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五)(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章末综合检测(五)(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5-03 18:3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综合检测(五)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900多年前的宋徽宗描写青瓷的诗句,由此,天青色成为中华民族________的一道色彩,如今,由山东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发明的华青瓷,成为6月9日上合青岛峰会首脑晚宴用瓷,同时入选的还有淄博工陶鲁玉瓷,硅元的鱼子蓝瓶、康乾琉璃的鸡油黄琉璃、西冶工坊海韵如意琉璃。同时,华光华青瓷艺术瓷瓶、西冶工坊琉璃等作为陈设品出现在峰会上。
青青之岛,亲亲上合,这是一次国际盛会,(    )。近年来,淄博陶瓷以创新为魂,________,成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等国家党政机关选用最多的接待用瓷,2009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淄博市“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的称号,其实在获得这个称誉前,淄博陶瓷已________了。
华青瓷是2006年华光陶瓷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华青瓷不仅秉承了中国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外观特征,而且其造型之巧和装饰之丽,则更令当今世人________。这次首脑宴会用瓷,华光陶瓷5位大师和山东工艺美院合作创意设计,造型以泰山、大海为设计主创元素,作品契合上合会议“建立命运共同体、拉紧人文纽带、携手创造光明未来”的精神宗旨,把青瓷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可谓中华青,和天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思夜想 后来居上 远近弛名 众口交谪
B.魂牵梦萦 后发先至 闻名遐迩 叹为观止
C.魂牵梦萦 后来居上 远近驰名 叹为观止
D.日思夜想 后来居上 远近驰名 众口交谪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复兴梦想的舞台
B.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复兴梦想的舞台
C.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一次复兴梦想的舞台
D.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一次复兴梦想的舞台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华青瓷是华光陶瓷历时3年于2006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B.华青瓷由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C.华青瓷是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D.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华青瓷是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6分)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答: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2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肯定美学的悖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入美的范畴,从而实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观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陋的景观可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第二,不要判断。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定美学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的“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滑入了另一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合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诉求,显然忽视了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中心化”其实仍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比较评价,最终消解人的中心作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肯定美学,对比论证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
B.文本从拒绝自然的“艺术化”、不要判断、不要比较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做法。
C.肯定美学的观点对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比较评价就无法确定保护的重点。
D.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文章论述肯定美学和传统美学都有片面性的前提。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20分)
镇 殃
周月霞
锦儿和王金宝钻进猪圈后面的草丛里,头抵着头,撅着小屁股。
刘秀华知道他俩在看什么,却视而不见,依旧啰啰地吆喝,晃着舀子喂她的猪。
那是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带盖儿的茶碗,土呛呛的白,连个青蓝花边都没有描。锦儿小声问:宝哥,这是啥?跟我爷爷喝粥的碗一个色儿。金宝嘘了一声,说,这是俺奶奶给俺妈下的镇殃。
刘秀华用舀子把儿拨开一只猪仔的头,猪仔似乎疼了,夸张地吱吱叫着往猪妈妈身边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猪妈妈不耐烦地拱走了它。刘秀华一皱眉,抡起舀子狠狠砸向老母猪。
那个午后,瓦蓝瓦蓝的天,篱笆上的丝瓜秧正在疯长,风从稠厚的叶蔓里伸出手挠人脸,麻酥酥的。
茶碗里有三颗小枣大小、米黄色的佛珠,被一块暗红色的绒布隔开。佛珠上都刻有字,紧挨在一起的两颗刻的是“柳”“王”,另一边的那颗刻着“刘”字。
刘秀华几乎每天睡觉时一闭眼仿佛就能看见这些。她委屈,她就哭,就使劲儿掐金宝的爸。金宝的爸紧紧抱住她,在她耳边央求:“看我、看我吧,我娘不容易。那些都是迷信,不灵的,不灵的……”黑暗里,刘秀华一声长长的叹息。
西厢房的门窗大开,不断传来四奶奶拉风箱似的喘息声。院门外,陆续走来上了年岁的男男女女,他们都沉默着,面无表情。锦儿望望那些背影,看向金宝。金宝低声说:我奶奶快死了。
秀华,娘说要喝水……金宝的爸跪在炕上,从窗户探出头急急地喊。
刘秀华“唉”了一声,小跑着进屋。顷刻,屋里传来稀溜溜的倒水声、筷子搅动声、“嘘嘘”的吹水声。
有人抬着一扇门板走进院子,腋下还夹着一摞鞭炮。
金宝呢?金宝……洪亮的男声喊走了眼神怯怯的金宝。
猪圈里,猪妈妈喂饱了四个孩子,哼哼唧唧地唱着催眠曲。草丛里,蛐蛐一长一短地叫。
锦儿把茶碗的盖子盖好,站在那儿发呆。
天爷啊!你可算睁眼啦……娘啊!你可算看到俺的心啦……刘秀华被人架着跌跌撞撞走出来,跪倒在天井中心,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四奶奶娘家姓柳,四奶奶三十岁就守寡,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成人。刘秀华和金宝的爸是自由恋爱,四奶奶最怕儿子会“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她对刘秀华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她胖,个子矮,吃饭稀里呼噜。无奈儿子就是非她不娶。那年镇上赶庙会,人们都去娘娘庙烧香拜佛,四奶奶颠着小脚也去了,抱回一个拳头大、雪白的带盖儿的茶碗。金宝的爸啥事都跟媳妇汇报,可刘秀华给四奶奶收拾屋子,寻遍犄角旮旯也没找见那个茶碗。
我们这边把房地基、墙缝里被人偷偷放上个被施了法的物件,叫下镇殃。下镇殃的人都是跟房主人有过节的,可亲娘给儿子下镇殃还是头一回。
四奶奶瘫痪五六年了,刘秀华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金宝的爸更是唯命是从。四奶奶一直以为是埋在墙根底下的镇殃的法力,使儿子如此孝顺,跟自己一心。其实,三年前他们家装修房子,那东西早就被挖了出来。她咽气之前总算良心发现,亲口对刘秀华说了实情。
娘,你往西方大路,好走啊!金宝的爸双手扳住门楣,涕泪横流,撕心裂肺长呼一句。屋里屋外顿时哭声大作。
四奶奶,死了。
鞭炮声如爆豆在锦儿耳边炸响,她惊得跳了起来,那茶碗被打翻,几颗珠子骨碌碌滚进草丛,杳无踪迹。
锦儿又急又怕,“哇”一声哭了。
锦儿那年9岁。
锦儿20岁那年,刘秀华托人来提亲。锦儿妈回绝了,说,锦儿不喜欢嫁一个村的。其实,很多人看见四奶奶临终跟刘秀华耳语好久,都认为那是口授秘诀,锦儿妈当然是担心刘秀华会给未来儿媳下镇殃。
后来,金宝娶了个很漂亮的媳妇。媳妇心眼活泛,拉着金宝做建材生意发了财,早就搬到北京去了。刘秀华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儿子几回。有一回刘秀华跟锦儿妈诉苦,抹着眼泪发狠说,她要给金宝也下个镇殃,那东西,是真灵……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中多次出现对金宝和锦儿两个孩子的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B.第五段作者描写午后的景象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氛围。
C.金宝的爸对刘秀华是一心一意的,他不顾母亲反对,坚持娶了刘秀华,且能够在刘秀华生气时耐心地安慰她。
D.人们怀疑四奶奶将下镇殃的秘诀传授给了刘秀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的迷信与愚昧。
10.小说中的刘秀华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8分)
答:                                    
                                    
11.作者围绕“镇殃”安排了哪些情节?请简要概括。(8分)
答: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徴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它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秀才”为“优秀人才”之意,亦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也称作“秀才”,不能混为一谈。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一类文体。此处指上表。
C.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伯爵之下,在子爵、男爵之上。南阳县侯以南阳县为封地。
D.高门大姓与其所在地的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郡望”,如韩愈出身的昌黎韩氏、杜牧出身的京兆杜氏。“城南诸杜”即指住在长安城南的杜氏。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正伦身具才华,颇有名声。他在太宗继位前曾被荐举为秦王府幕僚,后来又得到魏徴的赏识。
B.杜正伦敢于劝谏,不顾安危。他在担任左史和中书侍郎的时候都因此受到唐太宗的称赞和赏赐。
C.杜正伦思虑不周,祸从口出。他在劝谏太子时把与太宗的私下谈话说出,结果被贬为谷州刺史。
D.杜正伦心胸狭隘,公报私仇。他因城南诸杜拒绝他的要求,就破坏其风水,此后南杜渐渐没落。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5分)
译文:                                    
                                    
(2)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5分)
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6~17题。(10分)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17.“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7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5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注】 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18.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材料的成语。(2分)
答:                                    
                                    
19.上述材料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答: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春色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3)去年春恨却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险恶的浪
都会有浪花绽放
我决定边冲边欣赏
一路都有人阻挡
人们说的荒唐
却是我心中的天堂
——“五月天”经典歌词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章末综合检测(五)(解析版)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这是900多年前的宋徽宗描写青瓷的诗句,由此,天青色成为中华民族________的一道色彩,如今,由山东华光陶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发明的华青瓷,成为6月9日上合青岛峰会首脑晚宴用瓷,同时入选的还有淄博工陶鲁玉瓷,硅元的鱼子蓝瓶、康乾琉璃的鸡油黄琉璃、西冶工坊海韵如意琉璃。同时,华光华青瓷艺术瓷瓶、西冶工坊琉璃等作为陈设品出现在峰会上。
青青之岛,亲亲上合,这是一次国际盛会,(    )。近年来,淄博陶瓷以创新为魂,________,成为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中南海紫光阁等国家党政机关选用最多的接待用瓷,2009年9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授予淄博市“淄博陶瓷 当代国窑”的称号,其实在获得这个称誉前,淄博陶瓷已________了。
华青瓷是2006年华光陶瓷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华青瓷不仅秉承了中国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外观特征,而且其造型之巧和装饰之丽,则更令当今世人________。这次首脑宴会用瓷,华光陶瓷5位大师和山东工艺美院合作创意设计,造型以泰山、大海为设计主创元素,作品契合上合会议“建立命运共同体、拉紧人文纽带、携手创造光明未来”的精神宗旨,把青瓷发展推向新的高度,可谓中华青,和天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日思夜想 后来居上 远近弛名 众口交谪
B.魂牵梦萦 后发先至 闻名遐迩 叹为观止
C.魂牵梦萦 后来居上 远近驰名 叹为观止
D.日思夜想 后来居上 远近驰名 众口交谪
解析:选C。此题为成语辨析题。魂牵梦萦:指某事牵动灵魂,萦绕于梦中,多形容万分思念;日思夜想: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或想望,形容非常思念或想望;后来居上:意思是后来的超过先前的,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后发先至不算成语;远近驰名:意思是在相当大的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远近弛名”的“弛”写法有误;闻名遐迩:形容名声很大,主要指远近闻名;叹为观止:意思是赞叹观赏的对象精妙至极、完美之至;众口交谪:指大家一起责备。所以本题选择C。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复兴梦想的舞台
B.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复兴梦想的舞台
C.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一次复兴梦想的舞台
D.也是展示中华文明和灿烂文化的一次复兴梦想的舞台
解析:选D。此题为语言连贯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感及理解能力。因为前文“这是一次国际盛会”,根据语境,紧接一句应是“也是/又是……”,所以排除A、C项,再根据语意,不难得出此题选D。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华青瓷是华光陶瓷历时3年于2006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B.华青瓷由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C.华青瓷是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D.华光陶瓷于2006年历时3年研制开发的华青瓷是中国首家国家发明专利陶瓷新材质
解析:选A。此题为语病分析题。画线句子虽然较长,但结构较简单,主要考查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从画线原句来看,该句应以“华青瓷”做主语的,所以首先排除D项,然后三选项的纠结点在于时间的表述上,A项与B、C项是颠倒的,根据原文大意,应该是历经3年到了2006年已经研发出来了,而B、C两项则有歧义,可解释为从2006年之后的3年才研发出来。因此,本题选择A。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儒家幸福观主要体现在关于人生理想的论述当中,其特点一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社会幸福重于个人幸福。孔子是对于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两相兼顾的人,但更重视后者。他的学生颜回,日子过得很苦,但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孔子对这种幸福观极为赞许。但是,这种幸福观错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到极端,就是禁欲主义。道家幸福观主张对物质财富、生死寿夭等都持淡泊态度,注重人之本性的内心的幸福,对于儒家幸福观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精神快乐重于物质享受 ②把物质享受与精神快乐对立起来 ③是一种补充
5.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某校“健康与生命”研究小组做了“居民禁烟支持度”调查。阅读下面的调查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6分)

(1)概括图表反映出的信息。(不超过30字)(4分)
答:                                    
                                    
(2)请你任选图表中的一个场所拟写一条禁烟提示语。(不超过20字)(2分)
答:                                    
                                    
答案:(1)除大部分吸烟者不支持酒店茶楼禁烟外,居民普遍支持公共场所禁烟。
(2)(示例)学校:儿童易模仿,请您勿吸烟! 医院:您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 酒店茶楼:提神不妨清茶,消愁莫若朋友,何必吸烟!(任选其一)
二、现代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9分,每小题3分)
肯定美学的悖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入美的范畴,从而实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观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陋的景观可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第二,不要判断。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定美学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的“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滑入了另一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合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诉求,显然忽视了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中心化”其实仍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6.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比较评价,最终消解人的中心作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解析:选A。B.“比较评价”错,原文是“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C.“重点保护”错,原文是“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有审美价值,应该加以相同的保护,而不是“重点保护”。D.“会造成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太绝对,原文是“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围绕肯定美学,对比论证了“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不同。
B.文本从拒绝自然的“艺术化”、不要判断、不要比较三个方面举例论述了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做法。
C.肯定美学的观点对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比较评价就无法确定保护的重点。
D.不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这是文章论述肯定美学和传统美学都有片面性的前提。
解析:选B。文本只有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运用了举例论证,并且这三个方面是激进环保主义者的过激主张。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D.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解析:选D。表述绝对化。原文中“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是作者提出的建议,而非必要条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20分)
镇 殃
周月霞
锦儿和王金宝钻进猪圈后面的草丛里,头抵着头,撅着小屁股。
刘秀华知道他俩在看什么,却视而不见,依旧啰啰地吆喝,晃着舀子喂她的猪。
那是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带盖儿的茶碗,土呛呛的白,连个青蓝花边都没有描。锦儿小声问:宝哥,这是啥?跟我爷爷喝粥的碗一个色儿。金宝嘘了一声,说,这是俺奶奶给俺妈下的镇殃。
刘秀华用舀子把儿拨开一只猪仔的头,猪仔似乎疼了,夸张地吱吱叫着往猪妈妈身边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猪妈妈不耐烦地拱走了它。刘秀华一皱眉,抡起舀子狠狠砸向老母猪。
那个午后,瓦蓝瓦蓝的天,篱笆上的丝瓜秧正在疯长,风从稠厚的叶蔓里伸出手挠人脸,麻酥酥的。
茶碗里有三颗小枣大小、米黄色的佛珠,被一块暗红色的绒布隔开。佛珠上都刻有字,紧挨在一起的两颗刻的是“柳”“王”,另一边的那颗刻着“刘”字。
刘秀华几乎每天睡觉时一闭眼仿佛就能看见这些。她委屈,她就哭,就使劲儿掐金宝的爸。金宝的爸紧紧抱住她,在她耳边央求:“看我、看我吧,我娘不容易。那些都是迷信,不灵的,不灵的……”黑暗里,刘秀华一声长长的叹息。
西厢房的门窗大开,不断传来四奶奶拉风箱似的喘息声。院门外,陆续走来上了年岁的男男女女,他们都沉默着,面无表情。锦儿望望那些背影,看向金宝。金宝低声说:我奶奶快死了。
秀华,娘说要喝水……金宝的爸跪在炕上,从窗户探出头急急地喊。
刘秀华“唉”了一声,小跑着进屋。顷刻,屋里传来稀溜溜的倒水声、筷子搅动声、“嘘嘘”的吹水声。
有人抬着一扇门板走进院子,腋下还夹着一摞鞭炮。
金宝呢?金宝……洪亮的男声喊走了眼神怯怯的金宝。
猪圈里,猪妈妈喂饱了四个孩子,哼哼唧唧地唱着催眠曲。草丛里,蛐蛐一长一短地叫。
锦儿把茶碗的盖子盖好,站在那儿发呆。
天爷啊!你可算睁眼啦……娘啊!你可算看到俺的心啦……刘秀华被人架着跌跌撞撞走出来,跪倒在天井中心,捶胸顿足,号啕大哭。
四奶奶娘家姓柳,四奶奶三十岁就守寡,一个人拉扯着儿子长大成人。刘秀华和金宝的爸是自由恋爱,四奶奶最怕儿子会“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她对刘秀华横挑鼻子竖挑眼,嫌她胖,个子矮,吃饭稀里呼噜。无奈儿子就是非她不娶。那年镇上赶庙会,人们都去娘娘庙烧香拜佛,四奶奶颠着小脚也去了,抱回一个拳头大、雪白的带盖儿的茶碗。金宝的爸啥事都跟媳妇汇报,可刘秀华给四奶奶收拾屋子,寻遍犄角旮旯也没找见那个茶碗。
我们这边把房地基、墙缝里被人偷偷放上个被施了法的物件,叫下镇殃。下镇殃的人都是跟房主人有过节的,可亲娘给儿子下镇殃还是头一回。
四奶奶瘫痪五六年了,刘秀华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金宝的爸更是唯命是从。四奶奶一直以为是埋在墙根底下的镇殃的法力,使儿子如此孝顺,跟自己一心。其实,三年前他们家装修房子,那东西早就被挖了出来。她咽气之前总算良心发现,亲口对刘秀华说了实情。
娘,你往西方大路,好走啊!金宝的爸双手扳住门楣,涕泪横流,撕心裂肺长呼一句。屋里屋外顿时哭声大作。
四奶奶,死了。
鞭炮声如爆豆在锦儿耳边炸响,她惊得跳了起来,那茶碗被打翻,几颗珠子骨碌碌滚进草丛,杳无踪迹。
锦儿又急又怕,“哇”一声哭了。
锦儿那年9岁。
锦儿20岁那年,刘秀华托人来提亲。锦儿妈回绝了,说,锦儿不喜欢嫁一个村的。其实,很多人看见四奶奶临终跟刘秀华耳语好久,都认为那是口授秘诀,锦儿妈当然是担心刘秀华会给未来儿媳下镇殃。
后来,金宝娶了个很漂亮的媳妇。媳妇心眼活泛,拉着金宝做建材生意发了财,早就搬到北京去了。刘秀华一年到头也见不着儿子几回。有一回刘秀华跟锦儿妈诉苦,抹着眼泪发狠说,她要给金宝也下个镇殃,那东西,是真灵……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A.文中多次出现对金宝和锦儿两个孩子的描写,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又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和生活气息。
B.第五段作者描写午后的景象时,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环境氛围。
C.金宝的爸对刘秀华是一心一意的,他不顾母亲反对,坚持娶了刘秀华,且能够在刘秀华生气时耐心地安慰她。
D.人们怀疑四奶奶将下镇殃的秘诀传授给了刘秀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人们的迷信与愚昧。
解析:选B。第五段描写午后的景象时只运用了拟人手法,没有运用比喻手法。
10.小说中的刘秀华有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8分)
答:                                    
                                    
解析:分析小说中人物的形象特点,可重点抓住对人物的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以及与人物相关的事迹。如小说开头刘秀华喂猪的情节,说明刘秀华勤劳能干;“刘秀华几乎每天睡觉时一闭眼仿佛就能看见这些。她委屈,她就哭”“娘啊!你可算看到俺的心啦”,说明她内心痛苦,渴望被理解;“四奶奶瘫痪五六年了,刘秀华精心照料,没有一句怨言”,说明刘秀华孝顺贤惠;等等。具体作答时,可先概述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①勤劳能干,任劳任怨。她每天操持家务,照顾婆婆,不辞劳苦。②孝顺贤惠,深明事理。她知道四奶奶给自己下了镇殃,仍然精心服侍老人。③内心痛苦,渴望被理解。她想到四奶奶给自己下的镇殃就生气,就感到委屈,她渴望四奶奶看到自己的孝心。
11.作者围绕“镇殃”安排了哪些情节?请简要概括。(8分)
答:                                    
                                    
解析:“镇殃”是贯穿全文的内容,解答此题,需从前到后梳理小说的情节,并进行简要概括,然后将与“镇殃”有关的情节筛选出来,按时间顺序表述出来。小说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行文的,这点需要注意。小说前七段讲那个用来下镇殃的茶碗成了儿时金宝和锦儿的玩具,刘秀华看着不舒服。中间的段落讲四奶奶去世,四奶奶临终前将下镇殃的真相告诉了刘秀华,中间插叙四奶奶最怕儿子会“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给儿子下了镇殃,金宝家装修房子时,把用来下镇殃的茶碗挖了出来。接着写锦儿9岁那年打碎了用来下镇殃的茶碗,照应小说开头。最后几段讲锦儿妈担心刘秀华也会给未来儿媳下镇殃,没有答应金宝与锦儿的婚事,金宝与媳妇去北京后,刘秀华很难见到儿子,也想给儿子下个镇殃。这样“镇殃”就将零散的情节串联了起来。
答案:①四奶奶最怕儿子会“花喜鹊尾巴长,娶了媳妇忘了娘”,给儿子下了镇殃。②金宝家装修房子时,把下镇殃用的茶碗挖了出来。③那个用来下镇殃的茶碗成了金宝和锦儿的玩具,刘秀华看着不舒服。④四奶奶临终前告诉了刘秀华下镇殃的真相。⑤锦儿妈担心刘秀华也会给未来儿媳下镇殃,没有答应金宝和锦儿的婚事。⑥儿子金宝与媳妇去北京后,刘秀华很难见到儿子,也想给儿子下个镇殃。
三、古代诗文阅读(4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杜正伦,相州洹水人。隋世重举秀才,天下不十人,而正伦一门三秀才,皆高第,为世歆美。太宗素知名,表直秦王府文学馆。贞观元年,魏徴荐其才,擢兵部员外郎。俄迁给事中,知起居注。帝尝曰:“朕坐朝,不敢多言,必待有利于民,乃出诸口。”正伦曰:“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帝悦,赐彩段二百。进累中书侍郎。与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论事称旨,帝为设宴具,召四人者,谓曰:“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各赐帛有差。
太子监国,诏正伦行左庶子,兼崇贤馆学士。帝谓正伦:“吾儿幼,未有就德。今当监国,不得朝夕见,故辍卿于朝以佐太子。慎之勖之。”它日又言:“朕年十八,犹在人间,情伪无不尝;及即位,处置有失,必待谏,乃释然悟,况太子生深宫不及知邪?且人主不可自骄,今若诏天下,敢谏者死,将无复发言矣。故朕孜孜延进直言。卿其以是晓太子,冀裨益之。”擢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仍兼太子左庶子。出入两宫,典机密,以办治称。后太子稍失道,帝语正伦:“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故正伦显谏无所避。太子不从,辄道帝语督切,太子即表闻。帝责曰:“何漏泄我语?”对曰:“开示不入,故以陛下语怖之。冀当反善。”帝怒,出为谷州刺史,再贬交州都督。
显庆元年,擢黄门侍郎,兼崇贤馆学士,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又兼度支尚书,仍知政事。迁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正伦与城南诸杜昭穆素远,求同谱,不许,衔之。诸杜所居号杜固,世传其地有壮气,故世衣冠。正伦既执政,建言凿杜固通水以利人。既凿,川流如血,阅十日止。自是南杜稍不振。
(节选自《新唐书·杜正伦传》)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B.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C.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D.我闻神龙可扰以驯/然颔有逆鳞/婴者死/人君亦有之/卿属遂犯吾鳞/裨阙失/朕其虑危亡哉/思卿至意/故举酒以相乐也
解析:选D。这是太宗召见韦挺等四人时说的一段话,先从整体意思进行断句,再找出虚词“哉”“也”等标志进行印证。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秀才”为“优秀人才”之意,亦称“茂才”,与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中的最低一级功名——也称作“秀才”,不能混为一谈。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奏章,《出师表》《陈情表》都是这一类文体。此处指上表。
C.侯爵为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之一,在公爵、伯爵之下,在子爵、男爵之上。南阳县侯以南阳县为封地。
D.高门大姓与其所在地的郡县相联系,称为“地望”“郡望”,如韩愈出身的昌黎韩氏、杜牧出身的京兆杜氏。“城南诸杜”即指住在长安城南的杜氏。
解析:选C。我国封建时代五等爵位排列顺序应为“公侯伯子男”。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正伦身具才华,颇有名声。他在太宗继位前曾被荐举为秦王府幕僚,后来又得到魏徴的赏识。
B.杜正伦敢于劝谏,不顾安危。他在担任左史和中书侍郎的时候都因此受到唐太宗的称赞和赏赐。
C.杜正伦思虑不周,祸从口出。他在劝谏太子时把与太宗的私下谈话说出,结果被贬为谷州刺史。
D.杜正伦心胸狭隘,公报私仇。他因城南诸杜拒绝他的要求,就破坏其风水,此后南杜渐渐没落。
解析:选B。担任左史时只是受到赏赐,而且不是因为敢于劝谏。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职左史,陛下一言失,非止损百姓,且笔之书,千载累德。(5分)
译文:                                    
                                    
(2)太子数私小人,卿可审喻之,教而不徙,其语我来。(5分)
译文: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第(1)句中的关键词语有“职”“损”“累”,第(2)句中的关键词语有“数”“审喻”“徙”“语”。
答案:(1)我担任左史的职位,陛下一句话说错,不止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并且把它记录在史书上,会长久地损害你的圣德。
(2)太子屡次偏爱小人,你可以仔细地劝告他,教导之后如果不改变,一定告诉我。

杜正伦是相州洹水人。隋朝人看重秀才考试,天下考取秀才的不超过十人,而杜正伦家族里就有三名,还都是很高的名次,被世人歆羡赞美。唐太宗向来知道杜正伦的名声,上表让他在自己王府的文学馆任职。贞观元年,魏徴推荐他有才华,提升为兵部员外郎。不久升为给事中,负责记载《起居注》。唐太宗曾说:“我坐在朝堂上,不敢多说话,一定要对老百姓有利,我才说出口。”杜正伦说:“我担任左史的职位,陛下一句话说错,不止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并且把它记录在史书上,会长久地损害你的圣德。”唐太宗很高兴,赏赐他二百段五色丝绸。逐步晋升为中书侍郎。同韦挺、虞世南、姚思廉议论事务满足皇帝的心意,唐太宗为他们举办宴会,叫来四人,对他们说:“我听说神龙可以驯养,但是它下巴有逆鳞,触碰的人就会死。人君也有这样的地方,你们最终还是选择冒犯我的‘逆鳞’,补救我的缺失,我难道还需要担忧国家的危亡吗?感念你们至诚的心意,所以举办酒宴来让你们高兴。”每个人都被赏赐了不等数量的丝绸。
太子监理国家,下令让杜正伦行使左庶子的权力,兼任崇贤馆学士,唐太宗对杜正伦说:“我儿子还小,没能有完善的德行。现在监理国家,我不能早晚都见到他,所以把你安放在朝廷来辅佐太子。你一定要谨慎、努力地对待啊。”有一天又说:“我十八岁的时候,还在民间,情真情伪都品尝过;等到当上皇帝,处理事情有过失,一定得等到大臣劝谏,才会醒悟,何况太子生长在深宫中对很多事物都来不及知晓呢?况且人主不可以骄傲,现在如果向天下下令,敢劝谏的人处死,将再也没有人发出声音了。所以我才勤勉于采纳正直的言论。你可要把这些道理告诉太子,希望对他有帮助。”提升为中书侍郎,封南阳县侯,并且兼任太子左庶子。进出两宫,职掌机密,凭借能干著称。后来太子稍微有些不合正道,唐太宗告诉杜正伦:“太子屡次偏爱小人,你可以仔细地劝告他,教导之后如果不改变,一定告诉我。”所以杜正伦激烈劝谏从不回避。太子不听从,就说出唐太宗的话来督促,太子于是上表告知太宗。唐太宗责备杜正伦:“为什么泄漏我的话?”杜正伦回答说:“开导他却不听从,所以才拿陛下的话来恐吓他,希望能返回正途。”唐太宗震怒,将杜正伦贬出京城担任谷州刺史,接着第二次贬为交州都督。
显庆元年,提升为黄门侍郎,兼任崇贤馆学士,进官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同时兼任度支尚书,并且处理政事。升为中书令,封襄阳县公。杜正伦与长安城南杜氏宗族关系一直很疏远,请求让自己进入他们的家谱,不被允许,怀恨在心。杜氏居住的地方叫“杜固”,传说这个地方有壮气,所以杜氏代代有人做官。杜正伦执掌朝廷之后,建议开凿杜固通水来造福百姓。开凿之后,水像血一样流了十日才停止,从此城南杜氏渐渐衰落。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6~17题。(10分)
虞 美 人
秦 观[注]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
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 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开篇“和露”两个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词人以动衬静,写出了春天风物宜人的特点。
C.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惜春伤花之意。
D.“虞美人”是著名的词牌之一,原为唐朝教坊曲,最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后来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
解析:选B。B项,“以动衬静”错误。
17.“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7分)
答:                                    
                                    
答案:“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志的遭遇。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19题。(5分)
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①论古之人。颂②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孟子·万章下》)
【注】 ①尚:同“上”。②颂:同“诵”。
18.请写出一个出自上述材料的成语。(2分)
答:                                    
                                    
答案:知人论世
19.上述材料在交友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3分)
答:                                    
                                    
答案:(1)要选择比自己优秀或与自己同等优秀的人做朋友。(2)结交的朋友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古代的人。(3)结交朋友一定要先了解对方的为人。

孟子对万章说:“一个乡村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一乡村的优秀人物交朋友;一个国家里的优秀人物就同这个国家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天下的优秀人物就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和天下的优秀人物交朋友还不满足,便又追论古人。吟诵他们的诗,研读他们的著作,不了解他们的为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小题)
(1)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________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春色三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3)去年春恨却来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晏幾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4)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贺铸《横塘路》(凌波不过横塘路)]
答案:(1) 回首向来萧洒处 也无风雨也无晴 (2)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3)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4)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四、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一个险恶的浪
都会有浪花绽放
我决定边冲边欣赏
一路都有人阻挡
人们说的荒唐
却是我心中的天堂
——“五月天”经典歌词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
①坦途有坦途的舒坦,险境有险境的壮观,怎样的人生才有价值,全在于你的价值取向。
②艰难险阻不仅仅是我们战胜的对象,而且是我们体验欣赏的对象,只把坎坷当成敌人,那是狭隘的人生观。
③每个人对生活都有自己的判断,别人的眼光不应成为自己的羁绊,你眼中的剽悍,是他眼中的莽撞。你得敢于挑战。
④惊涛骇浪有时是绕不过的考验,有时是着意寻找的惊险,从不回避是勇者,主动出击是强者。
⑤荒唐、天堂,各有所感,但现实中还是有衡量事物的标杆,个性也好,挑战也好,有底线,有大防。







PAGE



- 13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