼丸的做法。作者到底意欲何为?细细品味起来,才发觉妙不可言。世上本来就有许多稀奇古怪之事、团团不可究诘的疑云,这正是这个世界的妙处所在。
[文脉·梳理]
→
→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1~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是怎样引出主人公溪鳗的?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没有直接写溪鳗,而是通过为小店题写店名的袁相舟引出的。这样写可以借袁相舟的眼睛去看,让他的脑子去思考,可以借助他的活动展开故事情节。如果直接写就比较直白,对于溪鳗也不好描写和评论,情节难以展开。
2.联系全篇,思考小说第3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第三段在整篇结构上可以说是一个纲领段落,“交代店名由来”“牵扯旧人旧事”,总领下文袁相舟起店名和镇长与溪鳗的纠葛往事两条叙事线索。“有些人事还扯不清,只好零零碎碎听凭读者自己处理”暗示了故事情节的朦胧性。
二、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3.小说作者要把他的体验和发现告诉读者,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叙述视角,即需要找到一个好的立足点,通过这个立足点去观察事物。请分析这篇作品作者选择了怎样的叙述视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叙述视角即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人决定的。本作品主要采用的是旁观者的口吻,即第三人称叙述。第三人称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但本篇作品却是限定在作品的线索人物袁相舟身上的。“他触景生情,想到什么是什么,他喝了酒后飘来的思绪是什么就是什么,他弄不清扯不明的东西作者也不想代劳。”通过袁相舟带着酒意的眼去看,通过袁相舟酒中的思绪去联系人和事,整个小说也就带上了朦胧的醉意,读者在酒的微醺中,也“鳗非鳗,鱼非鱼”起来,进入迷离甚至迷幻的小说意境。
4.怎样理解副标题中的“鱼非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鱼非鱼”既有表层的含义又有深层的含义。从表层意义上说,“鱼非鱼”是指溪鳗高超的厨艺。她做出来的鱼丸、鱼饼,有鱼香但没有鱼形,用这个名字做溪鳗的饭店的招牌,恰到好处。从深层含义上说,“鱼非鱼”脱胎于白居易的诗歌“花非花”,正如小说的主人公的事迹一样,给人以含含糊糊、朦朦胧胧的感觉,非常切合林斤澜刻意营造的迷离朦胧的意境。
5.小说对于溪鳗的介绍并不完整,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对此你如何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对于溪鳗的介绍并不完整,给人以扑朔迷离的感觉,这不是小说的缺憾,而是一种艺术手法,他给人一种艺术想象,留有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朦胧美。
6.本篇小说的语言曾受到汪曾祺等人的称道,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汪曾祺曾说林斤澜“把小说语言的作用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的高度,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林斤澜的〈矮凳桥〉》)。《溪鳗》的迷离之美,首先来自语言。语言构成一种特殊的音响和色调,甚至成为构思的契机甚至基础。《溪鳗》的契机,应该就是白居易的诗。于是小说就有了诗词一般的意境和美感。对语言的苦心经营,还表现在小说时有新奇的形容。比如:“石头缝里的青草,绿得乌油油,箭一般射出来了;黄的紫的粉的花朵,已经把花瓣甩给流水,该结籽结果的要灌浆坐果了;就是说,夏天扑在春天身上了。”其中“射”“甩”“扑”本是平常语,但用在这儿,就显出不平常甚至奇崛来;同时,由于贴切准确地捕捉了事物的状态,用的又是平常语,就不显得生硬、涩滞。再比如:“不但喜欢做,还会把这份喜欢做了进去,叫人吃出喜欢来。”连用三个“喜欢”,充分说明“溪鳗会做吃的”之“会”。溪鳗的小店临溪而建,在作者笔下,这溪水充满了女性的温柔:有母亲的爱,也有爱人般的娇嗔,“撒点娇,抱点怨,发点梦呓似的呜噜呜噜”,神情毕现;更重要的是,溪水“无处不散发着体温。像雾不是雾,像烟云,像光影,又都不是,只是一片的朦胧”,成为这篇“一片朦胧”的小说最恰当不过的自然背景。
本文的语言还有一个特点,即将方言融入文学语言。“矮凳桥”系列基本上用了温州方言。这是一种自然的选择,因为用承载融合了温州文化的方言,表现温州的乡土人情,较之用普通话,显然更合适,更具有浓郁的乡土味。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白 描
《矮凳桥》是林斤澜小说创作的一个高峰,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容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一系列人物形象。比如本文中对溪鳗的描写,“是个正派的女人,手脚也勤快,很会做吃的”“今天格子布衫外面,一件墨绿的坎肩,贴身,干净”,寥寥数笔,就抓住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了溪鳗的勤劳和朴实。
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运用墨线勾勒形象,不加色彩渲染的一种画法。人们将它运用于文学创作的描写中,就形成了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加雕饰,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的情态面貌。
2.写法指导
(1)把握白描与具体叙述的异同。白描和记叙中的具体叙述非常接近。如果运用叙述手法表现事物的某一动态、风貌,简练而传神,获得形象鲜明的描写效果,就成为白描。但具体叙述是一种具体的交代,白描比叙述更质朴,更简洁。
(2)白描要重点突出。白描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也不用曲笔或陪衬,但要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和情态。
(3)白描语言要省俭、概括、传神。白描不用浓丽的形容词和繁复的修饰语,而须用准确、简洁的语言进行朴素、单纯的描写,做到既省俭,又传神。
3.迁移应用
以“校园的清晨”为题,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早晨校园的景色,要求语言流畅,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天空是灰蒙蒙的,有时还挂着淡淡的残月。东边是一抹橘红色的朝霞,把太阳藏在最深处。一点点的热气很快把空气中的湿润蒸发了,却没有蒸发得了它的温度,依旧是凉凉的,新鲜的。
终于,太阳出现了,没有那么刺眼夺目,是温和的橙色。它的光辉洒了下来,给淡青的教学楼涂上了色彩。校门开了,同学们迎着柔和的阳光,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教室。
草地上的几片落叶也很快被值日生打扫干净。此时的草地是那么整洁,红色小径把它分成了六份,一切变得整整齐齐。
叮铃铃的铃声过后,朗朗的读书声响起,此刻的校园,不再是淡雅朴素,处处都充满青春的活力。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淳朴的矮凳桥风情
当年,镇长借助“汇报思想”接近溪鳗以满足猎获异性的生理心理需要并不怪异,怪异的竟然是受害的溪鳗以德报怨将瘫痪的镇长接回家养着伺候着。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牺牲,一种传统的美德,一种淳朴的矮凳桥风情。
【应用角度】 “时代的影响”“以德报怨”“淳朴”“平凡的光芒”“平凡的伟大”等。
2.精彩应用
坚持让人变得伟大。当这种本能经历了时间以及现实的考验也就成了伟大。许多平凡的人都可以做到,所谓的道德心就像是做人的信条,春秋时期,孔丘给我们讲述了道德的根本,后来他的“儒家”思想被一代一代口口相传,直至现在。我们从小便听说种种孔子的观点并被要求去做,无非是希望从小耳濡目染,得到一个正确的是非观念——一把标准的尺子,但这把尺子常常被现实玩捏,潜移默化中会变形,有的变得更加坚固,也有的已经形同虚设。这些构成了道德,道德让我们更加充盈,每一份平凡都闪耀着伟大的光辉。
譬如溪鳗,始终坚守着道德的底线,镇长年轻时对他的种种过往,伤害,都没能打垮这位坚强的女性,而且,还以德报怨,将瘫痪的镇长接回家养着伺候着。这就是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的光辉。
课件56张PPT。小说怎样“说”溪鳗——矮凳桥的鱼非鱼小酒家23456789景象景致1011神秘秘密12√ “兴风作浪”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正确。 13×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不能用来形容性格。 14× “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适用对象不对。 15√ “鹤发童颜”指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人们买房的热情蔚然成风,楼市调控新政非但没有影响到商业地产,反而从某种程度来说激活了这一市场。
B.赌球、暴力、黑哨……现阶段中国足球的问题如过江之鲫,如果不从体制上加以解决,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只能是痴人说梦。
C.为迎接上级领导对我校的考察,全校师生倾巢出动,经过一个下午的努力,终于让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D.职场新人要切记:沟通不是洗耳恭听,无声无息,也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沟通始终是两个维度之间平等、融洽的互动交流。
【解析】 D项,洗耳恭听,谦辞,使用正确。A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热情”与之搭配不当,改为:“不断高涨”或者“有增无减”。B项,“过江之鲫”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不合语境。C项,倾巢出动:指出动全部的力量。多含贬义,此处褒贬失当。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要想通过取得更高的成就来获得幸福往往难以如愿,因为人们总是和自己身份相当的人进行比较来决定自己是否幸福。
B.香港旅游业内人士预计,即将来临的复活节假期,赴日旅行团将比往年减少一倍,约有30至40团,估计复活节档期的营业额会比去年同期减少3至4成。
C.随着智能手机技术升级换代的加速推进及市场竞争环境的急剧变化,手机市场龙头老大的位置也在快速易主,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更难寻找永远的王者。
D.这种发光中性笔由书写装置和发光装置组成,采用上圆盘形灯座和下圆盘形灯座的结构,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在“和”后面应该加个“与”。B项,汉语中不可以用“减少一倍”这样的说法,只能用分数或百分数表达。D项,搭配不当,“大幅度提高了照明的范围和光线的强度”中“范围”不能说“提高”。
【答案】 C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一直得到人们的好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在关于西湖的吟咏中几乎没有超越苏轼这首诗的。
①这首诗还微妙表达了一个美学原则 ②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 ③人们读了它会对美有更清晰的认识 ④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 ⑤诗人不但表现出西湖的形象特征  ⑥美的形式是天然与雕饰的统一
A.⑤④②③①⑥  B.③①⑥⑤②④
C.⑤②④①⑥③ D.③⑥①④⑤②
【解析】 本题中的几个句子,统观之下发现,⑤②两句通过“不但……而且”连接。④句“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它的丽质都无法掩盖”是对②句“而且用拟人手法将西湖比作美人”的解释。前三句是对这首诗的感性认知。①⑥③是对这首诗的理论分析。
【答案】 C
4.春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二叔的儿子(在北京读大学)带的土特产,他很高兴,给二叔写了一封信,但其中有5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我非常高兴地笑纳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看到这些土特产,我又想起了二叔您对我的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非常感谢您。至于您想让我为您的令郎毕业后联系工作一事,我会鼎力相助,一定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您肯定会惊喜的!
①________ 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
【答案】 ①“笑纳”改为“收到”。②“爱戴”改为“爱护”。③“您的令郎”改为“弟弟”。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⑤“惠赠”改为“送”。(“笑纳”用于请人收下礼物的客套话,不能用于自身。“爱戴”,只能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令郎”,用于称对方的儿子,这里用了“您的”,重复,同时对二叔的儿子称令郎不如称“弟弟”更亲切得体。“鼎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惠赠”是敬辞,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物品,不能用于自身。)
5.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答题。
因为梅雨潭以朱自清的散文《绿》而闻名,仙岩景区管理部门近期准备在梅雨潭前的崖壁上刻一个国内最大的“绿”字,以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争创4A级风景区。对此,人们看法不一。
请就刻“绿”字这一行为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语言表达准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可以任选一个角度来作答,如果说同意,可以从《绿》的文化作用来作答。如果说不同意,可以从梅雨潭美在景色而不是名字方面作答。
【答案】 示例一:同意。①可彰显仙岩景区的“绿”文化;②可使之与名篇《绿》联系更直接紧密,文与景相得益彰;③梅雨潭是自然的,石刻是人文的,摩崖石刻将成为一种人文印迹而永留。
示例二:反对。①大自然的风景本就很美,刻个“绿”字反而会干扰人的想象;②天然去雕饰,过多的人工印迹会破坏梅雨潭的自然美;③会破坏梅雨潭的含蓄美、蕴藉美;④梅雨潭天下闻名的绿,不是因字而起,而是因景而起,因文而起。此举画蛇添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出售哭声
蔡楠
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我的哭泣才能的。那天早上我和老婆吵了一架,就去找几个哥儿们打麻将了。自从下岗以后,我老婆经常和我吵架。吵了架,我就出去打麻将。不打麻将干什么?现在这年头经济疲软,买卖不好做,在家里又憋得难受,不如娱乐娱乐开开心,赶上点儿顺,也许能赢个百八十的。可偏偏那天我特别背,坐下来三圈不开和,没到中午五百块钱就输光了。我就离了牌局,在大街上闲逛。过了晌午,肚子饿了,家又不能回,我就产生了一种英雄气短的悲壮感。就在这时,我听到了阵阵悲哀的哭声。原来,前面过道口有一家死了人。灵棚下人头攒动,吊唁的人络绎不绝。那死人的悲哀就刺激了我,与我输钱的悲哀、下岗的悲哀就汇集成了一种三重的悲哀,我知道我非哭不可了。我就一头扎进了灵棚,在死人的灵前号啕大哭起来。我不知哭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哭的什么,只知道哭得痛快淋漓,心情舒畅,并且压过了所有的哭声。终于有人来拉我了,那人劝道,亲戚,起来吧,别哭坏了身体,戴上孝跟我去吃饭吧!说着那人就给了我一个白孝帽,领着我进了院里,来到了餐桌前。我就这样在孝子们中间混了一顿酒饭。
我就是在这时发现我的哭泣才能,并且萌生创办替哭公司念头的。既然哭声能赚来酒饭,也一定能赚来金钱。我在临道的街上租了一间门面,安了电话,做了一个广告牌子,又招聘了几个下岗女工,“让你乐替哭公司”就算成立了,当了四十年工人的我就荣升了公司总经理。
我公司第一次业务做的是一个建筑大腕儿的活。那大腕儿的母亲享年八十,无疾而终。大腕儿一家在老人生前照顾周到,赡养得很好,可就是在老人死后哭不出来。他要求我替他哭娘,那几个下岗女工替他的女人哭婆婆。出殡那天,我戴上重孝陪在大腕儿身边,我的那几个员工陪在他女人身边。我们痛哭流涕,大放悲声,从县城里一直哭到大腕儿乡下的祖坟,替大腕儿在乡亲们面前挣足了面子。大腕儿出手很大方,一下子甩给我们五千块。
从那开始,我知道这世界需要哭声。在这快节奏、高效率的社会,人们愿意购买哭声献给死去的亲人和朋友,好自己省下力气去干比哭泣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开始潜心研究哭的艺术:凄惨的哭,温和的哭,寻死觅活的哭,歇斯底里的哭;长哭,短哭;卖力的哭,省劲的哭;平铺直叙的哭,一波三折的哭,如丧考妣的哭,无关痛痒的哭……只要客户需要,只要价钱合理,我们会适时地奉上我们的哭声,不管什么样的身份,不论什么样的场合,我们都会按照客户的要求,制造出满意的哭声的。因此,我们的生意一直很火爆,每天的日程表都排得满满的。我们的收入就很可观。当公司每次分红的时候,我总是对我的员工们下指示,我说,咱们干的是良心活、辛苦活,你们干活的时候千万记住,既不能敷衍了事,又不能少收费,违者扣钱!我的员工们就鸡啄米似的点头。
但日子长了难免有例外。一次是某局的一位领导妻子病故,打电话要我们去替哭。我就派了两个女员工去做这活。回来后一个就揭露另一个因与死者沾点亲就想少收钱,另一个就反映这一个不用嗓子哭,怀里揣上了一个放音机,用平时练哭的声音骗人家。我听了她们的汇报没有表态,而是沉着地问,钱少收了吗?她们说没有。我说,钱没少收就算了,反正那人对他妻子也不是真心,听说他老去泡小姐,还骗他妻子说是加班。以骗制骗,也不为过,也不处分你俩了。我就如数分给了她们工钱。
另一次是乡下一对哑巴夫妇的老爹去世了,开着一辆三马车来接我们去替哭。我们全员出动,替那哑巴哭得情真意切,天昏地暗,一村人都跟着抹眼泪。出完殡结账时,操办丧事的人对我说,死的这老头不是哑巴的亲爹,是他们养的一个孤老头子。还说哑巴很困难,为办丧事借了不少钱,经理你看能不能少收点钱?我听了以后,望望我哭肿了眼的员工们,把手一挥说,难得哑巴这份孝心,钱分文不收了!回公司后,我按规定扣了自己的工钱。
就在我的替哭公司成立一周年那天晚上,我把一年的收入交给了老婆。老婆给我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她喜眉笑眼地替我夹菜劝酒,我就一杯一杯地喝着,享受着这久违了的温柔。老婆说,我不和你吵架了,难道你不高兴?我说,我很高兴呀!那你怎么老哭丧着脸?没有呀,我一直在笑呀!老婆就把镜子甩在我的面前,你看你是在笑吗?我照照镜子,我确实是一副哭相。为逗老婆高兴,我就调整面部肌肉,酝酿酝酿感情,用力哈哈大笑起来,可我老婆听到的却是我声嘶力竭的哭声。
我知道,当我将哭的艺术研究得炉火纯青并把它当作商品出售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发笑了。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老婆经常和“我”吵架,打麻将输光了钱,肚子饿而英雄气短,被悲哀哭声刺激,这些都让“我”萌生了创办替哭公司念头。
B.“我们”给大腕儿痛哭流涕、大放悲声的替哭,让大腕儿在乡亲们面前挣足了面子,只表现了对这种丧俗深深的悲哀。
C.给某局领导替哭,因为这个客户对他妻子不是真心,我派的两个女员工就用平时练哭的声音骗客户,以骗制骗,“教训”了客户。
D.结尾“我”欲笑还哭的描写,荒诞的虚构,却具独特的真实,使作品意蕴更加深刻,艺术感染力更强,给读者造成更大的心理震撼。
【解析】 A项,“这些都让‘我’萌生了创办替哭公司念头”表述有误,文中说的是“那死人的悲哀就刺激了我,与我输钱的悲哀……号啕大哭起来”,“我就这样在孝子们中间混了一顿酒饭”,“我就是在这时发现我的哭泣才能,并且萌生创办替哭公司念头的”。见第1、2段。B项,“只表现了对这种丧俗深深的悲哀”表述不全面,这还有对用金钱购买哭声的讽刺。C项,“我派的两个女员工就用平时练哭的声音骗客户”表述有误,应为两个女员工一个想少收钱,另一个假哭,“我”则因这个客户对他妻子不真心而认可了这种以骗制骗的方式。见第5段。
【答案】 D
7.第4段画线部分描述“我们开始潜心研究哭的艺术”,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哭的各种艺术,把各种“哭”进行比较,使“哭”的特点更加鲜明,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饱满,使读者感受更加强烈,增加了语言的嘲讽和调侃的味道。
8.“我”的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认真敬业:潜心研究各种哭的艺术,要求属下真诚对待顾客,努力让顾客满意。②朴实善良:得知哑巴夫妇很困难还养孤老头子,又为办丧事借了不少钱,就决定分文不收。③坚持原则:不收哑巴的钱,却按规定扣了自己的工钱。④有正义感:虽然女员工违犯规定假哭骗客,但因客户对他妻子不真心,就认可这种以骗制骗的方式。
9.小说结尾部分说“我知道,当我将哭的艺术研究得炉火纯青并把它当作商品出售的时候,我再也不会发笑了”,你怎么理解?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哭和笑,本应发自内心,应真诚,把它当作商品,当作艺术,就失去了其本来面目。②当“我”凭借哭泣的才能,创办替哭公司,用哭声赚钱的时候,“哭”就成了一种谋生手段,失去其本意。③无论是帮大腕儿、哑巴夫妇真哭,还是帮某局领导假哭,都只是根据客户需要制造出令人满意的哭声,都非“哭”的本意。④人们花钱购买哭声献给死去的亲人和朋友,就意味着在用金钱购买真诚的情感,这段极具讽刺性,失去了真诚,哪能笑得出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