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面对图表第20课1996财政年度PLAN国际项目报告第21课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课件+试卷含答案+学案(3份打包)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七面对图表第20课1996财政年度PLAN国际项目报告第21课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课件+试卷含答案+学案(3份打包)苏教版选修《实用阅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2-17 18:42:59

文档简介







专题七 面对图表
(一)
2019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非连续性文本,由于文本内容对命题的限制,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查难度降低,评价、探究类试题逐渐减少,理解、分析、概括三种基础性的阅读能力成为考查重点。具体特点如下:
①选文内容涉及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包括与人们生活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如垃圾分类处理、博物馆的服务功能与价值等;或者围绕一个事件,增加信息量,引入同类或同一事件的不同情景或不同观点等。
②选文形式多为非连续性文本,淡化传统的“新闻”文体形式,而多以“纪实性新闻”“发展报告”“评述性新闻”“图表性新闻”等形式出现。
③考查点有筛选整合信息(包括图表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等,强化材料之间的对比阅读等。
(二)
所谓“图表”,指表示各种情况和注明各种数字的图和表的总称,如统计表、饼状图、柱状图等。表文转换涉及表格文字转换、柱形图表文字转换、曲线图表文字转换、饼式图表文字转换等。
这种形式能将抽象的数据通过图表转化为直观的信息来展现某种变化、进行相关比较、总结发展趋势等。它能简洁明了地反映事物的变化发展的规律或作者的观点态度。
概括图表内容,即对表格所蕴含的信息进行概括表述,分三步:
1.明确要求。要注意表头和表尾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
2.仔细阅读图表,全面准确地捕捉信息。
(1)对图表,要认真观察,找出图表中所蕴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数据及变化特点等。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是问题的所在,这可能正是图表的关键处,也是得到答案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下“注”等细节起提示作用。
(4)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按要求(句式、字数)归纳概括,就符合要求了。
3.表达准确。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或规律时,根据表格数据变化规律来选用词语准确表达。如:表明增长趋势时,可用的词语有“增长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比,增长了……”等;表明下降趋势时,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等,注意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有“近一半(约50%)”“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所有”“约五成”等。
第20课 1996财政年度PLAN国际项目报告
第21课 全方位适度人口论与宏观决策选择

汉寿城春望①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②,陌上行人看石麟③。
华表④半空经霹雳,碑文才⑤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⑥,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 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宫殿及墓地等作标志与装饰用的石柱。⑤才:隐约。⑥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东瀛,东海。
【诗歌鉴赏】 本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框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址的荒芜、破败的景象,构成了全诗的整体层次。首联的出句点明了“春望”的地点,对句含蓄而又凝练地表明汉寿城已是一片废墟了,有荒祠、有古墓、有荆棘、有榛莽,唯独没有人烟。颔联虽有“牧竖”和“行人”出现,但也没有增添任何生气。牧童烧刍狗于田中,说明坟山冷落,祭扫无人,田地荒芜,可牧牛羊。行人看石麟于陌上,是因为荆榛莽莽,别无可以观赏的景物,唯古墓前的石兽尚可注目而已。颈联清楚地告诉人们汉寿城昔盛今衰,当年繁华的交通要道,如今已破败不堪了。墓前高擎入天的华表,如今已经被雷电轰击得半毁,石碑通体蒙尘,碑文依稀可辨。尾联道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即兴和废是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诗人认为:兴和废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有兴就有废,有废就有兴,兴可以变为废,废亦可以变为兴。这正如老子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一样,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白话诗歌】 春天来了,汉寿城边野草丛生,那荒祠和古墓前面正长满荆榛。田里的牧童烧着刍狗,路上的行人在观看墓前的石麟。经过雷电轰击,高擎入天的华表已经半毁;由于积满灰尘,碑文仅可勉强辨认。不知什么时候又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到那时,这里又会成为南北交通的要津。

一、字音
 范畴(chóu)   举世瞩目(zhǔ)
二、词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粤港澳大湾区,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珠三角九市组成,位于沿海开放前沿,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放眼全球,世界上最著名的湾区经济体目前有三个。产业湾区——东京湾区,世界上第一个主要依靠人工规划而缔造的湾区。2016年,该湾区GDP达到1.3万亿美元,是日本最大的工业城市群和国际金融中心、交通中心、商贸中心、消费中心。金融湾区——纽约湾区,由纽约州、新泽西州、康涅狄格州等联合组成,其2016年GDP总量达到1.4万亿美元。科技湾区——旧金山湾区,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陆地面积 18 040 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60万。
相较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涵盖11城 56 500 平方公里,接近纽约、旧金山和东京三个经济区的面积总和,仅凭占0.6%的国土面积,贡献了中国GDP总量的12.57%。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实现GDP四连增,达到 101 843 亿元(约合1.6万亿美元)。
世邦魏理仕近日发布《2018中国投资市场报告之城市无界篇》,预计2020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全球第一大湾区经济体。
(摘编自《新浪财经综合》2018年6月11日)
材料二:

(数据来源: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5年数据)

【注】 GDP同比增速:第n年的GDP绝对额与第n-1年的GDP绝对额相比的增长幅度(%)。
(摘自《改革与战略》2018年第3期)
材料三:
大湾区建设,最大的挑战在“融合”。粤港澳大湾区要在时空上真正融为一体,基础设施的高水平互联互通是第一关。虎门二桥的贯通、深中通道海底隧道的开建,都让人们憧憬着大湾区城市群的“血脉”更加通畅。下一步,广东将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要求,加快区域快速交通网建设,最终建成大湾区内部1小时交通圈。同时,粤港澳大湾区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法律制度”,实现好规则衔接尤为重要。为此,广东将规则互相衔接作为大湾区建设的重点,推动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介绍,随着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有序推进,银联云闪付App落地港澳,粤澳两地保险业在横琴率先实现“两地保险、一地购买”;随着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逐步落实,目前广东已受理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超过9万张。下一步,广东将着眼促进大湾区由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深入推动粤港澳三地规则对接,共同创新完善各领域开放合作机制。
(摘编自《共同写好大湾区世界级文章》,
《经济日报》2019年3月25日)
材料四:
湾区对科技创新资源具有集聚效应。区内拥有国际一流大学及全国高等院校170多所,拥有2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机构。当前这一地区有150名本地及双聘院士、16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专家和112个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据统计,2016年这一地区发明专利总量为19.3万件。与科技实力较强的旧金山湾区7座城市的发明专利总量相比,近五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数量已超旧金山湾区,且扩大趋势明显,该区域成为高水平科技创新成果的汇聚地。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已经或正在这一地区布局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如中国散裂中子源、强流重离子加速器装置、中微子实验室、国家基因库等。这些都让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摘编自《深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华声在线》2018年2月19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相较于世界三大湾区,粤港澳湾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近五年科技实力也超过了旧金山湾区,且扩大趋势明显。
B.材料二的图一,从人口、GDP、占地面积三个维度与东京、旧金山、纽约三大湾区比较,说明粤港澳湾区有与世界级湾区比肩的基础。
C.从材料二的图二看,2000年至2016年十七年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总量一直呈增长态势,只是有的年份增长幅度较小。
D.国家在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或正在布局诸如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解析:选A。A项“粤港澳湾区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可知“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是指在“中国”,而不是与其他湾区比较。“科技实力也超过了旧金山湾区”表述也有误,材料四的说法是“近五年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数量已超旧金山湾区”,这里把“专利数量”偷换成“科技实力”。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几年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达到较高水平,但从材料二的图二看,2010年后,GDP同比增速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大湾区经济进一步发展需要注入新动能。
B.加快区域快速交通网建设,最终建成大湾区内部1小时交通圈,提高湾区内互联互通水平,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湾区建设中最大的挑战——“融合”问题。
C.银联云闪付App落地港澳,粤澳实现“两地保险、一地购买”,表明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得以有序推进,但深入推进三地对接,还需向制度型开放转变。
D.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大量的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科创成果、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良好基础。
解析:选B。B项“从根本上”说法不妥,原文只说“高水平互联互通是第一关”,后文又强调“实现好规则衔接尤为重要”。
3.以上材料中,《新浪财经综合》《经济日报》《华声在线》报道的侧重点各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答:                                    
                                    
                                    
                                    
答案:①《新浪财经综合》侧重介绍湾区经济发展情况,彰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优势;②《经济日报》侧重介绍湾区的融合问题,强调在基础设施和规则制度上互联互通;③《华声在线》侧重介绍湾区科创资源具有集聚效应,突出其在科创发展方面的优势。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杂俎(zǔ)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ǎ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 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ɡ)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跛脚(bó)
正当防卫(dànɡ)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愧怍  掣肘  求全责备  阴庇后代
B.静谧  启事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C.阵脚  赌博  贸然从事  心浮气躁
D.宣泄  申诉  以德抱怨  形迹可疑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________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________“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的一切乐事的________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 启用 飘瞥
B.质疑 启用 飘渺
C.置疑 起用 飘瞥
D.质疑 起用 飘渺
答案:A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鱼龙混杂,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建议,预防感冒,除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多吃些新鲜果蔬,多做些健身操,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制剂,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B.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大公司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C.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我们各级干部,如果把群众的冷暖没放在心上,怎么能称得上是人民的公仆呢?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牲畜和更多高产的种子。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
《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
《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图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炼。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却“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 2 300 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
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解析:选D。“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理解有误。原文表达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到2017年的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能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解析:选C。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不仅仅有财富方面的鸿沟,还有生态宜居、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鸿沟。解决了相对贫困问题,未必能全面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9.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答案:①我国社会制度的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制定和工作部署清晰明确;②富有实干精神,因地制宜,多方入手;③依靠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PAGE



- 1 -









专题七 面对图表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杂俎(zǔ)         犒劳(kào)
追本溯源(sù) 蓦然回首(mò)
B.侥幸(jiǎo) 浇水(jiāo)
不屈不挠(náo) 骁勇善战(xiāo)
C.洗涤(dí) 趁机(chèn)
披荆斩棘(jīnɡ) 脸色刷白(shuà)
D.刹那(chà) 跛脚(bó)
正当防卫(dànɡ) 姗姗来迟(shān)
答案: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愧怍  掣肘  求全责备  阴庇后代
B.静谧  启事  迫不急待  莫衷一是
C.阵脚  赌博  贸然从事  心浮气躁
D.宣泄  申诉  以德抱怨  形迹可疑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隋朝的开科取士是个了不起的创举,不仅在当时具有毋庸________的积极意义,而且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来看也是如此。
②12日是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的日子,南通邮政局当天特________“神舟六号飞船发射纪念”“神舟六号飞船飞行测控”连体式纪念邮戳各一枚。
③我们联想到我们本国话的说法,也同样的意味深永,譬如快活或快乐的快字,就把人生的一切乐事的________难留,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A.置疑 启用 飘瞥
B.质疑 启用 飘渺
C.置疑 起用 飘瞥
D.质疑 起用 飘渺
答案:A
4.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家竞争对手后来居上,迅速占领了技术市场,真可谓祸起萧墙,给我们以沉重打击。
B.现在,电子辞典种类五花八门、功能鱼龙混杂,选购到真正让人满意的产品并不容易。
C.审视当代文坛的萎顿,联想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慨。
D.这个社区小组的服务项目很多,诸如订报送奶、补衣修鞋、代买菜粮等等,不一而足。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专家建议,预防感冒,除注意保暖,加强体育锻炼,多吃些新鲜果蔬,多做些健身操,还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制剂,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B.随着美国和欧洲经济萎缩,一些国际大公司为寻找新的投资机会,将目光转向亚洲尤其是中国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市场。
C.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新技术应用之迅速,见效之广泛,都是我们所不及的。
D.我们各级干部,如果把群众的冷暖没放在心上,怎么能称得上是人民的公仆呢?
答案:B
6.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张依朋把自己的烦恼,苦闷,一股脑儿地向王校长倾诉着,说话中间还不停地叹着气。
B.王三胜——沙子龙的大伙计——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摆好了家伙。
C.“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下一面啊?”
D.她打扫卫生不认真,对待孩子不耐心,买菜报花账,好吃懒做,等等……真让人忍无可忍!
答案:B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俄新社近日的文章称赞中国扶贫成效显著。文章说,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近30年来,有7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已经设定目标,在4年内把处在国家贫困线以下的人数变成“0”。文章指出,消除贫困与社会制度问题的关系由来已久。就目前来看,“市场看不见的手”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不仅看不见,甚至常常是无力的。而中国证明,成绩需要实实在在地干出来,而且要因地制宜,多方入手——改善教育(吸引教师去最贫困的地方支教)、提供信息、给乡村贫困民众送去牲畜和更多高产的种子。
美国《财富》杂志和石英财经网都报道了中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一些乡镇村庄,作为中国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的一部分,利用电商热潮实现脱贫的故事。报道也指出,有的偏远地区的贫困村碍于基础设施薄弱,不易通过电商脱贫。
津巴布韦《先驱报》在《扶贫:来自中国的经验》一文中说,非洲国家正深陷贫困泥潭,而中国有可供学习的扶贫经验,中国非同寻常的扶贫战略被盛赞为全世界最佳范例之一,它向全世界表明,只要齐心协力,任何国家都能成功扶贫。
(摘编自刘仲华、骆青、杜一菲、颜欢、徐伟
《外媒关注中国精准扶贫:取得了难以置信的成果》,
《人民日报》2017年3月16日)
材料二:

(图表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材料三:
推进乡村振兴,关键靠人才。依靠人才振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振兴依然是难点。如果缺乏有效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特别是产业发展机会和平台,人才往往很难留得住。即使能够留得住,也很难保证不会因为缺少发挥作用的机会而被浪费甚至荒废。当然,乡村振兴是全面振兴,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产业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产业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又会为进一步推进产业振兴提供支撑。文化振兴方面的人才,需要推进乡村文化发展方面的机会和平台,也会为推进文化振兴提供支撑。其他方面与此类似,实际上形成乡村振兴与人才振兴的互动过程。至于推进乡村振兴紧缺的复合型人才和领军型人才,更需要在“建功立业”的舞台上成长和磨炼。在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或人才成长生态,吸引适宜的城市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如何将引进外来人才与开发利用本土人才结合起来,发挥外来人才对本土人才成长的引领带动作用,规避之前许多地区出现的“引来了女婿”却“气跑了儿子”或“荒废了儿子”等现象,也需要统筹谋划。据此可进一步看出,注重推进乡村振兴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重要和必要的。
(摘编自姜长云《准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要义
和规划精髓》,《东岳论丛》2018年10月)
材料四:
从范畴逻辑上看,精准扶贫解决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乡村振兴解决相对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战略在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的深刻把握上,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共富共赢。按照既定的工作部署,到2020年,中国将实现现行标准(2010年不变价 2 300 元)下农村人口的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人民温饱有了充分保障。然而,只要社会存在收入差距,就会存在一部分人的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数。近几年,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在绝对贫困现象消除后,相对贫困问题将更加凸显,农村人成为相对贫困的主要群体。
从时间逻辑上看,要立足2020年和2050年这两个时间节点,在全面脱贫基础上实现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都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确定的国家战略。前者立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者着眼于到21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奔小康的基础上,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全面实现。
(摘编自章文光《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如何
有效衔接》,《人民论坛》2019年2月上)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在脱贫方面创造了世界纪录,改善教育、提供信息是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举措。
B.精准扶贫的成功不只能让中国社会全面实现小康,还可为世界消除贫困提供可借鉴的典型范例。
C.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农村贫困人口规模逐年降低,其中2000年到2005年降幅明显。
D.乡村振兴需要通过人才振兴实现,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
解析:选D。“有稳定一致的人才结构可以满足乡村对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理解有误。原文表达的是“合理的人才结构也应是动态调整的”。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媒对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报道既谈了扶贫的制度优势、技术利用和显著成果,也指出了问题。
B.我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降到2017年的3.1%,贫困发生率与贫困人口规模的变化趋势一致。
C.乡村振兴战略如果能解决突出的相对贫困问题,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就能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D.乡村振兴战略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还要在文化等方面得到整体提升。
解析:选C。根据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城乡之间发展的鸿沟,不仅仅有财富方面的鸿沟,还有生态宜居、文化发展等方面的鸿沟。解决了相对贫困问题,未必能全面消除城乡发展之间的鸿沟。
9.我国扶贫工作能取得显著成效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                                    
                                    
                                    
答案:①我国社会制度的有效保障,国家战略制定和工作部署清晰明确;②富有实干精神,因地制宜,多方入手;③依靠人才推进乡村振兴。





PAGE



- 1 -



(共29张PPT)
措施
借条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专题七
面对图表
ZHUAN TI Q
非连续文本的阅读
名师讲堂
MING SHI JIANG TANG◆
诗苑采贝
SHI YUAN CAI BEI
基础积累
JI CHUJ LEI
阅读鉴赏
YUE DU JIAN SHANG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