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项羽本纪
(第二课时)
司马迁
我站在烈烈风中
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
望苍天四方云动
剑在手
问天下谁是英雄
人世间有百媚千红
我独爱你那一种
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
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
我心中你最重
悲欢共
生死同
你用柔情刻骨
换我豪情天纵
我心中你最重
我的泪向天冲
来世也当称雄
归去斜阳正浓
霸王别姬
(屠洪刚唱)
1.积累4-6段重要的文言知识点。
2.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目标
文学常识
复习
第三部分
垓下悲歌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修筑了营垒 ,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这里为什么楚人这么多呢?”项羽就连夜起来,在军帐中喝酒。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
霸王别姬
于是项王乃悲歌忼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在这时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奔驰。骓马不奔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我拿你怎么办!”项王唱了几遍,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没有人能抬头看项羽了。
比较项羽《垓下歌》与刘邦《大风歌》, 各自表现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确:《垓下歌》表现的是项羽面临绝境之时。地厚天高,却托身无所,一种愤怒,万种低回,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之哭。
《大风歌》是刘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黥布叛乱,得胜还朝,路途回归故里的一种张狂之辞,但之中又隐藏着浓浓的恐惧与悲哀。
虞姬回应项王的和歌,《史记》中没有记载这首歌,
《楚汉春秋》记载了虞姬的歌: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霸王别姬”中项羽为什么哭了?如果删掉“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效果如何?
项羽陷入十面埋伏之中,四面皆楚歌,他意识到失败的命运无可挽回了,他惊慌失措,却又无计可施,只好借酒浇愁。在这时,项羽想到的不是他的天下,不是战争,也不是事业,他想到的是他的宝马和美人,他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周围的人一方面受感染不忍看,因同情而跟着悲泣,一方面因敬畏之情而不敢与项羽的目光相遇,怕伤他自尊。
这个盖世英雄此时显得过于儿女情长了。
本文虽是历史传记,其中却多有这样的细节描写,如“夜闻楚歌”、“项王悲歌”、“虞姬和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等,并且在这些细节中多有对历史事实合理的艺术加工,如“慷慨悲歌”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塑造了有血有肉的悲剧英雄形象。
东城快战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馀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馀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在这时项羽跨上战马,骑马跟从的部下有八百多人,趁夜色突破重围,向南冲出,飞驰而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向左走。”项羽向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因此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有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抵抗的敌人都被打垮,所攻击的敌人都降服,从来没有失败过,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
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今天本来一定会死,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定要多次打胜,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把他的骑兵分成四队,面朝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替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面骑兵驱马飞奔而下,约定在山的东边,分作三处集合。在这时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
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就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两个骑兵,便问他的骑兵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
合作探究(一):“东城快战”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项羽形象的?
1.“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
明确: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了项羽的威猛。
2.此段与巨鹿之战相比,表现手法有何不同?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明确:巨鹿之战用了侧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写手法。展现了项羽神勇过人,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合作探究(二): 你如何评价选择“快战”的项羽 ?
快战和决战是不一样的。决战有胜负难
分、一决雌雄的意思,也就是还有求胜的想
法,快战则只求痛快于一时,不过逞强示勇
而已,完全不计后果。
垓下之围是楚汉相争的最后一次战役,
也是决定最后胜负的关键一战,是不折不扣
的决战。然而身为统帅的项羽,想到的却不
是决战,而是快战。 作为统帅,却逞匹夫之
勇。所以项羽的性格也决定了他的失败。
合作探究(三):“此天之亡我”一句,项羽说了三次,事实真象他说的这样的吗?试剖析。
不是。项羽的失败与其性格有很大的关系,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烧杀抢掠,错失良机,痛失人心等有很大关系。项羽此时反复狡辩,正体现了他心死而未平,认输而不服气的心理特点。
观古今之成败,成,人也,非天也;败,亦人也,非天也。成败得失,皆由人也,非关天也。得失之故,归之于天,亦惑矣!
乌
江
自
刎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
在这时项羽就想向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对项羽说:“江东虽然小,地域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到了,就无法渡过了。”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德高望重的人,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馀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王翳取其头,馀骑相蹂践争项王,相杀者数十人。
于是命令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兵器交战。仅仅项籍所杀掉的汉军(就有)几百人。项王身上也受了十多处伤。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转身背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用)千两黄金,封邑万户悬赏我的脑袋,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王翳拿下项王的头,其他骑兵互相践踏争抢项王的躯体,由于相争而被杀死的有几十人。
最其后,郎中骑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得其一体。五人共会其体,皆是。故分其地为五: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最后,郎中骑将杨喜,骑司马吕马童,郎中吕胜、杨武各争得一个肢体。五人把肢体拼合,正好都对。因此,把项羽的土地分成五块:封吕马童为中水侯,封王翳为杜衍侯,封杨喜为赤泉侯,封杨武为吴防侯,封吕胜为涅阳侯。
报任安书
猛虎在深山,
百兽震恐。
及在槛阱之中,
摇尾而乞食……
思考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你对项羽作出的不肯过江东决定,自刎而死,如何评价?
他想到的是“荣誉”“尊严”“血性”,
他拒绝苟且偷生,他知耻知愧,就是死他
也要死得光明磊落。
但他所想要保卫的只是他的盖世英名,
他的英雄形象而已,他没有做到以大局为
重,以事业为重,倒是显得有些沽名钓誉了。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你认为呢?
你认为呢?
合作探究:项羽是否应该自刎?
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杜牧:男儿应当能屈能伸卷土重来. 从“包羞忍耻”“卷土重来”分析入手. (兵家用兵)
李清照:项羽气势豪壮,令人敬仰。这首诗从开始至结束都洋溢着对英雄的赞美和敬仰。(气节)
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
远见卓识,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
势所趋。(大势所趋)
项羽悲歌别姬的描写,后来曾被改编为多种形式的作品。如元杂剧《楚霸王别虞姬》、元散曲《项王自刎》、京剧《霸王别姬》、琵琶曲《霸王卸甲》、《十面埋伏》等。建议同学们阅读或观看。
课外拓展
作业
1.巩固落实4-6段文言知识点。
2.翻译重点句子。
(1)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2)然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3)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4)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5)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3.完成“语文晚自习作业(七)”
(共40张PPT)
项羽本纪
(第三课时)
司马迁
解读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概况
《项羽本纪》通过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之争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又深刻的描述了项羽一生。他既是“今古以来未尝有”的英雄,又是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司马迁巧妙地把项羽性格中矛盾的各个侧面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注入了由衷的惋惜和同情,使得此篇传达到了思想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成为史学上最精彩的一篇传记作品。
项羽并未称帝,但秦汉间若干年,天下“政由羽出”且司马迁推崇其英雄入格,所以将其列入本纪。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项羽人物形象的鉴赏,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学会辩证地分析项羽性格及其成败。
项王已死,楚地皆降汉,独鲁不下。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始,楚怀王初封项籍为鲁公,及其死,鲁最后下,故以鲁公礼葬项王谷城。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项羽死了之后,楚地都投降汉,唯独鲁地不投降。汉就率领所有的兵力想去攻打它,考虑到鲁地为项羽坚守义气.愿为保持项羽的节操而死,刘邦于是持项羽头给鲁国人看,鲁国的百姓才投降。当初,楚怀王封项籍为鲁公,等到项籍死后,鲁国最后才投降,所以汉王就按照鲁公的礼数把项王埋葬(在)谷城。汉王亲自为项王发丧完毕,为项羽哭泣而离开。
诸项氏枝属,汉王皆不诛。乃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项氏,赐姓刘。??
项氏宗族各旁枝,汉王都不加杀戮。封项伯为射阳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都属于项氏,汉王赐姓刘。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太史公说:我听周生说舜的眼睛可能是两个瞳仁。又听说项羽也是两个瞳仁。项羽难道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他的兴起怎么那么快啊!秦朝政治混乱,陈涉首先发难,各路豪杰像蜂一样拥起,互相争夺,数也数不清。然而项羽并非有什么权势可以凭借,趁秦末大乱之势兴起于民间,只三年的时间,就率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灭掉了秦朝,划分天下土地,分封王侯,政令全都由项羽发出,自号为“霸王”,他的势位虽然没能保持长久,但近古以来像这样的人还不曾有过。
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等到项羽违背关中称王的约定,思念楚国建都彭城,放逐义帝,自立为王,而又埋怨诸侯背叛自己,难成大事。他自夸战功,逞个人的聪明,却不肯师法古人,认为霸王的功业,要凭借武力征伐诸侯治理天下,五年终于丢了国家,身死东城,仍不觉悟,也不自责,实在是太错误了。竟然找借口说“上天要灭亡我,不是用兵的过错”,难道不荒谬吗!
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通过对《史记项羽本纪》的解读,我们得以走进项羽丰富的内心世界,得以与霸王同喜同悲,得以感受英雄独特的人格魅力,对于项羽,我们应该从《项羽本纪》的全文来解读。
解读项羽本纪
项羽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232年 项羽出生于楚国下相
公元前209年 项羽追随叔父起兵反秦
公元前207年 项羽破釜沉舟打破秦军 钜鹿之战
公元前206年 项羽设鸿门宴招待刘邦(6~9段)
分封诸侯,自称西楚霸王(10段)
楚汉战争开始
公元前205年 项羽以3万骑军大破56万汉军 彭城之战和荥阳会战 (11~21段)
公元前203年 项羽与刘邦签订鸿沟协定 楚河汉界(22段)
公元前202年 项羽垓下之围,霸王别姬,魂断乌江(23~28段) 时年29岁
分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少年言志
①语言描写: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日:“彼可取而代也”。
毫迈不群 性情粗疏
胸有大志,无所畏惧,胸无城府。
②外貌描写: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巨鹿之战
突出项羽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同时又才气超
人,说明霸业能成绝非偶然。
①正面描写:杀宋义,救巨鹿,破釜沉舟,杀苏角, 虏王离。
②侧面描写:三个“无不”两个 “莫敢”
霸王别姬
①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② 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泣
③
《垓下歌》走投无路时内心无可奈何、回天无力之悲。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东城快战
①环境描写:
②语言描写:
自信无敌,面对失败仍是如此豪气干天。
③动作描写: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穷途末路)
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令诸君知天
亡我,非战之罪也。”
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
乌江自刎
①语言描写:“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②细节描写:
愧见父老——
赐亭长马——
赠送头颅——
③动作描写:“笑”
心死而意未平,认输而不服气。
知耻良知
知恩图报
知情重义
下定决心拒渡乌江,坚守自己的尊严、人格血性。也有无可奈何,天要亡我之意;也是歉意的笑。
解读项羽本纪
项羽选择自刎的原因
宿命遮双目
“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惭愧了此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我何面目见之”
虚荣断归路
无颜见父老;“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
英雄怒易生
司马迁与班固形容项羽最常用的词“怒”,当时垓下之围项羽被困之怒,四面楚歌项羽被骗之怒,虞姬身死痛失爱人之怒
总结项羽的形象
根据以上分析,项羽的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果毅决断 优柔寡断
骁勇善战 暴虎冯河
志向远大 鼠目寸光
重情重义 妇人之仁
侠骨柔情 暴戾凶残
宽厚仁慈 吝啬小气
性格直率 刚愎自用
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解读项羽本纪
人物形象的刻画方法
尖锐的冲突、生动的细节、个性化的语言、烘托、对照、描写、夸张、互见等手法 。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侧面烘托(反衬)了项羽的不可一世,霸王之气、将帅神威,展现了他神勇人, 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项羽少时的粗疏学浅,长大以后的勇力过人,只是略略几笔带过,直到消灭秦军主力、扭转战局的巨鹿大战,破釜沉舟,威震诸侯,也还只是从侧面用笔,通过写诸侯军的观望、恐惧、畏服,把一个铁骨铮铮的八尺大汉顶天立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在进行粗线条的钩勒,有意地夸张了整体之后,司马迁便抓住了几个点睛处,工笔细描,刻意求精。鸿门宴场面的极力铺排,垓下之围悲剧气氛的纵笔渲染,乌江自刎时神态的精雕细刻,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有言有情,形与神、言与情融合一体。
历史上对项羽的评价
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
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
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
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
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
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得
人者昌,失人者亡)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不能用人)
韩信对项羽的评价
“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人有
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
印刓(wán)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
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
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
天下心。”
注:①呕呕:和悦的样子
②印刓(wán)敝:把印信捏在手中,
棱角都 被摸圆了。
(妇人之仁、失去人心)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认为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性格决定命运
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
解读项羽本纪
项羽非帝王之才
失察
缺少谋士,唯一的谋士范增;错过韩信(一位军事天才)“臣侍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计不用”
失人
刚愎自用,失去一大批谋士
失态
爱发火,项王怒目而视
失信
很难相信别人,在彭城之战中怀疑范增(第15段)
不会赏罚
裂土封侯中的失封、错封(封非其人、封非其地)
解读项羽本纪
结论
——项羽是悲剧式的英雄
项羽是一位纯粹的军事家而非政治家, “项羽在军事上十分有智慧的,项羽一生久经沙场,但只败过一次,基本大部分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巨鹿之战上破釜沉舟,十分讲究策略,每次都能敏锐地抓住敌人要害和弱点,项羽能够做到裂土封侯分天下,这是一个军事家才能做到的。但只能说他是一个优秀的战场指挥员而非政治谋略家,因为他在全局战略布局上不够周到,同时不懂得用人也是项羽一个致命的缺陷。”
你心目中的项羽
1.巨鹿之战,尽显你的骁勇神威;
四面楚歌,却已成为你最后的挽歌;
美人虞姬为你血洒脚下,同乡子弟为你叹惋
悲戚。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你,笑天,
笑己。而你可曾真得明白江东父老的心?
2.四面楚歌,自刎乌江,成了你最悲壮的绝唱。那滔滔的乌江,仍旧听得到你“天 将亡我”的倔强。可若没了你,中华五千年历史谁敢呼得半壁江山摄魄震肠。
3.当你将沉重的利剑举到颈边,当你消逝在滚
滚东去的浪花声中,当你用鲜血涂红了半边
天的云彩,英雄哀号,曾经拔剑问鼎的豪迈
一下子成了无奈。一曲楚歌,使你回忆起一
生的每一次征战,每一次意气风发。你的世
界在细雨如丝中暗淡了色彩。
4.常年的随军生活未曾磨灭你的半点柔情,万
绿丛中一点红的处境更显得你——深宫玫瑰
的 娇贵。你是美得让人窒息的奇女子,亦是
命途不济的悲女子。一曲唱罢,挥剑自刎,
肠断乌骓夜啸风的结局是偶然也是必然。
悲哉!壮哉!
虞 姬
【素材运用】
仰观迢迢历史长河,生命的突起与泯灭渺若沧海一粟。然而是什么,宛如雷电般划出的生命冲撞,在生命的天空挂起一道道彩虹,给后世留下一流的品格,一流的生命注解?
是那穿越时空,千年永不褪色的意气啊!多少年来,“意气”以其丰富的内涵,给人的精神注入活力,给人的生命增加了深度。
是那魂葬乌江的西楚霸王吗?身后,乌江水荡涤着你的伟岸。回想起你釜破舟沉,回想起你气吞残虏,你的眼泪融入乌江。于是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你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利剑,让乌江见证了一个伟大生命走向孤傲,走向灭亡。对于你,众说纷纭:假使学着勾践“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忍辱负重,历史即会改写。但你只是挥挥衣袖:是男儿,就该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千年之后,乌江依旧荡起汹涌波涛。你凭力能扛鼎的气概和视死如归的意志永刻墨青,千秋万世散发着琉璃般的光芒。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谈意气》)
话题“意气”
乌江岸边,夜色如水。在这个不灭的神话中,留下了千年的遗憾。亚父范增的一句“竖子不足与谋”似乎就已奠定了悲剧的基础。鸿门宴,亚父频举的玉玦,不在你的双眼,项庄、项伯的舞剑成了千古的笑资。在你自负的笑声中,溜走了你的宿敌。我是谁?我是叱咤风云的西楚霸王。他,刘邦小儿算得什么?他有破釜沉舟、九战九捷的自信与魄力吗?什么智勇双全的韩信求见,哼,一个胯下之父来到这里谋职,让他滚!我这里不缺谋士!一辆破旧的马车,蹒跚前行,浑浊的老泪在范增满是沟壑的脸上纵横……一切都完了,为什么到临死的时候,你还怀着“时不利兮”的愤怒,冲不破自负的牢笼呢?
(满分作文《千年的遗憾》)
话题“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
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也不由泪湿衣襟,江水已随他人姓,美人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投身乌江,“死亦为鬼雄”?如果你正在项王身边,是否会劝他“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呢?江东父老们也期望项王忍辱负重,说不定历史就会为此改写,然而项王最终选择投江而死,他认为应该死得有尊严,他认为那才是他的英雄本色。一枝菊花的生命形态枯萎了,但花香永世留香。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话题“自己的认知和他人的期望”
项羽横剑一挥,生命之劲松瞬时枯槁成萧瑟秋风中的悲壮。我看到,那伟岸英姿划掠过滴血残阳,乌江悲鸣,苍穹黯然,楚民哭之如父。
余秋雨说过,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霸王别姬的千古悲剧,缘于一个男儿对自我认识的太过偏激。当连营挂出了汉家的旗,当垓下响起刘邦的马蹄声。我们的英雄惟有以从凋零生命之花来捍卫人活于世的至重尊严。我好恨,恨我没有早生千年,不能飞临乌江岸,用我孱弱的手,誓死拽下霸王欲将血刃的剑。轻轻地告诉他“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困境中的自我否定,桎枯了英雄的雄霸天下的太阳梦;四面楚歌的凄凉,熄灭了男儿曾燃亮过天地的极光。
(选自《我能》)
1、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2、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
3、梁以此奇籍。
4、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5、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文言知识总结:词类活用
(以……而发怒,意动)
(灭族,名词作动词)
(认为……是奇异的,形容词意动用法)
(修筑营垒,名词作动词)
(往左边走,名词作动词)
6、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7、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8、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9、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向东边,名词作状语 )
( 向西进军,名词作动词)
( 称王,名词作动词)
( 使……称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
1、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2、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3、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4、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古义:拒绝;今义:感谢)
(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土地)
(古义:近臣;今义:表示概数或者方位)
(古义:重金收买,悬赏;今义:购买)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写出下面多义词的意义
下梁地
闻之皆争下项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
徒以吾两人耳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足够)
(值得)
(攻下)
(归顺)
(用,率领)
(因为)
(只是)
(白白地)
今独臣有船
籍独不愧于心乎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只,只是
难道,表反问
名作动,称王
使动,使……称王
于是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
汉军乃觉之
左,乃陷大泽中
毋令得东而已
东至睢阳
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此天之亡我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
举世闻名
(就,副词)
(才,副词)
(却,表转折)
(向东进攻,名词作动词)
(向东,名词作状语)
(的,结构助词)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攻下,动词)
(全,副词)
特殊句式
项羽者,下相人也。
项王则夜起,饮(于)帐中。
汉骑追者数千人。
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1、被动句
2、判断句
3、省略句
4、定语后置句
力能扛鼎:力气大得能用手举起鼎来,形容力气很大。
先发制人:先下手争取主动,可以制服对手。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短兵相接:指作战时近距离搏斗。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形容因自己的失败而感到羞愧,再也没脸回到家乡去见乡亲故旧。
成语积累
作业
1.翻译重点句子。
(1)汉王为发哀,泣之而去。
(2)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3)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4)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
2.完成“语文晚自习作业(八)”
(共27张PPT)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英雄失路,托身无所,大漠落日般的苍凉。
项羽本纪
(第一课时)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学习目标
1、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2、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项羽本纪》是《史记》中最重要、最精彩的篇章之一。
从历史上说,《项羽本纪》具体记录了楚汉相争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 从文学上说,本文是我国散文中最早的以人物为中心的叙事艺术杰作。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 -----郑板桥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
第一部分 少怀壮志(1、2段)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第1段):
1.项籍者,下相人也
2.其季父项梁,
3.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4.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
1.项籍是下相人
2.他的小叔父(是)项梁,
3.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国将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
4.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
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
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
①世代为楚将。出身武将世家,与楚渊源深厚,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第2段):
1.学书不成,去
2.项梁怒之
3.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4.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学习文字(认字写字),没有学成,就舍弃不学了
2.项梁对他的行为感到愤怒
3.剑术,一个人就可抵挡,不值得学
……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
4.粗略地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完成学业。
第一部分重点词句(第2段):
以故,事得已
出项梁下
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
毋妄言,族矣
梁以此奇籍
皆已惮籍矣
以……为奇,意动用法。因此认为项籍有奇才
dàn,畏惧,害怕
以故:因为……的缘故 已:停息,了结
不如,比不上
阴:暗中。部勒:部署、组织
胡乱。灭族
项梁尝有栎阳逮
曾经因案件牵连被栎阳县捕去,逮:有罪相连及
项羽“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嗟乎!大丈夫当如是也!”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三人话语在内容、语气、思想上的异同。
看不起,胸怀大志。“悍而戾”
豪情壮志,大丈夫气概。
平等的观念,激励人心。
1、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
2、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2、项羽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
第二部分: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背景:
战,是当时一场重要的战役。秦的主力集中在这里,秦兵转败为胜,各路救赵的诸侯军,齐聚巨鹿城下,却都不敢进军,都作壁上观。怀王派宋义为大将军,率兵救赵,此人怯懦自私,坚持观望态度,停军不前。项羽却认识到这是一场关键的战争,断斩宋义之头,率军渡河救赵,破釜沉舟,终于大破秦军,扭转战局,极写项羽叱咤风云,英勇善战的英雄形象。
《史记》选读之《项 羽 本 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巨鹿。战少利,陈余复请兵。
巨鹿之战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之后,威震楚国,名扬诸侯。他于是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二万人渡过漳河,援救钜鹿。战争只有一些小的胜利,陈余又来请求增援。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巨鹿之战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部队抵达前线,就包围了王离,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大败秦军,杀了苏角,俘虏了王离。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句式简短、节奏急促,势如破竹
勇猛善战、一往无前的将帅形象
破釜沉舟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巨鹿之战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等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以一挡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作壁上观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巨鹿之战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第二部分重点文言知识(第3段)
1、词类活用 :
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
无不膝行而前 2、重点实虚词:
战少利
九战,绝其甬道
楚兵冠诸侯
诸侯皆属焉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
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
无不膝行而前
使动,使……沉,使……破
名作状,用膝盖
截断
位居第一
隶属
于是,就
稍微
连词,表目的,来
介词,用
连词,表修饰
多次
当是时……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思考:
文中的三个“无不”、两个“莫敢”的作用是什么?
这里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三个“无不”、两个“莫敢”),通过各位诸侯在项羽的威严面前佩服得五体投地,反衬了项羽不可一世的霸王之气,给人想象,给人回味。
作业:
1、落实课内知识点,翻译句子。
2、完成课时作业(四)。
翻译句子:
1、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2、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3、勿妄言,族矣!
4、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满江红 项羽
『宋』王璐
激风摇撼,静深时、惊涛翻涌。望彼岸、重云遮目、无力回天。骁骑冲关势如虹,长啸清明我为王。莫回首,往事不堪留。风似酒。
禾下秦,木上楚,无相争,共则亡。风流何须王,血染红袖。青梅煮酒酒已凉,霸王尽饮王气凝。剑出鞘,纵山河落泪,不言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