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
司马迁是第一个以人为本位来记载历史的文学家。在一些优秀人物的传记中,作者本着“读其书想见其为人”的知人论世理念,着力凸现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优秀品格和高尚灵魂,渗透着他对历史、对人生的深刻解读。我们在探讨、理解和学习传主的人格和品质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作者在传记写作中的思想倾向和价值取向。
本专题由《孔子世家》《管仲列传》《屈原列传》三篇文章组成。
《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孔子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都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即使在他遭到打击、排斥、嘲讽,甚至被围困的时候,也仍然不减。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不辞劳苦,用了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奔走游说。虽然到处碰壁,但仍执著追求。文章用了相当长的篇幅,真实地记述了孔子一生的政治活动,写得生动具体、形象逼真。
《管仲列传》主要写了管仲相齐,凭借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他善于“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内政、外交功名卓著。他辅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屈原列传》中,作者先写屈原才能之高。他“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但也因此深受上官大夫的嫉妒。上官大夫进谗言使怀王疏远屈原。屈原被贬之后,作者极力表现他忠君爱国的一腔热血和满怀赤诚,“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但屈原最终也没能使怀王觉悟,反因此得罪了令尹子兰,惨遭放逐。屈原被放逐之后,作者重点写了他的死。上不能为国尽忠效力,下不能躬耕垄亩,归隐田园,“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一种伟大的、难得的孤独,唯有坚强者方能如此,唯有高尚者方能如此。
第8课 *孔子世家
[学生用书P33])
招摇过市
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有一年到了卫国。卫灵公问孔子:“你在鲁国时的官俸是多少?”孔子如实回答说:“官俸是粟子六万小斗。”卫国也照样给了粟子六万小斗,但对孔子很冷淡。没过多久,有人向卫灵公说了孔子的坏话,灵公就派人故意带了兵器在孔子那儿走出走进,孔子担心会惹祸出事,只待了十个月,就离开了卫国。
离开卫国后,孔子和他的弟子四处碰壁,过了一个多月,又回到了卫国,寄住在别人家里。卫灵公的夫人名叫南子,派了人去对孔子说:“各国的君子只要有意和我们国君攀交情的,必定会来见我们夫人;我们夫人愿意见你。”孔子托言推辞告罪一番,最后还是不得已去见了灵公夫人。大约是卫灵公听信了夫人的美言,过了个把月,卫灵公和夫人同坐一辆车子,让宦官陪侍左右,出了宫门,要孔子坐第二部车子紧跟在灵公车后,大摇大摆地从市面上走过,故意在百姓面前显示派头,炫耀自己。孔子感慨地说:“我还没有见过爱慕德行像爱慕美色般热切的人。”他对卫灵公感到失望,于是就离开卫国到别国去了。
“招摇过市”形容故意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以引人注目。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百家争鸣 传播文献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兼并战争接连不断。文化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的盛况,成为中国历史上诸子百家政治学术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孔子就生活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他曾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为古代的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为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做出杰出贡献。他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斋 戒
古代祭祀或重大事件,事先要沐浴、更衣、独居,戒其嗜欲,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斋戒”。“斋”又称“致斋”,致斋三日,宿于内室,要求“五思”(思其居处、笑语、志意、所乐、所嗜),这主要是为了使思想集中、统一。“戒”又称“散斋”,散斋七日,宿于外室,停止参加一切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哀吊丧礼,以防“失正”“散思”。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
孔子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世界名人。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他的思想和学说,他所提倡的伦理和道德,许多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观念、行为。他敏而好学,多才多艺,想通过从政来实现自己的主张和理想,但一生坎坷不得志。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古代文献,并授徒讲学,门下弟子三千,著名的有七十余人。
读《孔子世家》,不仅可以大致了解孔子的一生,更可以深切感受到他的为人,感念他的孜孜不倦,了解他的博学多才,更叹服他“一以贯之”的人格和坚持自己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一、字音
祷(dǎo) 圩顶(wéi) 畜蕃息(fán)
黯然(àn) 弦歌(xián) 愠(yùn)
兕(sì) 穑(sè) 翕如(xī)
皦如(jiǎo) 韦编(wéi) 隅(yú)
狩(shòu) 斟酌(zhēn)(zhuó) 相诀(jué)
冢(zhǒnɡ)
二、通假字
①几然而长 几,同“颀”,长,高
②匪兕匪虎,率彼旷野 匪,同“非”,不是
③意者吾未知邪 知,同“智”,智慧
④夫子盖少贬焉 盖,同“盍”,何不
⑤赐,而志不远矣 而,同“尔”,你
⑥下至秦缪 缪,同“穆”
⑦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监,同“鉴”,借鉴
⑧所慎:齐,战,疾 齐,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身心整洁工作
⑨约其文辞而指博 指,同“旨”,意旨
⑩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乡,同“向”
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祗回,同“低回”,流连,依依不舍
师襄子辟席再拜 辟,同“避”,离开
三、一词多义
(1)数
(2)病
(3)信
(4)如
(5)之
四、词类活用
①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名词作动词,弹奏
②推此类以绳当世 名词作动词,按一定标准去衡量,规范
③唯子贡庐于冢上 名词作动词,建庐
④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 名词作动词,制定法度;名词作动词,整治
⑤学者宗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宗
⑥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⑦博辩广大危其身者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
⑧笔则笔,削则削 名词作动词,书写,记载
⑨楚救陈,军于城父 名词作动词,驻军
⑩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名词作动词,安家
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名词的为动用法,为……作序
是吾丑也 形容词作名词,耻辱
五、古今异义
①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古义:耳聪目明。
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
②乃因史记作《春秋》
古义:记载历史的书。
今义:指司马迁的《史记》。
③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古义:繁盛的样子。意思是了解、掌握得更多。
今义:文雅的样子。
④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
古义:形容丰富多彩。
今义:(草木)茂密;心里苦闷。
⑤吾道不行矣
古义:不能实行。
今义:不被允许,不中用和不好。
⑥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⑦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中国
古义:中原地区。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
折中
古义:取正,作为准则。
今义:对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⑧至于为《春秋》
古义:到。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表示另提一件事
⑨孔子语鲁大师
古义:“太师”,乐官之长。
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
①斥乎齐,逐乎宋、卫 被动句
②人之不我信也 宾语前置句
③不容何病 宾语前置句
④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定语后置句
⑤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 状语后置句
⑥孔子学鼓琴师襄子 省略句
⑦其先宋人也 判断句
⑧孔子布衣 判断句
⑨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 判断句
⑩孔子用于楚 被动句
而不能为容 被动句
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 被动句
吾何为于此 宾语前置句
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 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
欲以通乎景公 省略句
七、成语积累
1.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多次。比喻读书勤奋。
2.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以一字寓褒贬。后来称文章用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写作手法为“春秋笔法”。
[学生用书P35])
1.选文记述了孔子一生中的哪些主要活动?突出了孔子怎样的品格?
[明确]
2.课文第2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文字介绍中,流露出作者对孔子怎样的评价?
[明确]
3.文中写了孔子与三个高徒的对话。三个高徒对孔子“吾道”分别有怎样的看法?他们的对话能够反映出各自怎样的性格特征?
人物 观点 特征
子路 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中有不仁不智的因素,因而导致众叛亲离 坦诚直率、
敢于质疑
续 表
人物 观点 特征
子贡 孔子的思想和主张不切实际,因而无法取得社会的认可和民众的支持 小心谨慎、
讲用务实
颜回 孔子的思想和主张是尽善尽美的,不能得到社会认可和民众支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愿求美向善 信念坚定、
能言善辩
4.选文叙述孔子在陈蔡之间被困以及孔子和弟子之间的问答对刻画孔子有什么作用?
答:
[明确] (1)陈蔡大夫围困孔子是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担心孔子受用于楚,陈蔡大夫就危急了,这一叙述从侧面突出了孔子的“贤”。
(2)孔子以相同的内容问不同的弟子,得到不同的回答,进行不同的训导,再现了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导师风范,更突出了孔子坚守原则,坚定信念的高尚品格。
5.请概述孔子从教授业时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具体从四个方面教育:文、行、忠、信;又为弟子订四条规则: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他认为应当谨慎处理的是:齐、战、疾;孔子耻言利而尚仁 孔子教育弟子时“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可见孔子重视诱导式的启发教育,提倡触类旁通
[学生用书P39])
【课内挖掘】
孔子学琴,深思善悟
孔子向师襄子学鼓琴,反复操练《文王操》,屡次得到师襄子的称赞,仍不停止,从弹得熟练,到学到技术,再到理解文王的志向,直练到演奏时,自觉文王就在眼前,才感到满意。这种执着、精益求精的精神让很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汗颜。
[激活] 这则材料可以运用到与“坚持”“执着”“好学”“自满”“谦虚”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
孔子被困,弦歌不衰
孔子被困于陈蔡之间,断粮多日。弟子们都饿得站不起身。子路、子贡甚至开始怀疑他的学说、主张的正确性。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
[激活] 这则材料可用于与“坚强”“乐观”“坚持”“毅力”等内容相关的作文中。
【运用范例】
孔子,为了推行自己仁政的理想,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挫折、屈辱以及生死考验一直伴随着他周游的路途。孔子困于陈蔡,断粮七天;孔子到郑国,穷困得累累若丧家之犬。可是,这一切并没有阻止孔子前进的步伐,他的足迹踏遍了神州大地,也顺便把他的文化随手一撒,让它们在大地上开花。对于孔子,我们是熟悉的,因为他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永远烛照着我们中华民族一路前行。
孔子礼赞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陬邑人。生于公元前551年,故于公元前479年,享年73岁。到公元2009年9月28日,正好是孔子的2560岁华诞。孔子是我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奉为圣人,世界文化伟人。他以一介布衣,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学术宗师,其门人有若称颂他为出类拔萃的人物,“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伟大于)孔子也”!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记述鲁国的穆叔访问晋国时,晋国的中军元帅苑宣子向穆叔请教,何谓“死而不朽”?穆叔答道:“太上(最好的)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孔子确立了“以人为本,以和为贵”的人文思想,是一番立德功业。孔子抢救了我国上古时代错简纷繁的文化典籍,并进行了删述和整理工作;孔子首创私学,打破了学在宫府的旧传统,以德行和六艺教育民
众,建立起门下弟子制度,造就了一大批新士,功重泰山。孔子在《论语》一书中留下了如此之多的嘉言警句,光被四表,泽及千秋万代,被公认为是实至名归的“三不朽”人物。
北宋文学大师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一文中,极力称道韩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这对韩文公而言,是一种溢美之词,对孔子来说,却是最好不过的评价。孔子不只是百世师,他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箴言,已经在当代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着重引述,成为人际关系的金科玉律,最具普世价值。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诗云:“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话带有文学性的夸张,但也反映孔子对中国人文文化贡献之大、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影响之深,是亘古第一人,孔子的仁道原则、恕道精神、荣辱之辨、义利之辨、人伦价值、乐天知命、中庸中和、天人合一、世界大同、人际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等精神资源,必将继续影响中国现代社会,乃至全世界。任何有理智的人,如果他想在人世间认真做一个人,如果他想加强对人类文明的理解,一定会自觉地从孔子的言行中吸取智慧。
敬重孔夫子,应当首先将《论语》这部元典熟读成诵。
读经典,说真话,办实事,日进有功,将人生的潜能发挥到极致!
[学生用书P117(单独成册)]
(时间:45分钟 分值:55分)
一、积累运用(25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黯然而黑,几然而长
B.夫子盖少贬焉
C.约其文辞而指博
D.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解析:选D。A.“几”同“颀”;B.“盖”同“盍”;C.“指”同“旨”。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楚救陈,军于城父 军:军队临时驻扎
B.陈蔡大夫谋曰 谋:商量
C.从者病,莫能兴 病:生病
D.吾道非邪 道:思想,主张
解析:选C。病:精疲力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语鲁大师
B.至于汉二百余年不绝
C.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D.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
解析:选B。A项,古义:太师,即乐官之长;今义:在学问或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为大家所尊崇的人。C项,古义:有学问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D项,古义:取正,作为准则;今义:对几种不同的意见进行调和。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3分)
A.予一以贯之
B.人之不我行也
C.不容何病
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
解析:选D。A、B、C项都为宾语前置句,D项为定语后置句。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一生政治上无重大成就,但删《诗》《书》,正礼、乐,作《春秋》,并以此传授弟子,因此说他对整理古籍传播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B.古诗三千余篇,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的“三百五篇”,皆“弦歌之”,并给予高度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C.孔子作《春秋》,对自称为王的吴楚之君,贬之为“子”,类似这种“绳当世”“笔则笔,削则削”的写法,对司马迁影响很大。
D.孔子编纂《诗》《书》《礼》《乐》《易》《春秋》后,立即被称为“六艺”,被奉为儒家经典,自此千古传颂。
解析:选D。D项,汉代才奉为儒家经典。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3分)
译文:
(2)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3分)
译文:
(3)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4分)
译文:
答案:(1)子路很生气地来见孔子说:“君子也有困厄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困厄面前坚守节操不动摇,小人困厄之时就会胡作非为。”
(2)孔子说:“赐,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多识的人吗?”
(3)老师您的思想和主张博大到极点了,所以天下没有一个国家能容纳老师。即使这样,您还在尽力推行您的学说,不被天下接受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不被接受,这样才能看出君子的本色!
二、类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
(选自《孔子世家》,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B.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C.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D.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解析:选D。“费人攻之”是主谓宾结构,其后应断开,排除A、B项;“乐颀下伐之”“国人追之”都是主谓宾结构,其前后应断开,排除C项。正确断句为“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摄:暂代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权”,也是暂时代理官职的意思。如《宋史·李纲传》:积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
B.司马:西周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
C.寡人:在始皇帝之前的君主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常用。体制习惯各有不同,一般官员也可自称“寡人”。
D.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解析:选C。一般官员不能自称“寡人”。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义正词严地指出两君为讲和而来会盟时,不应该有夷狄之乐等,印证了孔子“军事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的建议。
B.夷狄之乐被叱,景公惭愧;优倡侏儒的戏被责,景公害怕动容。这些都是因为景公知道自己在道理上不如孔子。
C.景公采纳了齐国主事的官吏的建议,把从前从鲁国抢夺的郓、龟阴等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D.孔子认为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而费邑的城墙被拆,是在公山不狃、叔孙辄被彻底打败之后。
解析:选D。“大夫的封邑不能筑城墙”错,只是不能筑“百雉之城”。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5分)
译文:
(2)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5分)
译文:
答案:(1)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
(2)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
参考译文:
定公十年的春天,鲁国和齐国讲和。夏天,齐国的大夫黎对景公说:“鲁国用了孔丘,将来的形势会危害齐国。”于是派使者出使鲁国,告诉两国举办友好的会盟,会盟的地点定在夹谷。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这时孔子暂时管理会晤事宜,就对定公说:“我听说有军事方面的活动,必须要配备非军事方面的人才。从前诸侯出了自己的国境,一定要让必要的官员随行。请您也带左、右司马一道去。”定公说:“好的。”于是带了左、右司马出发。(定公)和齐侯在夹谷相会,夹谷筑了土台,台上备好席位,上台的土阶有三级。(两君就在台前)行了相见礼,拱手揖后登台。(双方)献出应酬礼品的仪式完毕之后,齐国管事的官员急忙跑过来请示道:“请求开始演奏四方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都出了场,敲打吼叫着表演起来。孔子见了赶忙跑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便举袖一挥,说道:“我们两国君主是为了讲和而来会盟的,这种夷狄的野蛮舞乐,怎么可以用在这个场合呢!请让管事的官员叫他们下去吧!”管事的官员叫他们退下,他们却不肯动,而是左右看着晏子和景公。景公心里惭愧,就挥手让乐人下去了。过了一会儿,齐国管事的官员又跑来说道:“请演奏宫中的舞乐。”景公说:“好的。”于是许多戏子矮人都前来表演了。孔子看了又急忙跑过来,一步一级地往台上走,最后一级没有跨上就说道:“你们竟敢打算迷惑诸侯,论罪是应该被正法的!请下令管事的官员执行吧!”于是管事的官员依法处置,受刑的人就手脚分离了。景公看到孔子的态度这样严正,不由得害怕而动容,知道自己道理上不如他,回国之后心里很害怕,就对众臣说:“鲁国是用君子之道来辅助他们的君主的,而你们却用夷狄做法教我,害我得罪了鲁君,这该怎么办呢?”主事的官吏上前回话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谢罪,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虚礼文辞来谢罪。君主如果心里不安,就用实际行动去谢罪吧。”于是齐侯就把以前从鲁国侵夺来的郓、汶阳和龟阴的土地还给鲁国,来表示自己的歉疚。
鲁定公十三年的夏天,孔子对定公说:“臣子的家中不可私藏兵器,大夫的封邑不能筑起三百丈的城墙。”于是就派仲由去当季氏的家臣,打算拆毁季孙、叔孙、孟孙三家封邑的城墙。于是叔孙先把郈邑的城墙拆了。季孙也准备拆费邑的城墙,当时的邑宰公山不狃就和叔孙辄率领费邑的人进攻鲁城。定公和季孙、叔孙、孟孙就躲进了季孙的住处,登上了季武子台。费邑的人围攻他们,却攻不下来,有人进入了定公所在高台的侧边。孔子派申句须、乐颀下台来攻击他们,费邑的人败走。国人乘胜追击,在姑蔑把他们彻底打败了。公山不狃、叔孙辄两人逃到齐国,定公终于把费邑的城墙拆毁了。
三、语言表达(11分)
11.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 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 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①
②
③
答案:①我们的祖先就开始采掘铜矿,铸造铜器了 ②这却一直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 ③我国至迟在夏晚期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了
12.根据下面一段介绍性文字,概括“岭南画派”的三点艺术特征。不超过35字。(5分)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由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创立。“二高一陈”早年受业于居廉、居巢。“二居”的绘画风格很传统,到了“二高一陈”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他们创作了大量革命题材的作品,也创作了无数以山水、花鸟、人物为题材的大众化作品,用生机勃勃的新国画改观了中国画坛缺乏生气的面貌。“二高一陈”曾在日本学习西方绘画技法,他们几乎都受到竹内栖凤等人的影响。他们的画作展出后,曾被“广东国画研究会”抨击为“国画叛徒”。他们坚持这种做法,同时运用撞水撞粉法、搓纸法、背后敷粉法等新的绘画技术,使中国画在传统的基础上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更富内涵,更具魅力,更令人瞩目。如高剑父的《松风水月图》参加中德美展,后被德国政府征集收藏于柏林博物院。岭南画派发展到今天,已是闻名遐迩,人才辈出。赵少昂、杨善深、黎雄才、关山月,这四位大师,是当代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
答:
答案:①革新绘画题材;②学习西方绘画技法;③发展中国画的传统技法。
- 25 -