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葡萄月令》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葡萄月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5:21:22

文档简介


葡萄月令
本课话题 ——葡萄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一月,下大雪。
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
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
……
这真是一年的冬景了。热热闹闹的果园,现在什么颜色都没有了。眼界空阔,一览无余,只剩下发白的黄土。
下雪了。我们踏着碎玻璃碴似的雪,检查葡萄窖,扛着铁锹。
点评:葡萄这种植物,妇孺皆知;葡萄这种水果,大部分人都喜欢吃。在《葡萄月令》中,作者并没有赞美葡萄果实美妙爽口的滋味,而是通过对葡萄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细致诗意的描绘,引领读者去发现葡萄之美。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葡萄歌
(唐)刘禹锡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移来碧墀下,张王日日高。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为之立长檠,布濩当轩绿。米液溉其根,理疏看渗漉。繁葩组绶结,悬实珠玑蹙。马乳带轻霜,龙鳞曜初旭。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
——(元)郑允端《葡萄》
2.百斛明珠富,清阴翠幕张。晓悬愁欲坠,露摘爱先尝。色映金盘果,香流玉碗浆。不劳葱岭使,常得进君王。
——(清)吴伟业《葡萄》
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王翰《凉州词》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铁锹(qiāo)   摽紧(biào )   泱泱(yānɡ)
园圃(pǔ) 一铰(jiǎo) 笤帚(tiáo)
玛瑙(nǎo) 慵懒(yōnɡ) 葡萄窖(jiào)
筑成垄(lǒnɡ) 绽开(zhàn)
二、多音字
刨  腌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检查·检察
二者都是动词。但前者是指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或查考;而后者是法律术语,专门用于检察机关对犯罪事实进行审查检举。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最近,《环球时报》记者开车去了几次伊拉克南部城市,明显感觉路上的检查(检查/检察)站少了很多。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伴随布谷鸟“布谷布谷”的鸣叫,闻着麦田和野花沁人心肺的香气,走在家乡田野的小道上,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
请说明理由:“沁人心肺”,指人感到舒适,有清新爽朗的感觉。
(2)许多老的户型,进入户门后没有玄关设计,厅内景象一览无余,房屋整体缺乏层次感,卧室、书房的私密性和安适度受到影响。(√)
请说明理由:“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常识·速览]
“短篇圣手”——汪曾祺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现代作家。
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其人有“短篇圣手”之称,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等。其作品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1958年夏,因本单位右派指标没有达到要求,单位将汪曾祺补划为右派,发表在黑板报上的短文《惶惑》成了他右派言论的主要罪证。于是,他便被下放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那里,他与农业工人一道垒猪圈、刨冻粪,几天下来,累得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但他咬紧牙关坚持干,农业工人们都暗暗称赞。下放的第一年,农科所的大部分农活汪曾祺都干过,最后他被分配在果园劳动。本文就是他在超越苦难的心境里提炼出来的,弥足珍贵!
[整体·感知]
作者通过写美若仙子的葡萄12个月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欣赏与赞美之情。其笔下的自然风物构成了一个温馨、适意的世界,透示着对尘间俗世生活的执着与肯定。
[文脉·梳理]
[答案] ①着色 ②入窖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八月,葡萄‘着色’……”至文末部分,回答问题。
1.在节选的几段文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对葡萄进行描写?表达了什么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排比、夸张等手法。
(2)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生命的喜爱之情。
2.从节选的文字来看,文章在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它们各自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至少说出两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多用短语、短句,使文章节奏明快,强化了作者对葡萄、对劳动的热爱。
(2)采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口语色彩浓郁,使文章质朴自然,趣味性强。
3.请品味文中句子“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概括了葡萄“璀璨琳琅”、晶莹剔透的特点,表达了自己对葡萄的喜爱之情,雅致有韵味。
二、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4.本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雪,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结构上:文章首尾呼应,文章行文看似记一本流水账,其实结构也非常严谨。
(2)内容上:文章开头以精致的短句写了“一月,下大雪”的情形,铺陈了一种静谧的情调;结尾处又以“下雪了”回应开头,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5.作者按时间顺序,写了葡萄从生长到入窖的12个月份,但其中详写的是哪几个月?为什么要选择这几个月来详写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重点放在三、四、五、八几个月上。
(2)原因:因为上架、吸水、抽条、长叶、开花、结果是葡萄生长过程中最有情味的内容,是整个葡萄园生命涌动的时刻,是充满活力、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最能让人为所见到的自然生命而感动的时刻,所以,作者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6.作者写作此文就是为了说明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吗?通过本文你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本文并不是为了单纯地说明葡萄一生的生长状况。
(2)文章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从一月一直写到十二月,从葡萄生长到入窖的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中洋溢着的作者对葡萄的热爱,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展现出作者的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用书独具)
[话题·互动]
话题:初读《葡萄月令》感觉这篇散文就像流水账,作者不厌其烦地介绍葡萄的生长情况,细细品味却发现文章不仅仅要表达此内容。请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甲:这篇散文真的是“散”,以时间为序,详细地介绍葡萄十二个月的生长情况,根、藤、蔓须、叶、果实无一遗漏,给人一种流水账的感觉。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篇散文除了详细地介绍葡萄每个月的生长状况,还写出了人的劳动以及人对葡萄的感情,也表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这也是他散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记人事、写风景、说文化、述掌故,兼及饮食瓜果、草木虫鱼,无不集于笔下,闲谈中有滋味,闲适中有意味,给读者以文学艺术的审美享受及文化修养的提高。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巧用拟人添诗情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在汪老的笔下,葡萄不仅仅是葡萄,简直就是他亲手侍弄拉扯大的孩子,这会儿正跟它们聊天呢,或正跟人夸说自己的孩子呢,语气里满是疼爱、亲昵、揶揄。如“树醒了,忙忙地把汁液送到全身”;“有的梢头已经绽开了芽苞,吐出指甲大的苍白的小叶。它已经等不及了”;“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等,使文章语言非常生动亲切,如话家常而又富有诗情画意。
2.写法指导
拟 人
定义:拟人指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的一种写作手法。
作用:(1)表达上更具亲切感,更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赋予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表达既生动形象,又能突出事物的特点,强化作者的情感。
写法指点:(1)要遵照原来事物的特点,不能随意联想想象。
(2)要照顾到物与人,以及其他物之间原有的关系,不能使修辞违背了基本的生活常理。
3.迁移应用
请另选一物进行仿写。要求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符合该物的特征并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
雨 伞
你注定一生与乌云为伴,
时时为别人遮风挡雨,
却湿透你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1)吸尘器 你注定一生与污浊为伴,常常为他人吸尘纳垢,却弄脏你自己。
(2)蜡烛 你注定一生与黑暗为伴,时时为别人送去光明,却燃尽你自己。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在自然平淡中寻找真爱
美在身边,美在自然。在下放劳动的逆境中,汪曾祺先生没有怨天尤人,而是用心去观察自然,用心去体味自然。你看,在他的手下,写葡萄的生长犹如记录一个新生的婴儿成长的过程,如果不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喜爱,如果不是具备一种在平淡中寻找真爱的能力,先生怎会有如此宁静清新的文笔?汪老这种闲适自由、从容不迫、淡雅素净的行文和为人的风格,令人佩服,令人回味!
【应用角度】 “自然”、“真爱”、“平淡”等。
课件39张PPT。人与物的对话葡萄月令检查 √ √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垄垄葡萄树栽种整齐,一串串葡萄等待采摘,清风吹过,叶藤荡漾,园里飘溢着沁人心脾的果香。
B.企业是赚钱的工具,但绝不是无血无肉无情无义的工具,更不是对社会不负责任、对人类不馈赠的麻木不仁的机器。
C.合肥计划建造触摸式电子站牌,它不仅能够显示车辆信息,还有天气预报以及政府公告等,各种信息一览无余。
D.节日来临,各大超市货物满架,商品琳琅满目,有效保障了消费者需求。
[解析] A项,“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B项,“无情无义”形容冷酷无情。C项,“一览无余”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此处强调市民一眼就能看清楚,应用“一目了然”。D项,“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
[答案] C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地铁公司近期在全体员工中开展安全教育,要求员工牢固树立“地铁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保障地铁网络运营安全。
B.一些欧美发达国家采用强力刺激经济、维持高福利的发展模式,不仅导致各国内部产生各种弊病,也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
C.一个国家的实力,一个民族的荣誉,不仅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而且反映在经济实力上。
D.针对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关部门表示将对相关责任人予以严肃处理,并增强员工培训力度和商场的食品管理流程。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应为“牢固树立……的观念”;C项,语序不当,应该改为“不仅反映在经济实力上,而且反映在社会进步、人的素质、科技水平、文化底蕴和道德力量上”;D项,搭配不当,“增强”与“流程”不能搭配。
[答案] B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走进云台山旅游风景区,最低处的一景就是红石峡。在游人拥挤的曲折小道上行进,尽管无法随意欣赏峡谷的幽静,却因其山崖陡峭,峻壁嶙峋,谷间水潭清冽,飞瀑直泻,还是能领略到山水的美妙。
红石峡的岩壁高数百丈,垂直矗立,蔚为壮观。峡内气候凉爽,气流如滞,人行其中,陡生别有洞天之感,精神为之一振。峡谷幽深,举头一洞晴空揽白云,偶有抹抹植被吐翠绿。藤丛涂贴壁缝,愈显宁谧,虽________,却无多少回声,皆因岩石断层所致。峡深路窄,宛转回旋。伸手摸到坚硬的石壁,仿佛还有柔软的感觉,软硬一体,坚硬中藏纳了柔软的情义。在行人外侧,一池碧水莹然,两厢悬崖嵌绿,潭水脉脉含情,流瀑淙淙贪欢,________。山水相连,美不胜收。
A.游人涌动,声音嘈杂 泉涌不知出处,溪流暗自弄香
B.声音嘈杂,游人涌动 泉涌不知出处,溪流暗自弄香
C.游人涌动,声音嘈杂 溪流暗自弄香,泉涌不知出处
D.声音嘈杂,游人涌动 溪流暗自弄香,泉涌不知出处
[解析] 第一个横线处:从“虽……却……”这个转折关系复句的后一分句“却无多少回声”看,前一分句的重心应与声音有关,因而“游人涌动”在先,而“声音嘈杂”在后;另外从逻辑角度看,也应是先人后声的。第二个横线处:此空格前的句子是先说“潭水”后写“流瀑”,后面填写的句子也应是先讲与“潭水”对应的“泉涌”,后讲与“流瀑”对应的“溪流”。
[答案] A
4.高三的同学正处在紧张的复习阶段,大家都希望找到一种高效率的复习方法。阅读下图,试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就复习问题给同学提出一些建议。不超过25字。
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遗忘临界点及时复习;②合理安排复习次数和时间间隔。(意思对即可)
5.某中学将于2019年5月27日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其中有两处词语运用不简明,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①我校将于2019年5月27日早8时在普育广场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②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③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④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⑤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班班委会
2019年5月16日
词语运用不简明的两处是:(1)________改为________;(2)________改为________。
词语运用不得体的三处是:(3)________改为________;(4)________改为________;(5)________改为________。
[解析] 解答时,结合生活中所积累的语言交际知识,判断错误,进行改正即可。①句,“家父家母”是指自己的父母,用于此处对象不当,应改为“家长”。③句,成分赘余,“实属是”语意重复,应删去“实属”或“是”。④句,“惠赠”,敬辞,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赠送,应改为“敬赠”。⑤句,成分赘余,“抽出时间拨冗”语意重复,应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敬谢不敏”的意思是恭敬地表示自己能力不足,不能够接受做某事。句中成语使用不当,应改为“深表感激”。
[答案](1)“实属是”删去“实属”或删去“是” (2)“抽出时间拨冗”删去“抽出时间”或删去“拨冗” (3)“家父家母”改为“家长” (4)“惠赠”改为“敬赠” (5)“敬谢不敏”改为“深表感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腊梅花
汪曾祺
“雪花、冰花、腊梅花……”我的小孙女这一阵老是唱这首儿歌。其实她没有见过真的腊梅花,只是从我画的画上见过。
周紫芝《竹坡诗话》云:“东南之有腊梅,盖自近时始。余为儿童时,犹未之见。元祐间,鲁直诸公方有诗,前此未尝有赋此诗者。政和间,李端叔在姑谿,元夕见之僧舍中,尝作两绝,其后篇云:‘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凭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作寻常两等看。’观端叔此诗,可以知前日之未尝有也。”看他的意思,腊梅是从北方传到南方去的。但是据我的印象,现在倒是南方多,北方少见,尤其难见到长成大树的。我在颐和园藻鉴堂见过一棵,种在大花盆里,放在楼梯拐角处。因为不是开花的时候,绿叶披纷,没有人注意。和我一起住在藻鉴堂的几个搞剧本的同志,都不认识这是什么。
我的家乡有腊梅花的人家不少。我家的后园有四棵很大的腊梅。这四棵腊梅,从我记事的时候,就已经是那样大了。很可能是我的曾祖父在世的时候种的。这样大的腊梅,我以后在别处没有见过。主干有汤碗口粗细,并排种在一个砖砌的花台上。这四棵腊梅的花心是紫褐色的,按说这是名种,即所谓“檀心磬口”。腊梅有两种,一种是檀心的,一种是白心的。我的家乡偏重白心的,美其名曰:“冰心腊梅”,而将檀心的贬为“狗心腊梅”。腊梅和狗有什么关系呢?真是毫无道理!因为它是狗心的,我们也就不大看得起它。
不过凭良心说,腊梅是很好看的。其特点是花极多——这也是我们不太珍惜它的原因。物稀则贵,这样多的花,就没有什么稀罕了。每个枝条上都是花,无一空枝。而且长得很密,一朵挨着一朵,挤成了一串。这样大的四棵大腊梅,满树繁花,黄灿灿的吐向冬日的晴空,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实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境界。不过我们已经司空见惯,每年都有一回。每年腊月,我们都要折腊梅花。上树是我的事。腊梅木质疏松,枝条脆弱,上树是有点危险的。不过腊梅多枝杈,便于登踏,而且我年幼身轻,正是“一日上树能千回”的时候,从来也没有掉下来过。我的姐姐在下面指点着:“这枝,这枝!——哎,对了,对了!”我们要的是横斜旁出的几枝,这样的不蠢;要的是几朵半开,多数是骨朵的,这样可以在瓷瓶里养好几天——如果是全开的,几天就谢了。
下雪了,过年了。大年初一,我早早就起来,到后园选摘几枝全是骨朵的腊梅,把骨朵都剥下来,用极细的铜丝——这种铜丝是穿珠花用的,就叫做“花丝”,把这些骨朵穿成插鬓的花。我们县北门的城门口有一家穿珠花的铺子,我放学回家路过,总要钻进去看几个女工怎样穿珠花,我就用她们的办法穿成各式各样的腊梅珠花。我在这些腊梅珠花当中嵌了几粒天竺果——我家后园的一角有一棵天竺。黄腊梅、红天竺,我到现在还很得意:那是真很好看的。我把这些腊梅珠花送给我的祖母,送给大伯母,送给我的继母。她们梳了头,就插戴起来。然后,互相拜年。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
(选自《晚饭花集》)
6.下列对这篇散文构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紫芝的《竹坡诗话》表达的含意是,腊梅是在宋朝的时候从北方传到南方的。
B.本文构思精巧,紧围腊梅花展开,尤其是幼年故事的安排,不经意之间的叙说说明了人生哲理。
C.该散文与作者其他散文一样,语言明白晓畅,如话家常,娓娓道来。
D.作者的家乡腊梅花很多,因为很多,所以也就不显得那么珍贵了。
[解析] B项,“不经意之间的叙说说明了人生哲理”错,属于无中生有。
[答案] B
7.围绕腊梅花,作者叙说了哪几件主要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讲了看不起“狗心腊梅”的缘由。②每年腊月,都要折腊梅花。③采腊梅花送给祖辈。
8.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我应该当一个工艺美术师的,写什么屁小说”?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身处在腊梅花盛开的地方,腊梅花给了他艺术熏陶,触发了他的艺术灵感,这样那样的腊梅花给了他如诗如画的意境。小时候就能用腊梅穿成各样漂亮的珠花,表现了对工艺的浓厚兴趣和成为工艺大师的天赋,所以应该是一个艺术大师,但最终走向了小说创作,让作者难免有些唏嘘。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