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寒风吹彻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寒风吹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1:01:04

文档简介

寒风吹彻
本课话题 ——希望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一个人老的时候,是那么渴望春天的来临。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春天只是来到大地上,来到别人的生命中。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
点评:在死亡面前,不管你是多么理智与从容不迫,在内心深处你都要对它怀有一丝恐惧,对生命怀有一丝留恋。许多美好的东西毕竟只存在于人的生命之中,即使其间也夹杂着许多的悲剧与苦难。但我们不可否认,在人生的黄昏中,这些希望与温暖仍是一个人生命中最不可割舍的一部分。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
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孩子的病便痊愈了。女孩子长大后,又忘我地投入到文学创作中,最后成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她就是茜尔玛拉格萝芙。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黑夜无论怎样悠长,白昼总会到来。
——莎士比亚
2.人生活在希望之中。
——莫泊桑
3.生活于愿望之中而没有希望,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但丁
4.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
——罗素
5.对于一切事物,希望总比绝望好。
——歌德
6.上帝为了补偿人间诸般烦恼事,给了我们希望和睡眠。
——伏尔泰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须臾(yú)    骨髓(suǐ)   气氛(fēn)
脊背(jǐ) 蜗居(wō) 凉飕飕(sōu)
二、多音字
悄 垛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暗淡·黯淡
二者都是形容词,都有“不明朗”的意思。
但“暗淡”多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而“黯淡”则多指心理状态,或比喻没有希望。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内地最大上市钢铁公司宝钢认为,今年的钢铁需求前景黯淡(暗淡/黯淡),预测钢材需求仅会增长3%。
(2)度过·渡过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经过、通过”的意思。但前者主要是指时间性的通过;后者则指由此岸到彼岸的通过,是空间上的通过。“渡过”还可以指比喻性的通过,如渡过难关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一个没有渡过(度过/渡过)难关的公司,背后往往会有一群无望、无奈甚至有些悲愤的消费者。 “星辰之变”只是一个缩影,多元化的社会之下,企业的生死存亡、分裂合并大片时时都在上演。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请说明理由:“漠不关心”,形容态度冷淡,毫不关心。句中错误地用作动词带了宾语。
(2)有专家认为,1万元医疗费对于交通重伤事故可谓杯水车薪,机动车一方可能做出“撞伤不如撞死”的逆向选择。交强险的这种分项赔付,不利于帮助人们树立先救治伤者的意识。(√)
请说明理由:“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常识·速览]

“乡村哲学家”——刘亮程
刘亮程(1963—),新疆人,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1998年,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出版,并立即引起强烈反响。许多著名评论家给予其高度地评价,并称刘亮程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的主要作品有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长篇小说《虚土》等。

作者的前三十多年生活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里。“这里物质极度贫困,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正是基于这样的生活体验,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一月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到十六摄氏度,大雪纷飞,寒风怒吼,可谓是寒冷彻骨。在几十年与寒风的抗争中,他对个体苦难可谓是有着深刻的哲理性思考。本文正是其这种认识的结晶。
[整体·感知]
本文以沉静、冷峻的笔调,回顾岁月,回顾过去的“我”,死去的姑妈,联想“我”的母亲及现在的“我”,作者借助自己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平静地表达着悲悯情怀,富有人性的光辉。
[文脉·梳理]
→→
[答案] ①姑妈 ②所有的人所有岁月,都会在大雪中“被寒风吹彻”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前三段,回答问题。
1.第一段中作者为什么说“雪落在那些年雪落过的地方,我已经不注意它们了。比落雪更重要的事情开始降临到生活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自然界的冬天一年年地来临。作者深深地感悟到,不光自然界中有冬季,人生也有生命的冬天。
2.品味第三段“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中“抚摸”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抚摸”就是反思、审视自己的人生经历。作者用“抚摸”一词,将“一生”具体化,使语言变得形象、具体、可感。
二、阅读文章“我有一个姑妈……”至“……我们都要常过来和母亲坐坐”部分,回答问题。
3.如何理解选文中“尽管春天来了,她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用“没有一片要抽芽的叶子,没有半瓣要开放的花朵”,形象地表明她的生命已经不再有亮丽的色彩和充满生命力的希望。
4.作者说姑妈“她害怕寒冷”,这里的“寒冷”有几层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自然界的寒冷,因为与姑妈有关的故事发生在寒冷的冬季。
(2)精神上的寒冷,对无法逃避的衰老与死亡的无奈和恐惧。
5.“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一句中,母亲和姑妈期盼的“春天”的内涵有何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春天”都指美好幸福的生活。
异:两个人的“春天”又有区别,各自期盼的幸福并不一样。姑妈主要是希望周围有亲人陪伴,母亲则希望儿女能健康成长。
三、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6.文章是以什么为线索,将现在与过去,生命中的点滴回忆串联起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文章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明线,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将作者的遐思漫想,人生感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
7.根据你对文本的理解,你认为贯穿全文的“寒冷”有哪几层内涵?你如何理解文题中“吹彻”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寒冷”的内涵:①实指北方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②虚指人生旅途中的种种磨难;③虚指在生老病死规律中的脆弱和无奈,以及生活中的冷漠和困苦以及由此带来的人的生命悲歌的一种心境。
(2)“吹彻”的含义:①时间上,指人的一生被寒风吹彻,作者说他过去被寒风吹彻,现在被寒风吹彻,预示自己和其他人的余下的岁月也将被寒风吹彻。②深度上,寒风吹得人“痛彻骨髓”。 ③广度上,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角落都被寒风吹遍,所有的人被寒风吹彻,我们无法逃避。这样作者把人生的苦难,生命的悲歌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教师用书独具)
[话题·互动]
话题:对于文中“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的说法,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你的理解呢?
学生甲:认同这种说法。因这句话有更深刻独特的内涵。面对无所不在的寒风(寒冷),人们最需要的当然是他人的温暖和关爱。“我”是否得到了这样的温暖和关爱?姑妈是“我”一家的亲人,她“渴望春天,害怕寒冷”,年老多病,只能在寒冷的冬天“足不出户”,蜷缩着度日,她想让“我”母亲“过来暄暄”,当“我”不止一次地把这转告给母亲时,“母亲只是望望我,又忙着做她的活”。是母亲冷漠吗?不是,是因为“母亲不是一个人在过冬,她有五六个没长大的孩子,她要拉着他们度过冬天,不让一个孩子受冷”。生存境遇的恶劣,使得许多贫寒者自顾不暇,遑论助人?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同意。因为它既不符合实际,人生观也实在失之消极。且不说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以偏概全的判断,似乎对大量存在的困境中的弱者相濡以沫的现象视而不见,即使以《寒风吹彻》本身来说,也自相矛盾。“我”对“一个浑身结满冰霜的路人”的关心和帮助,至少换来了“他”简单的示谢——“朝我点了一下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可能因为主体力量的微弱,也可能因为诸多客观因素的制约,未必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但是效果的大与小、著与微是一回事,有没有效果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们帮不了谁”的说法也失之绝对。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轻盈短句显理性
本文在行文中大量运用了短句,以干净轻盈的句式,状写北方冬天的日常景物和生活起居,并且将一些短小精悍、耐人寻味的警句错落地散布于文中,使文章表达更精确,也更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如“冬天,有多少人放下一年的事情,像我一样用自己那只冰手,从头到尾地抚摸自己的一生”,“但她还是渴望春天,她害怕寒冷”,“她和姑妈一样期盼着春天”等。
2.写法指导
使用短句,强化情感
定义:短句是相对于长句而言的,是指结构简单、词语较少的句子。
作用:短小精悍、生动活泼、结构简明、节奏紧凑,能够强化情感的表达。
写法指点:(1)在表达强烈的、激昂的感情时,可用短句。
(2)一般用于叙述、描写性的文字当中。
3.迁移应用
将下面句子加横线的部分变换成四个“是”字句。(可适当增减词语,保留全部信息,语意连贯)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有碧湛湛的海和青郁郁的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山是青郁郁的。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寒风中继续春天的梦
现实是如此的残酷,生活是如此的平淡,环境是如此的恶劣,物质是如此的匮乏,生存是如此的艰难……亲情缺失,天寒地冻,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生命的冬季,孤独的行走。可是,在彻骨的寒风中,我们是不是应该成为坚韧的固守者?如果我们细心品味,苦难中有温暖,落魄中有尊严,我们应该在寒风中继续追求我们春天的梦!
【应用角度】 “坚韧”、“乐观”、“等待春天”。
课件39张PPT。是什么让我们感动寒风吹彻23456789101112黯淡 13渡过 14× 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卫生厅长评价某些医疗乱象时说,有些医院,从不把想方设法降低老百姓负担的事放在心上,而是________想办法赚钱。
②为打好经济下行阻击战,我市创新方式,多措并举,积极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题,________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提振企业信心,促进企业稳生产增效益。
③像《飘》、《魂断蓝桥》这样令人赞叹的中文翻译名有很多,而这些译名只有在译者,有时甚至数位翻译者长时间________、苦苦思索后才能产生出来。
A.挖空心思 千方百计 搜肠刮肚
B.搜肠刮肚 千方百计 挖空心思
C.千方百计 挖空心思 搜肠刮肚
D.搜肠刮肚 挖空心思 千方百计
[解析]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贬义词。①句强调的是医院的恶劣行径,所以选“挖空心思”。千方百计: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②句强调想尽一切办法支持企业渡过难关,所以选“千方百计”。搜肠刮肚:比喻绞尽脑汁,苦思冥想。③句突出“绞尽脑汁”,所以选“搜肠刮肚”。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我国,“有偿拼车”一直游离于非法与合法之间,不仅有非法营运之嫌,而且一旦出事故,责任如何认定也是问题。
B.线装书局近年来除了立足于出版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之外,更着眼于我国当代大家精品的出版,不断扩大“古今兼容,推陈出新”的出版之路。
C.春节长假后义乌劳动力市场已经陆续开门且供需两旺,但部分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仍处在观望阶段,真正达成用工协议的不多。
D.系列电影的形成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必然趋势,系列电影意味着电影要品牌化和系列化,观众会对其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这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需要。
[解析] A项,“游离”使用错误,可将“游离”改为“徘徊”。B项,“之外”多余,应删去;“扩大”与“出版之路”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拓展”。D项,“这”指代不明,可将“这”改为“系列电影”。
[答案] C
3.下列各项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主持人得知嘉宾的父亲刚刚因病逝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B.某学生去看望自己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一见面,就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身体还好吧?”
C.主持人向小朋友讲述她的旅行见闻:“一条小溪哗啦啦地流着,水里有好多圆溜溜的石头,像鸡蛋似的,可好看了!”
D.一位到养老院采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我就放心了!”
[解析] A项,“家父”改为“令尊”。家父:谦辞,对人称自己的父亲。称对方的父亲为“令尊”。B项,“久仰”改为“久违”。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D项,“您们”的称谓错误,“耄耋之年”“精神矍铄”过于书面化,“我就放心了”不合语境。
[答案] 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①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学生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②__________________,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中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整段文字的感知与理解,联系上下句,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作答。第一空从上句“总拿教材开刀”和下句“负担轻了”可推断,此处应从减少教材内容角度作答;第二空可从下文“只关注了减少生字”“而是”可推断,此空应从不是或绝不是认识生字的角度作答;第三空可从上文“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的”可推断,此处应从古诗词所承载的文化意义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 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 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认识几个生字 ③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5.仔细阅读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1)给漫画拟一个四字短语的标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况这幅漫画的寓意。(2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拒之门外
(2)节日年关,把住廉政之门,将不正之风拒之门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难舍的礼物
刘文艳
女儿今年春节回家,与我一起探讨人与物的关系。她说:“人是有感情的,一旦与物建立了关系,便难以割舍,难以割舍的东西越多就越累。”我很赞同她的观点。于是她帮我收拾出许多衣物、书籍和一些积攒起来的生活用品,并确定哪些送与何人,捐赠何处,我也毫不犹豫地支持女儿的清理行动。
但也有例外。有样东西已经被女儿清理出去了,我却又把它们捡了回来。这样东西不是什么贵重物品,就是两双拖鞋。然而在我看来,这两双拖鞋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在辽宁北票二中读书。 当时我与班里的一位女同学非常要好。她学习成绩好,经常在班里名列前茅,特别是语文非常出色。她还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识谱,舞蹈方面也很有造诣。她对我也十分亲近。
当然,我们俩十分要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着差不多的家庭背景,我们都是农村户口。高中毕业时,城市户口的同学都分配了工作,只有我和她没分配工作。我三年后进入北票县妇联、县委办公室工作。可她却没有我这么顺利,回到村里一直没有机会展现才华。她曾想去当一名民办老师,可没能如愿。后来她嫁给了一个赶着马车拉土特产的“车老板”。我曾经去过她的家里,三间平房,东西两个屋是土炕,中间的屋是锅台,很是俭朴。
有一年春天,我出差去朝阳,一些中学同学赶来相聚,她也带着女儿来了。当时她正在为得了脑瘤的女儿愁眉不展。后来因为工作忙,跟她联系得也少了。又过了几年,我突然接到她的电话,说她的女儿不仅病治好了,而且已经考上了省城的大学。又过了四年,孩子要大学毕业了,我又接到她的电话,说孩子已经经过笔试、面试纳入了留校任教的名单,近期还要进行最后一次考核。我知道她很不容易,于是找到在校工作的一个朋友,请她帮助了解一下情况。朋友回话说,这个孩子确实很优秀,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没有被录用,现在名单已经定了,不能再改了。过了一段时间,她来电话说,女儿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适合的工作,希望我能帮帮忙。我也很为她着急,就答应了。过了些日子,我介绍她女儿参加了一个国有企业的招聘,孩子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以较高成绩被录取。尽管这份工作每个月只有一千元工资,可她女儿还是很高兴地去了。一个月后,这个孩子买了水果来看我,很自豪地说:“阿姨,我开工资了,这回我能供妹妹上学了!”我听了有些惊诧,这点儿钱还能供妹妹上学?她却说:“我一个月给妹妹六百元钱,妈妈、爸爸就不用再给她生活费了。爸爸妈妈供我们姐妹俩上学挺不容易的,这回也不用那么辛苦了!”我问:“你的生活费只有四百元够用吗?”她说:“够了,我中午吃饭不花钱,住宿也不用花钱,四百元一个月足够用了!”那一刻,我真觉得这个孩子非常不容易也很懂事。
那年秋天,我的这位同学来了我这里。她说:“孩子有了一个很好的工作,非常感谢你,特意赶来看看你。”说着,从一个大的旅行袋里拿出两个小布袋,边拿边说:“也没有什么好东西给你带,这是我家新磨的高粱米,这是新小米。”接着,从旅行袋里拿出一个用塑料薄膜封好的玻璃瓶,“这是我自己做的酱,是用黄豆做的,非常好吃。”我一一接过,连连说:“这都是绿色食品,是好东西,谢谢、谢谢!”她又从袋子底拿出一个纸包,打开,是两双色彩鲜艳的拖鞋,“这两双拖鞋是我自己做的。”我接过来仔细地看着,这两双鞋做得真是很精细:用麻绳和布做的鞋底,钩针钩织的鞋面,一个是网络状用丝线勾织成的,一个是毛片状用毛线编织成的,一双粉红色,一双火红色,很是喜庆。我十分高兴地收下了这两双鞋。
现在,虽然这两双鞋旧了,可我还是觉得非常亲切。穿着它们,除了感觉到浓浓的情意外,也提醒着自己,要珍惜生活,懂得知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多尽一份责任。
(有删改)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这两双拖鞋意义非同一般,是因为这是相识多年的女同学亲手做了送给自己的,承载了很多情谊。
B.作者的女同学上学时非常出色,但毕业后过得并不是很好,作者对她的遭遇充满同情,所以常常帮助她。
C.文章结尾再一次强调了拖鞋的珍贵,照应了标题,并且以一段感悟表达了作者的人文情怀,升华了文章主题。
D.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展现了对青春时代的回忆,讲述了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的美好故事。
[解析] D项,“作者借用两双原本要扔掉的拖鞋,展现了对青春时代的回忆”说法不正确,作者由拖鞋引出的主要是“女同学”的人生故事。
[答案] D
7.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类试题,可从内容、结构、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同时考虑语言表达上的特色,如字词的锤炼,句式的选择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使用此种表现手法或表达方式的效果等。如文中画线句属于细节描写,且句式整齐,富有节奏,突出了拖鞋做工的精细,做鞋人的认真,以及承载的非同一般的精神重量,传达出了作者对其的喜爱之情。考生理解了这些,分点作答即可。
[答案] ①通过对拖鞋材质、样式、颜色的细致描写,突出鞋的精致、美观。②用细节描写说明这是同学精心制作的,突出同学的用心。③这两双拖鞋承载着非同一般的精神重量,与前文作者舍不得扔掉相照应。④句子形式整齐,富有节奏,使作者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充分。
8.这篇文章在结构上很有特色,先抑后扬,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抑扬的概念,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哪些地方是“抑”,哪些地方是“扬”。本文先写对人与物的关系的感悟,说作者支持女儿清理旧物,然后又说不舍得丢掉两双旧拖鞋,由此讲述了一段故事,凸显了这两双拖鞋的珍贵。先抑后扬这一手法的使用又往往有使读者从情节的跌宕中进行思考,受到启迪的作用。据此即可答题。
[答案] 作者开篇绕道而行,从抒发人生的感悟起笔,说人不应受物所累,自己支持女儿丢弃旧物的行动。这是抑。但对被扔掉的两双拖鞋,作者又恋恋不舍地捡了回来,接下来围绕这两双拖鞋,讲述了一段情感故事,凸显了这两双拖鞋承载的精神重量。这是扬。先抑后扬,对比之间突出了这份礼物的珍贵,令读者印象深刻,也使主旨更加鲜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