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北京的春节》 《鞋的故事》 《怀念红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选修现代散文选读(课件+学案+练习) 《北京的春节》 《鞋的故事》 《怀念红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7 15:34:37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 鞋的故事 怀念红狐
本课话题 ——热爱生命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很多年以后,红狐哀痛的叫声还清晰地回响在我耳边,轻轻地触到了我的记忆,让我变得伤怀不已。我曾经试着将那份感动讲给一些城市的朋友分享,但他们一脸漠然,我知道一种东西在生活中已经走了,它再也不会回来了……
点评:人类遗失了美好的情感——对动物的爱怜和同情没了。物欲社会中人性的迟钝、麻木,似乎无暇体悟生命的意义,更不会去想什么狐的感人之处。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
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他爸爸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爸爸就从兜里掏出5枚金币,把一枚金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4枚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人生有5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5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看看,不要让你的金币没有用就扔掉。”
在父亲的鼓励下,那天阿巴格走出了草原。长大后,阿巴格离开了家乡,成了一名优秀的船长。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1.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
2.一个人的生命难道不是像一代人的命运一样珍贵吗?要知道,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与他同生共死的完整世界,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
——海涅科恩
3.当我活着,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惠特曼
4.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弗洛姆
5.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蜜饯(jiàn)   焚化(fén)   长嗥(háo)
搀和(chān) 圪台(ɡē) 唾沫(tuò)
双颊(jiá) 鼻涕(tì)
二、多音字
别 颤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辨别·鉴别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分析比较,使区别开”的意思。但前者侧重于对不同事物或事物的真伪区分开来;后者则侧重指鉴定辨别文物等艺术品。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之前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最主要的买家多是有鉴别(辨别/鉴别)能力的收藏家。而现在艺术品市场已经演变成“赚钱”市场。大家在乎的是作品的流通性,至于真伪,已经不再放在首位。
(2)反应·反映
二者都可作动词。
“反应”是指有机体因受外部刺激而产生的活动;同时,还可以作名词,指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带有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日前,摩根大通首席亚洲和新兴市场策略师阿德里安·莫瓦特称,中国经济已经处在所谓的“硬着陆”进程中。对此,国内经济学家表示,中国经济“硬着陆”说属反应(反应/反映)过激,调低GDP增速意在调结构。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相同的化学元素,由于结构不同会生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物质,比如坚硬无比的钻石和柔软易碎的石墨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的化学成分都是碳。(√)
请说明理由:“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2)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请说明理由:“格格不入”,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多用于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用在此处适用对象错误,且程度太重。
[常识·速览]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1899—1966) ,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中国现代作家。1926年7月,发表第一篇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后又创作完成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其主要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中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月牙儿》、《断魂枪》。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了重要的题材领域。他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时尚,运用的群众口语,都呈现出浓郁的“京味”。1951年,老舍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
孙犁(1913—2002),河北安平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其作品以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为其秀雅、隽永的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淀》、《嘱咐》等短篇作为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艺界视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其代表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芦花荡》、《采蒲台》,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等。
西部作家——刘志成
刘志成(1973—),陕北人,西部散文学会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边地罹忧》、《魂牵梦系黄土地》、《塞北风情录》等五部散文集。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整体·感知]
《北京的春节》描绘了北京春节的民俗,包括前后不同的日程、节目、玩意儿、吃食、礼仪、景观等等,作者着重写了春节的几个重要日子:腊八、小年、除夕、元旦、元宵节。紧扣春节的“热闹”表达了作者对北京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同时在文章的结尾也表示了一种肯定发展进步的同时对于付出代价的无奈,透露出一种对优秀的民间文化传统所表达的趋同、向往、保留和发扬的美好愿望。
《鞋的故事》以“鞋”为线索,通过写“我”与做鞋人“小书绫”之间的交往,着力塑造了小书绫这一勤劳质朴、聪明能干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我”对广大淳朴美丽的农村妇女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寄托在“家做鞋”上渐渐消失的朴素的民族精神的一种隐隐担忧。
《怀念红狐》通过我们一家与沙漠红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平等善待世间万物、尊重生命的审美情趣和自然文化见解。
[文脉·梳理]
[答案] ①闹元宵 ②情面之情 ③关爱自然
[文本·层析]
一、阅读《北京的春节》,回答问题。
1.作者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请问他是从哪些方面写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家抓住一个“灯”字做文章。围绕“灯”,先写“灯展”,再写“观灯”。
写灯展,先写哪些地方有灯:商店里、大街上、家中庭院、到处是灯,真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再写灯的用材:有名的老店的灯常常有几百盏,“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还有“制成各样的冰灯”。然后写灯的形状:“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最后写灯的种类:有“悬灯”、“花盒”、“火判”、“天灯”等。
2.本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作者是如何选取、组织材料的?试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北京的春节》以时间顺序,细致地描写了北京春节的一系列风俗。
(2)作者紧扣北京春节各节日的风俗特点来选取和组织材料。如写腊八,选取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个风俗来写;从腊八到小年,围绕一个“忙”字组织材料,既写小孩的忙着玩,又写大人的忙家务;写送灶,则又从新旧社会风俗的不同角度去写;写除夕,着重写其热闹;写闹元宵,紧扣一个“闹”字写灯的数量、样式之多。
二、通读《鞋的故事》,回答问题。
3.作者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小书绫,请你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书绫是一个勤劳、善良,生活虽然艰苦但却很有思想、有主见的农村妇女形象。
(1)有主见,心地善良。文章第四段中通过柳嫂的介绍,写她“婆家是自己找的,定婚之前,她还亲自到婆家私访了一次”;第八段通过“我”的观察,写她“嘴角上总是带有一点微笑”。
(2)勤劳、肯吃苦,又有一定的生活技能。“她除拼命织席以外,还到山沟里去教人家织席”,她“吃带沙子的饭,一个月也不过挣二十元”,当“我”开玩笑让她做一双鞋时,她没有说什么,“只是很注意地看了看我伸出的脚”。
(3)生活艰苦,但却非常仗义。文章第八段中作者观察到“她的额头上,过早地有了几条不太明显的皱纹”;“我”央求她做鞋子时,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但“没想她真给做了”。
4.文章开篇就表达了自己对“家做鞋”的喜爱,但是作者从“幼小时”到“现在”对“家做鞋”的态度其实是有变化的,具体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时间
感情
感情变化原因
幼小时
喜爱
作者与“家做鞋”之间似乎有着某种割舍不断的情缘。在年老时,这样的情缘越发牵引着作者的心,但远离家乡,没法实现“弄一双家做鞋”的愿望
到大城市读书时
嫌弃
年老时(现在)
期盼、怀念
三、通读《怀念红狐》,回答问题。
5.作者把“沙丘遇狐”这一事件提到文章的最前面来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运用倒叙的手法。
(2)运用倒叙手法,将“沙丘遇狐”,“我的心里腾地起了一团火”放在文章的最前面,设置了悬念,能够调动读者情绪,激发阅读兴趣,也为下文的叙述营造了一种神秘氛围,引领下文的情节发展。
6.作者在“红狐偷鸡”和“释崽还狐”两个故事片段中对红狐的描写共同突出了它的什么特征?为何要突出这一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突出了它的行动迅速这一特征。如红狐偷鸡时对它的描写是“掠”、“蹿”、“箭一样”;而在释崽还狐后对它的描写是“迫不及待”、“飞快地蹿出”。
突出这一特征的目的是表明红狐对人类怀有戒心和敌意。以此暗示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而破坏世界和谐,使人与自然之间产生隔阂。
7.时间与空间是安排文章结构的重要元素,文中主要的情节发生在哪些地方?叙述上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怀念红狐》中主要情节的发生地点有两个,一是在沙丘,二是在自家的庭院中。在沙丘上,“我”遭遇红狐,怒火中烧,于是追赶红狐,欲将其捉住,“我”狼狈不堪,而红狐却悠闲自在,有意跟“我”逗趣。
叙述上,作者分别写“我”和红狐的神态、表现,采用庄中见谐的笔法,将激烈的场面写得诙谐有趣,从一个层面反映主题。而在自家的庭院中,红狐深夜再次光顾,跪求“我”的一家归还狐崽。叙述上,作者既写红狐的表现也写了“我”的内心感受。写红狐,从其悲惨凄凉的叫声,用爪子不停地抓门、跪地乞求的动作等方面写出了红狐母性的感人场景。写“我”被红狐的举动感动,既反映出人应该善待动物、常怀悲悯之心的主题,又从侧面衬托了红狐母性的伟大。
(教师用书独具)
[话题·互动]
话题:对于《怀念红狐》主旨的挖掘,不同的思想深度有不同的认识,你对此有何理解?
学生甲:文章刻画一只失去幼崽的红狐的动人故事,结局是“我”一家人被红狐的行为感动而释放了狐崽是。因此可得出此文的主旨是歌颂母爱,动物之间的爱深深地打动了人类。
我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目的不仅仅是表现动物的母爱,而是表达他对人与狐,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境界的期许。文章的中心内容是人与狐之间的矛盾,人是导致红狐悲剧的主角。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虚实结合丰形象
在《鞋的故事》这篇散文中,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作者在实写小书绫出场前,先是通过听柳嫂的介绍,从侧面虚写她的有关情况,与后来的“实”写互相印证,使人物形象更丰满逼真。
2.写法指导
明虚实,巧结合
定义:虚实结合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的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描写的一种手法。其中的“虚”与“实”是相对的。实际存在的为实,现实中没有的为“虚”;有事实依据的为实,想象假托的为虚;客观存在的为实,主观臆断的为虚;具体呈现的为实,隐藏不见的为虚;当前存在的为实,回忆和未来将会存在的是虚……
作用:(1)通过虚实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
(2)可以使作品的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充实,从而也使情感的表达更加丰富。
写法指点:在运用虚实结合手法进行写作时,必须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具体描写到抽象描写,从实景到虚景,由浅而入深,这样才能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3.迁移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从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去窗一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不读书也“要得”。
(选自《品味人生》,有删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①通过古墙和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
②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营造了诗的意境。
③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多姿,富有变化。
[素材·应用]
课内素材
留恋家做布鞋,怀念生活传统
现代物质文明突飞猛进,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一些传统的、纯朴的东西正被侵蚀乃至渐次消失。这不能不使我们在欣慰中感到忧虑。因此,在怀旧中,我们看到那家做的布鞋,会不会使你的心灵在回忆昨天的温馨中感到一点点濡湿呢?
【应用角度】 “怀旧”、“现代与传统”。
课件57张PPT。难以忘怀的故事北京的春节 鞋的故事 怀念红狐2345678910111213鉴别 1415反应 16√ 17× 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净水器行业由于国家标准缺失以及行业门槛不高,且利润丰厚,导致大批企业、厂家涌入,净水器行业可谓良莠不齐,产品质量堪忧。
B.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专门为企业行业提供招商服务的大型网站如雨后春笋般鱼贯而入,例如中国招商网、100招商网等。
C.面对城市化的纷扰,嘉定倡导礼乐文明的意义正在于使世道人心各就其位,各行其是,各自正常发挥其自有的能力,从而使社会得以有序运行。
D.昆凌、周杰伦合体露面大秀恩爱,还紧跟潮流大秀“长草”萌照,让网友激动不已。据悉,昆凌与周杰伦拍摄这张萌照是为了给婆婆叶惠美庆生,如此独出心裁真不愧是孝顺媳妇。
[解析] A项,“良莠不齐”,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使用对象限于指人,不表示产品质量好的和坏的混在一起,应改用“鱼目混珠”。B项,“鱼贯而入”,形容如鱼头尾相接般连续进入,应改为“鱼贯而出”,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C项,“各行其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比喻各搞一套。含贬义。D项,“独出心裁”,原来指诗文的构思有独特之处。后泛指想出的办法或做工与众不同。独出:突出、特出。裁:安排取舍。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提高、民生改善,我们完全有信心推动经济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B.一般人常常忽略的生活小事,作者却能够慧眼独具,将之信手拈来,寻找其叙述的价值,使之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C.近日,工信部发出通知,移动终端经营商要本着“谁拥有谁管理”的原则,对微视频、微记录、微电影等视听节目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
D.这种抗癌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知名医院的500多个病例中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解析] A项,成分残缺。“呈现”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民生改善”后加“的良好态势”。C项,搭配不当,“推进先验后播的管控制度”中的“推进”改为“推行”;D项,成分多余,应去掉“在……中”。
[答案] B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①________________,实际上,是以艺术所表现的观念和思想来分类的。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花鸟画所表现的是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人与自然界生命的关系,②______________;山水画所表现的是自然山水,③________________,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三者之和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答案] (示例)①是以题材(内容)分类 ②人与自然界生命和谐相处 ③人与自然山水的关系
4.《春节》、《端午节》是“中华七大传统节日形象标志创作大赛”获奖作品。比较这两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个?请从构图和寓意角度说明喜欢的理由。要求:语言准确、鲜明,不超过60个字。
我更喜欢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春节》(理由是)画面由灯笼和书法“春”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来年吉祥喜庆、生活红红火火,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意味。
(示例二)《端午节》(理由是)画面由粽子形山、龙舟、图章和书法“端午”两字等中国元素巧妙构成,象征着趋利避邪、一帆风顺,具有浓郁的民俗文化韵味。
5.下面是一封校庆邀请函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学校诚邀您来看一下校庆典礼,与贵校师生共襄盛典。您的拨冗惠顾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如能参加,务必于5月10日前发回执告知,以便学校做好接待准备。如不能亲临,可将贺信呈送到校庆办公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来看一下”改为“出席”或“参加”;②“贵校”改为“我校”或“全校”“本校”;③“惠顾”改为“光临”或“莅临”;④“务必”改为“希望”或“请”;⑤“呈送”改为“惠寄”或“发送”“寄送”。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待得再久,部分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病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象,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花草树木,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徙……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乡村人。
C.“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D.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结。
[解析] B项中“纪念着……那些为城市建设做出贡献的乡村人”,原文无此意。
[答案] B
7.阅读文章前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通过与“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比较,突出了在城市里想念村庄找不到依据,没有出口,因而感觉特别辛苦,不易。(2)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在作者看来,是对他的一种讨好,是别有用心的表演,想借此让他忘掉村庄,因此让他反感,而这种反感更增添了对村庄的思念。
8.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城市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却失去了乡村的宁静与自由,它的喧嚣让人烦躁、压抑,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村庄。所以作者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