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学案+练习)3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课件+学案+练习)3 《豪放飘逸的李白诗》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0:16:54

文档简介


他衣袂飘飘,脚步匆匆。在他的笔下,孤独时则“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高兴时则“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离愁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别绪则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他一生不曾离开过酒,“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他,就是仙之子——李白。
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巨星,他的诗歌体现了开元时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同时又反映了唐王朝处于极盛而衰的转折关头的社会现实。他以强烈的激情和豪迈的气魄歌唱了自己远大的理想,憎恨和反抗封建政治中的不合理现象,追求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世界;同时继承了前人诗歌创作的成就,完成了盛唐诗歌的全面革新。他的诗既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又兼各家所长,既以“豪放飘逸”而成为盛唐诗中不可企及的典范,又兼有旷达、潇洒、清新、俊逸之美。这些都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诗人,代表着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峰。
本专题选取了李白具有代表性的四首诗,充分体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游仙诗。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社会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诗人在寂寞的月夜,花间独酌、无人亲近的落寞情景。诗的本意旨在表现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那种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送友人》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却一改送别诗那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写得具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将进酒》中,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心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有用世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1.了解李白的生平和创作成就,以及对后世中国文学的影响。
2.把握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以及李白的思想境界和世界观,品味诗歌的意象、意境。
3.鉴赏李白诗作风格,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及基本特点,即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和极度的夸张。
4.对李白的思想作出正反两方面的评价。
1.加强诵读。通过诵读,感知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语言。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理解诗中生动、鲜明的形象,体验作者的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2.鉴赏《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关键,在于理解好“梦游天姥”和“留别”的关系。在诵读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
深入准确地理解好“李白为何喜欢跟月交流而不跟人交流”是理解鉴赏《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这首诗的关键和必由之路。
3.《送友人》一首可先背诵全诗,初步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然后逐联鉴赏品味。体会李白诗中表现出来的真挚热诚豁达乐观的感情。
4.鉴赏《将进酒》可首先把握诗的基调,理解诗的整体内容,体味诗人情感的跌宕起伏。然后探究诗人的艺术手法。
《梦游天姥吟留别》
[常识速览]
“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四川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市)青莲乡。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遇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具有超出寻常的艺术天分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省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其诗风雄奇豪迈,飘逸雅致,感情奔放,形象鲜明,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存诗九百余首,有《李太白集》。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而玄宗仅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并且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为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到兖州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故地。这已是他离开长安后的第二年,这首诗就是他出行前写的。政治上的失败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
这是一首游仙诗,但不同于完全置身世外的幻想的一般作品,作者之所以向往神仙世界是因为他鄙弃黑暗的现实世界。全诗通过对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憎恶,对自由乐土的追求,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诗可分为两大层,第一层从开头至“失向来之烟霞”,写梦游天姥。这一层又分三小层。
第一小层:梦前
第二小层:梦境
第三小层:梦醒
第二层从“世间行乐”至诗末,留别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要有感情地朗读该诗,须寻得情感脉络,脉络大致为:游历前的倾心渴慕→游历时的喜悦→幻入仙境时的惊悸→醒来的失落惆怅→高蹈出世之情→傲岸不羁之情。
全篇感情忽起忽落,愈转愈昂扬,须变化着语调读之。
[文本精析]
1.诗人是如何表现天姥山的与众不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方面:
(2)另一方面:
用五岳、赤城和天台,衬托了天姥山的雄峻巍峨、神奇雄伟,因而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试赏析“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中“飞”的表现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飞”字表现了诗人急切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求。
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四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这四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四句正面展开一个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熊在咆哮,龙在长吟,震得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升起烟雾。这四句整齐中又有变化;多用“兮”字,使节奏张弛有致;“青青”“澹澹”等叠音词也增强了韵律感。
4.试分析“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一句在诗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从昏暗恍惚到惊天动地,写了神仙洞府壮丽辉煌的景象。
(2)形成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下文写神仙渲染了神奇的色彩。
5.试分析“仙人”的特点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特点: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任意奔驰。
(2)作用:仙人的出现把梦境带到了最高潮,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6.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常识速览]
李白怀抱一腔政治热情到了长安,被贺知章等人欣赏,唐玄宗任他为翰林待诏,其实只是把李白当作词臣而已,更兼李白本性正直纯真,因此得罪了权贵。被排挤出京后,漫游江湖间,政治理想无法实现,762年,病死当涂,初葬采石矶。从杜甫“世人皆曰杀,我意独怜才”一句,可见李白一生始终受到权贵们的排挤,郁郁不得志。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写诗人在寂寞的月光下,花间独酌、无人亲近的落寞情景。诗的本意旨在表现自己的孤独,同时诗人那种放浪形骸、狂放不羁的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全诗写的是由政治失意而产生的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但诗人不是用直抒胸臆的手法来表现的,而是以乐写愁,以闹写寂,以物为友,以群写独,朗读时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文本精析]
1.“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幽静的月色,月色溶溶,花香袭人,这美好的环境却只有诗人自己自饮自酌,竟无一人陪伴。美好的环境与诗人“独酌”的孤单形成对比。“一壶酒”已见冷清,“无相亲”再次渲染,更见诗人的孤独愁苦之情。
2.在“花前月下”的良辰美景中,诗人却“独酌”。这是一种什么写作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越是良辰美景之中,寂寞就越显得刻骨铭心,效果是使悲凉寂寞更加浓郁和难以排解,突出强调了诗人李白深沉的寂寞凄凉之情。
3.诗评家说“举杯邀明月”一句中的“邀”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此时的心境。说说你从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邀”字,施动者为诗人,因自己坚持高洁的品质,得罪了权贵,早已无人往来了。在这良辰美景之中,诗人难以排遣这种孤独和寂寞,环顾左右,只有一轮孤月相伴,只有一轮明月可邀,凄寂之情溢于言表。但明月也是高洁的意象,因而也在其中寄寓着作者高洁的品质。所以“邀”字,以物为友,既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之情,也寄寓着其品质的高洁。
4.诗人邀月与影为友共饮美酒佳酿,共享良辰美景,但仍无法排解心中愁苦,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解”“徒随”“暂伴”表明了虽以物为友,但物何以为友?以物为友是无奈之举,更写出了作者的孤独。
5.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永结”与“相期”表明了作者在无边寂寥的天地中,宁愿永与月、影为伴,也不愿同流合污、阿谀奉承的高洁志向。
6.月亮在诗人的笔下不仅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也成了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月”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借助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浓厚的感彩,把它描绘得善解人意、可喜可亲,仿佛成了诗人可以倾诉心声的知音。《送友人》
[常识速览]
作者送友人,送客地点在城东尧祠一带,此地是水陆通衢,交通要冲,又多酒肆,便于宴饮饯别,加上景色宜人,易发诗兴。《送友人》亦写在尧祠前泗水边的石门路上。
这是一首送别诗,但作者却一改送别诗那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写得具有诗情画意,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首诗充满了自然美和人情美。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读时应注意把握这个特点。
[文本精析]
1.这首诗中诗人是借助哪些物象来表达“游子意”“故人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诗人以飘移不定的“孤蓬”“浮云”写出了游子不忍遽去的情怀;以缠绵的白云、依依的落日,写出了故人恋恋不舍的情感。离群班马和萧萧马嘶,则书写游子和故人的深厚情谊。全诗充满了诗情画意,情意缠绵,动人肺腑。
2.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中“横”和“绕”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横”勾勒出青山的静姿,“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东城而过,动静结合,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3.《送友人》尾联“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化用典故。分离时作者没有直接写内心感受,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小雅·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之马: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的心情,也不愿离开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着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将进酒》
[常识速览]
作者这首“填之以申己意”的名篇,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这一时期,诗人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应邀到嵩山元丹丘家做客。人生快事莫若置酒会友,作者又正值“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于是满腔不合时宜借酒兴诗情,来了一次淋漓尽致的抒发。
诗题意为“劝酒歌”,其实是诗人借劝酒,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流露出施展抱负的愿望,同时也流露出诗人思想的矛盾:一方面有入仕的想法,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另一方面,他又想用饮酒的办法使自己从怀才不遇的苦闷中解脱出来。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诗,感知内容。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诗。
【提示】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愤激,诗人的感情发展变化为:悲→欢→愤→狂。具体分析见下表:
读时应注意体现诗中的这种感情变化。
[文本精析]
1.诗歌开篇一句“君不见”即主旨重心所在,首句为何要从黄河写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是古诗中常用的“比兴”手法。作者以流水比年华易逝,一去不返,又以黄河的伟大永恒兴起对生命渺小、短暂的喟叹,抒发“巨人式的感伤”。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自高原奔泻而下,似从九天而落,其浩大的声势,令人震撼激动。
2.“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中,诗人为何而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似作者借此“悲”头发白了,青春不再;其实,作者是由“青春易逝,人生短暂”引发“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的感慨。
3.“人生得意须尽欢……会须一饮三百杯”中,哪个字明确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且”。“且”为“暂且”的意思,表明诗人“及时行乐”是对心中“愁”的发泄,是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
4.“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句诗体现了李白怎样的心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句话自问世以来就成为历史上不得志之人的自我安慰的妙偶佳句,它给人以自信的力量,展现了李白自信乐观、豁达积极的一面。
5.“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中,作者为何列举曹植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列举曹植,是基于两者的共同点而来的:一样的才思敏捷,一样的遭人妒忌排挤。诗人此处借曹植自比,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
6.《将进酒》一诗中,诗人的感情大起大落,试理顺全诗的情感脉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激愤,诗人的情感发展变化为:悲→欢→愤→狂。
7.诗人常用夸张手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并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举例分析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
类型
举例
作用
凭借数字
来表现
____①____
感觉的
夸大
____②____
有____③____
[答案] 
类型
举例
作用
凭借数字
来表现
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
感觉的
夸大
“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有力地说明了诗人豪放杰出,用词大胆,他人莫及,也表现了他那豪放飘逸的诗风
有关李白的经历、性情、思想等素材是很丰富的,可以多角度多方面提炼和运用。
◎素材一 
李白在东游吴越一年多时间里,散金三十多万两,大都周济一些仕途上不得意的落魄的朋友和生活无着的人,从家里带出的钱已经由于“轻财好施”而花完了。他因慷慨周济别人,自己的生活也变得窘困起来,不得不请求亲友的帮助。
李白泛舟洞庭时,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到都为之伤心落泪。李白只好把吴指南暂时殡葬于洞庭湖边,自己继续东游,决心在东南之游以后再来搬运朋友的尸骨。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与“友情”“人性之美”“人间真情”“英雄与情感”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李白诗中的月下,是相思相怜的会心之美,是心灵感动的幽深之美。李白的相思,即人心与人心的长想长念,是爱情,是夫妇情,也是人生理想,或人生中美好的追求不能实现。总之,是一片纯情的叹息。
◎素材二 
李白的人格魅力可以概括为六个字:志气、豪气、骨气。也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信不疑精神,“输肝剖胆效英才”的积极奋进精神,“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果敢叛逆精神。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自信”“人性之美”“人贵有志”“坚强不屈”“进取”“人贵有格”等相关的作文写作中。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
◎素材三 
李白是个有才能又有政治抱负的人,对当时官场上的腐朽风气很不满意;受到唐玄宗赏识后,趁唐玄宗叫他为一支新曲子填歌词的时机,喝醉了酒的李白竟让宦官头子高力士跪着给自己脱靴子。受了羞辱的高力士,记恨在心,在杨贵妃面前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一些谣言,说李白把杨贵妃比做汉朝行为放荡的皇后赵飞燕,讽刺她。杨贵妃听信了高力士的话,真的生气了,后来在唐玄宗面前一再讲李白怎么怎么不好。唐玄宗渐渐对李白也看不惯了,把李白赐金放还。
【应用角度】 该材料可应用于“不畏权贵”“正直纯真”“傲岸不屈”“情感与理智”“表象与实质”“转折”“出人意料与情理之中”“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等话题作文中。
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三)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事物形象
(一)事物形象
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具体分类: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咏物诗运用的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以物喻人,言在此而意在彼。
2.具有特定意义的形象。
古诗词中有一些意象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柳”谐音“留”,古代有折柳送别之意,所以有惜别怀远之意。
(二)考查角度
高考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送 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 莫,莫非。
【诗意助读】
楼外杨柳垂下千万条如丝的枝条,好像要系住那春天,但春天经过短暂的逗留,还是决然离去了。天空随风飘舞的柳絮,是否要尾随春天归去,去探看春的去处,把它找回来?
春残时节,花落草长,山野一片碧绿。远望着这暮春的山野,听到传来的杜鹃鸟的凄厉叫声,杜鹃即使(便做)无情,也为“春去”而愁苦,因而发出同情的哀鸣。我只好举酒送春归去,春却没有回答。看到的只是在黄昏中忽然下起的潇潇细雨。
上片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垂杨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片描写了一个喜爱春天、对春天的归去依依不舍的垂杨形象。(概括形象特点,2分)春天来到后,楼外垂杨的千万缕枝条想要把春系住,可见其对春天的喜爱;春天离开后,垂杨不舍春的离去,便飘起柳絮跟随着春要看它到哪里去。诗人借垂杨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春、惜春之情。(结合具体词句分析,3分)
一、分析鉴赏诗词中事物形象的方法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一个民族,由于历史环境以及风俗习惯等原因,不但有共同的语言,也形成了共同的心理状态,也表现了某一民族对自然或社会的某些事物的一定的感受方式。
因此,在阅读古典诗歌时,对于诗中出现的草木花果、鸟兽虫鱼以及月露风云等物象,要注意沉淀其中的特定含义和文化内涵。这样,才能分析事物的象征意义。
2.关注色调色彩,辨析物象特征
(1)关注时令色彩。
古典诗词中,不同季节的景物往往带有诗人不同的感彩,早春的事物是欣欣向荣的,流露出的多半是喜悦,暮春则是感伤、惋惜和留恋,秋冬则是凄清、肃杀和悲凉。同时,把握作品的基调底色,捕捉形象的典型特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有助于体味诗歌独特而深邃的意境。
(2)关注冷暖色调。
古诗中所写物象有冷暖之分。暖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喜悦和欢快,冷色调物象流露出的作者情感往往是忧郁和愁绪。
如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开头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几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至极。
3.解读表达技巧,把握事物形象
诗歌的传情达意,往往还要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借代、双关、衬托等修辞手法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现手法。了解诗歌这方面的特色,有助于对事物形象的把握。
4.明确解题关键点,把握事物形象特点
鉴赏物象需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外形、内心世界、品质、感情等。鉴赏时须从以下关键点入手:
二、分析鉴赏事物形象题答题步骤
附口诀:
细读全诗莫慌张,审题揣摩绘形象。
冷暖色调须区分,知人论世看简况。
深层含义要挖掘,关键词句不要忘。
整合答案有模式,先总后分说端详。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伤愚溪【注】
刘禹锡
溪水悠悠春自来,草堂无主燕飞回。
隔帘惟见中庭草,一树山榴依旧开。
【注】 愚溪,在湖南省永州市西南,本名冉溪。唐柳宗元谪居于此,改其名为愚溪,并结茅树蔬,筑堂而居。此诗作于柳宗元去世三年后。
本诗和晏殊《浣溪沙》词中都有“燕”这一意象,它们的作用是否相同?请具体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相同。《伤愚溪》中的“燕”体现了自然永恒不变的特性,衬托人事变迁,斯人已没。《浣溪沙》“似曾相识燕归来”句中的“燕”象征生活中循环往复、永远存在的美好事物,与“花落去”相对,寄托了词人对自然、人生乐观通达的观照。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
有心惊晓梦,无计啭②春风。
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
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  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②啭:鸟鸣叫声。
诗人刻画“笼莺”这一形象,有何实际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黄莺虽处在金衣翠幕之中,却受到雕笼的束缚以自比,表达了作者对追求自由而不得的不满及怀才不遇(或:白白浪费青春年华)的怨恨。
课件103张PPT。豪放飘逸的李白诗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三)
[基础巩固层]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茫:景象模糊不清
天姥连天向天横 横:直插
B.会须一饮三百杯 会须:会当,应该
迷花倚石忽已暝 暝:天黑,夜晚
熊咆龙吟殷岩泉 殷:震响
C.云青青兮欲雨 青:黑沉沉的
列缺霹雳 列缺:云的缝隙
D.呼儿将出换美酒 将:拿出
怳惊起而长嗟 怳:恍然,猛然
[解析] A项,横:遮断;C项,列缺:闪电;D项,怳:同“恍”,心神不定的样子。
[答案] B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下列句子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解析] C项与例句均为夸张,A项拟人,B项比喻,D项对偶。
[答案] C
3.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选出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的一项(  )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别时茫茫江浸月
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解析] 李白一向爱月,视月如友,这里的“湖月”明显有喜爱之情。B句出自白居易的《琵琶行》,写白居易与朋友分别时江面的景色;C句出自柳永的《雨霖铃》,写想象中与恋人分别后的情景;D句出自姜夔的《扬州慢》,写扬州遭兵火摧残后的二十四桥的情景。B、C、D这三句中描写月色的句子,都表现了一种凄清冷落的情调。
[答案] A
4.“天生我材必有用”表现了李白对未来的信心,下列诗句中表达了同样的意义的一句是(  )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D.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解析] A句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意思是: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答案] A
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写于李白在长安受权贵排挤出京的第二年。诗人借梦游仙境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诗人虽流露出苦闷和抑郁,但感情激越奔放,表现了诗人自由不羁的个性。
B.李白诗歌奇特的构思,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神话传说的运用,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对唐代以及后代众多诗人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韩愈曾对他有过很高的评价,认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C.唐以前的诗被唐人称为古体诗,唐人的诗被称为近体诗。古体诗有“歌”“吟”“行”等体裁。近体诗有律诗、绝句的区别。
D.“歌”“吟”“行”都是古体诗。古体诗的篇幅可长可短,多数为五言或七言句,其中可杂有长短句,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用韵自由。
[解析] C项,唐诗中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答案] C
6.文学常识填空。
(1)李白,字太白,别号________。唐代最伟大的________诗人,人称“________”,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他与杜甫齐名,人称“________”,韩愈称赞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脚著谢公屐”中的“谢公”指的是________。他是________朝时的著名山水诗人,“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他的诗歌名句。李白的另一首诗中的“中间小谢又清发”这里的“小谢”是指南朝诗人________。
[答案] (1)青莲居士 浪漫主义 诗仙 李杜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2)谢灵运 晋(东晋) 谢朓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月下独酌》中写出诗人旷达超脱的浪漫情怀,也以明月和身影反衬诗人的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发誓与明月和身影结成知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送友人》中点出告别的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悲叹人生短暂、人生易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湖月照我影 送我至剡溪  (2)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3)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4)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5)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阅读提升层]
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①。
阵解星芒②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③。
【注】 ①天骄:匈奴曾自称“天之骄子”。②星芒:古人认为客星呈现白色的光芒,就是战争的征兆。③麟阁:即麒麟阁。在未央宫中。汉宣帝时曾绘十一位功臣像于其上。霍嫖姚:即霍去病。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渭桥”和“辞汉月”,是指出军队的出发点和行军出边塞。“出渭桥”而“鸣鞭”,正所谓快马加鞭,渲染了军事任务的紧迫和唐军士气的旺盛。
B.汉地拉弓,匈奴地搭箭,表示射箭动作持续时间长。拉开弓能持续这么长时间,说明战士们臂力很强。
C.用“星芒尽”“海雾消”,用星芒已尽,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既写出了北地的自然景象,又象征战争的结束。
D.在前六句中,前三句描绘出师时的雄壮,后三句写破敌时的艰难。全诗笔力雄健,结构新颖。
[解析] B项,不是表示拉弓时间长,臂力强,而是表示战争持续时间短,写出了将领指挥得当,这次战役完全符合“兵贵神速”的兵法要求。C项,“茫茫大海上雾气也已经消散”错,这里用的是比喻,其实是大漠,胡地哪来的“海雾”呢?北方沙漠、草原,广阔无垠,浩瀚如海,故名瀚海。“海雾消”,指漠北战争气氛已经消失。D项,“破敌艰难”在诗中没有表现。诗中恰恰相反,表现的是破敌之速也。
[答案] A
(2)清人王琦云:“末言功成奏凯,图形麟阁者,止上将一人,不能遍及血战之士。太白用一‘独’字,盖有感于其中欤。”你觉得太白用“独”字,表达“有感”,有哪些思想感情呢?试结合原诗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心中不平之情。一将功成万骨枯,能上“麒麟阁”的“只有”上将,而更多的士卒只能默默无闻。②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或自豪和满足之情)。战士们明知血战凯旋后“只能有上将”一人图形麟阁,但战士们仍因能报效国家、民族而感到自豪和满足。功业不朽不一定必须画像麟阁。这更能体现健儿们的英雄主义和献身精神。③对建立功业将领的赞美之情。虽然战将如云,却“独”有少数上麟阁,可见此将领的指挥艺术的高超。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浦歌十七首【注】
李 白
其 四
两鬓入秋浦,一朝飒已衰。
猿声催白发,长短尽成丝。
其 十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注】 这两首诗是诗人第二次游秋浦创作,诗人此时已进入暮年,离开长安已达十年之久。
(1)下列对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四描绘了一位面容枯槁、白发苍苍的孤苦老人的形象,其十描绘了一位客居他乡的游子形象;其实都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B.其四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愁之深重,其十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到秋浦之后的内心感受。
C.李白的这两首诗都写到了猿声,“猿声催白发”借猿声的凄厉来渲染内心的愁苦,“猿声碎客心”借猿声的凄厉来劝告人们不要到这里来观赏山水。
D.“猿声催白发”一个“催”字强调自己的头发白得非常快,与“朝如青丝暮成雪”异曲同工。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的分析与鉴赏。A项,其十并未通过描绘形象来传达情感,也不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答案] A
(2)这两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诗歌的情感的题目,是诗歌的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进行分析。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白丝,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后一首诗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答案] 前一首诗借“两鬓”在“一朝”之间衰老,“猿声”催得长短头发瞬间变成白丝,表达了诗人对进入暮年满腹忧郁的无限感慨,从诗人的人生经历看,这首诗还表达了更深层的意义,那就是抒发了一种匡时济世之大志却又无门可报、欲罢不能的矛盾情怀。后一首诗借诗人以劝告的口吻嘱咐友人不要去秋浦,以免凄厉的猿鸣声勾起乡愁。突出游子的思乡之情。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阕范侍御
李 白
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
山将落日去,水与晴空宜。
鲁酒白玉壶,送行驻金羁。
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
歌鼓川上亭,曲度神飙吹。
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
(1)下列对整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本诗标题交代了时间“秋日”、地点“鲁郡尧祠亭”、人物“杜补阙”“范侍御”及事件“宴别”。
B. 诗开头两句“我觉”“谁云”前后对照,以强烈的主观抒彩体现李白的艺术个性,一“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
C. 三、四两句交代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抓住群山、落日、水流、晴空等景物与后文“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共同营造了一种落寞凄清的氛围。
D. 送别宴会上大家开怀畅饮,歌唱的歌唱,奏曲的奏曲。作者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别宴上的热烈场面。
[解析] B项“‘悲’字为全诗定下伤感的基调”有误。C项“落寞凄清”不妥,三、四句之境阔大疏朗。D项“以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有误,此处主要为正面描写。
[答案] A
(2)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气氛一句比一句浓烈,感情一层比一层推进,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一扫一般送别诗那种常见的哀婉、悲切之情,而显得热烈、奔放。全诗以“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作结,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答案] ①乐观、旷达:诗歌三、四两句写别宴的具体时间和场景,诗人的感情同各种富有特征的物件、动作和音响效果等交融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和友人们异乎寻常的乐观、旷达。②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愁绪:“相失各万里,茫然空尔思”写 酒酣席散,各奔一方,留下的是无尽的离情别绪。
[语言表达层]
11.月亮是李白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这些诗中的月亮意象有着不同的意蕴。李白将月亮作为最美、最亲近的物象,由此而构成意象。主要组象方式有望月、问月、呼月、揽月、寄月(任选三种)等,按照示例,默写出李白诗句中和月有关的诗句。
梦月: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望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呼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
揽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把酒问月》)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寄月: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2.阅读下面的文字,适当调动画线部分内容的语序,使“死气沉沉”这一含义得到强调。
年轻的李白,肯定从心底轻视孔子。对于那些“白发死章句”(《嘲鲁儒》)的腐儒,李白更是看不上眼了。人应当生动活泼地活在世界上,不能死气沉沉地泡在死了的纸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能泡在纸上,死气沉沉的。
13.按要求将以下名句、对联的序号填入后面相应的位置。
①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②夜如何其,晓钟未动;岁云尽矣,更漏频催。
③清光同会合,秋色正平分。
④辟恶茱萸囊,延年菊花酒。
⑤去秽除邪,千户门前悬虎艾;尊贤吊古,万人江岸喝龙舟。
⑥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写除夕的句子:________ 写元宵的句子:________
写清明的句子:________ 写端午的句子:________
写中秋的句子:________ 写重阳的句子:________
[答案] ②写除夕,⑥写元宵,①写清明,⑤写端午,
③写中秋,④写重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