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雷雨前》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雷雨前》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5:19:14

文档简介


雷雨前
本课话题 ——雨韵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然而猛可地电光一闪,照得屋角里都雪亮。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了!轰隆隆,轰隆隆,他胜利地叫着。胡——胡——挡在幔外边整整两天的风开足了超高速度扑来了!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
霍!霍!霍!巨人的刀光在长空飞舞。
轰隆隆,轰隆隆,再急些!再响些吧!
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
点评:语段表达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对大雷雨的渴望,对大雷雨来临的喜悦,充满了对光明前途的向往,是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节选自高尔基《海燕》)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秦观《浣溪沙》
2.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
——何逊《相送》
3.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白居易《长恨歌》
4.青草湖中万里程,黄梅雨里一人行。
——白居易《浪淘沙》
5.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白居易《南湖春早》
6.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白居易《夜雨》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帐幔(màn)   揩汗(kāi)    踱步(duó)
咆哮(xiào) 水门汀(tīng) 龌龊(wò)( chuò)
噤声(jìn) 咆哮(páo) 热烘烘(hōnɡ)
二、多音字
剥  缝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工夫·功夫
两词读音相同,使用时极易混淆。
“工夫”,常与时间搭配,可以指做事情用去的时间,也可以指闲暇时间或某段时间等。
“功夫”,多指技艺、本领等。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院子里荷塘里的荷花从长嫩叶开始,不到十几天的工夫(工夫/功夫),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
[常识·速览]
“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茅盾
茅盾(1896—1981),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学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小说《蚀》、《三人行》、《子夜》、《春蚕》、《秋收》、《残冬》、《林家铺子》、《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等,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等。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财富。
本文写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中国人民惨遭蹂躏;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对进步力量实行残酷的围剿,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另一方面,中国革命已经从大革命失败时的低潮转入30年代前半期,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浪潮不断掀起、不断深入,尤其是中国共产党正在成为全国进步力量的核心。
[整体·感知]
作品描写郁闷窒息、密云不雨的天气景象,寄寓着对三十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黑暗以及对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进行揭露之意,则是自然而明显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的黑暗统治,表达了革命者奋力摧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昂扬斗志,对革命充满胜利的信心。
[文脉·梳理]
[答案] ①口头革命者 ②革命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第一部分,回答问题。
1.作者从哪两个角度写雷雨前又闷又热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让假想的主人公站在桥头,随着主人公由近及远的审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主人公内心的感受两个方面,着意进行刻画。
(1)从自然景物角度看,河水枯竭,“连一滴水也没有了”;田地干裂,“裂成乌龟壳似的”,“像开了无数的小沟”;“苍白色的泥土”、“跟水门汀差不多”;天上直射的太阳和地下辐射的余热,使得土地“似乎有白烟一样的东西往上冒”。
(2)人的感受“毛孔全都闭住”,“心口泛淘淘”,“像要呕出什么来”。作者以精细的描绘,着力表现闷热。
二、阅读文章第二、三部分,回答问题。
2.文中“像有一只巨人的手拿着明晃晃的大刀在外边想挑破那灰色的幔,像是这巨人已在咆哮发怒越来越紧了,一闪一闪满天空瞥过那大刀的光亮,隆隆隆,幔外边来了巨人的愤怒的吼声”一句话有哪四层含意?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字面义:闪电不时划过长空,远处雷声隆隆。
(2)深层义:革命者(中国共产党)正在积蓄力量,筹备着、酝酿着一场声势浩大、摧枯拉朽的革命运动。
3.文中倒数第2、3句话的语言描写非常有特色,请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文字以“霍!霍!霍!”来形容闪电不断闪亮,用“轰隆隆,轰隆隆”来模拟雷声不断炸响,恰当地运用拟声词,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大大增强了表达效果。而且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气势和音响,对大革命的渴望之情含蓄而又迫切,可谓机杼独出的神来之笔。
4.“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对大雷雨的渴望,大雷雨来临的喜悦,体现了人们要求推翻旧世界、创建新世界的信念。
三、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5.文章以丰富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对雷雨前的景象进行了描写,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比喻:如田里的泥土“干硬得就跟水门汀差不多”;身上出的汗跟“胶水一样”;“人像快要干死的鱼,张开了一张嘴”;“天空老张着那灰色的幔,没有一点点漏洞”,人“就跟住在抽出了空气的大筒里似的”等等。
(2)拟人:如田里泥土张着“扁长的嘴巴”吐热气,“幔外边的巨人一下子把那灰色的幔扯得粉碎”等。
(3)排比:“你汗也流尽了,嘴里干得像烧,你手里也软了,你会觉得世界末日也不会比这再坏!”“蝉儿噤声,苍蝇逃走,蚊子躲起来,人身上像剥落了一层壳那么一爽”等。
这些修辞手法的使用都形象生动且准确鲜明地表现出了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6.文中“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等意象各象征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意象
象征意义
灰色的幔
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
苍蝇、蚊子、蝉
反动官僚、帮闲文人
风雷闪电
一切革命力量
执刀巨人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雷雨
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大决战
(教师用书独具)
[话题·互动]
话题:对于《雷雨前》不同的阅读层次的人有不同的感受。有人认为其过于晦涩难懂,有人则认为揭露深刻,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你认为呢?
学生甲:读《雷雨前》如果不了解其时代背景,不明白其象征意义就读不懂。这篇太有时代特征的文章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恐怕不太容易引发共鸣。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雷雨前》正是采用了象征的手法,通过对雷雨前令人郁闷窒息的天气现象生动传神的描写,揭露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各种社会势力的嘴脸,字里行间充满着战斗的豪情,其艺术感染力非一般的文章可比。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象征手法是深度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象征手法,用一些自然事物象征某种社会力量,如用闷热、干旱造成的灾害象征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用雷电巨人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等,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能够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
2.写法指导
妙用象征,形象具体
定义:象征是指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的写作手法。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写法指点:(1)寻找合适的象征体,找出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2)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并没有固定的联系,在不同的场合,同一事物也可以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3.迁移应用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并简要分析其象征意义。

虞世南
垂 [注]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 垂,下垂的帽带,此指蝉低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作者以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象征了世上那些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的高尚人士。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黎明前的黑暗是最恐怖最令人窒息的。其实任何成功与光明到来之前,都可能会充满痛苦与绝望……但正像文章里说得那样,只要有一点缝隙,就会撕开满天的灰幔。只要我们积蓄足够的力量,黑夜总会被光明所替代;希望也一定会产生在最绝望之中。最黑暗的时候往往蕴含着光明的曙光,最痛苦的时候恰恰孕育着灿烂的成功……所以,我们要以大无畏的心态迎接黑暗的挑战,走过这段最困难的时候,我们就会拥有一片明亮的天!
【应用角度】 “挫折”、“黎明前的黑暗”、“风雨过后才有彩虹”。
课件42张PPT。文字绘出的图画雷雨前工夫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行进在幽深的峡谷中,他们一行人屏息凝神,听着空谷足音,感到胆战心惊。
B.在高度现代化的今天,有人还希望过古代隐士那挥洒自如的生活,我认为这是不现实的。
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再是一个遥远的目标,而是本届规划的最终目标,必须全面实现,虽然任务比较艰巨,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难度,但是我们要知难而进,不折不扣地实现目标。”杨宜勇说。
D.一个人单打独斗难成事,你要知道团结才是力量,合作才能共赢,正所谓“三人成虎”嘛!
[解析] A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使用错误。B项,挥洒自如: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可改为“闲云野鹤”。D项,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会使人信以为真。贬义词。
[答案] C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使语文课堂回归教育的本真,是使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的关键,也是引导学生成为有诗意追求的人的关键。
B.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C.农业部目前正在推动形成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发展的格局,这很有可能是我国食品安全水平跻身世界前列的重要契机。
D.新旅游法的颁布实施,让很多旅行社必须面对新规定带来的各种新问题,不少旅行社正在经历从过去拼价格向未来拼服务转型的阵痛。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可删去“能否”。B项,结构混乱,可把“具有”改为“的”。C项,语序不当,可改为“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格局的形成”。
[答案] 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散文毕竟不是诗,仅就散文的抒情而言,①________________,否则,这感情为何不用诗来抒发呢?它们之间的不同,从整体上看,②________________,而更在于情感形式的不同。一般来说,诗更倾向于一种想象世界中的“独白”式的抒情,因而③______________,而散文抒情常以客观的景和事为依托。
[答案] ①并不完全与诗等同 ②不仅在于形式和手法的不同 ③诗的抒情具有更强的主观色彩
4.下面是某学校团委组织的“情暖环卫天使”活动的构思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本次活动由团委组织,要求服务性社团和文艺性社团参加,服务性社团在与环卫工人进行角色换位后召开心得座谈会;文艺性社团在活动期间跟踪摄影、照相,然后组织主题展示。
5.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通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讯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敝工程将于2019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
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贵用户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会司
2019年6月7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不妥当”指通告中有不得体的地方,所以应该从语言表达“得体”的角度审读通告内容。(1)宣布:公开正式告诉(大家),侧重“正式”。通告:普遍地通知,侧重“普遍”。所以,“宣布”应改为“通告”。(2)通告要求使用通俗语言,“敝”过于文言化,应改为“本”。(3)对用户应用敬辞,所以“提出”应改为“垂询”。(4)“贵”是敬辞,指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用户”指向有误,应改为“您”。(5)“不安”与语境不符且与“深表”不搭配,应改为“歉意”。
[答案](1)“宣布”应改为“通告”;(2)“敝”,应改为“本”;(3)“提出”应改为“垂询”;(4)“贵用户”应改为“您”;(5)“不安”应改为“歉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大地山河
茅 盾
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少那交错密布的水道的西北高原的居民,听说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郡就是水阁的门),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
没有到过西北——或者就是豫北陕南罢,——如果只看地图,大概总以为那些在普通地图上有名有目的河流,至少比江南“水乡”那些不见于普通地图上的“港”呀,“江”呀,要大得多罢?至少总以为这些河终年汤汤,可以行舟的罢?有一个朋友曾到开封,那时正值冬季,他站在堤上,却还不知道他脚下所站的,就是有名的黄河堤岸;他向下视,只见有几股细水,在淤黄泥沙中流着,他还问“黄河在哪里?”却不知这几股细水,就是黄河!原来黄河在水浅季节,就是几股细水!
大凡在地图上有名有目的西北的河,到了冬季水浅,就是和江南的沟渠一样的东西,摆几块石头在浅处,是可以徒涉的。
乌鲁木齐河,那也是鼎鼎大名的;然而当我看见马车涉河而过的时候,我惊讶于这就是乌鲁木齐河!学生们卷起裤管,就徒涉了延水的事,如果不是亲见,也觉得可惊,因为延水在地图上也是有名有目的呀!
但是当夏季涨水的当儿,这些河却也实在威风。延水一次上流涨水,把“女大”①用以系住浮桥的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了十多丈远。
光是从天空飞过,你不能具体地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光是从地上走过,你了解得也许具体些,然而还不够“概括”(恕我借用这两个字)。
你从客机的高度仪的指针上看出你是在海拔三千多公尺以上了,然而你从玻璃窗向下看,嘿,城郭市廛,历历在目,多清楚!那时你会恍然于下边是高原了。但你还得在地上走过,然后你这认识才能够补足。
你会不相信你不是在平地上。可不是一望平畴,麦浪起伏?可是你再极目远望,那边天际一道连山,不也是和你脚下的平地并列的么?有时你还觉得它比你脚下的低呢!要是凑巧,你的车子到了这么一个“土腰”,下面是万丈断崖,而这万丈断崖也还是中间阶段而已,那时你大概才切实地明白了高原之所以为高原了罢?这也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向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仪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爆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我曾在戈壁中远远看见一片白,颇惊讶于五月有雪,后来才知道这是盐池!
【注】 ①女大:即延安中国女子大学。②《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尔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太傅,即东晋政治家谢安,“谢家的哥哥”指其侄谢胡儿,“他的妹妹”指谢安的侄女、东晋女诗人谢道韫。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与《白杨礼赞》在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上一脉相承,都是借景抒情,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
B.作者对江南水乡风貌和西北地区河流在浅水季节的形态的渲染铺陈,是为了更有力地突出夏季涨水时的气势,以秀美涓细来反衬壮阔雄浑。
C.作者对延水夏季涨水将一块几万斤重的大石头冲走十多丈远的描写,虽只有短短两行,却有撮人心魄的力量,真实地写出了西北河流的威风。
D.作者巧用古代名句,善造意境。意境的营造和名句的妙用自然和谐、相得益彰,使人读后能获得“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韵味无穷。
[解析] 本文并没有“讴歌陕北解放区的新气象,讴歌北方人民的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因而A项错误。B项,无论“铺陈渲染”还是“反衬”都表述得恰当。C项的表述浅显易懂,没有什么理解上的障碍,无疑是正确的。D项,作者巧用的名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柳絮因风起”的确起到了“文中有画,画中有文”的美感。因而D项是正确的。
[答案] A
7.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
8.怎样才能真正了解“西北高原”?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既要有宏观的把握,也要有身临其境的体察。既要从空中飞过,也要从地上走过,这样才能真正了解所谓“西北高原”的意义。在空中你可以得到一个概括的印象,在地上走过你才能切实地明白高原之所以为高原。对西北高原的了解不是凭空可以想象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