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想念地坛》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想念地坛》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5:30:47

文档简介

想念地坛
本课话题 ——善待生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零度,这个词真用得好,我愿意它不期然地还有着如下两种意思:一是说生命本无意义,零嘛,本来什么都没有;二是说,可平白无故地生命他来了,是何用意?虚位以待,来向你要求意义。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不信等着瞧,无论何时何地,必都是荒诞领你回到最初的眺望,逼迫你去看那生命固有的疑难。
点评:境界,让人生充满韵味;自然,使生命归于纯净。当生命被生活推向极致,往往展现出一份从容之美。处放舟而不躁,喜迎阴晴圆缺,笑傲风霜雨雪,生命才会焕发别样光彩。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应该笑着去面对人生,不管一切如何。
——伏契克
2.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裴多菲
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
——巴金
4.当你做成功一件事,千万不要等待着享受荣誉,应该再做那些需要的事。
——巴斯德
5.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颓檐(tuí)   滂沱(pānɡ)   愤懑(mèn)
惶茫(huánɡ) 盎然(ànɡ) 葳蕤(wēi)(ruí)
二、多音字
累 倒
乘 擂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醒悟·省悟
两者均为动词,都有“觉悟过来”之意。
“醒悟”比“省悟”带有较明显的形象色彩,多指外界促使觉悟过来。
“省悟”着重指内省、自省,自己觉悟过来,有时也指外界促使觉悟过来。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山西人不只会做‘煤老大’”的新闻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我们总算看到了已经醒悟(醒悟/省悟)起来的煤企老板们摒弃了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管理理念。
(2)乞求·祈求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请求”的意思。
“乞求”侧重表现“请求给予”这种行为,“乞求”的内容或大或小但较具体。
“祈求”指恳切地希望得到,重在表现态度诚恳,其内容不具体,只是表达这种强烈的愿望。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月23日,云南省澄江县阳宗镇小屯村村民唱起关索戏,祈求(祈求/乞求)村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最近到沿海地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请说明理由:“浮光掠影”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用在此处与语境不符。
(2)他办事总是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这不,这次开会又没按时来,我们大家只好虚位以待,没有他,这会还真没法开。(×)
请说明理由:“虚位以待”,指留着位置等待,表示期待贤才。语境中指座位空着,望文生义。
[常识·速览]

生命的强者——史铁生
史铁生(1951—2010),中国新时期文学的重要作家。他于1969年到延安插队,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北京,但他没有消沉,而是坦然地面对命运并选择了文学创作。
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的作品多是以残疾为主题来表达他对生命、命运等许多问题的深刻思考,如《我们的角落》、《命若琴弦》、《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想念地坛》是史铁生一篇非常深刻的散文。发表于2002年,这离他有关地坛的另一篇著名散文《我与地坛》,发表的时间整整有10年之久。10年的跨度在一般人的生命感受中可能只是瞬间之事,但在史铁生的生命历程中,这10年绝非一种简单意义上的10年,而是与生命中的疾病、痛苦不间断搏斗的10年,也是他对于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不间断叩问与思索的10年。10年的搏斗、叩问与思考,使他对于疾病与痛苦的态度已完全转变,变得完全超越了一般生存的生命层面,已经超越到一种漠视与超然的境界。对于生命的苦难,他的痛苦处境和他对于痛苦处境的态度,已经不仅是遭受、承受和忍受,而且已经成为接受,甚至是一种心甘情愿的接受。
[整体·感知]
作者以自己对地坛的印象、感受和写作生活为起点,论述了安静、零度、柔弱对人生、对生命的重要性,批评了当今社会许多急功近利的浮躁,主张人要不断地回到生命的原点,排除干扰去追寻生命的意义与有价值的生活。
[文脉·梳理]
[答案] ①探寻生命的意义 ②想念地坛
[文本·层析]
一、阅读文章第11~16段,回答问题。
1.作者说“写作的零度”,“这题目先就吸引了我,这五个字,已经契合了我的心意”,说说“写作的零度”这五个字与作者的哪些“心意”契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作的零度即生命的起点,我们的写作正是在向生命的最深处也就是在向原初的生命作形而上的询问。(2)生命本无意义。(3)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
2.这段文字作者紧扣住罗兰·巴特的《写作的零度》行文,并且还说“这题目先就吸引了我”,这表明作者对罗兰的这部著作甚为熟悉并很喜爱。你以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个说法不对。作者自己在文中已经明确说他并没有完全读懂这部书,原因是中译本翻译得太不够水平,而自己又不懂法文读不了原著,所以根本就谈不上对《写作的零度》这部书“甚为熟悉并很喜爱”。
3.从这几段文字里,你看到了作者具有什么样的写作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写作不可能超出或避开纷繁的实际生活,无视变迁的历史,但必须透过纷纭复杂的现象去追寻生命的根本的意义,去追问心魂一向的困惑。不可以把写作当作猎取功名利禄的手段,否则,写作就将成为一种喧嚣,一种霸权,一种自欺欺人的勾当。
4.“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荒诞感,正就是这样的要求。所以要看重荒诞,要善待它。”对这句话我们该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荒诞本来是指极不真实或极不近情理的事或想法,在这里实际上是指一种超越功利、超越现实的愿望或追求。这句话的大意是,从自然的角度去审视,生命只是一种自然的代谢,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但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每一个生命都应该是有意义的,只有当你真正地超越了“缤纷错乱的现实之网”,你才可能真切地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当你何时丢失了“荒诞”感,而掉进太过现实的泥淖里时,你就将失去了眺望“人之初”的愿望,就将失去思考“那生命固有的疑难”的动力和勇气。
二、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5.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为什么想念地坛的安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特点:①远离喧嚣;②不与世隔离(“地坛的安静并非无声”亦可);③恒久而辽阔;④放弃荣华,漠视恭维与强权。
(2)原因: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失魂落魄,他觉得地坛和自己有着一种天定的缘分,这是一种宿命的安排,安静的地坛正是自己疗伤的最佳场所。正因为心灵的契合,作者才长久地待在地坛,在痛苦地思考,拷问灵魂。
6.本文表达的是地坛与自己内心的安静,为了表达这种思想内容,作者的语言表达也和作者的宁静与安详达成一种和谐,选用了一种不受束缚的潇洒的表述方式,请据文本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为了最恰当地表述这种情态,作者选用了一种不受束缚的自由潇洒的表述方式,他的语言是开放式的,如自然界的行云流水。读史铁生的散文是很难让人轻易就把握到他的思路的,你无法猜到他下一步要写什么,要表达什么,他却用他的“散”诱惑着你、引领着你往前走。你不知道他的彼岸是在哪里,但你会有一种直觉,不管彼岸在哪里,等待你的都将是新鲜、丰富、善良、宽厚和美好,而不陈旧、单薄、丑陋、狭隘与恶意。在他笔下,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相融的,善与恶、美与丑、希望与失望、痛苦与欢乐,相反相依,相悖相承,因为他是站在了生命的至高点上,那种居高临下的俯瞰,那种宽广与博大,几乎可以将生命中的一切囊括与覆盖。
(教师用书独具)
[话题·互动]
话题:如何看待文中所提到的“比赛、擂台和排名榜”?有人认为生活处处是比赛、是擂台、是排名,也有人认为比赛、排名是人为地制造,不应为之所累,你认为呢?
学生甲:生活中处处是比赛、是擂台、是排名,不能过于计较,也不能过于看淡。有时正是这些“比较”的存在,才有了我们向前努力的动力。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生活中人之所以不能求得内心真正的安静,就是因那些“排名”的存在,社会的喧嚣也源于此。逃离这喧嚣的唯一方法是回归“生命的零度”。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铺排手法彰显情感
本文成功地运用了铺排手法,如第二节文字中“近旁只有荒藤老树,只有栖居了鸟儿的废殿颓檐、长满了野草的残墙断壁,暮鸦吵闹着归来,雨燕盘桓吟唱,风过檐铃,雨落空林,蜂飞蝶舞,草动虫鸣……”,类似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强化了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打动了无数的读者。
2.写法指导
妙用铺排,“重”中有“变”
定义: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它常常将一连串内容相关的景、事、人等,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几段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
作用:铺排在重复中有变化,变化中有重复,可使文章产生一种整体的节奏感;并在回旋反复中,使文章感情得到强化,主题更加突出。
写法指点:(1)选择精美生动的材料,提炼出与主题有关的形象。
(2)组织语言时使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
3.迁移应用
一位学生在《人约黄昏后》一文中写道:“一位文学家恋爱了。生活如同尼亚加拉瀑布冲开的一杯香茗,洋溢着郁郁醉人的清香。在这份淡淡的、缥缈的芬芳之中,好多好多细节都可以让人怦然心动——”请你用铺排的方法续写一段展示细节的文字。2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譬如看到狂风暴雨之后,柔弱的柳儿依然完好无损。譬如看到高山清泉间,晶莹水珠摔碎前的最后一次闪耀。譬如看到白练横空的峡谷飞流直下,最终化作团团远去的涟漪。譬如看到如洗的天边突然架起一道虹桥,虽短暂却绚丽。譬如一阵晨风拂过,枝枝娇小的野花撑起一片五色斑斓的清纯。譬如雨夜独自在家,倾听那屋檐下点点滴滴的缠绵悱恻。譬如走在无人的小径,一双粉色蝴蝶倏然消失在绿葱葱的田野。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写作与生命融于一体的史铁生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他的《病隙碎笔》作为2002年度中国文学最为重要的收获,一如既往地思考着生与死、残缺与爱情、苦难与信仰、写作与艺术等重大问题,并解答了“我”如何在场、如何活出意义来这些普遍性的精神难题。当多数作家在消费主义时代里放弃面对人的基本状况时,史铁生却居住在自己的内心,仍旧苦苦追索人之为人的价值和光辉,仍旧坚定地向存在的荒凉地带进发,坚定地与未明事物做斗争,这种勇气和执着,深深地唤起了我们对自身所处境遇的警醒和关怀。
【应用角度】 “生命”、“价值”、“生与死”、“青春”、“理想”、“责任”等。
课件47张PPT。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想念地坛2345678910111213醒悟 1415祈求 16× 17×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的人都不是平白无故就成功的。
B.陷入传销“魔窟”的李某,被警方解救后,仍然自以为是,坚信传销能发家致富。
C.从今日公布的经济消息来看,美国经济的复苏仍在磕磕绊绊中前行,欧元区物价指数的回升也有助于经济的活跃。
D.踩踏事故中的三位责任人涉嫌玩忽职守而被拘留。
[解析] A项,“平白无故”指无缘无故;B项,“自以为是”指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此处强调李某继续坚持错误观念,改为“执迷不悟”;C项,“磕磕绊绊”形容事情遇到困难,挫折,不称心;D项,“玩忽职守”不认真、不负责地对待本职工作。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城镇建设要充分体现天人合一理念,提高优秀传统文化特色,构建生态与文化保护体系,实现城镇与自然和谐发展。
B.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太阳神鸟”金箔,是古蜀国黄金工艺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以其精致和神秘展示了古蜀人的智慧与魅力。
C.全国规模最大的两栖爬行动物标本馆,已经收藏了10万多号标本,这些标本几乎覆盖了所有中国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
D.音乐剧是19世纪末诞生的,它具有极富时代感的艺术形式和强烈的娱乐性,使它成为很多国家的观众都喜欢的表演艺术。
[解析] 本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三个角度考查对病句的辨析。A项,搭配不当,“提高……特色”可改为“突出……特色”。C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中国所有的两栖爬行动物种类”。D项,结构混乱,最后一个分句偷换了主语,可删掉“使它”。
[答案] B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千三百年前,这里是一片汪洋;八百年前,________;五百年前,这里遍布农桑兴盛的田园;三百年前,这里成为商贾辐辏的市集;一百年前,这里更是人文荟萃的名镇。”在上海浦东新区新场镇,人人都会说上这样一段当地的“履历”。
作为浦东新区最后一块文化遗产,新场镇完整地保留着庭院深深、宅园相连的江南水乡古镇风貌。新场镇似乎有意保持低调,即便被贴上“华语大片《色戒》、《叶问》取景地”的标签,也依旧延续沧桑静默。这里青石板铺成的老街——洪东街和洪西街,被熙来攘往的步履踏得锃亮。相互掩映的明清建筑,奇檐斗拱,古旧斑驳。老店门口,挑起的酒幡在轻风细雨中飘摇。________,户户枕河,家家临水,水埠小桥一重又一重,处处流淌着静谧。清末风格的奚家厅营造出“里弄深处有人家”的惊喜,而奚家东厅却是中西合璧的老建筑,中式木雕工艺装饰和西式罗马柱结合,相得益彰。
A.这里崛起泽被一方的盐场 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
B.这里崛起泽被一方的盐场 沿河人家的瓦屋顶皆是清一色的
C.这里崛起的盐场泽被一方 沿河人家的瓦屋顶皆是清一色的
D.这里崛起的盐场泽被一方 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
[解析] 作答此题,要根据前后文分析判断。第一个横线处,根据后文中“农桑兴盛的田园”“商贾辐辏的市集”的偏正结构短语可知,此处应选择含有“泽被一方的盐场”这一偏正结构短语的句子。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个横线处,根据后文语境可知,此处强调沿河人家住的是瓦屋,而非强调沿河人家瓦屋顶的颜色,因此应选“沿河人家皆是清一色的瓦屋顶”。
[答案] A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您寄呈的大作,我已经收到,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B.你和我只是车笠之交,现在你已身居高位,我们之间自然就略显疏远了。
C.我中学毕业后,得家乡父执辈王明礼引介,赴苏州投拜周小林为师。
D.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解析] A项,寄呈:谦辞,将书信等恭恭敬敬地给对方看。此处用于对方,不得体。B项,车笠之交:指不以贵贱而异的朋友。与语境相矛盾。D项,椿萱并茂:比喻父母健在。不得体。
[答案] C
5.观察下边这幅漫画,请为该幅漫画拟写一个标题(不能以“无题”为题)并指出这幅漫画的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寓意不超过60个字。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需对漫画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这幅漫画画的是一个人在举重。背心上的“大学生”三个字点明了其身份。杠铃的两端,一端是“语文学分”,非常小;一端是“英语学分”,非常大。下面还有大学生说的话:“为了毕业证、学位证,只有花大力气弄这边!”漫画明显地勾画出了语文与英语的对比,讽刺了校园中、社会上重视英语却轻视母语的现象。至于题目,既可以以事件为题,如“举重”,又可以以漫画中的人物在举重时的表现为题,如“偏重”。
[答案] 题目:如此“举重” (失衡或失重)
寓意:通过对大学生花大力气在英语上的现象的反映,讽刺了校园中、社会上重英语轻语文的风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冬夜重读史铁生
肖复兴
史铁生是前年年底离开我们的。去年年底,弟弟离开了我。这种时候,别的书都看不下去,只忍不住要翻看铁生的书。他们都是我的兄弟,十指连心的疼痛,弥漫在纸页间。
《我与地坛》的开篇,铁生这样写地坛:“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然后,他紧接着说:“这时候想必是我该来了。”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格外心动。总觉得像电影一样,在地坛颓败而静谧的空镜头之后,他摇着轮椅出场了。或者,恰如定音鼓响彻在寂静的地坛古园里,将悠扬的回音荡漾在我的心里。我清楚他与地坛命中契合难舍的关系,当代作家中,哪一位有如此一个和自己撕心裂肺打断了骨头连着筋的特定场景,从而使得一个普通的场景具有了文学和人生超拔的意义,而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意象?史铁生的地坛,就像陆放翁的沈园、鲁迅的百草园,就像约翰·列侬的草莓园、梵高的阿尔镇。
我想起我的弟弟,17岁独自去了青海油田,他临终前嘱咐家人一定要把他的骨灰撒回柴达木。我庆幸,他和铁生一样都能魂归其所,而不像我们很多人神不守舍,魂无所依。
在史铁生的作品里,母亲是最动人的形象,她49岁时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我与地坛》中有这样的描写:“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照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边停下,又是处处虫鸣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儿明白:母亲已经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这样重复的喟然长叹中,地坛中的老柏树、草地的颓墙、虫鸣的午后、鸟儿归巢的傍晚……才一一都有了意义,因为这一切都附着母亲的身影。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的,也是母亲的,因有这样的一位母亲而让地坛具有伤感无奈却又坚韧伟大的别样情怀。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形空白》里的一段:“我双腿瘫痪后悄悄地学写作,母亲知道了,跟我说:她年轻时的理想也是写作。这样说时,我见她脸上的笑……那样惭愧地张望四周,看窗上的夕阳,看院中的老海棠树。但老海棠树已经枯死,枝干上爬满豆蔓,开着单薄的豆花。”
窗上的夕阳,枯死的老海棠树,老海棠树枝干上爬满的豆蔓,单薄的豆花,便一下子都成为了母亲那一刻百感交集又无法诉说的情感的对应物,好像它们就是为了衬托母亲的心情与感情,故意立在院子里,帮助铁生点石成金。可以这样说,是母亲的悲惨命运和与生俱来的气质与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我坚定地认为,没有母亲,便没有史铁生的地坛。
由生活具象而思考为带有哲理性的抽象,是铁生愿意做的,也是铁生作品的魅力,更是和我们一般写作者的区别,如同真正的大海一步迈过了貌似精致却雕琢的蘑菇泳池。他从一己的命运扩大为更为轩豁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
他想念地坛里的老柏树,他从它们“历无数春秋寒暑依旧镇定自若,不为流光掠影所迷”中,将其品质出人意料地抽象为“柔弱”。他说:“柔弱是爱者的独信。”“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
由老柏树的“柔弱”,他写到世风的喧嚣,他说:“唯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之所以由“柔弱”写到“喧嚣”,还是要写地坛,因为地坛曾经是销蚀喧嚣回归宁静的一块宝地,一个解剂——“我是说当年的地坛。”他特意补充道。
我不知道弟弟执着地梦回的柴达木,是否还是他17岁时的柴达木。我只知道他和铁生所说的“柔弱”一样,敏感而坚信唯有那里是“爱愿的识别”,是“喧嚣的解剂”。
在《想念地坛》最后,铁生写道:“靠想念去迈过它,只要一迈过它便有清纯之气扑面而来。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这最后的“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也将思念深深埋在我的心里。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弟弟的离世触发作者重新去捧读史铁生的作品,沉浸在悲痛中的作者从史铁生的作品中获得了新的感悟。
B.作者引用史铁生对地坛颓败而静谧的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也暗示了史铁生的不幸命运。
C.弟弟临终前要求将骨灰撒回青海柴达木与史铁生对地坛的依恋,表现出人们对自己精神归所的渴望。
D.本文多处引用史铁生作品的内容,使文章的内涵丰富,情感饱满,让作者的感悟具体真切而有所依托。
[解析] B项,景物描写没有暗示史铁生的不幸命运。
[答案] B
7.文章结尾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如一支沉稳的铁锚,将地坛如一艘古船牢牢地停泊在新时期文学的岸边。”请解释这句话有哪些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指出了史铁生的作品在新时期文学中的独特价值和重要地位。句中“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意思是空间上史铁生已远离了地坛,但地坛已成为永远的精神依托深植于他的内心,让他能超越尘世的喧嚣获得内心的宁静。而正是这种超拔烦嚣的精神力量使得史铁生的作品厚重深沉,奠定了他在新时期文学中的地位,使“地坛”成为文学中一个永恒的意象。
8.根据文意,作者“冬夜重读史铁生”获得了不少感悟。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地坛是史铁生的精神栖居地;母亲赋予了地坛别样的情怀,她的悲惨命运和气质情怀造就了作家的史铁生;史铁生把生活的具象上升为哲理性的抽象,由一己的命运扩大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得他的作品融有了思想的含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