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课件+学案+练习)1 《 在酒楼上》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课件+学案+练习)1 《 在酒楼上》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6 23:04:26

文档简介


在酒楼上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渍痕(zì)    木棂(línɡ)    倒塌(tā)
朔雪(shuò) 呷酒(xiā) 迂缓(yū)
踌蹰(chóu)(chú) 颓唐(tuí) 圹穴(kuànɡ)
擎着(qínɡ) 敷衍(fū)(yǎn) 睫毛(jié)
臃肿(yōnɡ) 送殓(liàn) 诳话(kuá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嚼   (2)散
(3)薄 (4)咽
2.语境辨析法
(5)穿着干(gān )净的衣服干(gàn )脏活,真有点不协调。
(6)这条恶(è)狗真可恶(wù),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ě)心。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必需·必须
两者都有“一定要……”的意思。
必需:表示“一定要有,必不可少”的意思,说明事物的特别需要;“必需”是动词,在句中可作定语和谓语;另外,“必需”有构词能力,如“必需品”等,“必须”则不能。
必须:“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性,说明一定要这样做。在句子中作状语,“必须”还有加强命令语气的作用。例如:你明天必须来。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目前房价高位运行态势下,欲使房价下跌,必须(必须/必需)围绕房地产的关键问题,从“消除地价上涨动力”“抑制需求”“增加供给”等方面做文章。
②作为刚需一族的李珂,对于楼盘的定价非常认可,“因为现在房子对我们来说是必需(必须/必需)品,手里没有多少积蓄,两室一厅的户型足以让我们在这座城市里安个家。”
(2)大概·大致
两者都是副词,都有“大约”的意思。
大概:表示不很精确的估计。如“老校长大概五十来岁”。
大致:①表示事情的主要方面是这样。如“两种说法大致相同”。②大约。如“新建校舍,大致需要两年时间”。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破裂的冰块总共占地125平方公里,面积大概(大概/大致)有两个纽约的曼哈顿岛那么大。
②火腿、腊肉、咸肉属于同父异母的三兄弟,都是用盐腌制而成,既可独立成菜,又能给其他食材赋味增香,且口感大致(大概/大致)相同。
(3)实在·确实
两者都可作副词,都含有“真实”的意思。
实在:①真实;诚实。如“这不是实在话,我不信”,“他觉得这是个实在的青年猎手,没有虚情假意”。②副词,表示确认。如“这孩子实在聪明”,“这道题我实在不懂”。③副词,表示转折。如“问题看起来简单,实在并不如此”。
确实:①真实可靠。如“消息确实”,“确实的证据”。②副词,表示情况符合实际。如“问题确实很复杂”,“你确实比我强得多”。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丰乳肥臀》的手稿右上角,莫言写了一首自嘲的打油诗,读者读后觉得这段话“太实在(实在/确实)”了,不像是个诺贝尔奖得主讲出来的。
②环境专家解释说:“饮水机内出现的绿毛确实(实在/确实)是藻类物质,具体为哪种藻类尚不能确定。”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肖小姐中午准备到商店里买点菜,以防台风过境菜价飙升,但发现菜架子上空空如也,多位抱着相同想法前来的街坊也只得空手而归。(√)
请说明理由:“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2)接到报警后,120指挥中心立即派出急救小组,等急救人员费尽周折赶到现场时,这位求助市民称是他家的电磁炉出了问题,这让一车急救人员似笑非笑。(×)
请说明理由:“似笑非笑”描述人的一种像笑又不笑的样子。根据语境,应该为“哭笑不得”。
[常识·速览]
民族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杂文各种类型的创作中,都有自己全新的创造。鲁迅先生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意义却十分重大。鲁迅把目光集中到社会最底层,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这与鲁迅的表现人生、改良人生的创作目的是分不开的。鲁迅说:“我的素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由于其在民族文化建设领域内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人民称之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
《在酒楼上》写于1924年。这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过,北方文坛显现出寂寞荒凉的景象。鲁迅这段时期思想比较苦闷,他不知道革命的主力在哪里,也不知道新的战友在哪里,因而一度产生“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孤独感。和《呐喊》相比,《彷徨》中的作品战斗的意气是冷了不少,但鲁迅这时考虑的问题是更深沉了。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当时,“《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这就使他对知识分子的认识更为深透。《在酒楼上》就是鲁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一篇凝聚着他深刻见解的作品。
小 说
小说是一种通过对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中,故事情节、人物、环境被称作小说的三要素。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分析,了解人物在情节中的各自表现,能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
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外貌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通过这些人物描写读者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进而理解其反映的社会情况。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交代事件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及场景,目的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渲染氛围,表达人物的心情,表现主题等。
[整体·感知]
吕纬甫的人生悲剧是当时相当一部分新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的真实写照。小说通过回顾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寻。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找出文中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境描写:
“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作用:
①“老梅斗雪”“山茶如火”“白雪晶莹”,象征了“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
②废园环境与小说整体阴沉的环境氛围形成鲜明对照,表现了“我”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不甘沉沦的战斗精神;
③“废园”不颓废,与主人公吕纬甫的精神面貌形成对比,表现了“我”对老友能够重新站立起来的热切希冀。
二、阅读课文第1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第11段对吕纬甫的外貌描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中写到了同样的乱蓬蓬的头发却有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现在则是“模模胡胡、敷敷衍衍”,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由此可以看出吕纬甫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阅读课文第1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点小圈子。”吕纬甫对自身生活经历的自嘲具有怎样深刻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在自嘲中含有一种清醒的认识,认识到自己身上的变化,认识到这种变化的荒唐可笑,更认识到这种荒唐可笑的变化的不可避免。这种对自我悲剧人生的清醒认识更加深了他内心的痛苦,也使得他身上的悲剧意味更加浓重,而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一面也在不经意之间自然地表露了出来。
四、阅读课文28~38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结合阿顺的故事简要分析吕纬甫消沉落寞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阿顺是吕纬甫邻居家的女儿,能干、善良。为了阿顺,吕纬甫硬吃下大碗的荞麦粉以至于整夜饱胀睡不稳也毫无怨言,甚至还“祝赞她一生幸福,愿世界为她变好”;即使这次应母亲要求大老远地回到S城送两朵不易买到的剪绒花,也还是心甘情愿。而现实是阿顺已经在悲苦中去世,吕纬甫面对的,除了不幸的消息,还有阿顺“像一个鬼”的妹妹和“恶狠狠的似乎就要扑过来,咬我的弟弟”。对吕纬甫来说,美丽的阿顺正是“旧日的梦的痕迹”,而眼下的遭遇正是现实境遇不如人意的反映。现实的处境与他的理想相距太远,以至于使他看不到实现的可能。一个积极向往革命,渴望改变现实的热血青年失去了理想与追求,转而消沉颓唐与现实妥协。这反映了辛亥革命并不彻底、换汤不换药的现实,传达出改革如此艰难的思想。
五、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5.请简要分析吕纬甫这一人物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吕纬甫不甘心落伍又不能自拔的悲剧,是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共同的悲剧。
6.造成吕纬甫人生失意、理想幻灭的原因固然与小知识分子自身性格软弱有关,但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造成吕纬甫悲剧命运的主要是社会原因:中国是一个“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的国度,封建势力异常顽固,异常强大。他的悲剧,是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的悲剧。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细节描写
本文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时成功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如小说通过对吕纬甫“掏烟”“点烟”“擎烟”等细节描写来写出其和以前的差距之大。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表现出了吕纬甫复杂的思想性格,表现了非常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2.写法指导
细节描写“四注意”
(1)选用细节要典型。比如,鲁迅在《祝福》里几次写到鲁四老爷“皱一皱眉”,这种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便深刻地暴露出封建绅士厌恶寡妇、维护旧礼教的反动立场和丑恶灵魂。
(2)细节要生动形象。如朱自清在《背影》中对父亲爬月台时吃力的样子和动作的描写,突出了父亲对我无私的爱,让每个读者感动不已。他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父亲动作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达。
(3)细节描写要服从中心的需要。鲁迅在他的小说《孔乙己》中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在买酒时他“排出九文大钱”,这一细节表现出孔乙己作为底层文人讲面子、好显摆、穷酸迂腐的个性,揭示了封建制度对人的迫害。
(4)细节描写借用修辞更生动。如王实甫在《长亭送别》中写崔莺莺送张生的心情:“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作者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莺莺内心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无奈、怨恨、伤感等复杂的心情。
3.迁移应用
请将孟郊的《游子吟》中的“临行密密缝”等诗句写成一个运用细节描写的片段,不少于1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母亲把线头在舌尖上一舔,又用指尖轻轻一捻。她年纪大了,那细小的针眼仿佛也成了一道难闯的关。她一手拿着衣服,一手捏着针,凑到油灯前,就着油灯的亮光,将针线穿来引去。那密密缝织在一起的是母亲对游子的无尽的爱意啊![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照亮黑暗天幕的明星
鲁迅青年时代曾立志“从医救国”,却发现“如一个人的体格无论如何健全,只要他的精神不健全,那么他仍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最终他发现,只有从文学上唤醒民众,才能使他们为自由而斗争,为祖国的荣辱而斗争,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于是他用一支笔划开万丈天幕,使长夜无明的旧中国透射出点点星光。若干岁月过去了,他的作品没有化为尘埃,并且无疑将长久不熄,普照文学和思想的殿堂。
【应用角度】 “选择”“民族的脊梁”“榜样”“影响”“正义”“斗争”等。
2.精彩应用
流星的永恒源于用生命划亮的光华,飞蛾的永恒源于用生命追求的光与热,人生的永恒源于一次次选择。
一如鲁迅,他选择了弃医从文,把边缘人群唤醒;他选择以笔代刀,令魔鬼无处躲藏。声声祝福,声声呐喊,他正义的声音穿越百年时空仍然鼓舞人心,余音绕梁。
课件49张PPT。小说家想说些什么在酒楼上必须必需大概大致实在确实√ “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 “似笑非笑”描述人的一种像笑又不笑的样子。根据语境,应该为“哭笑不得”。 [识作者]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一)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________。
(2)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________,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3) 贪官锒铛入狱后,无所事事之余,玩起了出书,但从他们已经出版的书籍内容看,很多人都是在藉此回忆昔日人生的辉煌,真正悔过自新的却是________。
A.望其项背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B.望其项背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C.望尘莫及  不孚众望  凤毛麟角
D.望尘莫及  不负众望  微乎其微
【解析】 望其项背:指能够看到别人的颈项和脊背,比喻有能力赶得上,一般用于否定句。望尘莫及: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愿望,指符合众人的愿望。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不能达到众人所期望的那样。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
【答案】 D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①放眼全世界来看
②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③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④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⑥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 ①⑤②④③⑥   B. ②④③⑥①⑤
C. ①⑤③⑥②④ D. ②④①⑤③⑥
【解析】 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语境来看,这段文字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从标点符号来看,六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一个整体,后两句为一个整体,全语段分为两层。先看横线前面的内容,“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这是说鲁迅“不一般”“不简单”,从语义连贯的角度来看,后面应也是说“不一般”“不简单”;再看横线后面的内容,后面说“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可见前面应是说“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受到英国人的高度敬仰”;分析所给的句子,①⑤②④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故应放在前面,③⑥是第二层,说的是莎士比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应放在后面。
【答案】 A
3.在下面文字中的横线处填入相应的文句,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迅是现代最有力的批评者,正是他的呐喊,唤醒了无数的沉睡国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他们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者和批评者。
【解析】 作答时要注意内容上要保持上下贯通,尤其需要注意与后文“无论是逍遥、呐喊还是抨击”相照应;另外,在表达形式上要与第一句话相一致。
【答案】 庄子是先秦最伟大的批评者,正是他的逍遥,丰富了中国的古代文化/巴尔扎克是法国最杰出的批评者,正是他的抨击,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
4.请从下列文学大师中任选一位,陈述你喜欢他的两条理由。要求表达简明通顺,不超过60字。
曹雪芹   鲁迅   莎士比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喜欢曹雪芹。他既塑造出“八面玲珑”的王熙凤,让我们惊叹;又塑造出“孤傲聪慧”的林黛玉,让我们爱怜。
(2)我喜欢鲁迅。我喜欢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铮铮铁骨,也喜欢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丝丝柔情。
(3)我喜欢莎士比亚。既喜欢他在《哈姆雷特》中对复杂人性的深深思考,也喜欢他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对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扬。
5.某同学拟了一个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图文转换题,首先要细读题干,根据题干提示准确把握图表中的内容,然后再根据图表内容以及题目要求拟写答案。本题题干中说框架图表现的是“被拒绝后常见的四种反应及应对方式”,细读框架图可以发现,四种反应代表了四种情绪,每一种反应都有相对的应对方式。将每种反应以及相对的应对方式准确清楚地描述出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 (示例)面对拒绝,有人会说“算了”,然后结束这件事,另作打算;有人会说“好吧”,心中闷闷不乐,感觉被挫败;有人会问“凭什么”,随后不断怀疑、批判;有人会问“为什么”,接着分析原因,再作尝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照片
申 平
古镇上出现第一个照相师傅时,慈禧老佛爷还没死。这老东西看见火车,连叫“妖怪”。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的“老外”就是在这个背景之下来到古镇的,他也带来了一个“妖怪”——一个黑匣子。这匣子会“砰砰”地起火冒烟,发出刺眼的镁光。老外看见古镇的美景,一边摇头晃脑地喊“OK”,一边拿着它东扫西瞄。那黑家伙咔嚓咔嚓地响着,仿佛要把整个古镇吃进去。古镇的人惊慌失措,人人避之犹恐不及。只有小五子他太爷不怕。他主动上前跟老外搭讪,还为他充当向导。老外就用生硬的中国话给他讲照相的道理,还教他如何冲洗照片。
老外在镇上住了几日,一个可怕的谣言开始到处流传。都说那黑家伙会抽人血,说如果给那家伙照上,你的魂灵就会被老外带走。镇上的几个头人一商量,这天夜里,一伙蒙面人便冲进老外的住处,把他痛打至死。在混乱之中,小五子的太爷机智地取走了老外的照相机,把它藏了起来。
过了些年,小五子的太爷开设了古镇第一家照相馆。他除了给人照相以外,也喜欢像那个老外一样到处去拍摄,把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定格下来。接着,小五子的爷爷子承父业,也积累了许多古镇的老照片。到了小五子爸爸这一辈,情况有点不妙,因为一场红色风暴席卷而来。
这个时候,小五子他们家的老照片已经分门别类堆满了一间屋子。小五子当时只有十几岁,他经常偷偷潜入这间屋子,翻看那些老照片。照片上奇异的风景和人物,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忽然就有人说他家里藏满了“封资修”大毒草。小五子的妈妈非常害怕。这天她趁小五子的爸爸不在家,就让小五子协助她搬出一捆捆的照片,用它来点火做饭。正烧着,小五子的爸爸回来了。他一看,撕心裂肺一声大叫,一脚踢翻了正在烧火的小五子,又把做饭的老婆暴打一顿。晚上,爸爸召开家庭会议,小五子似懂非懂地听爸爸说:这些老照片记载的就是古镇的历史,价值连城,咱家的人就是丢了性命,也要把它们保护好。
当天夜里,小五子在迷糊的状态下感觉到全家人一起行动,好像在转移那些老照片。搬到后半夜才消停下来。天亮后造反派就冲进他家,横冲直撞到处搜查,可是一无所获。全家人一口咬定:老照片已经全部烧掉了。造反派不信,就把爸爸抓走了。他们批斗他,甚至拷打他,可他就是一句话:照片烧了。
接着,镇里当年老外下榻的龙王庙就开始闹起鬼来。不止一个人看到,每到夜深人静之际,那个老外就从龙王庙里走出来,他手里端着照相机,在镇上到处飘荡。有人甚至听见他用生硬的中国话喊:还我的命来,还我的照片来!鬼影后来居然飘到造反派头头家的窗前,叫道:你不是要老照片吗?我给你送来了,你出来拿啊!吓得头头一家险些窜稀。古镇一时充满了恐怖的气氛,一到天黑,家家关门闭户,人人自危,造反派们再也不敢提老照片的事情了。
奇怪的是随着“文革”结束,鬼也不再闹了。又过了几年,小五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临终,他把小五子单独叫到身边,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小五子涕泪滂沱,连连答应。
时光流逝,当小五子即将成为老五子的时候,国内外一批又一批有钱人不断光临古镇,纷纷以高得令人咋舌的价格来找他收购老照片。但是小五子要么说没有,要么说不卖。后来他说,照片不属于他一个人,他在等待最早一批老照片主人的后代到古镇来。
终于有一天,有两个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来到了古镇。经过反复考查询问,小五子最后确信他们就是当年那个老外的后人。小五子带着他们来到龙王庙后院的一个储藏室,打开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桌子,上面摆放着一架相当古老的照相机,还有一套外国人的衣服。小五子指着这些东西说:这就是你们的先辈留下来的。小五子又用手摸着那套衣服说:这套衣服的料子很好,这么多年都没有坏。家父还曾穿着它装鬼,保证了老照片的安全。
走到储藏室里边,就看到了一捆捆、一箱箱早已发黄的老照片。小五子找出其中的一箱说:这就是你们先辈最早拍摄的老照片了。两个年轻的外国人手抚这些东西,唏嘘不止。
双方协商的最后结果是把老照片全部无偿捐赠给当地政府。政府在古镇建立一个展览馆,整理展出全部老照片,并为外国人汤姆逊和中国人赵据(小五子的太爷)、赵汗青(小五子的爸爸)在展览馆里塑了蜡像。
展览馆投入使用那天,小五子和那两个老外在现场合影留念。他说: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慈禧看见火车连叫“妖怪”,作者这样写暗示了小说情节发生的时代背景,为下文写古镇上人们的愚昧无知作了铺垫。
B.小五子的爸爸临终郑重交代了一件事情,从后文看,这件事是要求小五子保护好老照片,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
C.“再过100年,这也会变成老照片的”意思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展览馆也会成为历史。这句话表达了小五子心中的自豪、喜悦。
D.小说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古镇人和小五子的太爷对照相机的态度等。
【解析】 B项,“并在适当的时候无偿捐赠给政府”依据不足,从原文看,把老照片捐赠给政府是小五子和老外的后代协商的结果。
【答案】 B
7.“老照片”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依据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先从结构角度考虑,作为标题显然有“贯穿全文情节”的作用;再从内容角度谈,一是塑造形象的作用,一是对小说主题的揭示。
【答案】 ①贯穿全文情节。全文的情节是通过老照片串联起来的。②塑造人物形象。小说借保护老照片的行动,塑造了小五子一家的群体形象。③揭示小说主旨,深化主题,寄寓着对人们理性对待新生事物、保护文物、传承历史的深沉呼吁。
8.小说塑造了一个群体形象,这个群体包括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父亲及小五子。请简要概括这一群体形象的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鉴赏人物形象一定要立足文本,要在文本中找到具体的事例,不能想当然,如由小五子一家人对老外以及照相的态度不难概括出“善于接纳新生事物”的特点。
【答案】 ①善于接纳新生事物;②富有传承历史的责任感;③执着;④机智;⑤恪守诚信;⑥看淡金钱。
9.这篇小说篇幅虽短,但所写内容却多角度跨越,颇具沧桑感。请结合小说内容对此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回答本题要立足全文,考生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跨越”的具体内容,很容易想到“时间”“历史”等词,再由小说本身的特点联想到“人物”,再结合具体内容答题即可。
【答案】 ①小说所描写的情节时间跨度大。从慈禧老佛爷还没有死的清朝末年一直写到当代。②小说所写的人物跨度大。从小五子的太爷、爷爷、爸爸写到小五子本人,从老外写到老外的后人。③小说所写的人物命运变化大。老外被痛打致死,小五子的爸爸为保护老照片也饱受摧残。④小说所写的社会背景跨度大,富有历史纵深感。从慈禧认为火车是妖怪、不接受新鲜事物的晚清,到破坏文物、残害开明之士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再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些迥异的社会背景让读者在重温历史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