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小径的花园—献给维克托里亚·奥坎波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一、单音字
逮捕(dài) 编纂(zuǎn) 缜密(zhěn) 迂回(yū)
抽屉(tì) 谙熟(ān) 倾泻(xiè) 篡占(cuàn)
电话簿(bù) 囊括(nánɡ) 侥幸(jiǎo) 迷惘(wǎnɡ)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朴 (2)稽
(3)恶 (4)颤
2.语境辨析法
(5)据史书记载(zǎi),王昭君多才多艺,每逢三年五载(zǎi)汉匈首脑聚会,她都要载(zài)歌载(zài)舞。
(6)他们两人之间(jiān)的友谊,从来没有间(jiàn)断过。
第2步‖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
第3步‖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
(1)逐渐·逐步
逐渐:副词,渐渐。
逐步:一步一步地。
前者侧重的是渐变,后者含有变化的层次或步骤的意思。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从去年开始,麦考林的业务中心逐渐(逐渐/逐步)由传统的目录订单业务,逐步(逐渐/逐步)向互联网转移,但高层并没有给出这一转换完成的具体时间点。
(2)流失·流逝
二者都有消失的意思。
流失:①指有用的物质如油脂、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也指河水等白白地流掉。如水土流失,堵塞住管道的漏洞,一点一滴的油脂也不让流失,建造水库积汛期的河水,以免流失。②泛指有用的东西流散失去。如肥效流失,抢救流失的文物。③比喻人员离开本地或本单位,人才流失。侧重于具体事物。
流逝:像水一样流去。亦形容势不可挡,或形容迅速消逝。侧重于抽象事物。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我市投入4 000万元专项经费,治理水土流失(流逝/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建设8个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②现阶段都看不到确切的消息,唯一不可逆转的是,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流逝/流失),而问题的解决机会越来越迫切。
第4步‖辨熟语——于细微处细斟酌
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
(1)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请说明理由:“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或陈设等装饰异常华丽精致。此处属于适用对象不对。
(2)郎平赛后直截了当地指出:“现在的泰国队并不在最好的状态,泰国队最好的球我看过,要比这个水平高很多。”(√)
请说明理由:“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形容人很直爽。用在此处符合语境。
(3)病菌虽说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对人的危害却是非常严重的。(×)
请说明理由:“微不足道”形容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这句话要强调的是病菌之“小”,而不是说它“不值得一提”,可改为“微乎其微”。
(4)善于经营偶像的韩娱,培养出大批对明星爱得无可救药的粉丝,短期内实现了利益最大化,但是,这种顺生逆亡、充满破坏力与毁灭性的爱能够持续长久吗? (√)
请说明理由:“无可救药”意为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常识·速览]
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博尔赫斯
豪·路·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最具世界声誉的小说家和诗人,也是名震世界文坛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大师。被誉为 20 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从小接触了大量的欧美文学名著。20世纪20年代初,他革新了阿根廷的诗歌。他的短篇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世纪50年代,随着视力的恶化,他渐渐地需要以记忆与口述来完成作品,并进入诗歌与散文诗的创作。到了老年,他仍然以惊人的毅力进行着创作,完成了两部小说集。给博尔赫斯带来世界性声誉的是他的散文和小说。
主要作品: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札记》等,短篇小说集《虚构集》《阿莱夫》《小径分岔的花园》等。
博尔赫斯青壮年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但并未亲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见证了20世纪人类在科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取得的先进成果。他几乎精通所有最重要的西方语言,这使他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原文。他涉猎的领域几乎无所不包,希腊文学、希伯来文学、北欧文学、中世纪哲学、东方佛教道教典籍、巫术星相等,庞大驳杂的信息量,使他具有超于常人深度广度的视野,并从中提炼出自己对宇宙、生命本质的理解,最终通过“迷宫”这个意象,拓展了文学的可能性。
20世纪世界文坛出现了一批以中国为题材的重要作品。譬如卡夫卡的《万里长城建造时》(1917)、西格伦的《雷内·雷》(1922)、马尔罗的《人的命运》(1933)、卡内蒂的《迷惘》(1935)、布莱希特的《四川好人》(1940)、卡尔维诺的《隐形的城市》(1972)等,而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小说《交叉小径的花园》(1941)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整体·感知]
一战中,中国博士俞琛做了德国间谍,遭到英国军官马登的追踪。他躲入汉学家斯蒂芬·阿尔贝博士家中,见到了交叉小径的花园。俞琛杀害了阿尔贝博士,以此通知德军轰炸位于阿尔贝的英军炮兵阵地,最后被马登逮捕。实际上博尔赫斯意不在此,他用交叉小径的花园造了一座迷宫,又借角色的口宣布“写小说和造迷宫是一回事”,而下面的话才揭示了小说的主题:“由相互靠拢、分歧、交错或永远不干扰的时间织成的网络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性。”博尔赫斯将关于时间相对性的深奥、复杂的哲学问题诉诸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智慧和非凡的文学才能。
[文脉·梳理]
[文本·层析]
一、阅读第1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小说序幕中说俞琛“声明的开头两页已经遗失”,遗失的内容可能是什么?这个细节的设置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整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来看,俞琛声明遗失的内容正是对主体故事间谍的追捕与反追捕的背景与缘起的叙述。即获得英军即将进攻情报的德国间谍俞琛在同伙被捕杀后想把情报发出去。设置这个细节,为文章铺设悬念,渲染悬疑色彩,激发读者的解读兴趣。
二、阅读第2自然段和第3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我”在计划送情报前“详细检查自己口袋找到的全部物件”与后文“我十分仔细地开了枪”这两个细节有什么关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两个细节在结构上是前后照应的。“我”在“详细检查自己口袋找到的全部物件”时,提到“一把只剩一颗子弹的左轮手枪”。一发子弹只能有一次开枪机会,这就为后文“仔细开枪”埋下了伏笔。这两个细节的设置可见作者精巧的艺术构思。
三、阅读最后一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3.小说结尾为何说“我的无穷的悔恨和厌烦”?你认为主人公有没有更好的人生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俞琛在明白自己在劫难逃时感到非常孤独和绝望,他厌倦并渴望摆脱间谍的身份。遇到知音阿尔贝后,却不得不杀害他,这是一项毫无意义的任务,只是为了验证他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他为德国所做出的贡献并不会换来德国的一丝感恩,在战争中个人只是历史的牺牲品。
(2)主人公的每一种选择都有一种结局,而且一旦选择便无法回头, 选择具有不可逆转性,无所谓最佳或最好。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4.《交叉小径的花园》一共套了哪几层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个故事交叉进行,一共套了三层故事。(1)间谍俞琛的故事;(2)汉学家史蒂芬·阿尔贝的故事;(3)古代云南总督崔朋的故事。三个故事交叉进行。多种巧合重叠在一起。叙事中有叙事,如同迷宫中的道路,分岔中有分岔,情节交叉进行。
5.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时间、空间、存在、意义的追问,是博尔赫斯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主题。世界是什么,世界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他的问题直指世界的存在本源问题,因此,他的小说,被称为“形而上学小说”,因为他的问题都带有哲学的本体论性质。
在博尔赫斯的小说中,现实本身就是梦幻的,对他来说,无限的可能性一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表现了“无限的可能性”这个主题,“我觉得房子周围潮湿的花园里充满着看不见的人物,直到无限”。在这篇小说里,想象与现实的结合不但借助于细节和人物心理的真实描写,而且与历史联系在一起,给人一种真实和虚构的界限消失的感觉,但是梦幻与现实仍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我抬起眼睛,这微不足道的梦就消失了”。只有在梦幻中,无限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展现。
6.怎样理解作者的叙事观和时间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散——在一些时间里,阿尔贝存在而俞琛不存在,在另一些时间里,俞琛存在阿尔贝不存在;平行——而在一些时间里,两人都存在;交叉——在这个时间的一个结点里,两人相遇在阿尔贝家里;分岔——这个相遇的时间结点又分为两个叙述路径:一个是俞琛理解了阿尔贝并成为阿尔贝的朋友,另一个是俞琛杀死了阿尔贝完成了暗杀计划。这两个分岔同时发生了:俞琛既感激阿尔贝重建了崔朋的花园,同时又早已准备好手枪,开枪打死了阿尔贝。
7. 交叉小径的花园是个庞大的谜语,它的谜底是什么?俞琛为什么要杀死史蒂芬·阿尔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时间永远分岔,通向无数的将来。时间是无限的,人的幻想也因此无限,而幻想的无限就能构成无限的迷宫,写作是通向无限和永恒的途径。本文创造了多种未来、多种时间,那些时间又扩散、分岔,层次无限丰富,交叉点无数,一种比喻蕴含着另外的比喻,一种原因导致无数的结果,那结果又会成为另外的原因。
(2)俞琛被招募为德国间谍,他的使命是给德国人送去情报,告之英国准备轰炸的德国目标,他已经掌握了英国大炮指向的目标,那是一个叫作“阿尔贝”的驻扎德国军队的法国小村庄。如何将这个名字告诉德国方面呢?他决定找一个与此同名的人,将他杀了。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想 象
尽管终其一生博尔赫斯都未能踏上中国的土地,但他始终对古老的中国和东方保有一份兴趣。博尔赫斯对中国的想象也涂抹着幽玄神奇的色彩。这个以在小说中建造“迷宫”著称的有着惊人想象力的大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交叉小径的花园》中,通过想象,他把笔下最神秘的一座迷宫安置在了中国。
2.写法指导
(1)想象要丰富,指多角度、多层面的展开想象,使想象的内容丰满充实,绚丽多彩。
(2)想象要以现实为依据,选好“触发点”。
(3)想象要切合具体情景,指在展开想象的时候,必须充分重视各相关事物的制约和影响作用,在规定的“场景”中进行想象。
(4)想象要集中,是指想象应有明确的目标,使之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3.迁移应用
看右边这个图形,你想到了什么?用生动的语言将你想到的事物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这是一枚古代的钱币,上面有一块块的斑驳的绿锈,上面的文字有些模糊了,但隐约还能看到“开元通宝”四个铭文。它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出现在今天,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大唐王朝的繁盛富足、雍容华贵。
(二)
是碗中的一颗骰子。一个狭小的空间里,烟雾弥漫,空气混浊,一群输红了眼的赌徒焦急而贪婪地盯着在碗里转动的骰子,一阵阵的惊呼,一声声的叹息……
(三)
圆圆盘子里的一块四四方方的豆腐。在我小的时候,我家的生活不太好,妈妈买菜时很少买肉,但总是买豆腐,豆腐作为主要的副食品,伴随着我的童年生活。我仍然记得爸爸蹬了一天的三轮车,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做的饭,总是高兴地说:“白菜炖豆腐,好啊,豆腐有营养!”也正是爸爸乐观的精神和对待生活的态度,一直感染着我,也鼓励着我。现在生活好了,但我仍然忘不了盘子里的那块豆腐……
(四)
像一张纸钱。“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微凉的春风,飘飞的纸钱,一个孤独的身影,是那样脆弱而无助,满脸的泪痕,无言的悲伤……
[素材·应用]
1.课内素材
伟大的母爱
博尔赫斯自幼视力不佳,青年时期高度近视。1938年,眼睛严重撞伤,开始逐渐失明。从此,他就由母亲阿塞韦多女士帮助其从事文学活动。
1956年,眼科大夫严禁博尔赫斯读书写作。不得已,博尔赫斯逐渐学习凭记忆写作,然后口授。从1938年到1975年阿塞韦多女士谢世的这37年时间内,博尔赫斯就是依靠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帮助,才得以完成其一生中最重要的文学创作活动的。伟大的母亲不但以惊人的爱心照料他的起居生活,以惊人的耐心为作家儿子读书、念报、记录及整理文稿,还以惊人的体力(出于对儿子的热爱,体力似有神助),不顾七八十岁的高龄,陪作家上街散步,甚至上班、出国访问。1955年,博尔赫斯听到自己被任命为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不胜兴奋。深夜,由母亲陪同,步行至国立图书馆门前驻足观望,1961年,母亲陪同博尔赫斯出访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讲学。其时,阿塞韦多女士已分别为79岁和85岁的耄耋之年,很多人深为阿塞韦多女士崇高而伟大的母爱感动,不禁潸然泪下。在此期间,博尔赫斯创作或编辑出版了大量的小说、散文、评论或文学教程。其文学生活极为丰富活跃。所有这一切,无不倾注着母亲的辛劳和心血。
【应用角度】 “母爱”“执着”“身残志坚”“感动”等。
2.精彩应用
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释,也赋予它太多的内涵。
没有历史史诗的撼人心魄,没有风卷大海的惊波逆转,母爱就像一场春雨,一首清歌,润物无声,绵长悠远。
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切远行者的出发点总是与妈妈告别……而他们的终点则是衰老……暮年的老者呼喊妈妈是不能不让人动容的,一声呼喊道尽了回归也道尽了漂泊”。
伟大的母亲们,一直都在呵护着自己的孩子。
古有,徐庶之母王元,为了不让儿子受曹操摆布,徐庶入曹营后其母自刎。
岳母姚太夫人, 岳母刺字“精忠报国”,为岳飞的人生铸造了基石。 姚氏深明大义,曾支持他抗御外侮,收复中原的主张,被中国人民尊崇千古母教典范。
作家博尔赫斯,自幼视力不佳,青年时期高度近视,逐渐失明。母亲阿塞韦多帮助他从事文学活动。伟大的母亲不但以惊人的爱心照料他的起居生活,以惊人的耐力为作家儿子读书、念报、记录及整理文稿,还以惊人的毅力陪儿子上班,甚至出国(其时母亲已经85岁)。
1/9
课时分层作业(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这就是那棵有名的震柳。它身高膀阔,站在那里足有一座小楼那么大。枝叶茂盛繁密,________,遮住了半道山沟。地震已经将它从下一撕为二,现在两个半边树中间可穿行一人,而每一半也都有合抱之粗了。经过百年岁月的煎熬,这树皮已如老人的皮肤,粗糙多皱,青筋暴突。纹路之宽可容进一指,东奔西突,似去又回,一如黄土高原上的________。地震之时它已是400岁的高龄,而大难后至今又过了100岁。看过树皮,再看树干的开裂部分,真让你________。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都有幻化无穷、美不胜收的年轮图案剖面。但是现在,面对树心我找不到一丝的年轮。如同五马分尸,地裂闪过,先是将树的老根扯断,又从下往上撕剥树皮,然后再将树心的木质部分撕肝裂肺,横扯竖揪,________。但灾难过后,它又慢慢地挺了过来,( )。百年的疤痕,早已演化成许多起伏不平的条、块、洞、沟、瘤,像一块凝固的岩石,为我们定格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平常,锯开一根木头,不管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美不胜收,幻化无穷。
B.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
C.平常,锯开一根木头,无论从哪个方向切入,那年轮图案的剖面都美不胜收,幻化无穷。
D.平常,锯开一根木头,尽管从一个方向切入,那剖面上的年轮图案也都幻化无穷,美不胜收。
【解析】 A项,语序不当,“幻化无穷”是因,“美不胜收”是果;C项,错误类型之一同A项,且“年轮图案的剖面”这个主语与后面的“美不胜收,变幻无穷”不搭配;D项,关联词语“尽管”与“都”搭配不当。
【答案】 B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B.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它的身子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伤口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C.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D.在这人迹罕至的桃源深处,阳光暖暖地抚慰着它的身子,细雨轻轻地冲洗着它的伤口,它小心地自疗自养,生骨长肉
【解析】 从文本前后内容看,这里应该填写这棵柳树震后在大自然中的自我疗养。A项存在的问题有:①语序不当,表处所的短语应放在句子前面;②缺少主语。B项句式不当,第二、三分句应该用被动句。C项存在的问题有:①语序不当;②缺少主语。
【答案】 D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纵横交错 千沟万壑 心惊肉跳 惨不忍睹
B.犬牙交错 千沟万壑 心胆俱裂 惨绝人寰
C.纵横交错 阡陌纵横 心惊肉跳 惨绝人寰
D.犬牙交错 阡陌纵横 心胆俱裂 惨不忍睹
【解析】 纵横交错:形容许多事物交叉错杂在一起。犬牙交错: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像狗牙一样,也形容局面错综复杂。这里强调的是交叉点很多,因此用“纵横交错”。千沟万壑:形容沟壑极多。阡陌纵横:指田地间小路纵横交错。“阡陌纵横”不合语境。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心胆俱裂:心和胆都破裂了,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含贬义。惨不忍睹:凄惨得叫人不忍心看,形容极其悲惨。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到了极点。多形容酷刑、屠杀等造成的各种惨状,该成语意思与文中对象不一致。
【答案】 A
4.下面是王小刚为庆祝父亲七十寿辰拟写的请柬草稿,其中有多处用语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
各位亲朋好友:
令尊今年七十岁寿辰,我决定于本月8日中午11:30在贵府举办盛大宴会,犒赏各位,酬答各位厚爱。敬请届时务必参加。
王小刚
2019年7月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关键要弄清文体及人物关系。请辞用语要客气,注意谦敬辞的使用等。“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用于此处不合适,可改为“家父”;“我决定”语气生硬,可改为“兹定”;“贵府”是对别人家的敬称,此处应改为“寒舍”;“举办盛大宴会”有夸耀之感,可改为“略备薄酒”;“犒赏”是军队中对士兵的奖赏,可删去;“务必”语气太生硬,应删去。
【答案】 ①“令尊”改为“家父”;②“我决定”改为“兹定”;③“贵府”改为“寒舍”;④“举办盛大宴会”改为“略备薄酒”;⑤“犒赏各位”删去;⑥“务必”删去。
5.下图是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标识图,请写出主体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图的主体构图要素是一个运动的人形、滑雪跑道、“北京”的拼音和数字2022,汉字“冬”字下方两点与“2022”中的第一个数字2合二为一,将人形、字形和运动形态巧妙结合,展现了冬奥会的季节、特点与激情,传递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瘸羊倌儿
申 平
羊倌儿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了。
羊倌儿所领导的,不过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羊而已。夏天的时候,羊倌儿一个人忙不过来,生产队会给他配一个小羊倌儿。但常常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或者是智力不怎么健全的人。
平时,大家都在为一张嘴忙,羊倌儿一个人在山上干些什么,谁都不去关心。只是人们在说起他的时候,往往会叹一口气,说,唉,整天风里来雨里去的,可真不容易!这便是对羊倌儿的最高评价了。
却有一个羊倌儿例外,他竟然在这个最小的“官位”上,干出了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人还是个瘸子,大人孩子都喊他“瘸羊倌儿”。
起初,瘸羊倌儿在村里见人矮三分。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可是由于瘸,由于丑,由于职业,他连个媳妇儿都娶不上。有人说他实在是要一辈子单身了,干脆跟羊群过一辈子吧。——估计多半也是玩笑话吧——反正瘸羊倌儿在村里的形象,是十分猥琐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瘸羊倌儿请假去了一趟县城。回来的时候,他那身肮脏的行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当时最流行的涤卡布制服衣裤,而且他的手腕上,居然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当晚,平日冷落寂寥的羊圈屋人头攒动,男男女女来了一大群,人人都以惊异的目光重新打量瘸羊倌儿,听他神吹他在山上放羊捡到一块狗头金的故事。从此,瘸羊倌儿人气急升,他的羊圈屋不仅成为青年后生的聚集地,也成为其他人喜欢光顾的地方。瘸羊倌儿这个没有一点光彩的老光棍儿,居然成了香饽饽。
我家离羊圈屋较近,有天后半夜我起来解手,忽然闻到一阵肉香。在那个饥饿的年代,除了逢年过节,谁能有肉吃啊!我的脚步竟然不由自主地向羊圈屋移去。
透过门缝,我看见瘸羊倌儿正蓬头垢面地坐在炕上,端着破碗,一口口地吃肉。每吃一口,还嘿嘿地笑。我还听见瘸羊倌儿对着墙角的羊群自言自语:羊仔,只要你们好,我就经常有羊肉吃……
第二天,我把夜里看到的情景跟爹说了。爹说,人都说羊倌儿放三年羊就会下羊羔,看来这事是真的,该死的瘸羊倌儿,照这样他早晚会出事。
果然过了不久,瘸羊倌儿在羊圈屋煮羊肉的事情被反映到了队长那里,队长起先还发疯地要一查到底,后来却不了了之。据说瘸羊倌儿夜里给队长送去半扇羊肉,把他摆平了。
瘸羊倌儿有了靠山,在村里更“胀饱”了。他放出风来,说他马上要在村里盖三间大瓦房,再娶个媳妇进门。他还吹嘘说:钱,老子有的是。山上有个地方,狗头金多了去了,老子想用多少就拿多少!
瘸羊倌儿这么一吹,还真有黄花姑娘要嫁给他,媒人踏破了他的门槛。一个曾臭不可闻的老光棍儿,居然开始挑三拣四起来。
这样的光景持续了两三年,村里来了工作队。他们根据群众反映,对瘸羊倌儿进行了隔离审查。瘸羊倌儿开头还嘴硬,说他的钱就是捡狗头金换的。让他去指认地方,却又支支吾吾。工作队就召开大会,发动群众批判他,要他坦白交代。瘸羊倌儿实在扛不住,只好交代罪行。
他说,哪里有什么狗头金,钱全是贪污捣鬼弄来的!
他说,我使的办法就是虚报羊数。比如有的母羊一次下了双羔,我就只报一只,另一只就是我的了;再比如有的羊根本没死,我说死了,那么这只羊也是我的了。我有了几只羊以后,大的下小的,小的再下小的,几年就成了一群。怕被发现,就放到别的羊群里养着,有机会卖一只两只,钱就来了。想吃羊肉了,随便杀上一只就是了……
他说,我该死,我老不要脸,我干了不是人干的事儿……
瘸羊倌儿的供述令人目瞪口呆,谁也想不到一个羊倌儿竟有这么大的猫腻!
工作队立即宣布撤销他的羊倌儿职务,并吸取教训,从此配备两个羊倌儿,他们互相监督,类似事件再没发生。
(节选自《小说选刊·小小说》,有删改)
6.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羊倌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因为他所领导的只是一群性格温和、胆小怕事的羊而已,没有多大的实际权力。
B.工作队虽然曾经给瘸羊倌儿配过小羊倌儿帮忙,但形同虚设,帮不上多大忙,这是瘸羊倌儿能虚报羊数的主要原因。
C.在隔离审查瘸羊倌儿时,工作队的领导根据瘸羊倌儿支支吾吾的表现,认定他肯定有问题,于是就召开大会批判他。
D.本文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如对人们对瘸羊倌儿前后态度言行的描写,既拔高了羊倌的形象,又展现了村人的心理。
【解析】 A项,“羊倌儿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错,原文是“羊倌儿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官儿’”。B项,“工作队”错,应为“生产队”。D项,“拔高”错,应是“突出”。
【答案】 C
7.小说中的瘸羊倌儿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是一个外表猥琐、内心丑陋的小人物形象。①外表瘸丑,却爱炫耀吹嘘,吹嘘自己捡到了狗头金;②自私贪婪。虚报羊数,私下将集体的羊卖钱或偷吃。
8.“瘸羊倌儿戴了一块金光闪闪的手表,这一下全村人的眼睛几乎都被拉直了。”小说中这一情节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人物塑造上,写出了村里人对他的羡慕,反映出村里人的势利;②在情节上,为下文写瘸羊倌儿贪污做铺垫;③结构上,和后文人们的“目瞪口呆”形成对照。
9.有人说:“小说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本文映射了哪些社会现象?请联系文本及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权力拥有者的自私和贪欲膨胀会损害百姓的利益。②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拜金思想。③互相监督和制约能有效限制权力的膨胀。④特殊资源拥有者之间存在利益的互相输送(羊倌和队长之间的利益交换)。⑤善于吸纳百姓的意见有利于堵塞管理漏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