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综合检测(四)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谜语文化________,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主要指暗示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涵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________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形象化手法________地描绘事物特征,(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________,适合传诵。灯谜,又叫“文虎”“灯虎”。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声相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含沙射影 闪烁其词 朗朗上口
B.源远流长 隐晦曲折 拐弯抹角 朗朗上口
C.源源不绝 隐晦曲折 闪烁其词 抑扬顿挫
D.源源不绝 含沙射影 拐弯抹角 抑扬顿挫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B.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C.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D.供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或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B.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和字形上相扣合。
C.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或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D.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买方则是富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8分)
结论一:
结论二:
建议: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今天,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或者没用,先尽最大可能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那里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扩大,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而北方的方言大量吸收了外来民族语言。音乐、舞蹈方面,中原地区更是大量吸收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后来都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摘编自葛剑雄《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原样保存下来。
B.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不管它好坏以及积极、正确与否。
C.所谓“承”,就是继承、发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
D.在“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针对“今天,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B.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是先阐释其内涵,再进一步论述具体的做法。
C.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先谈“传”而后谈“承”,从主到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把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就能通过它感受历史,认识人性。
B.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比如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
C.对于古建筑而言,“传”是尽量延长它存在的时间,“承”是将其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
D.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得到了发展扩大,是因为其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8分)
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
——记何驽博士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随葬品,以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 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完成这一艰巨而神圣任务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何驽博士和他的队员们。
何驽博士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后来,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在湖北荆州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点滴》等5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他常给同事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印证较大和深奥的理论,就必须到考古实践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实证,只有到都城遗址去考古,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野外工作条件一般都是比较艰苦的,但这些对何驽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说:“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他在陶寺一住就是四个春秋。作为领队,他经常带着队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总是白天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在灯下读书、思考、写论文,经常熬到夜里十一二点。四年中,他撰写了40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何驽的发现,为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因为没有这一发掘,尧舜禹时代只能是神话传说,而何驽所做的一切,等于为印证陶寺遗址成为“唐尧帝都”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证据,这就让神话传说与考古结论相吻合,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何驽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但谈起四年多的陶寺考古历程,他总是感慨万千。2002年,陶寺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研究项目,而他就是这个项目重点——陶寺遗址的牵头人,具体挖掘工作从哪里下手,大家都在看领队。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但工作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当时心里几乎没有谱。他知道应该相信文献,但也绝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东西而裹足不前。他认为,考古工作既要有大胆的设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他从小就养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性格,遇到事情总爱刨根问底。何驽和队员们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建筑遗址,猜测该建筑可能用于观测日出。冬至时,考古队员冯九生专门来到建筑遗址现场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日出时,太阳并不在观测缝中,于是陷入茫然。何驽认为很可能是观测点位置有偏差,该建筑应该还是有观测冬至功能的。何驽的观点一时在考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各种说法不一,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何驽所提到的观测缝,是不是有意识做出来的?”“目前学术界很浮躁,想搞点轰动效应的人太多,何驽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闻贪图出名?”……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讲,何驽并没有因此懈怠和放弃。之后何驽又邀请15名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亲临现场进行论证,基本确认该遗迹是天文观测遗址。而这前前后后的两年中,何驽的付出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的工作已经超出了考古专业的范围,涉足了天文学等领域,可想而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注重学习、研究、设想、推断,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2005年11月10日,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第438期刊登了陶寺发现古观象台的消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波兰的学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予以赞赏。
(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标题“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主要是指何驽的考古证实了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 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B.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发掘成果,目的是凸显传主的成就,引出下文对传主的事迹的介绍。
C.何驽对陶寺天文观测遗址的考证,证实了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D.最后一段属于侧面烘托,通过写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刊登陶寺发现古观象台这一消息,进一步表现了何驽考古发现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何驽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选择考古专业,这与他上中学时就喜欢历史,对文物考古有很大的兴趣分不开。
B.何驽认为大量的考古实证需要到遗址中去发现,只有到考古实践中去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其他途径不可行。
C.“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这里直接引用何驽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何驽在陶寺考古期间,白天带领队员们搞发掘,晚上还要写论文、搞研究,他撰写了大量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11.作为一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何驽身上表现出了哪些鲜明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10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他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6~17题。(10分)
南柯子 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16.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1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7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5分)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选自刘元卿《贤》)
18.文中写“习操舟者”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结合画线句子的意思,简要概括故事给你的启示。(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4)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____。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5)细雨梦回鸡塞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倚阑干。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也有人说,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她永远昭示着我们准备出发,离开家才是真的长大。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章末综合检测(四)(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3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谜语文化________,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是我国汉文化的璀璨明珠。谜语主要指暗示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涵奥秘的事物。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开始用________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民间谜语除少量的字谜外,大都以事物的外表特征入谜。谜面用拟人、比喻、夸张等形象化手法________地描绘事物特征,( )。它们的谜面一般是合辙押韵的歌谣,语言通俗,________,适合传诵。灯谜,又叫“文虎”“灯虎”。猜灯谜要着眼于谜面上文字的几个属性。灯谜的制作是利用了中国汉字的一字多义、一字多音、笔画组合、摹声相形等义、音、形变化的特点,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比如以“花生”为谜底的灯谜谜面是“木兰之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源远流长 含沙射影 闪烁其词 朗朗上口
B.源远流长 隐晦曲折 拐弯抹角 朗朗上口
C.源源不绝 隐晦曲折 闪烁其词 抑扬顿挫
D.源源不绝 含沙射影 拐弯抹角 抑扬顿挫
解析:选B。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比喻历史悠久。源源不绝: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隐晦曲折:形容表达得不明显,拐弯抹角。含沙射影:比喻在暗中影射攻击或陷害他人。拐弯抹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直截了当。闪烁其词:闪烁,光一闪一闪。比喻说话吞吞吐吐,不肯透露真相或回避要害问题。朗朗上口:指诵读诗文时的声音响亮而顺口。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B.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C.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
D.供人们通过推理、联想来猜中它
解析:选C。C项,“供人们通过联想、推理来猜中它”与前面主语一致,语气贯通;D项,先“推理”后“联想”语序不合适;A、B项偷换主语,中途易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或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B.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和字形上相扣合。
C.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或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D.它通过会意、别解、假借、运典、拆字等手法,使谜面和谜底在字义上或字形上相扣合。
解析:选D。A项和B项偷换主语;C项的第一个“或”使用错误。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如果真的允许人体器官自由交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买方则是富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有哪一个穷人能高价买得起肾?此外,卖了肾或其他器官又引起其他疾病,岂不成为社会负担?正因为这许多问题,即使在荷兰这样最开放的国家,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卖方一定是穷人 ②有哪一个富人肯把自己无用的另一个肾卖掉 ③也不允许人体器官的交易
5. 心理学中存在着许多有趣的“倒U曲线”,下图就是表现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倒U曲线”,请根据下图写出关于压力与工作绩效关系的两条结论并给出一条建议。(8分)
结论一:
结论二:
建议:
答案:结论一:当压力过小或压力过大时,业绩表现较差。结论二:适度的压力能提升工作绩效。(或:压力水平适度时能达到绩效高峰。)
建议:为了提升工作业绩,进行压力管理十分必要。
二、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今天,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我认为,“传承”分为“传”和“承”两个部分。
“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对于传统文化,“传”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原样保存下去。“传”的实质,就是尽可能使它延长,尽可能使它符合原来的内容。“传”是无条件的,不需要进行选择,也不需要考虑它有用或者没用,先尽最大可能保存下来再说。
如果对传统文化的“传”是无条件的,那有人会问,落后的、保守的甚至是反动的传统文化,该不该保护?也要保护。举一个很极端的例子,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现在那里就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那么一个罪恶的地方,为什么还要把它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留存呢?因为它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如果这个集中营不保存下来,后人便不能够通过它真切地感受那段历史,了解人性还能恶到那种程度。
因此,我们要尽最大可能把传统文化保存下来,这与被保存的文化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没有关系。总之,先把它保存下来,而且要把保存传统文化由不自觉变成自觉,由无意识变成有意识。比如,我国一些农村可能还保留着一些古建筑。那里的人比较穷,建不起新房子,只能住在那些古建筑中,古建筑因而得以保存下来,这种保存就是无意识的。可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旧房,建新房,那种对古建筑无意识的保存也就越来越不可能。所以,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传承中的“承”又是什么意思呢?我认为“承”就是继承、发扬,这跟只保存不同,而是要把它发扬光大。当然,“承”不是简单地传承发扬,而是要做到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才叫“承”。仍然以古建筑为例,“传”的话,就是不破坏它,不让它倒,让它存在的时间越长越好。而把古建筑上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这就是“承”了。正因为如此,“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要选择其中精华的、正确的、有用的部分进行发扬光大,糟粕部分自然是要扬弃的。
中华传统文化是动态的,不是静态的。几千年来,它一直在吸收外来文化、兼收并蓄中不断发展着。比如,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文化就得到了发展扩大,很多少数民族的文化被吸收进来。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而北方的方言大量吸收了外来民族语言。音乐、舞蹈方面,中原地区更是大量吸收外来少数民族的文化,这些后来都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才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形成了海纳百川、整合发展的优势。今天,在继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时候,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摘编自葛剑雄《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谓“传”,就是记录、保存、延续,无条件地、尽可能地把传统文化原样保存下来。
B.我们要有意识地、自觉地、主动地去保存传统文化,不管它好坏以及积极、正确与否。
C.所谓“承”,就是继承、发扬,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以适应今天和未来的需要。
D.在“承”的时候要有所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还要尽可能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说法不正确。文章最后一段说的是“正是通过不断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我们更要兼收并蓄,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由此可知,应是“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其他外来文化的优点”。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针对“今天,我们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的问题,提出观点,总领全文。
B.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是先阐释其内涵,再进一步论述具体的做法。
C.在论述“传”和“承”时,文章都借助具体的例子加以论证,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先谈“传”而后谈“承”,从主到次,层层深入地论述了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解析:选D。D项,“从主到次”的说法不正确。从结构上看,文中“传”和“承”应为并列关系;从传承传统文化的角度看,“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可能比“传”更加重要。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把希特勒当年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人就能通过它感受历史,认识人性。
B.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比如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
C.对于古建筑而言,“传”是尽量延长它存在的时间,“承”是将其合理有用的部分用到新建筑上。
D.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文化得到了发展扩大,是因为其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音乐、舞蹈等文化。
解析:选C。A项,“只要……后人就能……”说法过于绝对。B项,“相对来说,贫穷其实更有利于保存传统文化”于文无据,且“农民富裕起来后,就会拆掉古建筑去建新房”是在保存传统文化不自觉、无意识的情况下。D项,“普遍吸收了少数民族的语言……等文化”不正确。在语言方面,“该地区南方的方言保留了华夏本音”,并未吸收外来民族语言。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18分)
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
——记何驽博士
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连续发掘出土了陶寺早、中期城址,宫殿区核心建筑,墓葬区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彩绘陶器等随葬品,以及以观象授时为主并兼有祭祀功能的观象台。文物考古专家进一步考证,证实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 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完成这一艰巨而神圣任务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队长、陶寺城址发掘领队何驽博士和他的队员们。
何驽博士上中学时就喜欢语文、英语和历史,特别是对文物考古一直很感兴趣。1981年,他义无反顾地选择考古专业,考入了北京大学考古系。2001年7月提前完成博士研究生学业的他,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但他更愿意到考古一线。后来,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在湖北荆州工作期间,他撰写了《中国文明起源考古研究思考点滴》等50余篇有价值的论文。他常给同事们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印证较大和深奥的理论,就必须到考古实践中去,掌握大量的考古实证,只有到都城遗址去考古,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
野外工作条件一般都是比较艰苦的,但这些对何驽来说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说:“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他在陶寺一住就是四个春秋。作为领队,他经常带着队员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总是白天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在灯下读书、思考、写论文,经常熬到夜里十一二点。四年中,他撰写了40多篇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何驽的发现,为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因为没有这一发掘,尧舜禹时代只能是神话传说,而何驽所做的一切,等于为印证陶寺遗址成为“唐尧帝都”提供了确凿的历史证据,这就让神话传说与考古结论相吻合,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何驽在事业上是成功的,也是令人叹服的。但谈起四年多的陶寺考古历程,他总是感慨万千。2002年,陶寺被纳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与研究项目,而他就是这个项目重点——陶寺遗址的牵头人,具体挖掘工作从哪里下手,大家都在看领队。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但工作能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他当时心里几乎没有谱。他知道应该相信文献,但也绝不能拘泥于现有的东西而裹足不前。他认为,考古工作既要有大胆的设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他从小就养成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倔强性格,遇到事情总爱刨根问底。何驽和队员们在陶寺遗址发现了一个建筑遗址,猜测该建筑可能用于观测日出。冬至时,考古队员冯九生专门来到建筑遗址现场进行观测,结果发现日出时,太阳并不在观测缝中,于是陷入茫然。何驽认为很可能是观测点位置有偏差,该建筑应该还是有观测冬至功能的。何驽的观点一时在考古界引起了轩然大波,当时各种说法不一,质疑声如潮水般涌来:“何驽所提到的观测缝,是不是有意识做出来的?”“目前学术界很浮躁,想搞点轰动效应的人太多,何驽莫非是想制造爆炸性新闻贪图出名?”……不管周围的人怎么想,怎么讲,何驽并没有因此懈怠和放弃。之后何驽又邀请15名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亲临现场进行论证,基本确认该遗迹是天文观测遗址。而这前前后后的两年中,何驽的付出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他的工作已经超出了考古专业的范围,涉足了天文学等领域,可想而知,没有百折不挠的精神,没有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注重学习、研究、设想、推断,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2005年11月10日,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第438期刊登了陶寺发现古观象台的消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波兰的学者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予以赞赏。
(有删改)
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4分)( )
A.标题“他发现了最早的‘中国’”,主要是指何驽的考古证实了襄汾县陶寺遗址极可能就是4 000多年前尧时代的“唐尧帝都”。
B.第一段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了襄汾县陶寺遗址的发掘成果,目的是凸显传主的成就,引出下文对传主的事迹的介绍。
C.何驽对陶寺天文观测遗址的考证,证实了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使“文明始祖”尧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具有了更加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D.最后一段属于侧面烘托,通过写世界顶级刊物《自然》杂志刊登陶寺发现古观象台这一消息,进一步表现了何驽考古发现的重大影响和意义。
解析:选C。“证实了”错误,原文是“为唐尧时代在天文历法上的贡献进一步提供了佐证”。
10.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4分)( )
A.何驽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选择考古专业,这与他上中学时就喜欢历史,对文物考古有很大的兴趣分不开。
B.何驽认为大量的考古实证需要到遗址中去发现,只有到考古实践中去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其他途径不可行。
C.“在野外工作,我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这里直接引用何驽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何驽在陶寺考古期间,白天带领队员们搞发掘,晚上还要写论文、搞研究,他撰写了大量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解析:选B。B项,“其他途径不可行”说法过于绝对。
11.作为一位优秀的考古工作者,何驽身上表现出了哪些鲜明个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10分)
答:
解析:作答本题,要通读全文,筛选出反映何驽鲜明个性的关键语句并对其加以整合。如原文第二段中的“主动要求下基层”表现了何驽注重实践的精神;第三段中的“不奢求什么,只要晚上有个住的地方,白天有个一日三餐就足够了”表现了何驽不怕吃苦的精神;第五段中的“他认为,考古工作既要有大胆的设想,又要有科学的态度”“猜测该建筑可能用于观测日出”等信息,表现了何驽既敢于大胆设想又有科学的态度的个性;第五段中,面对大家的质疑,何驽“邀请15名国内著名天文学专家亲临现场进行论证”,表现了他的倔强执着。
答案:①注重实践。何驽更愿意到考古一线,主动要求下基层,亲自到考古现场开展发掘研究工作。②不怕吃苦,高度敬业。面对野外工作的艰苦条件,何驽无所畏惧,从来不奢求什么;他白天带领队员在田野里搞发掘,晚上还要写论文、搞研究。③大胆设想,有科学的态度。何驽大胆猜测陶寺遗址的一个建筑可能用于观测日出,又组织队员到遗址现场进行实地观测。④倔强执着。面对外界的质疑,何驽没有懈怠和放弃,而是坚定自己的信念,邀请多位知名专家现场论证。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
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得侍御史。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绹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绹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太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体”。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
(节选自《旧唐书》)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B.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C.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D.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
解析:选A。注意句中主语的变化,应在主语“子绹”前断开,据此排除掉B项;“俄而”表时间副词,其前断开;“尤恶其无行”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掉D项。“来游京师”的陈述主体为商隐,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掉C项。
1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释褐”指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担任官职。
C.“诔”和“奠”都属于祭文,诔文是韵文,多用作“上对下”“尊对卑”。
D.“博士”是古代学官名。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
解析:选A。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幸得贵人助:令狐楚因为商隐是少年俊才而深加礼敬,使其与读书人交游;王茂元爱惜他的才华,把女儿许配给他。
B.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做了朝廷命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还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任职,又提拔他为秘书省校书郎。
C.李商隐先后得到令狐楚和王茂元的赏识,又恰恰因为二人的党派之争陷入了困境,被令狐绹视为忘恩负义、品行不端之人。
D.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进入令狐楚的幕府后才开始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他文思清丽,尤其擅写诔文和奠文。
解析:选B。李商隐在令狐楚麾下是担任了巡官,但并非朝廷命官。天成二年,他才考中进士,脱下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5分)
译文:
(2)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5分)
译文:
答案:(1)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
(2)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李商隐自幼便能写文章。令狐楚出镇河阳,李商隐以所作文章投献他,当时刚到二十岁。令狐楚因为他是少年俊才,深加礼敬,让他和读书的诸生交游。令狐楚镇守天平、汴州,李商隐跟随为巡官,(令狐楚)每年给他衣食,让他随考核官吏到上都。开成二年,(李商隐)才中进士第,脱去布衣担任秘书省校书郎,补任弘农县尉。会昌二年,他又以书判考中拔萃科。
王茂元镇守河阳,起用他为掌书记,担任侍御史。王茂元爱惜他的才华,把女儿嫁给他为妻。王茂元虽然读书为儒生,但原本是武将的后代,(加之)李德裕平时待他就很好,当时李德裕掌权,就起用他担任河阳主帅。李德裕和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相互间仇怨很深。李商隐成为王茂元的僚属以后,李宗闵之党很鄙薄他。当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他儿子令狐绹为员外郎,因为李商隐的背恩负义,尤其嫌恶他无品行。不久,王茂元死了,李商隐来游京师,但朝廷久久不给安排职务。正碰上给事中郑亚任桂州廉察使,聘请他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年,白敏中掌执朝政,令狐绹在内署,共同排挤李德裕,并逐出京师。郑亚因为属李德裕之党,也被贬为循州刺史。李商隐随郑亚在岭南多年。
三年入朝,京兆尹卢弘正奏请李商隐为椽曹,让他管草写笺奏。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予理睬。卢弘正出镇徐州,李商隐又跟随去任掌书记。后罢徐州府职又入朝,他以文章拜谒令狐绹,于是补他为太学博士。正遇河南府尹柳仲郢镇守东蜀,用他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年,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罢废,回郑州,没多久也就病死了。
李商隐能写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令狐楚能写章奏,于是将他的写作经验传授给李商隐,从这时开始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章奏。李商隐博学强记,写文章时下笔不休,尤其擅长撰写诔文和奠文。他和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当时号为“三十六体”。文思清丽,温庭筠超过他。但(他们)都不能坚守节操,仗着自己的才能,(行为)怪异偏激,被当权者鄙薄。(因而)得不到有名官宦的推荐,终身(仕途)坎坷。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16~17题。(10分)
南柯子 忆旧
仲 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16.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前两句先远写“青山”,后近写“退潮后的沙滩”,远近结合,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B.词的前三句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景物。
C.“啼鸟怨年华”一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出词人内心的愁怨。
D.“荷花”在词中有特指,表层是问荷花,实际暗示词人情操的高洁。
解析:选B。B项,没有虚实相生的手法。
17.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7分)
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句“怨年华”“在天涯”“记得”作答。
答案:①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忧伤之情。从“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②抒发了作者天涯漂泊的厌倦之情。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发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词人站在荷塘边,想起从前路过此地,乘着酒意,观赏荷花,引发叩问:“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吗?”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5分)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遽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然则以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选自刘元卿《贤》)
18.文中写“习操舟者”的学习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的角度看,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惟舟师之是听 宾语前置句
19.结合画线句子的意思,简要概括故事给你的启示。(3分)
答:
答案:今天遇到的危机情况就是当时自以为学尽本领而骄傲自满的结果。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仅仅获得微小的成绩就盲目自大而放弃继续学习,必然会导致失败。
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照花前后镜,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2)人人尽说江南好,____________________。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3)____________________,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4)独立小桥风满袖,____________________。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5)细雨梦回鸡塞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倚阑干。
[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答案:(1)花面交相映 (2)游人只合江南老 (3)池上碧苔三四点 (4)平林新月人归后 (5)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家是爱的起源,是永远的召唤,一个人走得再远、再久,也不能忘记家。
也有人说,家只是一道温暖的起跑线,她永远昭示着我们准备出发,离开家才是真的长大。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 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材料所提供的两句话体现了一个事物的两面性,所以我们可以辩证地分析材料,然后从中得出恰当的立意。
第一句话强调的是家的重要作用。家庭的温暖,家人的亲情,就像一条线,永远牵扯着飘向远方的“风筝”。由此,文章可以立意为谈乡土情节、安土重迁、落叶归根等等。
第二句话则强调家虽温暖,但过于依赖家庭,不利于个人的成长,离家外出,个人拼打,自我磨砺,才能真正的长大。由此可以立意为:好男儿志在四方、独立自强等。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