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百年之深也。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水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B.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
盖亦反其本矣
C.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
能以足音辨人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解析】 A项,乐:动词,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乐”/形容词,可译为“快乐”。B项,本:动词,据语境及下句的“道”推断,可译为“叙写”“描绘”,但如译为“根据”亦可通/名词,可译为“根本”,此处指王道。C项,以: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率领”“带领”/介词,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法,可译为“凭借”“依据”。D项,其:都是指示代词,表远指,可译为“那”。
【答案】 D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B.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C.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D.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解析】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意思是“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显然“及宋受天命”后应断开,排除CD项;“向之凭恃险阻刬削消磨”意思是“以前的凭靠险要的割据都被削平消灭”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滁州处于江淮之间,虽有商贾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尽管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如用“耸然”“窃然”“滃然”就点出了山水的独特情貌;用“掇”“荫”就表现出了游赏之乐。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民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作者对安定生活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情感。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而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事之时”,指出自己有“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解析】 A项,文中是说滁州因处江淮之间,非通衢大邑,故四方商旅宾客皆不至。
【答案】 A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第一句应译出“疏”,第二句应译出“以为”,第三句译文应体现“往游其间”句式特点;(2)第一句应译出“外事”,第二句应译出“畎亩衣食”,第三句应译出“乐生送死”;(3)译出判断句式,译出“所以”“安”“幸”。
【答案】 (1)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2)百姓在一生中接触不到外边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
(3)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参考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一处泉水,甘甜无比。向滁州人打听,在州城南面约百步远的近处找到了泉源。那上面是丰山,高耸而突兀;下面是幽谷,幽静而深藏;两者中间有一道清冽的泉水,翻滚着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看,很喜欢这里的风景。于是疏通泉水,凿开岩石,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建造亭子,从而和滁州人一道来这里游乐。
滁州在五代战乱的时候,是兵家用武的地方。过去,太祖皇帝曾率领后周的军队在清流山下打败李景十五万兵马,在滁州东门之外活捉了他的将领皇甫晖、姚凤,从而平定了滁州。我曾经考察过当地的山川形势,查对过滁州的地图和记录,又登上高处眺望清流关口,想找到皇甫晖、姚凤被擒的地方,但是,经历过战乱的老人都不在了,因为天下太平已经很久了。自从唐代政治腐败,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都是敌对政权,哪能数得清呢!到了宋朝承受天命,圣人一出天下就统一了。过去凭借山川险阻称王称霸的人,有的被削平,有的自行消亡了,百年之间,寂静无声,只见青山依旧高耸,河水依旧清澈,想打听当时战争情况,可是经历过的老人都早已去世了。
现在滁州位于长江和淮水之间,乘船坐车的商贩和四面八方宾客都很少来到这里。百姓一生中接触不到外面的事情,安心地耕田种地,穿衣吃饭,快乐地过日子,一直到死,谁能知道是皇上的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如雨露滋润、阳光普照已达百年之久呢。我来到这里,喜欢地方僻静而且公事清简,也喜欢当地的民风安闲。既然已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就天天同滁州人在此有时昂首观青山,有时低头听流泉。春天采摘幽香的花草,夏天在茂密的大树下纳凉,秋迎风霜,冬赏冰雪,秋冬的刻峭裸露,春夏的清爽秀丽,一年四季的景色,没有不可爱的。我又幸运地遇到当地百姓为年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我为他们描绘这里的山水(或“根据这里山河的特点”),说说这里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有幸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宣扬皇上的恩德,并和百姓共享欢乐,这是知州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便写下“丰乐”二字来给这座亭子命名。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知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课件21张PPT。杂 记*丰乐亭记Thank you for watching !*木假山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木假山记
苏 洵
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蘖而不殇,拱而不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无阿附意。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或蘖而殇 或:有的
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 啮:咬
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数:气数,非人力所控制的偶然因素
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 薪:木柴
【解析】 薪:名词作动词,伐而为薪。
【答案】 D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强之以为山 斧斤以时入山林
B.以及于斧斤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然予之爱之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解析】 A项,以:介词,把/副词,按时。B项,于:介词,表被动/介词,比。C项,之:都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而: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表修饰,可不译。
【答案】 C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极其复杂的心情来写树木的遭际,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字面上是写树木,其实字字句句都在写人。
B.作者叙述家中的木假山的三峰,从侧面衬托出木假山的来之不易,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强调“木之生”的恶劣环境。
C.本文蕴涵着作者对人才问题的深沉的感叹与思考。树木的坎坷遭际实际上是隐喻当时社会上人才遭受到的压抑与摧残。
D.文章多用排比句,而又参差变化错落有致,描绘木假山之状随物赋形,形象生动,寄慨遥深,耐人寻味。
【解析】 B项,分析有误。综观全文,作者写木之生长不易,是为了隐喻人才成长的艰难。
【答案】 B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重点词语是“幸”“为”“则伐”。“幸”译成“幸运的”,“为”译成动词“担当”,“则伐”译成被动句“便被砍伐”。(2)重点词语是“之”“其”“数”。“之”译成“它们”,指“三峰”,“其”译成“其中”,“数”译成“气数”。
【答案】 (1)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
(2)每当想起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气数在起作用。
【参考译文】
树木生长,有的还在幼苗时便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粗细时就死了。那些有幸生长到能够担当起栋梁之任的,便被砍伐;不幸而被大风拔起,被流水漂走,有的折断了,有的腐烂了;幸而能够没有折断,没有腐烂,便被人认为是有用之材,于是遭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在急流和泥沙之中漂流沉埋,不知经过几百年,在水冲虫蛀之后,有的形状好似山峰一样,就被喜欢多事的人拿走,加工做成木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避免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野的江边,像这样形状似山峰的树木有多少啊,不被好事的人发现,却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的,哪里数得清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存在着不幸呀!
我家有一座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每当我想到它,总觉得在这中间似乎有气数在起作用。况且,它在发芽抽条时没有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时没有死,可用作栋梁而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而没有折断,没有腐烂;没有折断、腐烂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至于遭受斧头的砍伐;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也没有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然后才能来到这里,那么这里面的理数似乎不是偶然的啊。
然而,我喜爱木假山,不光是喜爱它像山,而且还有感慨寄寓其间;不仅喜爱它,而且对它又有敬意。我看到中间的峰头,魁梧奇伟,神情高傲舒展,意态气概端正庄重,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旁边的两座山峰,庄重谨慎,威严挺拔,凛然不可侵犯。虽然它们所处的地位是服从于中间峰头的,但那高耸挺立的样子,决然没有丝毫奉迎依附的意思。啊!它们是令人敬佩的呀!它们是令人感慨的呀!
课件15张PPT。杂 记*木假山记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属以视医药饮食 属:委托
B.书于籍者其几具存 籍:登记
C.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 经营:谋划
D.乐为之识其详 识:记述
【解析】 B项,籍:簿籍。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B.乐为之识其详
C.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D.而待熟,官为责其偿
【解析】 A项,“蚤”同“早”,“少”同“稍”;B项,“识”同“志”;C项,“岂弟”同“恺悌”。
【答案】 D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令无失所恃/重为乡党所笑
B.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C.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D.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夫战,勇气也
【解析】 A项,所:结构助词,与后面的词构成所字结构/为……所,表被动。B项,之:代词,代一升粟/助词,用在时间词后,不译。C项,为:均为介词,替。D项,夫:指示代词,那/句首发语词。
【答案】 C
4.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 )
A.故事,岁廪穷人
B.明年春,大疫
C.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
D.有上请者,或便宜
【解析】 A项,古义:旧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B项,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C项,“富人”古今义都是指有钱的人。D项,古义:(对救灾)有利。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答案】 C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
例:灾未有巨于此也
A.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
B.月出于东山之上
C.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D.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 B项与例句都是状语后置句;A项,定语后置句;C项,被动句;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 B
6.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表现了赵挕笆卤毓?住钡囊蛔槭? ( )
①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 ②公敛富人所输 ③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 ④为工三万八千 ⑤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⑥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③⑤⑥
【解析】 ①②⑥都是赵捛孜?"邰荻嗍钦話部署,不一定亲为;④是民工的用工。
【答案】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shí)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①,不如秦缪公赦孟明;子玉②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凡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节选自《宋史·侯蒙传》)
【注】 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未遇赦,子玉自杀。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B.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C.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D.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
【解析】 “齐魏”为宋江活动的地方,后应断开,排除A、D两项。“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是两句话,“起”后应断开,故排除C项。
【答案】 B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
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
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解析】 古代男子20岁成年,行加冠礼,又称“弱冠”,而非18岁。
【答案】 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等18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残肢体,皇帝醒悟后不再追究。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要不然也是贤相。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并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解析】 侯蒙没有建议改革币值,他是确实不知情,才斥责主管官吏。
【答案】 D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句要注意“晓”“无庸”“以”“第”。(2)句注意 “谕”“要”“进”。
【答案】 (1)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
(2)到这时,皇帝就秘密地告诉他这种情况。侯蒙回答说:“因为财利来要求君主提拔自己,这不是臣下所敢做的事情。”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一天巡视柏乡县,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获罪;后来(发现)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镇守西部的将领高永年被羌人杀死了,皇帝很生气,亲自写了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秦州逮捕(他们)治罪。(侯蒙)到了秦州,刘仲武等穿着囚服听候命令,侯蒙向他们说明:“你们都是一方的侯伯,无须让狱吏侮辱你们,只管按实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结论还没有报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说:“当年汉武帝杀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缢而死使晋侯高兴,孔明去世使蜀国的地位变轻了。如今羌人杀了我们一个都护,却使十八员将领因此而死,这是自己伤害自己的肢体,想要身体不得病,可能吗?”皇帝醒悟了,把这件事放在一边,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书,又改任户部尚书。近年来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办理,尚书常常执掌此事。到这时,皇帝私下告诉他(这件事)。他回答说:“拿财货讨好皇帝而求取晋升,这不是我敢做的事。”有一天,皇帝随便地问:“蔡京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侯蒙)回答说:“假使蔡京能够使自己的心术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贤相也比不上他!”皇帝点头,而且派人暗中侦察蔡京的所作所为。蔡京听说以后就忌恨他。
大钱法有弊端,朝廷准备改十为三,主藏吏来报告说:“诸府都把大钱拿到市场购物,都怀疑法令会改变。”侯蒙说:“我们府里积钱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说:“八千缗。”侯蒙吼道:“怎么会有变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诏令下达。曾经又有几件事侯蒙单独受诏,蔡京不知道;蔡京侦察得知,告诉皇上,皇上说:“侯蒙也这样吗?”罢贬他为亳州知州。
宋江劫掠京东,侯蒙上书说:“宋江凭借三十六人横行在山东、河南一带,官军几万人没有敢与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过常人。如今清溪的盗贼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让(他)去征讨方腊来赎自己的罪。”皇上说:“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个忠臣啊。”命他任东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终年68岁。
11.给下列句子排序。
①曾巩受僧道住持邀请为其寺观撰写记文
②更奇怪的是,他如此来写,僧道们居然也并不介意
③他却反而借题发挥,为儒学张目,委婉地批评佛道,这本来就很奇怪。
④这说明,一方面,曾巩的记文确实写得好,能够为寺观增辉
⑤反而一再邀请他撰写此类记文
⑥而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⑦另一方面,在北宋时期,儒者与僧人道士之间并非水火不相容
⑧他们虽然各执己见,但是也能够彼此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排序时要注意一些词语,如“却反而”“更奇怪”“反而”“这说明”“一方面”“另一方面”“并非”“而是”等。
【答案】 ①③②⑤④⑦⑥⑧
12.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假如你去曾巩纪念馆游览,请你写一段游览后的感想。
南丰县曾巩纪念馆整个景区绿树葱郁、曲径通幽,网媒记者纷纷感叹,这个清净宜人之地,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整个纪念馆依山而建,步入景区,目之所见的是“唐宋八大家”的雕塑,在旁边有一方形水池,相传为曾巩小时候读书清洗笔砚的地方,壁上还有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墨池”两字。沿碑文侧的石道独步而行,便是曾巩小时候读书的地方——读书岩,读书岩内,只见一代才俊手抚书卷,气定神闲。岩亭四周雕有古代诗人赞誉读书岩的词句“半壁石岩千秋胜迹,八家遗墨万古留名;亭前树影江边月,岩下书声石上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写游览后的感想时,既要有对纪念馆景物的观感,还要符合纪念馆纪念之人的身份特征。
【答案】 走进曾巩纪念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儒雅之风,这个绿树葱郁、曲径通幽、清净宜人之地,真不愧为一代文豪求学养性之地。在愈加浮躁的现代社会,真不愧为一个“世外桃源”。
13.欣赏下面的漫画,按要求答题。
(1)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据漫画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要求:体现画意,句式整齐,通俗易懂,不超过3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介绍漫画内容,要注意仔细观察漫画中画了什么人物,人物在干什么。并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加以说明。漫画中左边是一对父母,右边是背上长有翅膀的孩子,父亲正在剪孩子的翅膀。拟写公益广告,要明确漫画的寓意,再根据寓意拟写。
【答案】 (1)画面左边是一对年轻夫妇,右边是一个背向父母而立背上长有一对翅膀的孩子,父亲正手持一把硕大的剪刀,准备剪掉孩子的翅膀。
(2)孩子是天使,父母勿折翅。
越州赵公救灾记
本课话题 ——情系百姓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以民为本,情系百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责任和担当的体现,是高尚情怀的体现,也是立国之本,好官之根。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草王坝曾缺水严重,村里人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1958年,黄大发当选草王坝大队大队长。他许下承诺“一定要想方设法通上水,让大家吃上米饭”。这句话成了黄大发的人生信条。36年来,黄大发忠实践行“修渠、致富”的誓言,带领群众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改善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乡亲们亲切地把这条渠称为“大发渠”,把他称为“当代愚公”。2017年4月,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9月,获得“2017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
水过不去,拿命来铺,这是一个老党员为人民许下的誓言。大发渠,云中穿,大伙吃上了白米饭。三十六年,为梦想跋涉,僵直了手指,沧桑了面孔,但初心不变。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达人无不可,忘己爱苍生。
——王维《赠房卢氏琯》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4.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吴兢《贞观政要·君道》
5.夫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孔子家语》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赵?( ) 廪于官者( )
无得闭粜( ) 籴者自便( )
其众相蹂( ) 灾沴之行( )
间 处
【答案】 biàn lǐn tiào dí róu lì jiàn jiān chǔ chù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
(1)蚤夜惫心力不少懈 ( )
(2)乐为之识其详 ( )
(3)岂弟之实在于身者 ( )
【答案】 (1)“蚤”同“早”;“少”同“稍”,稍微,略微
(2)“识”同“志”,记载 (3)“岂弟”同“恺悌”,和乐平易
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去
(2)如
(3)且
【答案】 (1)动词,离开/形容词,过去的/动词,距离 (2)动词,如同/动词,往,到/动词,及,比得上 (3)副词,将/连词,表并列关系/副词,尚且/副词,暂且,姑且
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
(1)人受粟日一升 ( )________
(2)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 ( )________
(3)有上请者 ( )________
(4)当廪于官者几人 ( )________
(5)幼小半之 ( )________
(6)民饥馑疾疠 ( )________
(7)平其价予民 ( )________
(8)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 ( )________
(9)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 ( )________
【答案】 (1)名词作状语 每天 (2)名词作状语 按照旧法 (3)名词作状语 向上级 (4)名词作动词 赈济、供给粮食 (5)名词作动词 减少一半 (6)名词作动词 染上疫病 (7)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平均 (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完整,修缮 (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刚直;使……端正
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故事,岁廪穷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2)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方便合适;便利。
【答案】 (1)旧例。 (2)(对救灾)有利。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灾未有巨于此也。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委曲纤悉,无不备者。 (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即使死了,也不会无人收敛掩埋,都是靠赵公的力量。
(2)状语后置句,“于此巨” 灾情没有比这更大的了。
(3)定语后置句,“有非便文者事” 救灾工作中有权宜从事、不合常规条文的,赵公一概自己担当责任。
(4)定语后置句,“不在职而寓于境者之吏” 估计到办理发粮的官吏不够用,便选取没有任职并住在越州境内的官吏,供给他们粮食并把事情委任给他们。
(5)省略句 第二年春天,瘟疫很严重,(官府)设立收容病人的病房,安顿无家可归的病人。
(6)被动句 被抛弃的男女孩童,都让人收养他们。
(7)固定句式,“无不……者”译为“没有……的” 周到细密,无微不至,没有不考虑完备的。
[常识·速览]
散文大家——曾巩
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宋代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称“家世为儒”,祖父做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为太常博士。“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20岁后,因文才出众,受到欧阳修的赏识。欧阳修说:“过吾门者百千人,独于得生为喜。”
他的散文以议论见长,立论精策,说理曲折尽意。其文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议论文章纡徐委备;其次,文虽质朴,但纵横开阖;第三,善于记叙,条理分明。
越州,治在今浙江绍兴县。赵公即赵?(1008-1084),宋衢州西安人,字阅道。赵捑庸僬?蔽匏剑??啦槐苋ü蟆S捎谒??蔚钪惺逃?罚??跃┦χ卸运?小疤?嬗?贰敝??:笕斡亿梢榇蠓颉⒆收?畲笱?浚?砟曛丛街菡?瘢?谠街葜渭ㄗ恐?L乇鹗窃谖跄?四辍⒕拍晡庠郊⒁呒孀髦?剩?話在救灾中表现出卓越的见识和吏治才能,在朝野中颇负盛名。《宋史·赵挻?吩兀骸拔庠酱蠹⒁撸?勒吖?搿?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曾巩曾出任越州通判,也出色地从事过救灾工作。他详录赵捑仍忠导ǎ?云谧芙峋仍志?椋?⑹⒃拚話的吏才与吏德,以为后人之鉴。
人事杂记
人事杂记以记人叙事为主,其中部分记文以“志”名篇,这里的“志”与“记”同义。人事杂记文与其他记文相比,在内容和写法上更显得丰富多彩。南宋之前,这类记文往往重视记人叙事的周详和声色的描绘。南宋之后,人事杂记的数量增多,而且多在记人叙事的同时寄寓感慨、抒发情怀、针砭时弊,其思想性和感彩大大增强。《越州赵公救灾记》就属于这种体裁。还有记游山玩水类文章,如苏辙的《黄州快哉亭记》等。明代吴讷在《文章辨体序说》中称“大抵‘记’者,盖所以备不忘”,即目的就是以备忘记。“杂记”在表达方式上多种多样,有的重记叙,有的重议论,有的重抒情,有的重描写。宋代“杂记”在结构和立意上都更趋成熟和完善,宋人善于在所记事物中概括抽象出关乎社会人生的大道理,言近旨远,多有寄托。因此,宋代散文有强烈的主体精神、个体化的性情感受和深邃的哲思意蕴。
[整体·感知]
本文通过详细记载赵公越州救灾的始末,总结了救灾的经验,歌颂了赵公关心民瘼的精神,并号召其他官吏以赵公为榜样,表现了作者“民为贵”“民惟邦本”的民本思想。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答案】 ①救灾措施 ②写作缘由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本文的中心事件是救灾,而作者第1段并没有直接写救灾,却从救灾之前开始写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人物进行总体勾画,给读者以总的印象,突出人物品德:遇事从容、严谨精细,具有远见卓识。同时,从接连的七问中也看到了赵公的忧心如焚。(2)使救灾的记叙更加完整。
二、阅读课文第2、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第2、3段分别写了哪两件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赵公是从哪些方面去安排救灾工作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赵公怎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事件
工作安排
情况
措施
救饥
忧领粮秩序混乱
男女分开
忧百姓流亡
广设救济点
忧官吏不够
聘离职官员
虑能自食者
令富人开仓
虑需举债者
令富人放债
救疫
忧疾病无归者
为病坊,属人照顾
忧死无葬者
就地安葬
形象
严谨周密、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和忧民爱民的品格
3.第二部分里运用了大量的数据并写旧例(故事)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引用数据准确有力地介绍了救灾措施,充分地反映了赵公出色的救灾政绩,赞扬了赵公出色的吏才与品德。②写旧例是和赵公的做法形成对比,突出赵公救灾突破常规的做法。
4.第二部分在叙述事件时,是如何突出材料的?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②详写了“救饥”的考虑和安排,这样更能突出赵公忧民爱民的品德,更能突出赵公精细严谨的组织才能。略写了“救疫”,因为有医者司其职,非政治家所长,所以略写。③有详有略地记叙,使行文简练,重点突出。
三、阅读第4、5、6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5.赵公在救灾中表现了怎样的精神?作者是怎样评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赵公做到了事必躬亲,率先垂范。他敢于冲破封建礼法的束缚,对有些需要向上请示的事情,只要利于救灾就先施行。他勇于承担责任,凡事情不便见之公文的,都由自己担当,不牵累下属官员。他带头捐资助民,常常送钱给病人治病、买粮。由于赵公采取的措施得力,大大减轻了旱灾造成的危害,有效地保证了灾区社会安定,因而备受灾民赞扬。无怪乎作者评曰:“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
6.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阐明文章主旨的?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对比(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
②意图: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作者评价了赵公救灾措施的意义,也是赵公匡世济民、推利天下的政治理想,同时是曾巩毕生所追求的民本思想。
[话题·互动]
话题:从赵公救灾中你能学到什么做人或做事技巧?
学生甲:要想把一件事做好,事前一定要进行细致周密的考虑。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做好周密考虑和安排,做事才会有条不紊,才会事半功倍。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要想得到别人的爱戴,就要心中时刻装着别人,时时关爱别人。俗语说,爱去爱来,就是说明这一道理。只有自己先付出爱,大家的爱才会惠及你自己。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叙议结合出华章
本文是一篇调查记。首先,作者对整个救灾事件做了深入调查,掌握了大量资料,这是写好文章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然后,认真分析,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总结规律,以时间为序安排所选材料,得出赵公救灾的具体步骤。接下来,作者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对赵公救灾的措施及其表现做了客观评价: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有叙有议,观点鲜明。
定义:所谓“叙”,就是记叙,除了常见的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文字外,还应包括在其他文体中复述作品的情节和概述基本内容的文字;“议”,就是对人、事的好坏、是非等所表示的意见。
作用:在写作时,采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结构文章,充分地表情达意,进一步阐明主旨。
2.写法指导
叙议结合四要点
(1)首先记叙的事例要真实可靠,可以写自身的经验,也可以观察周遭事物,但切忌夸大不实,这样才能收到令人信服的效果。
(2)文中虽包含记叙及论说,但全文重点仍在论说部分,因此记叙的文字要简明扼要,精准地抓住重点,对于事例的叙述不做过多的描写,以免喧宾夺主。
(3)最后论据为此类文体的重心,说明的道理一定要能深入,甚至推陈出新,独创新见,如此才能达到画龙点睛之妙。
(4)建议全文结构不妨从外在的客观叙述,再描述到自己相似的经验情形,最后再写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及意见。
3.迁移应用
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以“打破常规”为中心写一段叙议结合的文字。要求不少于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相信自己。信心很重要,它是我们能否坚持下去的关键。普朗克是20世纪初的大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他曾用量子理论去解释微观现象,然而他却发现这种理论与他一直信奉的牛顿的理论完全相反,最后他选择放弃自己的假说。也正因如此,物理学在以后的十几年里未有太大的进步。直到青年学者爱因斯坦敢于质疑,不顾权威的反对,勇于探索并相信自己的发现,提出相对论,发现了物理学微观学,这才最终把物理学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2)打破常规,敢于质疑,需要我们有一颗坚强的心。西红柿是人们喜爱的食物,但在几百年前,它被叫做狼果,当地人代代相传它有剧毒,然而一位年轻的学者采集到了这种狼果,为了检验毒性,他亲自试验,吃完之后他没有中毒,这才明白当地人的说法只是谣传。从那以后,西红柿被人们接受,到今天已遍布全球。倘若没有那位年轻学者以命尝果,西红柿还会在等待发现之列呢。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民为邦本,情系百姓
人类自诞生起,就从未间断过与灾害做斗争。不论哪个朝代,都会有天灾;无论哪个朝代,都会有“庖有肥肉”“厩有肥马”而又能想到“野有饿殍”的官吏。赵捑褪瞧渲械囊晃弧K?墓ぷ飨钢轮艿剑?夥菹钢乱巡皇悄藕白拧耙允竟鼗场钡淖颂?耍??且恢滞贫髦?椤1疚乃涫侵卦诮樯苷怨?木仍址椒ê痛胧????牟⒎墙鍪强菰锓ξ兜奶蹩睢W髡咴谖闹卸砸哉怨??椎木仍止倮裘堑木仍止ぷ鞯慕樯埽?笔北砻鞲飨畲胧┖头椒ǖ某鎏ǘ家怨匕?傩瘴?龇⒌恪H?难笠缱排ㄅǖ陌?裰?椋?逑至俗髡咭郧槎?说拇醋魉枷耄?卜?献髡摺懊癖尽钡恼?沃髡拧?
【应用角度】 “良心”“为政以德”“忘本就是背叛”“责任心”“大爱无疆”“敬畏生命”等。
2.精彩应用
责任使人勇敢,责任助人走向成功。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有的是大山般的沉重,需要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去挑起这个重担,需要我们以勇往直前的勇气去迎接各种困难和挑战。宋代赵捵魑?幻?胀ǖ牡胤焦僭闭?腔匙乓恢智苛业脑鹑胃校?拍茉诤翟址⑸?币韵钢轮艿降墓ぷ鳎?〉昧司仍值南灾?Ч???昧税傩盏陌?鳌J韵耄?绻??挥行南蛋傩盏那苛业脑鹑胃校??苤贫ǔ瞿敲聪钢挛韧椎拇胧┞穑咳绻?挥杏掠诘5钡脑鹑胃校??悄茉诰仍种惺卤毓?住⒙氏却狗堵穑?
课件57张PPT。杂 记越州赵公救灾记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黄州快哉亭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州快哉亭记
苏 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B.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C.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D.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解析】 “张君”指人,作句子的主语,其后无需停顿,排除C;“以……为”就是“把……作为”,“患”为“为”的宾语,“患”后断句,排除A;“此”为代词,前面“间”,“中”的意思,因此“此”只能做下一句的主语,其前断句,排除D。句子翻译为:张梦得不把被贬官而作为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在大自然中释放自己的身心,这是他心中应该有超过常人的地方。
【答案】 B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瞻”是苏轼的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即年满十八岁时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谦称。谦称,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古代帝王的谦称还有孤、朕等。
C.“元丰”,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D.“朔日”,指农历每月初一,这是根据月相来制定的。“壬戌之初,七月既望”,“望日”通常指农历每月十五。
【解析】 “字”,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时取字。
【答案】 A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未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B.文章第二段写亭以“快哉”命名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写:“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和可以凭吊故迹。
C.本文表面是写黄州快哉亭,实写人生态度,“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D.文章自然引录宋玉的《风赋》中所写的有关故事,不仅交代了“快哉”两字的来历,而且还从宋玉将风分为雌雄,极其自然地引向了下文文章主旨的讨论。
【解析】 文章第一段记快哉亭的建造和命名,却先写黄州附近长江的浩淼水面和壮阔气势,描绘江流之三变,这样写其实是巧妙设伏,间接点出造亭的目的和文章题意。
【答案】 A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却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只要抬眼就能看个够。
(2)这些都能成为诗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
【参考译文】
长江出了西陵峡,开始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沔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就像是无际的海洋。清河张梦得,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
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时而出现,时而消失。白天,船只在亭前往来如梭;夜间,鱼龙在亭下悲声嚎叫。景物变化万端,惊心动魄,不能长久地欣赏。现在却能靠在几旁、坐在席上玩赏眼前之景,只要抬眼就能看个够。向西眺望武昌的群山,(只见)山脉蜿蜒起伏,草木成行成列,烟云消散,阳光普照,捕鱼、打柴的村民的房舍,可以一一指点,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至于沙洲的岸边,古城的废墟,是曹操、孙权所傲视之处,是周瑜、陆逊率兵驰骋的地方,那些流传下来的风范和事迹也足够用来使世俗之人称快。
从前,楚襄王让宋玉、景差跟随着游兰台宫,一阵风吹来,飒飒作响, 楚王敞开衣襟,迎着风,说:“这风使人多么快乐啊!这是我和百姓所共有的吧。”宋玉说:“这只是大王的雄风,百姓怎么能和你共同享受它呢?”宋玉的话在这儿大概有讽喻的意味吧。风并没有雄雌的区别,而人有是否受到赏识的不同。楚王感到快乐的原因,而百姓感到忧愁的原因,正是由于人们的境遇不同,跟风又有什么关系呢?读书人生活在世上,假使心中不坦然,那么,到哪里没有忧愁;假使胸怀坦荡,不因为外物而伤害天性(本性),那么,在什么地方没有快乐呢?现在,张梦得不因为被贬官而感到忧愁,利用征收钱谷的公事之余,自己任情漫游于山水之间,这是因为在他的心里大概有超过别人的东西吧。即使是用蓬草编门,以破瓮做窗,都没有什么不快乐;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涤,面对着西山的白云,尽享耳目的美景来自求安适呢?如果不是这样,连绵的峰峦,深陡的沟壑,辽阔的森林,参天的古木,清风拂摇,明月高照,这些都能成为诗人思士情绪悲伤、容貌憔悴而不能忍受的原因,哪里看得出这是畅快的呢!
元丰六年十一月初一,赵郡苏辙记载。
课件19张PPT。杂 记*黄州快哉亭记Thank you for w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